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要让政治课堂更有效果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友好、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师生关系的和谐,易使学生形成积极人生态度与获得丰富的感情体验,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学习过程中的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等,同时也能得到教师与同伴的激励、鞭策、鼓舞、指导……从而使学生获得成功。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以及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会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现在的学生由于多是独生子女,娇气金贵。加上家庭条件比较优越,造成了自尊心和自信心比较脆弱,个别学生本能防卫意识强,逆反心理重,受人尊重的需要及愿望强烈。与人沟通交流时,以自我为中心、霸道霸气、听不进相反意见,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容易抵触,甚至对立和敌视。教师除了应尽最大努力开导他们,更重要的是要尊重他们,让他们感觉到教师的爱。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时间长了学生就会愿意和教师沟通与配合,教育教学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要时刻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带着尊重和自信生活学习在班级里,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
其次要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提高教师自身魅力。具备高尚的思想觉悟与道德情操,是对政治教师提出的根本性要求,也是应凸现得最为耀眼的素质亮点。“言传身教”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必须履行的准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知行统一。例如,教师讲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自己却不求上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讲诚实守信,自己却极其虚伪等。这样学生就会怀疑教学的真理性,怀疑教师的人格和修养。可见,教师只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生才会有法可效。
政治教师不仅仅是学生政治思想上的指路人,而且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必须善于接受和消化新观念、新知识,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既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具有广博的相关知识,还具有坚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业务能力。
二、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课堂是主战场,有效教学的理论最终要落实到课堂上,课堂有效才是真的有效。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1.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达成教学目标,是每一个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教学情境的设置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预设情境是政治课堂情境创设中比较常见的方式。教师在讲某部分知识前,创设或再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例如在讲商品的概念前,可以设定以下情境:一瓶是河水,一瓶是矿泉水,引导学生思考两种水的不同,是否都是劳动产品?是否都用于交换?这样能使学生对商品的含义有较深刻的认识。
2.关注学生的课堂需求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考虑教材要求,不考虑学生需要,不顾及学生感受,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因此,要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展开教学,让学生的课堂需求成为调整教学活动进程的基本依据。变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达到自主学习、自我体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促进自身主体性发展的目的。
教师要关注课堂上的学生,既要重视他们的认知需求,更要重视他们的情感需求和行为需求。有的时候,一句温馨的话语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与重视,从而提高学习这门学科的兴趣。一个善意的眼神、一丝微笑、一个友善的肢体语言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期待与信任,从而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这门学科并乐于学习这门学科。
三、及时进行课后反思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每一节课总有成功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方面,这就需要及时不断地反思。反思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又如何发展;反思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符合本班实际,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反思课堂教学策略是否恰当。如果让教学反思成为一种自觉行为,不仅可以保证课堂教学越来越有效,而且可以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这正符合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经验 反思=成长。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也是有效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我坚信:当师生关系和谐了,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会成为一种必然,我们的社会也会和谐前进。
(责任编辑 袁 妮)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友好、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师生关系的和谐,易使学生形成积极人生态度与获得丰富的感情体验,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学习过程中的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等,同时也能得到教师与同伴的激励、鞭策、鼓舞、指导……从而使学生获得成功。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以及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会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现在的学生由于多是独生子女,娇气金贵。加上家庭条件比较优越,造成了自尊心和自信心比较脆弱,个别学生本能防卫意识强,逆反心理重,受人尊重的需要及愿望强烈。与人沟通交流时,以自我为中心、霸道霸气、听不进相反意见,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容易抵触,甚至对立和敌视。教师除了应尽最大努力开导他们,更重要的是要尊重他们,让他们感觉到教师的爱。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时间长了学生就会愿意和教师沟通与配合,教育教学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要时刻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带着尊重和自信生活学习在班级里,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
其次要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提高教师自身魅力。具备高尚的思想觉悟与道德情操,是对政治教师提出的根本性要求,也是应凸现得最为耀眼的素质亮点。“言传身教”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必须履行的准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知行统一。例如,教师讲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自己却不求上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讲诚实守信,自己却极其虚伪等。这样学生就会怀疑教学的真理性,怀疑教师的人格和修养。可见,教师只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生才会有法可效。
政治教师不仅仅是学生政治思想上的指路人,而且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必须善于接受和消化新观念、新知识,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既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具有广博的相关知识,还具有坚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业务能力。
二、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课堂是主战场,有效教学的理论最终要落实到课堂上,课堂有效才是真的有效。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1.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达成教学目标,是每一个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教学情境的设置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预设情境是政治课堂情境创设中比较常见的方式。教师在讲某部分知识前,创设或再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例如在讲商品的概念前,可以设定以下情境:一瓶是河水,一瓶是矿泉水,引导学生思考两种水的不同,是否都是劳动产品?是否都用于交换?这样能使学生对商品的含义有较深刻的认识。
2.关注学生的课堂需求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考虑教材要求,不考虑学生需要,不顾及学生感受,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因此,要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展开教学,让学生的课堂需求成为调整教学活动进程的基本依据。变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达到自主学习、自我体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促进自身主体性发展的目的。
教师要关注课堂上的学生,既要重视他们的认知需求,更要重视他们的情感需求和行为需求。有的时候,一句温馨的话语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与重视,从而提高学习这门学科的兴趣。一个善意的眼神、一丝微笑、一个友善的肢体语言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期待与信任,从而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这门学科并乐于学习这门学科。
三、及时进行课后反思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每一节课总有成功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方面,这就需要及时不断地反思。反思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又如何发展;反思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符合本班实际,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反思课堂教学策略是否恰当。如果让教学反思成为一种自觉行为,不仅可以保证课堂教学越来越有效,而且可以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这正符合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经验 反思=成长。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也是有效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我坚信:当师生关系和谐了,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会成为一种必然,我们的社会也会和谐前进。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