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毛泽东因何事下令:谁越过红线杀谁头

来源 :新传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danz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协议签订后,昆明军区立即拟制了警卫作战方案,以3个战群22个突击队,奔袭国民党残军的16个据点。然后将此方案送中央军委、总参审议。毛泽东、周恩来等都对之十分关注,要求将冲击强度压低,把20公里的出击范围用红线标出,发给突击队。毛泽东的话分量相当重:“谁越过红线就杀谁的头!”
  1960年底至1961年初,中国边防部队与缅甸国防军在中缅边境“金三角”地区前后两次实施了联合清剿国民党残军的作战行动,史称中缅联合勘界警卫作战。这是我军历史上特殊的、鲜为人知的越境作战行动,作战目标和目的是清剿国民党反动集团武装,为中缅联合勘界扫除障碍。
  国民党残军对中缅都是极大隐患
  从1957年开始,缅甸边防军几次明求或暗示,希望中国边防部队,在缅军对盘踞在缅境内“金三角”一带的国民党残军进攻时,入缅给予协助。这是跨国界的军事行动,必须等待最高决策层的决断。
  1960年4月末,周恩来结束对缅甸、印度、尼泊尔的访问,继而赴柬埔寨、越南访问,在此之前,曾在昆明短暂停留。就在这停留期间,他和陈毅副总理召见了昆明军区副司令员鲁瑞林等,了解逃入缅甸的国民党残军的情况。
  这批国民党残军是在人民解放军的打击下,于1950年3月逃入缅甸“金三角”地区的。缅甸军方多次对其武力清剿,却多次失利。1953年春季,缅方对“金三角”地区的国民党残军发起新一轮清剿,可作战又一次失利。
  之后,缅甸政府将国民党残军侵犯缅甸主权的照片、文件、实物,以及新闻媒体的各种报道,统统搬到了联合国的台面上。世界为之震惊,纷纷谴责台湾当局和美国粗暴侵犯缅甸主权的行径。美、蔣迫于各国压力,决定将残军全部撤往台湾。
  1953年11月18日,美机开始运送残军赴台。大部分残军被运走了,仍有一部分残军潜留了下来。两年后,蒋介石想到利用中缅边境一带的残军,从云南进犯大陆,委派曾经担任过自己卫队副队长的原第8军副军长柳元麟,潜入缅北,搜罗残部。
  1959年,蒋介石召柳元麟到台湾,亲命他设法策应云南、西藏等地匪特暴乱,并告以将增加对残军的经费和补给的供应,使之巩固和扩充实力。柳元麟返缅后积极部署,还拟定了袭扰云南的“突击计划”。有关方面获取了这些情报,送报中央。毛泽东看后,批示要警惕国民党残军。
  1960年春,台湾向缅北残军驻地空投了400人的“特种部队”,柳元麟亦加紧了窜扰云南的准备,培训了2000多名袭扰骨干。周恩来、陈毅正是在这个时候,于出访缅甸后逗留云南,要昆明军区介绍在缅甸境内的国民党残军情况。显然,国民党残军的存在,对缅甸和中国都是极大的隐患。
  “谁越过红线就杀谁的头”
  1960年6月27日至7月5日,根据中缅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成立的中缅边界联合委员会,在缅甸首都仰光举行第一次会议,就对边界进行必要的勘察、竖立新界桩和修订、改立旧界桩等事宜,商讨具体细节,确定日程安排。委员会中方的首席代表是前驻缅甸大使姚仲明,代表之一总参作战部边防处处长成学俞,是总参作战部部长王尚荣亲自委派的。
  在谈到勘界的警卫问题时,姚仲明根据周恩来的授意指出:云南解放之际,国民党残部千余人窜逃缅甸,不时骚扰中国边境,对缅甸居民更是胡作非为,还可能在帝国主义的唆使下破坏中缅勘界。为了保护勘界人员的安全,必须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打击。
  缅方代表听了姚仲明的这番话,非常感动。双方一致认为,中缅应携手打击缅甸境内的国民党残军,以绝后患。
  为部署中央军委就中缅联合作战的指示,11月初,王尚荣派成学俞前往昆明,和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丁荣昌一起,同缅军代表举行中缅边界联合委员会警卫问题专门小组会议。11月4日,他们联合签署了勘界警卫问题的协议。协议规定:为执行警卫作战任务,中方部队根据需要可进入缅甸境内20公里。清剿国民党残军的行动,双方应在同一时间进行,暂定于1960年11月22日左右。
  协议签订后,昆明军区立即拟制了警卫作战方案,以3个战群22个突击队,奔袭国民党残军的16个据点。然后将此方案送中央军委、总参审议。毛泽东、周恩来都对之十分关注,几位老帅、总参谋长罗瑞卿先后参加了作战方案的审议,要求将冲击强度压低,把20公里的出击范围用红线标出,发给突击队。毛泽东的话分量相当重:“谁越过红线就杀谁的头!”
  “要去就快去,送人情要早送”
  战斗在1960年11月22日凌晨打响。中国军队的扑击出乎国民党残军意料,16个扑击点,只有两个扑空。国民党残军不敢与解放军恋战,稍一接触就向密林深处溃逃,很快都退离到红线区域以外。由于中央军委只在红线内作战的命令规定得很死,参战部队只好在红线处停止追击。
  直到1961年新春,缅甸军方才开始实施打击国民党残军的“湄公河战役”。缅军调集约1万人,沿湄公河以西,由西南向东北推进。柳元麟采取以“引蛇出洞,将缅军诱入王南昆狭窄低洼地带伏击”的策略,诱使缅军一步步落入其圈套。
  1961年1月2日至9日,周恩来、陈毅、罗瑞卿等率代表团在仰光参加缅甸联邦独立13周年庆典时,听到的还是缅方捷报频传。没过几天,缅军就落入柳元麟圈套。
  危急之时,缅方向中方提出:请中国军队越过红线,南下百余公里,协助缅军作战。1月19日,缅方得到周恩来的回复:我们愿意参加这一联合作战的讨论。
  1月21日下午,缅军方代表飞抵设在孟育的中国突击队指挥部,再次请中国人民解放军越过红线,解救被困缅军。罗瑞卿说:“我以为要去就快去,送人情要早送。如果缅方吃大亏,受蒋残军重创,就会对我方有意见。在国际上,缅甸方面不怕,我们怕什么?马上通知前边部队抓紧准备。”22日下午,周恩来批准了中国部队越过红线,解救缅军的作战计划。
  当国民党残军获悉解放军继续南下进击的情报后,便主动放弃了对王南昆缅军的围困,渡过湄公河,向老挝境内逃窜。柳元麟的总部,在此后被迫迁往台湾。
  在两个阶段的作战中,解放军共歼敌740人,击毙敌师长2名,活捉敌副师长1名,捣毁了国民党残军在缅甸经营了10多年的巢穴,协助缅甸方面解放了拥有30多万人口、3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保障了勘界工作的顺利进行。
其他文献
李微漪与格林情同母子。微漪生病时,格林会拿自己的食物探望“妈妈”;微漪脚崴了,格林会翻过山头,牵来一匹马让“妈妈”骑;“母子”分别时,格林在山上三去三回,不忍离开;4年后,“母子”重逢时,格林想要相认却又不敢认……  2010年,野生动物画家李微漪,在若尔盖草原救下一只小狼。她把小狼带回成都家中,取名为格林,与好友亦风共同抚养了3个月。随后,她又把格林带回草原,用7个月的时间让它重返狼群。  小说
期刊
在“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海心”的新疆于田县达里雅布依乡,百年来隐居着一群曾被视为“野人”“遗民”的神秘克里雅人。这里没有互联网、微信、高铁等现代文明,有的只是为了生存而劳作的生活。在这里,一切都那么原始、简单。  位于“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海心”的新疆于田县达里雅布依乡,百年来隐居着一群曾被视为“野人”“遗民”的神秘克里雅人。他们在宁静的时光里,默默用最原始的生活方式,保留了人与人之间
期刊
“化学阉割”自从实施之初就面临多方质疑,而此次美国阿拉巴马州一项法案规定,对13岁以下儿童实施性侵的性犯罪者需接受“化学阉割”才能被假释。该项法案则又将这些问题摆到了人们面前。  近日,美國阿拉巴马州州长凯·伊维签署的一项法案规定,对13岁以下儿童实施性侵的性犯罪者需接受“化学阉割”才能被假释。该“化学阉割”法规定:法官必须命令对13岁以下儿童实施性侵行为的人,需要在被假释前1个月开始口服或注射抗
期刊
随身携带的刀具,一旦被歹徒夺取,将给自己造成更大危险。此外,除非练到女特警那样的身手,否则女子防身术只会给自己惹来更大伤害。就算是男生,一旦遇到体型比自己强壮的歹徒,任何的格斗技巧都很难取胜。  近日,“女孩深夜在街头,遭遇男子重击头部”的视频引起了极大关注。随身携带防狼道具等自救方式再度刷屏,但这些真的有效吗?  孤身一人的女性,往往是犯罪分子的目标  在一些单身女性遇袭案件里,经常会出现谴责受
期刊
11年里,王浩楠凭着自己的双手抚养了400多个孩子,现在住在家里的还有31个孩子。虽然因此他曾一天打5份零工,也曾因过度劳累一病不起,但他却总说:“我觉得没有比现在更幸福的时候了。”  “我从小被遗弃,所以看到他们,我总能想到小时候的自己,就忍不住要去帮。”儿时的经历,让王浩楠选择了与众不同的生活——11年间义务抚养了与他毫无血缘关系的400多个孩子。  如今39岁的他与31个孩子住在一起,孩子们
期刊
为了垃圾分类,有人干脆用《上海滩》的曲调唱了一首《上海滩之垃圾风云》:“纸巾,干垃圾,不管多湿它都是干垃圾;瓜子皮,湿垃圾,不管多干它都是湿垃圾。猪能吃的,是湿垃圾,易腐烂的能够粉碎的;猪不吃的,你不懂的,只要无害统统丢干垃圾……”  日前,“垃圾分类与干湿分离”成为了上海市民生活中的主旋律。网上还广为流传着一个段子,上海市民每天早上都要接受居委会大妈的灵魂拷问:你是什么垃圾? “奏响”这旋律的,
期刊
和熟人在路上偶遇,你却突然记不起来人家叫什么;排练了无数次的演讲稿,临到现场大脑却一片空白;和朋友聊着天,突然脑袋一卡,“咦,我刚刚想说啥来着”?这种“话到嘴边就忘了”的经历,你肯定有過。是什么“偷”走了你的记忆?  什么是“舌尖现象”  和熟人在路上偶遇,你却突然记不起来人家叫什么;排练了无数次的演讲稿,临到现场大脑却一片空白;和朋友聊着天,突然脑袋一卡,“咦,我刚刚想说啥来着”?这种“话到嘴边
期刊
今年春节假期后上班的第二天,到处都洋溢着新春祥和的气氛,邛崃市公安局文君派出所却迎来了一名行色匆匆的报警人。根据报警人张莲(化名)提供的线索,邛崃警方破获了一起非法买卖户口的案件。出人意料的是,这份被盗户口的案件背后,居然还藏着一个惊天的秘密……  离家20年,女子归乡已成黑户  “警官,警官,我的个人身份信息被人盗用了。”2月12日,在外打工多年的张莲(化名)来到邛崃市公安局文君派出所报案,称她
期刊
1934年,王耀武重挫红十军团,整个方志敏部,只有粟裕带领少数部队突出重围。全面抗战爆发后,粟裕和王耀武在大敌当前的形势下成为抗日友军,没了正面交锋的机会。14年后,粟裕终于等到报仇雪恨的一天,“攻入济南府,活捉王耀武”……  粟裕与王耀武是两大名将,曾多次在战场上相逢。王耀武对粟裕十分钦佩,曾专门研究粟裕,积累了一大摞研究资料。据说,当王耀武经过特赦放出来后,有人问他除了亲人最想见以外,还有谁能
期刊
男性为何总是习惯性插裤兜?裤口袋的存在,让人在站立的情况下,有了规避“双手下垂不自然”的选项。时间一长,就跟走路摆动双手一样,插裤兜就成了避免尴尬站着的无意识动作习惯。  有朋友吐槽,男友总是习惯性插裤兜,手臂不够长,驼背变成老人样也要插。这是为了保暖吗?  这问题,恐怕她男友自己也回答不上来,就是现在上街随便拽住一个男生问,估计也说不出什么所以然来。男生究竟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动作呢?  民国时期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