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汉语正在向着日益丰富、简便、精密、灵活的方向发展。在汉语修辞的星空中,有一种特别的修辞现象尚未被人们所重视,我们应该提出来进行研究和运用。
请看下列例句:
(1)戏曲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刺绣博物馆……纷纷建成。寒山寺的钟声悠扬,虎丘塔的雄姿牢固,唐伯虎的新坟落成,苏州又回来了,苏州更加苏州(王蒙《苏州赋》)!
(2)比劳模还劳模(电视剧《走进冬季》台词)。
例句(1),从文字形态特点讲,“苏州”这个词语在“苏州更加苏州”里出现了两次,后一次的出现,在詞性和词义上都发生了改变。前一个“苏州”是名词,本义;后一个“苏州”演化为动词(短语),这里的“苏州更加苏州”突破了传统的汉语法则,让副词(更加)修辞名词,既开创了新意的表达,又加强了传达出的惊喜呼告的感情。这种新颖有趣的表达是表达技巧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修辞作用。
例句(2),“劳模”在这里连续出现两次。前一个“劳模”是名词,用的是本义;后一个“劳模”已转化为动词。重复出现的“劳模”,在词性和词义上都发生了变化,表达的意味诙谐多了。
综上所述,在特殊的语境下,借助重复使用句中某词语(或短语)来产生新义,以求得言简意丰、新颖有趣的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我们拟之为“回现”。
一、语言特点
1.能产生音韵美
从音韵学角度考量,在“回现”句中,有相同词语的重复出现,给人一种音乐美感。只要是有词语反复就会产生音韵美,“回现”修辞在短暂的表达空间里,展现的是“情感、情绪音乐的表白”,也就是产生了音韵美。
2.重复出现的词语,改变了原词语的词性和词义
请看例句
(3)“‘白干’不能白干”。
(4)《三角》《几何》共九角,《三角》三角,《几何》几何?
在例句(3)中,后一个“白干”,不再是指“白干酒”(名词),而转换为“白喝”(动词)。在例句(4)中,后一个“三角”和“几何”,再不是指教科书名,而转换成数量词(三角钱)和疑问代词(多少)。这两个字面相同的词语在重现中出现词性和词义的变化,是“回现”修辞格突出的语法特点。
3.“回现”句的出现受一定的语境条件的限制
“回现”是对前文已作过交代的事再作紧缩归结式的表达。例句(2)是在这种情景下出现的:在劳模外出的专车里,出现了一个并非“劳模”的妇女——某劳模的未婚妻,座旁就有人这样风趣地议论,她“比劳模还劳模”,意指其未婚妻比劳模的地位更特殊。例句(3)是在酒店喝酒时的对话。“‘白干’不能白干”,这个回现句在它出现之前有这样几句话的铺垫:“我是喝黄酒的,如果你一定要喝‘白干’,那我也可‘白干一下’”。然后才有一位回答:“‘白干’不能白干”!在这样特定语境下出现的回现句,能避免语言表达的平板单调,产生出委婉、幽默和诙谐的多种语气来。
二、丰富的语言表达功能
每一种修辞格都有各自独特的表达功用。那么“回现”修辞格则是为了使表达的语言产生诙谐、幽默的语气来。而根据“回现”的语急语缓和语隐语趣出现的不同,其表达功用又各各有别。
1.“语急而省其文”
(5)(《红楼梦》)这又是世界上寥寥几部千古杰作的共同特性,但它又中国得不能再中国(《余秋雨的散文》)。
(6)国有太平不太平(电视剧《唐明皇》台词)。
例句(5)中,“中国得不能再中国”的意思是说,“它(《红楼梦》)不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色,而且代表了中国文化的最高成就”。在语急的情况下,把它简省成“中国得不能再中国”,则有利于直抒胸臆,而又增强了感叹和赞美之情。例句(6)前一个“太平”,名词,指的是太平公主;后一个“太平”,是形容词,社会安宁之意。太平公主与唐明皇争位,引起朝政不安。大凡“急语简省”的表达,能增添语言的豪气。
2.语缓而意其远
(7)我很感谢大白君替彼申说,我尤感谢他立志打破偶像的努力和热诚,所以我于他底申说之外还愿加上一点申说,想来大白君也不至说是僭越罢(《陈望道修辞论集》)。
(8)凭着新闻职业特有兴趣,我意识到此行的意义。我将见闻到众多中国人乐于见闻却无从见闻的见闻(《新华文摘》)。
例句(7)前一个“申说”用的是本义;后一个“申说”在拉长的修饰语的作用下,微露锋芒,是对前一个“申说”的反驳,实为反语,有讽刺的效果,从而使表达之“意”致远。例句(8)中第一个“见闻”(动词),是“看到听到”的意思,最后一个“见闻”转类为名词,作“看到和听到的事情”讲。按一般性的表达,例句中的后一句应说成是:“我(记者)将获得许多新鲜的见闻”,而有意重复使用“见闻”一词,把话拉长去说,既能产生音节的回旋美,又能含蓄曲折地表达出中国对苏联解体后局势的深切关注和忧虑。
3.语隐而意其曲
(9)多年交情,你看着办!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老舍《茶馆》)?
(10)……也降低了你不知身份的身份(《时代生命》)。
例句(9)是兵痞吴祥子向茶馆主人王利发勒索钱物的隐晦语。前一个“意思”的含意是要求王利发每月一号要私下交给他补偿钱;后一个(不好)“意思”的含意是:如果王利发不这样做,他就会不留情面地予以报复。在大庭广众的茶馆里,使用这种“隐语”回现表达,显得非常得体。
例句(10)是作家杨沫反诉被侵害名誉权的诉词中的一句话。前一个“身份”是文明含蓄地骂人(“流氓”的隐含语),后一个“身份”用的是本义。由此看来,隐语回现为语言的含蓄曲折的表达提供了新方式。
4.语趣而意其谑
(11)《中国光谷》唱响“中国光谷”(《楚天都市报》)。
(12)让梁启超纠正梁启超(《钱梦龙教学艺术》)。
请看下列例句:
(1)戏曲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刺绣博物馆……纷纷建成。寒山寺的钟声悠扬,虎丘塔的雄姿牢固,唐伯虎的新坟落成,苏州又回来了,苏州更加苏州(王蒙《苏州赋》)!
(2)比劳模还劳模(电视剧《走进冬季》台词)。
例句(1),从文字形态特点讲,“苏州”这个词语在“苏州更加苏州”里出现了两次,后一次的出现,在詞性和词义上都发生了改变。前一个“苏州”是名词,本义;后一个“苏州”演化为动词(短语),这里的“苏州更加苏州”突破了传统的汉语法则,让副词(更加)修辞名词,既开创了新意的表达,又加强了传达出的惊喜呼告的感情。这种新颖有趣的表达是表达技巧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修辞作用。
例句(2),“劳模”在这里连续出现两次。前一个“劳模”是名词,用的是本义;后一个“劳模”已转化为动词。重复出现的“劳模”,在词性和词义上都发生了变化,表达的意味诙谐多了。
综上所述,在特殊的语境下,借助重复使用句中某词语(或短语)来产生新义,以求得言简意丰、新颖有趣的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我们拟之为“回现”。
一、语言特点
1.能产生音韵美
从音韵学角度考量,在“回现”句中,有相同词语的重复出现,给人一种音乐美感。只要是有词语反复就会产生音韵美,“回现”修辞在短暂的表达空间里,展现的是“情感、情绪音乐的表白”,也就是产生了音韵美。
2.重复出现的词语,改变了原词语的词性和词义
请看例句
(3)“‘白干’不能白干”。
(4)《三角》《几何》共九角,《三角》三角,《几何》几何?
在例句(3)中,后一个“白干”,不再是指“白干酒”(名词),而转换为“白喝”(动词)。在例句(4)中,后一个“三角”和“几何”,再不是指教科书名,而转换成数量词(三角钱)和疑问代词(多少)。这两个字面相同的词语在重现中出现词性和词义的变化,是“回现”修辞格突出的语法特点。
3.“回现”句的出现受一定的语境条件的限制
“回现”是对前文已作过交代的事再作紧缩归结式的表达。例句(2)是在这种情景下出现的:在劳模外出的专车里,出现了一个并非“劳模”的妇女——某劳模的未婚妻,座旁就有人这样风趣地议论,她“比劳模还劳模”,意指其未婚妻比劳模的地位更特殊。例句(3)是在酒店喝酒时的对话。“‘白干’不能白干”,这个回现句在它出现之前有这样几句话的铺垫:“我是喝黄酒的,如果你一定要喝‘白干’,那我也可‘白干一下’”。然后才有一位回答:“‘白干’不能白干”!在这样特定语境下出现的回现句,能避免语言表达的平板单调,产生出委婉、幽默和诙谐的多种语气来。
二、丰富的语言表达功能
每一种修辞格都有各自独特的表达功用。那么“回现”修辞格则是为了使表达的语言产生诙谐、幽默的语气来。而根据“回现”的语急语缓和语隐语趣出现的不同,其表达功用又各各有别。
1.“语急而省其文”
(5)(《红楼梦》)这又是世界上寥寥几部千古杰作的共同特性,但它又中国得不能再中国(《余秋雨的散文》)。
(6)国有太平不太平(电视剧《唐明皇》台词)。
例句(5)中,“中国得不能再中国”的意思是说,“它(《红楼梦》)不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色,而且代表了中国文化的最高成就”。在语急的情况下,把它简省成“中国得不能再中国”,则有利于直抒胸臆,而又增强了感叹和赞美之情。例句(6)前一个“太平”,名词,指的是太平公主;后一个“太平”,是形容词,社会安宁之意。太平公主与唐明皇争位,引起朝政不安。大凡“急语简省”的表达,能增添语言的豪气。
2.语缓而意其远
(7)我很感谢大白君替彼申说,我尤感谢他立志打破偶像的努力和热诚,所以我于他底申说之外还愿加上一点申说,想来大白君也不至说是僭越罢(《陈望道修辞论集》)。
(8)凭着新闻职业特有兴趣,我意识到此行的意义。我将见闻到众多中国人乐于见闻却无从见闻的见闻(《新华文摘》)。
例句(7)前一个“申说”用的是本义;后一个“申说”在拉长的修饰语的作用下,微露锋芒,是对前一个“申说”的反驳,实为反语,有讽刺的效果,从而使表达之“意”致远。例句(8)中第一个“见闻”(动词),是“看到听到”的意思,最后一个“见闻”转类为名词,作“看到和听到的事情”讲。按一般性的表达,例句中的后一句应说成是:“我(记者)将获得许多新鲜的见闻”,而有意重复使用“见闻”一词,把话拉长去说,既能产生音节的回旋美,又能含蓄曲折地表达出中国对苏联解体后局势的深切关注和忧虑。
3.语隐而意其曲
(9)多年交情,你看着办!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老舍《茶馆》)?
(10)……也降低了你不知身份的身份(《时代生命》)。
例句(9)是兵痞吴祥子向茶馆主人王利发勒索钱物的隐晦语。前一个“意思”的含意是要求王利发每月一号要私下交给他补偿钱;后一个(不好)“意思”的含意是:如果王利发不这样做,他就会不留情面地予以报复。在大庭广众的茶馆里,使用这种“隐语”回现表达,显得非常得体。
例句(10)是作家杨沫反诉被侵害名誉权的诉词中的一句话。前一个“身份”是文明含蓄地骂人(“流氓”的隐含语),后一个“身份”用的是本义。由此看来,隐语回现为语言的含蓄曲折的表达提供了新方式。
4.语趣而意其谑
(11)《中国光谷》唱响“中国光谷”(《楚天都市报》)。
(12)让梁启超纠正梁启超(《钱梦龙教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