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成就传统 自信构筑未来

来源 :上海工艺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good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Based on the great achievements of China Suzhou Creative& Design Cultural Industry Expo in recent years, thispaper probes into the new developments of handicraft art inthe new er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ditional handicraftinheritance,innovation and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传统手工艺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所创造出的文化瑰宝,在人类社会的演进中表现出其独有的角色魅力。当今时代,传统手工艺遭遇的困境不容忽视,各界也在努力为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发展寻求路径。本文将基于苏州创博会近年来所取得的成果,从传统手工藝的传承、创新及文化自信等视角讨论手工艺术在新时代的新发展。
  手工艺品作为传统文化与艺术赏析的阐释者,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工业化社会的发展,传统手工艺与工业化生产不断寻求协调,逐渐与现代设计相结合, “新手工艺”这一产物应运而生。2014年,苏州创博会组织发起了“新手工艺运动”。经过5年的探索发展,创博会倡导的“新手工艺运动”在推动苏州传统工艺创新发展方面成效卓著,越来越多的设计资源聚集到苏州,越来越多的手工艺人谋求创新式传承,越来越多的苏式传统工艺正在悄然复兴壮大。
  一、变中求进,让传统手工艺走进当地人的生活
  手工艺是人类利用双手改造自然资源的一项技术,在历朝历代都占据着重要位置,其具体形态又被打上时代的烙印。在现代生产生活变革的背景下,传统手工艺的生产效率、生产规格和效用在一定程度上难以与工业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相抗衡,传统手工艺产品的社会地位逐渐从必需品转变为非必需品,手工艺品市场日渐萎缩,传统手工艺实用性与功能性不断丧失,这些都使得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生活渐行渐远,一步步走向濒危边缘。
  苏州作为“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拥有着大量的传统手工艺积淀。据统计,苏州已拥有6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工艺美术品种更是多达3000余个。然而在这些工艺美术品当中,有近八成作品仍是千人一面,缺乏现代气息。现实生活中也并没有多少本地人为此感到自豪,而年轻人更是将其归类于“旅游纪念品”而不屑一顾,因循守旧的传统手工艺正在步出人民的当代生活,如何让传统手工艺重新走进当代生活,发挥审美价值,传承历史价值,回归实用价值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传统工艺要以传统文化为根基,稳中求变,传统文化是新手工艺运动的来源。新手工艺运动是对传统手工艺的一次在理念和视野上的革新,但最初的源泉依然是从历史中走过来的,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
  在传统手工艺行业里,如何继承老祖宗的智慧,继承传统的工艺技术,继承前辈对许多问题的处理方法,乃至继承这个行业的全部知识与智慧,才是最为重要的。传统手工艺的发展不能因循守旧,但也要意识到并非所有的传统手工艺都可以推陈出新。新手工艺与传统工艺之间应该有一个承续关系,在材料、技艺、题材、使用方式上有所创新。手工艺与“手”脱不了关系,落脚点仍在“手工艺”。新手工艺的作品必定要在传统的手工艺基础上进行创新,为现代人所能接受。传统手工艺植根于传统文化,从传统技艺和文化当中汲取营养和灵感,创新的想法便会不期而至。这时,再基于新的文化语境寻找新的表现形式、创造新的市场需求,传统手工艺才能获得再生。
  其次,传统工艺创新要立足于地域文化,变中求进。应先对地域文化进行研究,再随之创造具有明显区域特点的新产品。只有承载传统手工艺的产品先被当地人认可了,传统手工艺才有传承发展的可能。如果是连当地居民都不喜欢的东西,怎么可能被“外来者”作为“纪念品”带走7传承和发展,不是照搬历史遗存,也不是简单模仿舶来品,而是要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留下具有区域、时代特征性的东西,留下独属于某一个时代的中华文化“印记”。
  传统手工艺应走向生活,更要走向当地人民的生活。只有把美与生活统一起来的器物才是工艺品,如果工艺的文化不繁荣,所有的文化便失去了基础,因为文化首先必须是生活文化。就苏州而言,苏州本地所产的刺绣、丝绸、玉雕、旗袍等,首先应走人苏州人的生活,被苏州人欣然接纳采用,其次才作为特色纪念品在城市文化窗口或旅游地推广销售。
  二、院校再造,鼓励设计师与手艺人联袂创作
  目前,工艺美术行业的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管理者和从业人员对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发展及人才培养存在认识上的偏差。现有的手工艺人大多文化程度偏低,安于现状下难以尝试突破和创新。尤其盛名之下,人容易墨守成规。手工艺人的封闭不仅导致继承上的损失,也使得手工艺在创新上明显不足。新手工艺运动开展前,苏州地区手工艺已然面临着文化断层的问题。曾名噪一时的苏绣、核雕、玉雕等行业,作品多少都有“老成有余,创新不足”的现象,产品迭代更新缺乏源动力。苏州创博会所倡导的新手工艺运动,目的就是要推动社会树立创新思维,鼓励手工艺人打破”守业”思想。
  2015年,文化部启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试点工作,首批入选18家院校,全面引入院校资源,在提升传统手工艺人自身文化水平的同时,频频增进手艺人与设计师之间的交流。参与研培的手艺人都是传统工艺的从业者或代表性传承人,经过研培,他们将竹编与瓷器相结合,皮具工艺与刺绣相结合,通过设计师的参与、工艺之间的跨界组合,不断大胆尝试、融合创新,制作出新的手工艺产品。身怀精湛技艺的手工艺人才是传统工艺行业中的中坚力量,院校再造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文化导向,能有效地促进手工艺人形成自己的文化主张。有自我文化主张的手工艺人,一旦与有亮点创意的设计师联手,打造出的手工艺品定能焕发新颜,赢得市场。   正如日本知名设计师广川玉枝在采访中提到,西服洋装在日本普及,其便捷性受到日本民众的喜爱,越来越少的人会在日常场合穿着和服,目前和服在传承方面也正面临困境。她基于和服优秀的设计元素和传统文化的思考,与和服匠人们共同合作,努力设计一款可以在五分钟内穿脱的和服。相较于传统需要多人帮助且花费一个小时才能穿着完毕的和服,五分钟穿着完毕的高档和服肯定会有市场。其他的服饰,例如中国的旗袍、汉服等,因为不断地改良,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日常穿着的场合里。鼓励设计师与手艺人联袂创作,设计师的想法加上手工艺者的技术,才能使传统手工艺更加长久。
  此外,改革技艺传授形式,贯彻当代教育制度也迫在眉睫。传统手工艺的学习与传授模式大多为师徒或家族父子相传,有些手艺甚至有“传男不传女”或者”不传予外姓人氏”的“规矩”,不合时宜的传统技艺传授观念严重阻碍了优良传统手工艺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优良手工艺濒临失传的危险,甚至有的优良手工艺已经失传。时至今日,技艺传授的传统观念已无法满足其后继发展的需要。当下的手工艺人一定要突破技艺传授的传统观念,顺应时代趋势,为自己的手工艺术寻找到优秀的接班人。
  院校在为传统手工艺传承人提供再造机会,提升其文化水平的同时,也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将传统手工艺引入地方学校课堂。如手工艺传承人到校授课传艺,开设国家级传统工艺项目课程,建立教师工作站和学生实践基地,以传统工艺工作站、研培计划、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等为平台,致力于培育传统手工艺传承人苗子,寻找传统工艺发展的有生力量,促进传统工艺振兴,
  带动贫困人口脱贫。学院式的教学模式加上传统的师承方式,一方面扩大了地方优良技艺的受众人数与范围,使得更多的人参与到手工艺术的研究与创作中来,源源不断地为传统手工艺提供新鲜血液;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传统工艺传承的有序性,有利于人才机制的培养与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
  三、文化自信,创博会平台力促手工艺走向未来
  传统文化是由音乐、戏剧、文学、民间习俗、传统手工艺等共同构成的,其中传统手工艺是传统文化最明显的载体,因为除了技艺本身,传统手工艺还能以物质形态的方式表达、呈现出来。促进传统手工艺传承迭代,是构筑民族文化自信不可或缺的部分;传统手工艺树立了文化自信,自然会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传承队伍中来,二者相辅相成。
  我们要对自己的传统有信心。只有对传统有信心,才能在传统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才会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当代新技术的出现为我们带来了新材料、新工艺以及新设备,在如此优越的条件下,我们更应该有理由继承好前辈大师的精湛技艺,同时要克服浮躁,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传承工匠精神,了
  解传统手工艺中蕴含的精神支柱与精神需求。
  近年来,国家大力弘扬“大国工匠”精神与文化自信。日本富山美术馆馆长桐山登士树先生就在最近的苏州创博会中对“工匠精神”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工匠精神”是一种获得感、成就感、荣誉感之上的精神状态,是手工艺延续的价值所在。现在的年轻人中有很多优秀人才,应该给他们充分的机会和舞台展示自己,让他们能够建立自己的行业地位,在行业中拥有获得感,获得市场的足够肯定。同时也要给他们足够的评价,让他们拥有成就感和荣誉感,从而树立新的价值观。只有这样,手工艺的保护才能够后继有人。
  手工艺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传统手工艺要想持续散发魅力,就应该避免“闭门造车”,要不断加强同行间甚至跨界的交流合作,博取众家所长,这也是传统手工艺当代发展的成功必经之路。传统手工艺要获得长久发展,就要充分利用各种平台,注重不同领域和不同地域之间的连接。
  为让苏州传统手工艺与当代国际设计理念和品牌创新体系相结合,让传统技艺演绎而来的创新产品符合当下人们的审美标准与生活方式,让苏州传统手工艺焕发新生,苏州创博会一直在努力搭建平台,促进交流,谋求创新,研产结合。在新手工艺运动和苏州创博会的会展联动中,我们看到了雕塑、印染、织锦、陶瓷、刺绣等诸多传统手工艺和建筑设计、产品设计、时尚设计的共聚一堂,看到了日本、美国、德国、以色列、荷兰以及中国台湾等国家与地区的艺术家和作品。新手工艺运动正在摆脱传统手工艺的地域性、异质性的桎梏,将多元化和多样性的特征借助创博会的平台功能进一步延伸。
  很多传统手工艺的掌门人、传承人热衷于参展苏州创博会,在创博会这个连接中外、招才引智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工艺产品,或者现场炫技,既为引起参观者和消费者的关注,也为寻找与自己手工艺创新发展契合的设计师,希望能创设联手,共同研发新品。很多有心人在创博会上播种,也在创博会上收获。
  创意与工艺的碰撞,文化与时代的交融,苏州的传统手工艺正以兼收并蓄的姿态,汲取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精髓,矢志创新,形成在当下及未来盛行的“苏式文化”,苏州传统手工艺将迎着朝霞走向未来。
  四、结语
  我国丰富的传统手工艺是人类文明的历史见证,也是重要的文化财富。传统手工艺在新时代得以传承发展是大家共同的心愿,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无论是工业化之前手工艺产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还是如今手工艺产品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传统手工艺想要传承和发展,都离不开人们对其产品的认可。产品是传统手工艺的生命所在,而创新则是传统手工艺产品在当前新时代的生命所在。振兴传统工艺,一方面需要创新传统工艺的设计、手工和材料,另一方面则需要构建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活方式,让更多的人能从中汲取文化养分。在对传统工艺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同时,构筑文化自信,实现民族自强。
  参考文献:
  [1]柳宗悦.工艺文化[M]徐艺乙.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14.
  [2]史雄刘钰薇丛丽涵等传统手工艺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传承与发展创新研究[J].大众文艺,2019(6):237
  [3]毛九章.“巧手匠心天人合一”——传统手工艺文化的现代表述艺[J].西部皮革,2019.41(6):11.
  [4]章顺凯江文淼非遗语境下民间传统手工艺的当代传承[J]黄山学院学报,2019.21(1):16-20
  [5]王克传统工艺濒危新手工艺运动能否复兴传统工艺[J].中国经济周刊,2017(17):74-75.
  [6]余婕浅析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新手工艺”之路[D].兰州:西北師范大学,2009
  [7]中国苏州创博会大咖专访l广川玉枝:方便实用的传统工艺才能长久[EB/OL]. 2019—04—20[2019-04-26].https://mp.weixin.qq.com/s/IVSWy2hS8umSICeNwKn8Jw
  [8]中国苏州创博会.大咖专访l桐山登士树:成就感铸就“工匠精神”[EB/OL].2019-04-20 [2019-04-26].https://mp.weixin.qq.com/s/59ceF—VQKIKeiQFH13q75w.
  [9]李世杰新手工艺运动l品牌化运营推动传统手工艺转型升级[EB/OL].2019-04-20 [2019—04—26].https://mp.weixin.qq .com/s/rMqOJl utz-IGo--hwfmSg。
其他文献
Sophisticated craftsmanship depends on well-established education. Only high-quality teaching allocation can give rise to high-quality education. Educational reform should be deepened, and modern educ
期刊
“Superb Skills on Elegant Stone Exhibition of BaoShuyan's Shanghai-style Red Stoneware Art”expands thedesign concept, and extends the scope of the works.Teasets,scholarly instruments and displaying ve
期刊
With the development of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artificial intelligence”technology is rapidly participatingin the publie life,and all major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World have inveSted heavily
期刊
On April 29, 2020, Shanghai Museum launched its first exhibition more than two months after it was temporarily closed due to COVID-19 epidemic, which is themed with“Friends for a Lofty Studio: Scholar
期刊
Astablished in 2005,Shanghai Institute of Bisual Arts is theonly univerSity specialized in undergraduate arts and craftseducation in shanghai.Currently,majors of Glass andCeramic Design and Jewelry De
期刊
High-relief Inlay Technique is rooted in the ancient motherof-pearl inlay technique and the mosaic inlay technique of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It is a decorative techniquewhich adopts pearl, gem and
期刊
As the latest and last blooming stage in the history ofChinese traditional woodcut New Year Painting , Shanghai School New Year Painting has gradually formed a schoolof New Year Painting with Shanghai
期刊
He Ma is not only a creation-oriented artist, but also an art professional engrossed in thinking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He is a craftsman and a practitioner of truth, kindness and beauty in true se
期刊
In the development context of urban folk ar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aesthetics of the times, it is necessary to set foothold on tradition, take demand-oriented approach, pursue integration, make
期刊
The creation of jade carving upholds the same prindple aspainting.From theme design and position arrangement toimage shapcup and scntiment implication for seene,subjeetivethoughts of the ereator are 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