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烧伤并发高热的护理体会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birdmeng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预防和控制小儿烧伤高热引起的并发症,减少患儿及家属痛苦,促进烧伤创面的愈合。
  方法:①物理降温;②药物降温;③补充液体量;④加强创面处理;⑤生命体征观察;⑥监测水电解质平衡;⑦正确使用抗菌药物。
  关键词:小儿烧伤 发热 原因 治疗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331-02
  高热是机体对于致病因子的一种防御反应,而持续高热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同时,增加热能的消耗,损害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以致产生多种并发症,威胁病人的生命[1]。小儿在烧伤后由于各种原因,通常都会引起发热,如果不及时治疗及护理,控制体温上升,轻者使患儿体质下降,影响烧伤创面愈合,重者可产生高热惊厥,危及生命。及时处理好发热是治疗小儿烧伤的重要环节,可提高患儿的治愈率。我们结合治疗体会,将小儿烧伤后合并发热的原因分析及治疗措施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我科共收治了80例小儿烧伤并发高热的患儿,其中男55例,女25例,体温38.5—39℃占50例,39—40℃25例,40—40.5℃5例。
  2 发热机理
  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特别是3周岁以内的患儿,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自身调节功能差,体温调节中枢活动过程很不稳定,易受各种因素刺激而发生1高热,特别是在烧、烫伤情况下,机体的防御机能降低,轻微的烧伤和感染也可引起高热反应,尤其是小儿突发的高热,容易发生惊厥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对烧伤发热患儿进行及时、正确的处理非常重要。
  3 发热原因
  感染发热、吸收热、换药热、肺部感染、水电解质紊乱、环境温度、湿度的影响。
  4 治疗措施
  4.1 物理降温。如头面部皮肤完好患儿可选用冰袋行头部尤其是前额外敷最为理想,可以降低并减少脑组织耗氧量,注意给患儿足部保暖。
  4.2 药物降温。选用对患儿副作用少且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的药物进行降温。药物降温,一般要求肛温在39℃以上,腋温在38.5℃以上方可采用。
  4.3 补充液体量。小儿烧伤后失液量较成人相对多,特别是发热期,高热加上创面渗出,水分丢失比较多,在保证血容量的同时,可适当增加输液量[7]
  4.4 加强创面处理。加强创面处理是控制烧伤患儿发热的根本措施。
  4.5 生命体征观察。小儿高热容易发生惊厥,在积极处理发热的过程中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4.6 监测水电解质平衡。尤其要避免在短时间内过多的输注葡萄糖液,以免引起小儿的低钠血症,导致组织细胞、脑细胞水肿及惊厥。因此应及时进行血生化检测。
  4.7 正确使用抗菌药物。一旦发现是感染引起的发热给予对症降温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控制感染,根据药敏结果用药。在应用抗生素期间要注意二重感染或菌群失调。
  4.8 健康教育。医护人员应做好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让家属了解发热的原因、过程及预后,减轻家长的恐惧和焦虑心理。指导其正确对待患儿的畏寒症状,适当保暖,减轻患儿不适,但不可过多加盖衣被,防止高热惊厥的发生。
  5 体会
  一般认为发热与感染有关,尤其是高热。而小儿烧伤后的体温变化有其自身特点。首先与小儿体温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皮下中枢兴奋性较高,易引起高热。特别是婴幼儿皮下脂肪少,角质层薄,表皮与真皮之间的基底膜不完善[9]汗腺功能不健全,体温易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其次烧伤后早期体温升高常因烧伤皮肤组织坏死、组织蛋白的分解、吸收引起的无菌性炎症所致小儿免疫力低下、抵抗力低,创面易因感染而加深,引起高热。所以,处理小儿烧伤一定要慎重,包扎松紧适宜,敷料不宜过厚,动作轻柔,减少疼痛,缩短发热期,有利于创面早期愈合。因此婴幼儿烧伤后发热,不论是哪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应,应根据婴幼儿发育的特点,综合多方面的情况如临床表现、创面分泌物培养、血常规等,判断其发热原因,实行一系列有效的降温措施兼细致的护理及耐心的呵护照料,降低因高热以引发的并发症。不应认为高热就是感染表现,而应用抗菌素,以致因应用抗菌素引发不良后果[2]
  参考文献
  [1] 刘凤侠,孙动梅,张艳.3~12岁儿童烧伤并发高热的原因及护理[J].中国校医,2007,21(5):581
  [2] 方之杨.吴中立.高学书,等.烧伤理论与实践[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571
其他文献
摘要:腹膜透析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是护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开展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努力提高专业水平和文化修养,不断提高腹膜透析护理质量。护理人员要学会分析腹膜透析患者的需求,掌握健康教育的方法,根据住院的不同阶段来开展健康教育。腹膜透析患者开展健康教育的实施,使患者能系统地理解掌握疾病的治疗护理,从而降低或消除影响腹膜透析的危险因素,在尿毒症患者实施腹膜透析过程中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摘要:目的:提高围置管期健康教育对肿瘤患者留置PICC管的认知程度、依从性及预防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对留置PICC管的肿瘤患者实施健康教育,采用发给小册子、口头讲解、提问复述、电话咨询随访等方法。  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后患者对留置PICC管的认知程度、依从性提高,留置导管后并发症明显减少,达到顺利完成全治疗过程的目的。  结论:通过实施健康教育,有效减少了留置PICC导管并发症的发生机率,为顺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有效模式。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期间的高血压患者40例,围绕高血压患者的主体性出发,采取集中干预与病人自我管理的有效模式,更加多方面的加强整个家庭管理、治病意识的整体提高,将患者的主动性、自我控制性结合起来,有效的控制高血压患的发生。  结果:在整个自我管理的模式运用中,通过集中干预与社区干预的管理,并综合自我管理方式的有效运用,更
期刊
摘要:学生从学校走向职业岗位,实践环节必不可少,笔者从基础医院实习生指导过程中,阐述自己的体会和感谢,认为在日常护理工作与引导职业道德相结合、护理工作与普及健康教育工作相结合、护理实践与学校知识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快速适应实践工作,提高医院工作效率,促进护理优质服务。本文以四川省南部县人民医院护理实践为例,提出护理学实践中几点教学方法。  关键词:护理工作 教学方法 护理学生  【中图分类号】R-1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肺癌化疗患者跌倒的预防方法。  方法:通过对45例老年肺癌化疗患者进行防跌倒评估、健康教育、针对跌倒高风险因素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  结果:45例老年肺癌化疗患者中无发生跌倒,其中1例患者下床如厕后发生心梗,欲跌倒时陪同家属帮扶,无因跌倒引起不良后果。  结论:有效的预见性护理措施是预防老年肺癌化疗患者跌倒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老年肺癌 化疗 跌倒 预防性护理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指导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我社区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药物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不进行干预,观察组给予社区健康指导,包括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及心理指导等,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结果:观察组的指导3个月后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1.2 方法。两组药物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不进行干预,观察组给予社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门诊对带状疱疹患者的护理干预体会。  方法:选自本院门诊2013年2月-2013年7月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共5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其护理方法。  结果:带状疱疹患者经过临床护理、心理护理、皮肤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之后,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治愈率达到100%;无患者出现严重后遗症,病程得以有效缩短。  结论:对带状疱疹患者加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
期刊
摘要:本文对产妇保健知识需求调查与健康教育进行了研究,并做如下报告。  关键词:产妇保健知识 需求调查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314-02  我站2012年对在妇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进行产后访视。为了在访视时更好地实施妇幼保健健康教育,满足产妇及家属的需求,对产妇进行了相关妇幼保健知识的需求调查。在我站产科分娩要求保健人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实习护生带教方法,如何提高带教质量。  方法:从实习护生进科室制定个性化的带教计划,设立以护长为中心科室总带教和区域带教老师,总带教负责入科教育,排班,理论授课。区域带教负责各区域操作流程及理论。  结果:护生学习积极性提高。  结论:根据消毒供应中心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带教计划,达到教学目标要求,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提高。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 实习护生 带教 工作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门诊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干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教育,观察组实施自我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及心里状态变化情况。  结果:进行自我管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按时服药、合理饮食、按时锻炼、戒烟戒酒及定期检查方面的遵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自我管理干预后,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有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