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阐述创业教育的涵义和分析高职生就业难的原因的基础上,深刻论述了创业教育对高职生就业的重要性。
关键词 创业教育;高职学生;就业;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8)06-0012-03
On Importance of Innovative Undertaking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Higer Education Institution//Peng Shuwu
Abstract The paper sets forth the importance of innovative undertaking education to the students in voc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 on the basis of expounding the meaning of pioneering education and analysis the reason of employment difficulty.
Key words innovative undertaking education; students of voc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 employment; importance.
Author’s address Yongzhou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Yongzhou, Hunan 425100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为己任的高职教育开展创业教育,对高职生就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 创业教育内涵
创业的定义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许多学者对创业进行定义,比如Gartner认为,创业就是新组织的创建过程;Shane和Venkataraman认为,创业是围绕机会识别、开发与利用的一系列过程;而根据“美国创业教育之父”Jeffry A.Timmons的定义: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和行动的方式,它为机会所驱动,需要在方法上全盘考虑并拥有和谐的领导能力。通俗地讲:创业是指创立基业或创办事业,也就是自主地开拓和创造业绩与成就。
创业教育,英文为enterprise education,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可以从2方面加以界定:1)对从事企事业、商业等规划、活动、过程进行教育;2)进行事业心、进取心、探索精神、冒险精神等心理品质的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在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 通俗地讲,创业教育是指在系统传授创业基本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的教育。通过创业教育,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创业教育的内容包括创业态度教育、创业技能教育和相关的法律知识教育。
2 高职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
2.1 高职学生自身的原因首先是毕业生就业观念未改变,还存在“精英”意识,还认为大学生就应当国家干部,有一份待遇丰厚的固定工作,留在大城市、大单位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等等,造成了大学生普遍期望值过高,从而抑制了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造成了局部地区行业人才的空缺。因为大家都希望留在发达的大城市中,都希望学热门专业,所以市场上才会出现年薪十几万求一个高级技工而不得的现象。其次是毕业生综合素质不高。近年来的扩招,使得高职学生整体质量有所下降,一个学中文的大学生不会写借条的现象都存在。虽然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错,但实际操作能力差。另外,毕业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怕到基层、怕当“士兵”。
2.2 市场缺陷也是高职生就业难的成因之一近年来,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盲目追求高学历,这不仅造成人才的浪费,也给就业增加难度。同时,很多单位一味地限招有经验的人员,这无疑对刚刚毕业的高职生就业来说又是一个门槛。另外,国家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制度正处于改革期,进入国家行政事业单位仍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由于没有权力,部分单位急需用人,学生则望梅止渴。
2.3 “供求矛盾”是导致高职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表现主要有:毕业生的择业期望值与用人单位要求不一致,冷热专业供需差距太大,高校扩招、农民工转移、下岗职工就业造成就业人数剧增和就业岗位增长有限之间的矛盾等等。
2.4 教育体制、机制的原因目前,总体上,我国高校管理体制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存在行政计划经济体制的因素。高校很难成为真正独立的市场主体,不能准确地按市场需求调整自己的办学行为,不能形成符合市场规律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方式以及专业设置、课程结构。如:只有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才可以自行设置专业而不要经过复杂的审批,而其他院校必须审批才能开设。同时,高校本身没有完全建立起有效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甚至仍然基本按计划经济机制运行。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顺利找到适当的岗位。另一方面,从学校领导到教职工,工作地位和经济收入与学生就业状况没有直接的联系,大家对能否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的学生不能真正重视,积极性也不会很高。同时,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以就业带招生”的理念只停留在口头上,真正重视的是招生,每年花几百万去招生,而1%的就业经费却难以保证。因此,教育体制和机制原因也影响了大学生就业。
3 创业教育对高职学生就业的重要性
3.1 创业教育可以转变高职生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思路据有关统计,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不到毕业总数的1%,高职生所占比例就更少,创业意识比较低。通过创业教育,可以转变高职生单纯的求职观念,树立起既要求职又可以创业的崭新观念,唤醒、启发和挖掘学生的创业潜能,鼓励学生开拓创新,从而使学生由被动求职向主动创业转变。在创业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习企业、市场、管理、风险投资、创业家和实业家等方面的知识,扩大了知识视野,加深了对企业运行、市场环境等方面的了解。同时,通过一些创业的实践活动,进一步接触企业、社会和企业家,这些活动都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拓宽就业思路,扩大就业的选择范围。
3.2 创业教育可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就业能力
1)创业教育有助于改革课程体系,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创业教育的目标需要通过相关课程来实现,因此,重视创业教育,有助于改革高职现有的课程体系。重视创业教育,必须将课程结构体系的建立在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主的基础上,增加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内容。高职院校改革课程体系,在课程的内容和设置上应加强课程的实用性和新颖性,除了学生所需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有创业心理学知识、财务知识、管理知识、市场营销知识、市场法制和市场规划知识,以及有关行业和领域的国际标准方面的知识,形成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相结合,必修课、选修课相统一的课程结构,创建有创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同时要围绕创业教育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实行弹性学制(学分制),以鼓励具有创业素质的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创业实践。这样的课程体系改革一旦实现,就可以突破高职学生专业技能的局限性以及自身素质的单一性,提高高职生的综合素质。
2)创业教育可以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我国高职院校不少是几所中职院校合并升格而成,成立时间短,学校的文化积淀普遍较浅,校园文化氛围不浓厚,加上高职生大多经历了高考失败的挫折,心态多为既失落又自卑。以上种种原因使高职生学习动机普遍不强,厌学情绪较为明显,不愿学、不会学的居多,所以毕业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普遍不高,这也是就业难的一个根本原因。而创业教育具有较强烈的归因动机,是紧紧围绕创业基本素质提高和创业精神培养这2个目标开展的。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创业素质,培育学生的实践精神、探索精神和创业能力,进而促使学生改变自己的心态,增强他们的信心,促使他们注重自身基本素质的提高,再加上职教注重技能培养的优势,大大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保证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拥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3 创业教育可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进而有利于高职生的就业创业活动,最根本的作用就是促进、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使 GDP 增长。透过美国经济的发展可见一斑。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的创业活动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美国经济的直接驱动力量之一。经济增长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增长的基本保证,经济越发展,提供的就业岗位就越多,如到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的人数远远大于中西部地区。因此,国家鼓励和支持创业,特别是高职学生创业,有利于毕业生的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能形成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良性互动。
3.4 创业教育可以使高职生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提到,“毕业生将愈来愈不仅仅只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不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而且着重突出教育创新和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与传统的就业教育相比,它不是直接帮助学生去寻找工作岗位,而是重在教给学生寻找或创造工作岗位的方法。通过创业活动,不但能够创造就业机会,而且能培养出一批老板、企业家,创造出大量的企业和实体。而每新产生一个企业家,就可以创造出1 000个左右的就业岗位,他每多创造100万利润,就可以为社会间接创造出50~100个就业岗位。例如,美国15%的新公司创造了94%的新就业机会。因此,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劳动力供给大国来说,培养创业型人才,扩张创业的就业倍增效应,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出路。
关键词 创业教育;高职学生;就业;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8)06-0012-03
On Importance of Innovative Undertaking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Higer Education Institution//Peng Shuwu
Abstract The paper sets forth the importance of innovative undertaking education to the students in voc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 on the basis of expounding the meaning of pioneering education and analysis the reason of employment difficulty.
Key words innovative undertaking education; students of voc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 employment; importance.
Author’s address Yongzhou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Yongzhou, Hunan 425100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为己任的高职教育开展创业教育,对高职生就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 创业教育内涵
创业的定义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许多学者对创业进行定义,比如Gartner认为,创业就是新组织的创建过程;Shane和Venkataraman认为,创业是围绕机会识别、开发与利用的一系列过程;而根据“美国创业教育之父”Jeffry A.Timmons的定义: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和行动的方式,它为机会所驱动,需要在方法上全盘考虑并拥有和谐的领导能力。通俗地讲:创业是指创立基业或创办事业,也就是自主地开拓和创造业绩与成就。
创业教育,英文为enterprise education,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可以从2方面加以界定:1)对从事企事业、商业等规划、活动、过程进行教育;2)进行事业心、进取心、探索精神、冒险精神等心理品质的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在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 通俗地讲,创业教育是指在系统传授创业基本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的教育。通过创业教育,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创业教育的内容包括创业态度教育、创业技能教育和相关的法律知识教育。
2 高职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
2.1 高职学生自身的原因首先是毕业生就业观念未改变,还存在“精英”意识,还认为大学生就应当国家干部,有一份待遇丰厚的固定工作,留在大城市、大单位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等等,造成了大学生普遍期望值过高,从而抑制了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造成了局部地区行业人才的空缺。因为大家都希望留在发达的大城市中,都希望学热门专业,所以市场上才会出现年薪十几万求一个高级技工而不得的现象。其次是毕业生综合素质不高。近年来的扩招,使得高职学生整体质量有所下降,一个学中文的大学生不会写借条的现象都存在。虽然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错,但实际操作能力差。另外,毕业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怕到基层、怕当“士兵”。
2.2 市场缺陷也是高职生就业难的成因之一近年来,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盲目追求高学历,这不仅造成人才的浪费,也给就业增加难度。同时,很多单位一味地限招有经验的人员,这无疑对刚刚毕业的高职生就业来说又是一个门槛。另外,国家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制度正处于改革期,进入国家行政事业单位仍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由于没有权力,部分单位急需用人,学生则望梅止渴。
2.3 “供求矛盾”是导致高职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表现主要有:毕业生的择业期望值与用人单位要求不一致,冷热专业供需差距太大,高校扩招、农民工转移、下岗职工就业造成就业人数剧增和就业岗位增长有限之间的矛盾等等。
2.4 教育体制、机制的原因目前,总体上,我国高校管理体制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存在行政计划经济体制的因素。高校很难成为真正独立的市场主体,不能准确地按市场需求调整自己的办学行为,不能形成符合市场规律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方式以及专业设置、课程结构。如:只有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才可以自行设置专业而不要经过复杂的审批,而其他院校必须审批才能开设。同时,高校本身没有完全建立起有效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甚至仍然基本按计划经济机制运行。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顺利找到适当的岗位。另一方面,从学校领导到教职工,工作地位和经济收入与学生就业状况没有直接的联系,大家对能否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的学生不能真正重视,积极性也不会很高。同时,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以就业带招生”的理念只停留在口头上,真正重视的是招生,每年花几百万去招生,而1%的就业经费却难以保证。因此,教育体制和机制原因也影响了大学生就业。
3 创业教育对高职学生就业的重要性
3.1 创业教育可以转变高职生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思路据有关统计,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不到毕业总数的1%,高职生所占比例就更少,创业意识比较低。通过创业教育,可以转变高职生单纯的求职观念,树立起既要求职又可以创业的崭新观念,唤醒、启发和挖掘学生的创业潜能,鼓励学生开拓创新,从而使学生由被动求职向主动创业转变。在创业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习企业、市场、管理、风险投资、创业家和实业家等方面的知识,扩大了知识视野,加深了对企业运行、市场环境等方面的了解。同时,通过一些创业的实践活动,进一步接触企业、社会和企业家,这些活动都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拓宽就业思路,扩大就业的选择范围。
3.2 创业教育可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就业能力
1)创业教育有助于改革课程体系,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创业教育的目标需要通过相关课程来实现,因此,重视创业教育,有助于改革高职现有的课程体系。重视创业教育,必须将课程结构体系的建立在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主的基础上,增加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内容。高职院校改革课程体系,在课程的内容和设置上应加强课程的实用性和新颖性,除了学生所需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有创业心理学知识、财务知识、管理知识、市场营销知识、市场法制和市场规划知识,以及有关行业和领域的国际标准方面的知识,形成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相结合,必修课、选修课相统一的课程结构,创建有创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同时要围绕创业教育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实行弹性学制(学分制),以鼓励具有创业素质的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创业实践。这样的课程体系改革一旦实现,就可以突破高职学生专业技能的局限性以及自身素质的单一性,提高高职生的综合素质。
2)创业教育可以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我国高职院校不少是几所中职院校合并升格而成,成立时间短,学校的文化积淀普遍较浅,校园文化氛围不浓厚,加上高职生大多经历了高考失败的挫折,心态多为既失落又自卑。以上种种原因使高职生学习动机普遍不强,厌学情绪较为明显,不愿学、不会学的居多,所以毕业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普遍不高,这也是就业难的一个根本原因。而创业教育具有较强烈的归因动机,是紧紧围绕创业基本素质提高和创业精神培养这2个目标开展的。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创业素质,培育学生的实践精神、探索精神和创业能力,进而促使学生改变自己的心态,增强他们的信心,促使他们注重自身基本素质的提高,再加上职教注重技能培养的优势,大大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保证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拥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3 创业教育可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进而有利于高职生的就业创业活动,最根本的作用就是促进、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使 GDP 增长。透过美国经济的发展可见一斑。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的创业活动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美国经济的直接驱动力量之一。经济增长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增长的基本保证,经济越发展,提供的就业岗位就越多,如到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的人数远远大于中西部地区。因此,国家鼓励和支持创业,特别是高职学生创业,有利于毕业生的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能形成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良性互动。
3.4 创业教育可以使高职生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提到,“毕业生将愈来愈不仅仅只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不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而且着重突出教育创新和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与传统的就业教育相比,它不是直接帮助学生去寻找工作岗位,而是重在教给学生寻找或创造工作岗位的方法。通过创业活动,不但能够创造就业机会,而且能培养出一批老板、企业家,创造出大量的企业和实体。而每新产生一个企业家,就可以创造出1 000个左右的就业岗位,他每多创造100万利润,就可以为社会间接创造出50~100个就业岗位。例如,美国15%的新公司创造了94%的新就业机会。因此,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劳动力供给大国来说,培养创业型人才,扩张创业的就业倍增效应,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