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笔者针对这些现状提出几点思考:(1)明确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目标。(2)加强职业指导人员队伍建设。(3)加强学科建设, 重视理论研究。(4)规范职业指导的工作内容。
[关键词]职业指导 大学生职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 职业指导思考
职业指导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关键
“职业指导就是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1]。职业指导具有教育求职者的职能、促进就业的职能和协助用人单位合理用人的职能。实践证明,职业指导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关键。
大学生是社会中最具有活力、最富于创造性的群体,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未来一二十年乃至更长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大学生就业工作已成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空前关注的社会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2]。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3]。
近几年,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社会提供的岗位与毕业生的人数性过程的供需矛盾越来越明显。(见表1)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应当为学生提供职业指导和服务。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核心问题。积极开展和推动学校职业指导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必须加强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以确保大学生顺利充分就业。
当前高校职业指导现状与不足
2002年教育部要求,高校必须建立并健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要在办公条件、人员配备等方面给予充分保证。要尽快提高就业指导教师队任的整体业务素质,把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摆到整个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努力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和专职工作人员与应届毕业生的比例要保证不低于1:500。近年来,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发展基本状况如下。
1.专门的服务机构已全部到位。各就业服务机构都建立了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就业信息服务就业网站,以及相应的毕业生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就业工作的信息化。
2.职业指导人员队伍建设尚不健全。但职业指导人员队伍建设不健全,职业指导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无法为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职业指导服务。
3.高校职业指导体系尚不完善。职业指导往往只停留在为学生提供有限的需求信息、讲解简单求职技巧等方面。
4.学校重视程度不够。一部分高校存在职业指导专项经费不足现象,难以在资金上保障建立系统的职业指导工作体系,难以建立功能完善、渠道畅通的就业信息网络。
改进大学生职业指导的几点思考
1.明确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目标。高等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因此,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帮助学生就业,通过职业指导,使他们毕业离开学校时能顺利上岗。二是帮助学生就业稳定。三是帮助学生实现个人职业生涯发展。
2.加强职业指导人员队伍建设。高校应该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职业指导人员队伍,这是职业指导工作专业化的必然要求合组织保障。
3.加强学科建设, 重视理论研究。实践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职业指导工作也一样。但从我国职业指导的实践来看, 这一部分的理论研究尚处在初始阶段, 在高校内部也没有一支有组织、有领导的专门研究力量。
4.规范职业指导的工作内容。大学生职业指导就是对择业人员进行职业设计、职业培训和职业实践咨询与指导活动,包括职业规划、职业设计、职业培训、信息采集与处理、素质测评、帮助实施六个技能模块。具体措施包括:(1)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讲授就业形势与择业观点、就业政策与择业程序、就业市场求职向导、择业方法与求职技巧。(2)发放《大学生就业指南》。(3)邀请专家、校友等举办大学生职业指导的专题系列讲座。(4)召开各种类型的学生座谈会,及时了解毕业生就业意向、价值倾向等信息,并加以分析和正确引导。(5)广泛邀请用人单位,举办校级大型供需洽谈会和各类专场招聘会。(6)收集、发布用人单位需求信息。(7)开展职业素质测评。运用科学的测评软件和工具,为毕业生提供职业能力、职业性格的素质测评服务,并对测评结果加以科学的解析,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科学定位,避免盲目求职。(8)开展职业生涯设计。帮助学生正确分折自己的职业取向,指导学生确立科学合理的未来职业取向,指导学生科学分析和认识自己的职业素质(包括身体和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等),设定正确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注释:
[1]劳动和社会保障培训就业司和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2005. 第一版,68.
[2]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0/24/content_6938568_7.htm.
[3]温家宝.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3/19/content_ 7819983_6.htm.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培训就业司和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2005. 第一版.
[2]田光哲.中国职业指导:新形势、新要求、新发展[J].职业,2006 No 9.
[3]李峰.新形势下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与管理[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3,(8):35-36.
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学院招生就业处 陕西汉中
[关键词]职业指导 大学生职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 职业指导思考
职业指导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关键
“职业指导就是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1]。职业指导具有教育求职者的职能、促进就业的职能和协助用人单位合理用人的职能。实践证明,职业指导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关键。
大学生是社会中最具有活力、最富于创造性的群体,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未来一二十年乃至更长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大学生就业工作已成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空前关注的社会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2]。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3]。
近几年,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社会提供的岗位与毕业生的人数性过程的供需矛盾越来越明显。(见表1)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应当为学生提供职业指导和服务。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核心问题。积极开展和推动学校职业指导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必须加强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以确保大学生顺利充分就业。
当前高校职业指导现状与不足
2002年教育部要求,高校必须建立并健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要在办公条件、人员配备等方面给予充分保证。要尽快提高就业指导教师队任的整体业务素质,把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摆到整个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努力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和专职工作人员与应届毕业生的比例要保证不低于1:500。近年来,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发展基本状况如下。
1.专门的服务机构已全部到位。各就业服务机构都建立了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就业信息服务就业网站,以及相应的毕业生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就业工作的信息化。
2.职业指导人员队伍建设尚不健全。但职业指导人员队伍建设不健全,职业指导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无法为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职业指导服务。
3.高校职业指导体系尚不完善。职业指导往往只停留在为学生提供有限的需求信息、讲解简单求职技巧等方面。
4.学校重视程度不够。一部分高校存在职业指导专项经费不足现象,难以在资金上保障建立系统的职业指导工作体系,难以建立功能完善、渠道畅通的就业信息网络。
改进大学生职业指导的几点思考
1.明确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目标。高等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因此,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帮助学生就业,通过职业指导,使他们毕业离开学校时能顺利上岗。二是帮助学生就业稳定。三是帮助学生实现个人职业生涯发展。
2.加强职业指导人员队伍建设。高校应该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职业指导人员队伍,这是职业指导工作专业化的必然要求合组织保障。
3.加强学科建设, 重视理论研究。实践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职业指导工作也一样。但从我国职业指导的实践来看, 这一部分的理论研究尚处在初始阶段, 在高校内部也没有一支有组织、有领导的专门研究力量。
4.规范职业指导的工作内容。大学生职业指导就是对择业人员进行职业设计、职业培训和职业实践咨询与指导活动,包括职业规划、职业设计、职业培训、信息采集与处理、素质测评、帮助实施六个技能模块。具体措施包括:(1)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讲授就业形势与择业观点、就业政策与择业程序、就业市场求职向导、择业方法与求职技巧。(2)发放《大学生就业指南》。(3)邀请专家、校友等举办大学生职业指导的专题系列讲座。(4)召开各种类型的学生座谈会,及时了解毕业生就业意向、价值倾向等信息,并加以分析和正确引导。(5)广泛邀请用人单位,举办校级大型供需洽谈会和各类专场招聘会。(6)收集、发布用人单位需求信息。(7)开展职业素质测评。运用科学的测评软件和工具,为毕业生提供职业能力、职业性格的素质测评服务,并对测评结果加以科学的解析,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科学定位,避免盲目求职。(8)开展职业生涯设计。帮助学生正确分折自己的职业取向,指导学生确立科学合理的未来职业取向,指导学生科学分析和认识自己的职业素质(包括身体和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等),设定正确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注释:
[1]劳动和社会保障培训就业司和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2005. 第一版,68.
[2]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0/24/content_6938568_7.htm.
[3]温家宝.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3/19/content_ 7819983_6.htm.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培训就业司和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2005. 第一版.
[2]田光哲.中国职业指导:新形势、新要求、新发展[J].职业,2006 No 9.
[3]李峰.新形势下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与管理[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3,(8):35-36.
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学院招生就业处 陕西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