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作文评改方法初探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c702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语文课程标准》中也特别强调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要求学生“能自己评改作文,互相评改作文,通过交流沟通以分享感受和见解”。因此作文教学必须重视修改和讲评的环节。
  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已初步形成了“三步讲评法”和“集体评讲法”的讲评模式,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一、三步讲评法
  
  所谓“三步讲评法”即融互评、学生自评、教师点评为一体的讲评模式。
  第一步:培养兴趣,积极互评。
  作文讲评应当以学生为主,师生共同参与。具体方法是每个学生都人手一篇(同学的)作文,按老师的提示和老师平时批改的方式去批改。首先让学生快速浏览,尽可能多地找出错别字和病句,并要求修正。然后细读,再从头至尾就选材是否合理、立意是否准确、结构是否完整、语言是否优美、表达是否流畅等进行旁批,并能写出激励性评语或建议性的评语。教师此时巡回指导,主要是与学生共同探讨修改中遇到的各种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指导学生的批改。这一环节主要培养了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集思广益不轻易下结论的习惯。最后粗看,既检查批改的情况,又酝酿评语,间接性地锻炼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写评语时,通常采用这样的格式:“我觉得你的作文……”其中既要有肯定,又要提出建议,并打上分数,同时还要签上批改者的姓名。
  第二步:主动自评,不断提高。
  叶圣陶说:“改的优先权属于作者本人。”从课外调查了解看出,几乎所有的学生写完作文之后,都难以做到多次重读自己的作文,主动修改就更谈不上了。但在他们又很在乎别人对于自己作品的评价,总是希望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别人的认同和尊重,因此我们将那些互评了的作文再发给学生本人,让学生本人再品读自己的作品,品味、思考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对于正确的、合理的评价要重新审视,对不太合理的地方则可以表明自己的观点,这样就能使学生本人对作品又进行了一次检查和修改,学生在重审自我习作的过程中提高了认识。这也是学生之间的一次真切的无声的合作、交流与探究。最后自己也作个评语,评同学改得怎样,评自己的作文如何,然后写出“互评分”和“自评分”。这样下来,让所有的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
  第三步:出示范例,教师点评。
  在前两步完成的基础上,教师再选择几篇不同风格的习作进行评析。或对照比较,或归纳总结,或赏析评改,不拘形式,目的是教给学生评价和修改作文的方法。教师点评完,将评改优秀的习作进行展示,供大家欣赏。学生也可以根据同伴的评改,自己的评改,老师的点评,对习作进行第二次创作,然后上交于教师,定出评语。
  自这种评改方法推广以来,既让学生学会了修改文章的方法和技巧,又使学生有机会欣赏别人的作品,在阅读、品析、鉴赏别人习作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师生在人格对等前提下进行多次思想碰撞,使学生在一种相互信赖、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得到心智的启迪和潜能的激发。
  
  二、集体讲评法
  
  这种评改方式强调师生互动。教师要首先选择一篇中等水平的习作展示,提出适当的修改要求,然后鼓励学生人人动手修改。教师随机指导学生如何评改,对改得好的及时给予鼓励,然后分组汇总,将代表性的评改展示,进行集体讨论评议。评议时让学生将自己修改好的范文大声朗读给同学们听,让师生在朗读中感受语句是否流畅,是否文气贯通,意思完整。这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因为好的语言听起来有声声入耳、句句铿锵的舒服感,给人以音乐的旋律美和节奏美。在学生读和听的过程中,就可以判断出修改效果。然后就同一个问题、同一个片段,进行对比分析,评谁修改的作文好,好在哪里,使所有的同学都得到教育,受到启发。在评改过程中对于学生修改精彩之处,教师要采取各种形式加以鼓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此外,老师关注学生习作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整个评改过程,看他们是否掌握了阅读、思考、感悟、整理信息等各种方法,是否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再创作的过程中,是否能够与其他同学开展有效的合作与交流,是否对写作充满了兴趣和信心……最后,学生根据教师的点评对自己的作文再做修改。
  通过这样的评改方式让学生明白,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只有反复地修改,才能把文章中语句、段落、情节改美,使文章生动感人。在这样的讲评中,老师创设了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形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讲评模式。在学生评议的基础上,恰当地加以小结,集批改讲评于一体,讲评中有指导。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评改活动,与他们一起发现,一起探索,一起感受。学生在互相点评,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中,思维活跃了,敢于讨论了,作文水平、修改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当然这种方法也有它的缺陷,有时学生在较短的时间中往往看不到自己作文的不足,也不能理解别人对自己作文的讲评、指导。这样很可能会抑制个别学生写作的信心和兴趣。
  (责编 雷 艳)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对于课堂教学要强调教学的有效性。要确保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身课堂学习,为此,作为教者需要科学驾驭课堂。从笔者近二十年的政治教学来看,新课程下初中政治课教学如能把握好以下六个方面,就能事半功倍。    一、把握好讲授    讲授是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向学生灌输政治观念的强有力的手段。但要想使教师的讲授收到较好的效果,这就要求讲授注意三点:
【摘 要】 新课改呼唤高效课堂的产生以及师生关系的重建。本论文聚焦英语教学中“师(教)”与“生(学)”这对矛盾,重新解读新课程理论下,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多”与“少”的辩证关系,从而促进新课改下的中学英语高效课堂的实施。   【关键词】 高效课堂 师生关系 教与学 新课改    教育必有“教”与“学”之矛盾。在传统的教育观念里,“教”为“授” 为“传”,“学”为“受”为“接”。教师本应成为课堂的“
【摘 要】 针对新课程标准和高考政治学科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要求以及政治学科自身的特点,本文结合笔者在高三政治复习中的思考与体会,谈谈如何将政治理论知识有效串联起来,以提高政治复习课的实效。本文主要介绍以下几种方法:中心词发散法、原理要求梳理法、生活情境引入法、热点问题分析法、经典试题演练法。  【关键词】 中心词发散 原理要求梳理 生活情境引入 热点问题分析 经典试题演练    相对于基础年级生
【摘 要】 英语课堂是英语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学生拓宽视野、丰富生活经历的过程。因此,把课堂搞得有声有色,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获得知识,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 英语 课堂 师生 互动    开放、创新是课改的灵魂,由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本位转移则是课改的一个亮点。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
考虑传统的集中式控制方法整合多种可控元素带来的控制系统复杂、调节实时性差和通信网络压力大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电压协调控制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智能体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