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来源 :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328453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阅读教学中,广大教师意识到注重自己提问的有效性及指导作用,但往往忽视学生的质疑和提问,本文例析在阅读活动中如何运用各种策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关键词】 提问 能力 培养
  提问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师生双方都应充分利用这一策略,在阅读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但实际教学中,广大教师意识到注重自己提问的有效性及指导作用,但往往忽视学生的质疑和提问,使教学实效大打折扣。本文例析在阅读活动中如何运用各种策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带动思维及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一、读前环节
  读前的预习环节为阅读活动中的信息习得做了铺垫,更重要的是引入话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质疑,在预习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小组的形式把这些问题进行归纳整理,不仅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备课,提高课堂实效,而且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所提高。如人教版必修4 Unit 2 A pioneer for all people的阅读课开展前,要求学生预习,并提出存在疑惑的问题。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普遍为:1.Why did Dr Yuan decide to increase the rice output? 2.How did Dr Yuan become a scientist? 3. What kind of person Dr Yuan is? 等等。学生们提出的共同问题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兴趣、困惑所在,有助于教师确定自己的教学重难点,制定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设计。同时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存在差异,对于这类问题的关注和解决,有助于激励学生提问及思维能力的提高。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是关于文章语篇的理解,也可以是语言知识的运用或是情感价值的升华,这些问题老师都应给予足够的肯定,避免打击学生的提问兴趣。
  二、读中环节
  对于读前环节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在筛选归纳分类后,指导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争取自主讨论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经验共享。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在充分把握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利用好教材,适时引导学生质疑,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人教版选修7 Unit 1 Marty’s story 讲述了一个叫Marty的男孩,患上不治之症之后坚强生活的故事。文中第二段描述主人公患病前后的一些对比,看起来非常浅显易懂,很多情况下不会引起师生的重视。而其实这些词句对于理解文章的主旨及文章想要学生把握的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引导学生阅读本段时,笔者提问:How did Marty feel when he described the life before and after he got the diseases? 学生对此问题思考后提出问题:If I had such a disease, what would happen to me? What would I like to be treated? 经过讨论,学生不仅可以体会到Marty的坚强之处,而且最重要的是可以深刻意识到如何正确地对待残疾人,实现了语篇学习的情感目标。
  三、读后环节
  读后环节的活动旨在巩固语篇知识,加强学生对语篇文章的写作意图和写作结构的把握,在此环节引导学生从掌握的已有知识入手,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自主地把握文章的脉络结构,从而能够学以致用,实现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如选修6 Unit 4 The earth is becoming warmer-but does it matter?的读后环节中,可以利用阅读中掌握的信息,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围绕全球变暖的利弊提出多样化的问题,并给出明确的答案。经过准备后各个小组给出他们的问题及答案:1.Is the global becoming warmer? Give evidence. 2. Do human activities cause global warming? 3.Will global warming have a bad influence on people’s life? 4.Is it necessary to worry about high levels of carbon dioxide in the air? 5.Can we do something to prevent global warming? 6.What should we do in our daily life? 借助这些问题的讨论,学生们通过知识观点的交流,促进思想火花的碰撞。学生们由对课文浅显的理解,经过老师有意识、有意图的点拨,转变成深刻的理解和感受,不仅掌握了知识,更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四、结束语
  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从而促进自主学习能力是重要的,但也是需要一定的技巧。这是个漫长的训练过程,教师要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情等基本情况适度引导,搭造平台,鼓励保护学生质疑提问的兴趣,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
  [1] 皮连生. 教育心理学[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1.
  [2] 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其他文献
高血钾引起窦性停搏和预激波消失姜治忠,马远志,王永祥,杨开花,张崇嘏,梁慧,宋有城患者女性,55岁,患慢性肾炎有反复发作心动过速史,附图为不同次描记。X1为发作室上性心动过速,用25%GS+心律平70mg静推
<正> 患者,男性,39岁,阵发性胸闷伴黑蒙11小时急诊,每次发作持续3~4分钟,其中两次黑蒙发作时伴有意识丧失和四肢抽搐,急诊心电图见图1第一和第二条图。急诊拟诊“阿-斯综合征
【摘 要】 在英语学习中,词汇是重头戏。本文阐述了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常用方法,从而提高词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词汇 初中英语 教与学  在实际词汇教学中,教师如何提高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利用直观教具教单词  直观教具的使用恰恰也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利用实物,图片,幻灯片等一系列辅助教具及手势,动作表情引入新单词,通过此方法,可以使学
隐匿传导致假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刘仁光,朱庆录患者,男性,60岁。因头晕、心动过缓(40次/分)疑病窦综合征而行经食管心房调搏检查。测得窦房结恢复时间为2960ms,明显长于正常。在起搏周期为545ms时,测得
频率依赖性WPW伴手风琴效应间歇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郭淑艳,鲍秀荣,刘同库有关预激综合征(WPW).间歇性传导的报告已见诸文献,但对频率依赖性WPW伴手风琴效应间歇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尚很少有报导,现
“生本教育”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新课改下,各科教师更加注重运用合作学习进行教学。从其作用上而言,运用合作学习展开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增强;有利于促进英语课堂教学实效的提升等。以下笔者将从教学目标的设定、组建小组、预习讨论、设计合作任务、适时引导这几个方面分析如何“扬起合作之帆”。  1. 合理
期刊
继发于2:1窦房阻滞(SAB)时房性逸搏-窦性二联律,临床上尚属罕见。患者,女,60岁。因心悸、胸闷伴失眠、多梦1月余就诊。体检:血压14/10KPa;心界不大;心率不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
【摘 要】 书面表达作为最能体现应试者能力之一的题型,需要教师和学生从日常教与学的多个方面共同努力,如背诵,摘抄和模仿好的句篇,借助名言警句的光彩。在具体行文时,还应精读提示,注意逻辑;句式不可单一,懂得避难求易;此外,还要注意突出文章的重点和各段的主题。  【关键词】 书面表达 要点提示 对策  一、前言  书面表达向来是英语考试中最令人头痛的题型之一,作为教授者,教师也发现很难对书面表达展开有
阅读理解题是考查学生语言运用、文章理解、逻辑推理、分析判断等能力的综合性试题。它要求学生通读并深刻理解短文内容,然后做短文后的题目,有的是要求学生判断所给句子与原文
【摘 要】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创设和利用情境组织课堂教学,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情境 运用  英语教学中要利用教学情境,培养学生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传递的能力,合适的情境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  一、趣味情境激发兴趣  学生是否对英语感兴趣,英语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首先,教师要努力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到新鲜、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