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书斋联拾趣

来源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w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人学士“唯有读书高”。试问读书何用?有求官的,有救国的,有创业的,也有消遣的。从他们撰写的书斋联语中大致能看出其旨意,略举数副以资谈趣。
  南宋楼大防,孝宗隆兴进士,官至枢密院参知政事,其书斋联是:
  门前莫约频来客,座上同观未见书。
  楼大防惜时如金,不愿“频来招惹那些俗气的客”,不愿聊天扯淡;但若有奇书异卷,则必定要邀请同仁友好共赏。书斋主人对待客人的两种绝然不同的态度,正体现出他读书求友的一片苦心。
  比他稍晚的大诗人陆游的书斋联语是: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史载陆游自幼好学不倦,他自称“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问他读书何为,回答十分干脆:“一身报国有万死!”晚年罢官家居,七八十岁了,还研读《资治通鉴》,蝇头小字,日课二万言,“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书愤》),真是一位读书到老不疲、爱国至死不渝的英雄豪杰。
  明朝末年崇祯时期有个进士叫金声,他与陆游的读书救国观所见略同,在未达时,曾极端贫困,题书斋联日:
  穷已彻骨,尚有一分生涯,饿死不如读死;学未惬心,正须百般磨炼,文通即是运通。
  写得刻骨铭心,悲愤至极。清兵入关,金声组织义师抗清,兵败被俘,坚贞不屈,慷慨就义。可惜他“文通”而未“运通”。
  古人读书做官论者更多。朝廷科举取士,读书人若能金榜题名,春风得意,则是梦寐以求的快事。清朝乾隆进士彭元瑞写的书斋联最有代表性:
  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原来各省乡试在八月,正是桂花飘香时节。礼部会试在二月,正是杏花开时。学而优则仕,靠废寝忘食读书而中舉,继而升官发财,是旧中国知识分子的正道。彭元瑞一举得中,后步步高升,官至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果真如愿以偿,圆了书斋联语之梦。他是幸运者。
  也有读书消遣论者。晚清徐照,浙江桐乡人,其书斋联:
  志不求荣,满架图书成小隐;身虽近俗,一庭风月伴孤吟。
  与李鸿章同乡同学的道光秀才朱景昭也写过一副书斋联:
  平生一片心,不因人热;文章千古事,聊以自娱。
  所谓“不因人热”,委婉含蓄,即不愿攀缘权贵,宁可躲在僻静的书斋读书自娱消遣。据说他后来还是做了两江总督李鸿章的幕僚,因人而“热”起来了。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自题书斋联为:
  咬住几句有用书,可以充饥,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清代邓石如题的碧山书屋联:
  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司马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该联上联集“日”“霞”“雪”“云”“月”“烟”“雨”“峰”“瀑布”等自然景观,描就了一幅祖国大好河山的万里长卷;下联以“诗”“画”“文”“史”“笺”“帖”“经”“赋”“离骚”等艺术品类汇成中华文化的洋洋大观,气派非常,内蕴丰厚,可称传世佳作。
其他文献
小学的时候,我每天都要经过那条小巷。那条窄窄的曲折的小巷总在早晨洒满阳光。住在小巷两旁的人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每天早上我去上学时,总能看见三五成群的老人围在一起,下下
“壶”与“壸”不同。“壶”字容易错写成“壸”。如:①火炉上茶壸的盖子被水蒸气冲开了,壸盖巴哒巴哒地抖动着。小瓦特探索地问:“奶奶,茶壸里有什么东西?”②百龙矿泉壸例
她是我们班的“无敌学神”——刘美。“刘美”,看似简简单单的姓名,却书写着令人羡慕的“留美”故事。
【正】 教师队伍建设一直是我们工程专科教育巾关注的问题。探索工程专科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规律,使教师队伍的建设具有本身的特色,已成为有关学校研究和实践的课题。一、工
一个人不能忘记过去,一个民族不能忘记历史,因为过去是未来的根;我们每个人应做到,不忘过去而不受困于过去,尊重历史而不固守历史,因为前行是回首的必然要求。
1 前言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第二批实施安全认证强制性监督管理的电工产品目录中照明设备有灯具,荧光灯交流电子镇流器等。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根据世贸有关协议对有
我的老家有一个院子,地方不算大,却栽满了欢乐。院子里还有一丛月季和一棵无花果树,香气四溢。每逢春节和暑假,我都会回老家,那儿有时间的影子,也有我童年的多彩记忆。
上学的时候,父母对我实行“N禁”,禁电视、禁网络、禁熬夜……总而言之,我只能乖乖地做专心读书的“乖宝宝”。现在长假到了,我一定要"翻身农奴把歌唱"。
现行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宋词二首”后有一道关于“领字”的题目(见高语第六册第151页),题目要求从柳永的《雨霖铃》、姜夔的《扬州慢》中找出一些“一字逗”的句式。部编《
“三”作为一个数字,极其普通,但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作用却不可忽视。中国文学与“三”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1.中国文学的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1)从上古到“五四”运动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