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尝试对话

来源 :全球商业经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wh14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底,在郑晓洁创办“红丹丹”的第八个年头,她觉得公益这条路走到了尽头。多次经济纠纷和救助对象的反目让她身心憔悴,对她来说,公益圈里的阴暗角落比商业圈的尔虞我诈更加难以忍受,后者虽然普遍,但却在情理之中,前者却往往超出意料,令人防不胜防,“太黑暗,太恶心了。”
  郑晓洁说话快人快语,走路步伐稳健,她是佛教信徒,一串佛珠从不离手。“那时候我真的不想干了,真的绝望了。”郑晓洁一手转着佛珠,一手翻看着当时发给师兄的短信:“佛教里讲盲人是遭果报才看不见,那么我们帮助他们是不是在违背什么?我觉得我在做一件不该做的事。最近碰到很多事疑惑重生,盲人的行为伤害着来到红丹丹的志愿者。”
  师兄当即严厉地回给她一通电话,告诉她说,有些事一旦做了就担上一种责任,如果半途而废就是犯罪,只有做下去,良心上才过得去。接了这通电话以后,郑晓洁一个人跑去云南,消失了一周。“我需要换一个环境,因为我腻烦到不能再想起这些人了。不想再帮他们了。”
  2012年平安夜前夜,仍然佩戴着红丹丹志愿者徽章的郑晓洁出现在“心目·心境—视觉关闭创意体验音乐会”现场。她台前台后地张罗,忙得一刻不停歇,抽空还给观众介绍盲人演员“台上从左数第四个人到最右边那个都是全盲”,“我要让公众主动闭上眼睛,体验盲人的世界,这样他们才能理解盲人,发自内心地帮助盲人”。51美术网的李江参加了音乐会,他本想中途摘掉丝巾,最后还是没摘,想彻底体验一次盲人的无助。
  忙活了十年公益,郑晓洁帮助盲人,也怨恨盲人,一边做事,一边后悔,她觉得自己被公益绑架,但也时不时还是会享受助人成事所带来的成就感。“我告诉他走五步会掉坑里,他非要走第五步;你拽他,他打你。可能你理解不了,原来我也不理解,有句话叫作眼见为实,盲人从来都看不见,所以他不容易相信,自己体会了才真正理解,而且也知道应该怎么和他们交往了。我们再招收学员,第一件事是教他们感恩,灌输感恩。”
  激励与挫折
  郑晓洁的公益事业始于2003年的一场电影。当时,郑晓洁的丈夫王伟力请一位盲人朋友到家里做客,王伟力提议说“我给你讲一场电影吧,《终结者》”。王伟力一边看电影,一边为盲人描述光靠背景音和台词感受不到的画面和情节。一到没有对话的时候,盲人就会抓着王伟力的手问“这会儿怎么了?你看到什么了?”等电影结束,几个人都已经满头大汗,盲人抱起王伟力在客厅里转圈,说,“这是我一辈子里最幸福的一天!”
  那一年,公益圈里出现了一位“为盲人讲电影”的“大伟老师”。郑晓洁以前是电视制片人,制作过专题报道残障人故事的周播栏目《生命在线》。丈夫的电影越讲越红火,她索性放弃了原本的工作,用30万拆迁补偿款和丈夫一起创办了“红丹丹教育文化交流中心”,致力于用声音解说技术为视障人提供无障碍文化产品的服务。
  夫妻店越做越大,红丹丹发展至今,除了有给盲人讲电影的“心目影院”,为盲人录制有声图书的“心目图书馆”,还有专门研发助盲产品的“点字文化交流中心”。来“心目影院”讲电影的人络绎不绝,有企业的志愿者,也有央视名嘴崔永元、王小丫、高博等,红丹丹的志愿者说,“因为想讲的人太多,他们已经排不上号了。”
  给盲人讲电影这事有多大的价值?郑晓洁举了个例子:“有位盲人失明三年,家里整整三年没开过电视,因为一有人开电视她就要跳楼,有时候看不到画面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后来,另外一个盲人朋友带她到心目影院,回去她就向家里人宣布‘今天开始你们可以看电视了!’”
  2005年,红丹丹正处在发展期,郑晓洁东奔西走为红丹丹的扩张寻求合作,一位盲人朋友向郑晓洁介绍了一位英国志愿者郝曦。郝曦左眼是义眼,右眼只有0.3的视力,持有英国盲人证,他也是一位自由制片人,以制作纪录片卖给BBC谋生。
  在老友的引荐之下,郑郝两人决定联手做一个为盲人录制广播节目的项目。郑晓洁用做公益的经验制定方案,郝曦则利用身份的便利与英国广播公司世界服务基金会(BBCWST)洽谈合作,而后向英国大彩票基金(“大乐透”)申请款项。
  BBCWST与红丹丹签订了一份合作协议,约定BBCWST提供技术支持并申请国际资金,协助红丹丹制作针对中国残疾人的广播节目,这个项目被命名为“接触中国”,郝曦被BBCWST聘请为项目协调人。2005年7月,“接触中国”获得大乐透的批准,在正式实施之前,郑晓洁发现,“郝曦瞒着我,把我们指定的中方接款机构改成了他自己的基金会。”这个基金会名为英华视障人基金会,在英国注册,专为盲人募款。英华视障人基金会在英国注册,由当地监管,郑晓洁很难查到它的出入款项明细。
  “他不告诉我大乐透究竟批了多少钱,还说我没资格知道,照做就行了。合作计划书预算是49万英镑,他说因为申请数额太大,被大乐透砍了一部分,也没告诉我砍了多少。砍掉多少可以再协调,BBCWST拿走一部分费用,剩下的给我们,算算应该能拿到一半。”
  因为没有跨国合作的经验,郑晓洁在项目获批后没有索要大乐透的“项目批准通知书”,也一直不知道项目批准的总费用,合作破裂后才得知,大乐透给项目批了36万多英镑。2005年12月,郝曦发来一份空白合同让郑晓洁签,并告诉她,红丹丹可以拿到的费用是7.9万英镑,但是这个数目远远低于她的预期,“你说我能签吗?我当然不签!”郑晓洁抬高了语调。
  2006年3月,BBCWST亚洲项目经理曾到北京调查“接触中国”的项目进展,实地考察后,认为郑晓洁的做法合理。但是在2006年5月,郑晓洁却被BBCWST发来的邮件通知:鉴于“交流障碍和不能在合同上取得一致而导致的信任的破裂”,BBCWST决定与红丹丹终止合作。
  郑晓洁这才意识到,红丹丹在这个项目里被利用了。“因为郝曦的基金会太小,不能向大乐透申请募款,所以才找了BBC做中介。”“郝曦跟BBC说我歧视盲人,还找来盲孩子作证。”郑晓洁说,如果是几年前讲这件事,自己会在院子里跳起来骂人,“我一手毫无保留教给他们怎么做慈善,他们却陷害我,把屎盆子扣在我头上,换取自己机构的诞生和成长!”   2007年末,郑晓洁把BBCWST告上法庭。她说,打官司不是为了索要赔款,而是证明自己的清白。经过法庭调解,红丹丹和BBCWST达成调解协议,红丹丹胜诉,并获得总计10万元人民币的经济补偿。
  困惑与摸索
  在公益圈摸爬滚打将近十年,郑晓洁开始从根本上反思公益运营的模式,“靠谁都不如靠自己,我之所以被骗,就是因为受制于人。不能再伸手要钱了!你要激励大家做好事,让别人幸福了,你的员工不幸福这是不对的。”郑晓洁思前想后,觉得必须让红丹丹生出自己造血的机制,不再“伸手要钱”。
  “在日本,像红丹丹这样的组织,政府直接给你80%的运作资金,让你活下去。在美国、英国一些市场比较成熟的国家,当你有一个申请说:我想做一个公益组织,政府就会给配备资金,按照普通标准的收入来做这个事情。而我们国家现状就实现不了,很多人现在才知道我要生存,我得吃饭。”
  “红丹丹”从2003年注册以来,一直是非营利性质的机构,资金大部分来自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下属的专项基金,2007年4月才开始发给每位员工每月640元补助,工资慢慢涨,到2012年,员工最多可以拿到每月3200元。
  有了这些想法之后,郑晓洁参加了英国大使馆和帝亚吉欧合作的社会企业家深度培训,坚定了走商业化之路的决心。“培训给我很多启发,我看到有很多方法可以让社会企业良性运转,用商业模式解决弱势群体的困难,企业经营管理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是商业行为,只不过不是把盈利的钱给股东分,而是把盈利返回到股东的项目中去。”
  但郑晓洁其实并没有完全想清楚自己的模式,只能边摸索边创新。郑晓洁现在正忙着为新发明的“盲人乘车仪”申请专利,她还要注册成立“点字无障碍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专门研发可以投入市场的助盲产品。郑晓洁还在考虑创办一所用低于市场的价格接收盲人的养老院,香港的社会进步资本已经对这个想法表示了兴趣。
  “心目·心境”是国内第一个气味音乐会,全程由红丹丹的志愿者策划。观众入场时必须用一条丝巾蒙上眼睛。音乐会设计了“心冷、寂寞、幸福、爱我吧”四部分,每一部分演出不同的曲目,并辅以不同味道的香气。这和德国的社会企业“黑暗中的对话”(DiD)如出一辙,同样是制造一个独特的环境,让明眼人在盲人的引导下适应全黑的环境,体验视障者的生活。它不仅为视障者提供了工作机会,而且工作基于自己的长处和潜能,同时让公众改变了对视障者的态度,消除歧视和偏见,DiD已经能够自负盈亏,并且通过连锁加盟的方式,把公司扩展到了香港和上海。
  郑晓洁曾经自掏腰包听了“黑暗中的对话”在香港举办的明星演唱会,一张门票480港币。但她并不想完全模仿,“‘黑暗中的对话’是让明眼人被动失明,体会盲人的生活,而我一定要开着灯做音乐会,让明眼人主动地蒙上眼睛,打开心眼看世界”,郑晓洁认为,红丹丹举办的“心目·心境”,未来或许也可以像“黑暗中的对话”那样卖门票。
  郑晓洁承认,其实她还没完全想清楚自己的商业模式,只能边摸索,边学习,边创新。当被问到是否担心商业化会被质疑红丹丹的纯粹性,她说:“有人怀疑我,社会就不进步了吗?怀疑我,我就不做了吗?我无所谓,他们质疑就质疑吧。被质疑完你会有进步。”
其他文献
“听证专业户”胡丽天连续参加了成都政府的多个听证会,她把这称为自己的“人大代表的特质”。律师李宝平看重的是,听证会上的每个人有没有能够准确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诉求。  李宝平执业的四川固志律师事务所,注册地址位于成都繁华的锦江区书院西街,这里紧邻成都传媒集团,也离锦江区区政府很近,但是律师事务所所在的亚太大厦楼下的街道却很狭窄。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这里的车辆往来与停放量非常大。2011年李宝平以
期刊
山东铝业公司烧结法氧化铝生产中粗液的脱硅采用三段脱硅,一段采用加压脱硅,二段为钠硅渣不分离直接加石灰脱硅,然后在分离硅渣后加石灰三段脱硅.这样的脱硅工艺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该文针对工艺的不合理性,研究并提出了二段常压脱硅的新工艺.一段由加压改为常压,可以节约能耗;二段改为钠硅渣分离后加石灰脱硅,并去掉第三段脱硅,这样不仅减少了氧化铝损失及操作工序,而且得到的二次精液的A/S能够达到甚至超过现在三次精液的水平.该文在第一段常压脱硅中研究了种子的活化,认为从现在生产中取得的各种硅渣种子并不需要活化(磨细),因
在中国,如果只看到那些来自公益圈的社会企业,那么你很可能会对社会企业这个群体十分悲观。我经常会担任各种社会企业评选大赛的评委,说实话,很多时候前几名获奖者的项目看起来都挺一般的,学生气很重,他们可能做了很多年仍在参加各种比赛,因为比赛的奖金是他们很重要的收入来源,还没有形成可持续性的经营模式。  这些参赛者都是非常好的人,也很有想法,但他们创办的社会企业整体质量不高,而且可能会让那些关注社会企业的
期刊
在谈论任何社会企业(Social Enterprise)之前,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是:社会企业,也就是用商业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的公司,真的有存在的可能性吗?  用一句西谚来形容,社会企业就是要同时追逐两只往不同方向飞的鸟,甚至还不只两只。香港中原集团、乐施会董事施永青的看法十分具有代表性,他认为:凡是值得经营的生意,商业界都不会放过,剩下来的因服务对象的负担能力不足,而不能靠自负盈亏的方式持续
期刊
作为一个打工妹自己组织起来帮助自己的民间组织,木兰公社到底能不能或者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女工?创办人之一齐丽霞说:“我们解决不了她们的实际问题,能做的最多的就是陪伴,陪着她们度过这些灰暗的日子。”  2012年11月开始,每个周六下午,花旦工作室的创意总监陶阳阳和同事们都会乘坐5号线地铁到终点站天通苑北,再坐半个多小时公交车,到达木兰社区所在的昌平区北七家镇东沙各庄村。木兰社区是2010年年初四个打
期刊
“我跟你说,我们这个阳台花园的社会企业是能做大、做成格局的,我有10大体系,等于同时在下10步棋,哪条线走得快我就先走哪条,集中在五大业务—公益、教育、家装、房地产、政府。我的规划是明年在全国36个城市建立36家分公司,后年做成上市的城市生态公益集团,大后年成立基金会。五年做到一个亿!好吧,我谦虚一点,打个一折,做到1000万的营业额绝对不成问题,不信咱俩就打个赌!”今年50岁的牛健说话间带着山东
期刊
一个社会就像洪水一样,无论如何一定会流到一个平衡的地方。你越管它,形成的落差越大,就越危险。对待社会的态度,应该就是不管它,让它慢慢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  1895年之后,中国走向维新之路,其中一个显著的特征是民间社团风起云涌,一年之内就出现了几千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马勇认为,“最大限度释放民间社会”能给中国带来新的活力,据他研究历史发现,在晚清新政时期,特别是预备立宪时期,民间团体的
期刊
在中国,社会企业在过去5年中有了飞速发展。2006年,我们曾经做过一个调研,通过谷歌的搜索引擎搜索“社会企业”这个词条的累计数量为20万次;截止到2012年,搜索的累计数量为200万次,翻了10倍。在BC社会企业网络中,2005年注册的数量只有几十家,发展到现在已经突破800多家,这还不算那些做着社会企业的事情,但还没有打出社会企业名号的公司。这就说明,在大众认知上,群众对社会企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好
期刊
2004年,家境殷实的美籍台裔女孩乔琬珊大三暑假去了南美洲旅行,贫困第一次真正展现在这位哈佛女生面前,如此真实,触手可及。乔琬珊是台湾嘉惠集团董事长的女儿,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学习国际发展和公共关系。除了旅行,她来南美的目的是考察当地民间微型贷款纳入政府金融体系后的影响,在她的生命中,满是丰盛而美好的恩典。  “被给予这么多,我需要付出,这就是一种天然的责任。”乔琬珊有了目标:帮助贫困地区的人
期刊
“能租到现在的办公室,真是一件幸运的事。”易昕一边指引来访者参观办公室,一边顺手抓起一把云南产的小糖果塞到来访者的手里。说是参观,其实根本是一览无余。2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两张并排放在墙角的宜家书桌和一红一白两个书架就占去了一多半面积,桌上是一溜大小电脑和盘结复杂的电线。这天下午,两个负责技术的创始人的主要工作是适应一台新买的大屏幕显示器。  两个月前,易昕还不认为自己的公司跟社会企业有什么关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