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衬得花更艳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t191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声画并茂,激活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巧用多媒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奏好这堂课的“序曲”,敲响动人心弦的第一锤。如《鸟的天堂》一课,引入课文时,可利用电教媒体再现课文的情境:那茂盛的大榕树绿得发亮、绿得可爱,那众鸟纷飞、百鸟争鸣的生动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进入一个有声有色的动感画面,仿佛置身于“鸟的天堂”。这样,情随境生,学习的兴趣立刻被激发起来。
  二、创设情境,激情生情
  情感是学生学习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激发学生情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尤其语文教学更应引导学生动之入情,悉心品味,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喜同悲,以达到情感共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如《丰碑》讲述了将军在云中山行军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位因未穿御寒衣服冻死的战士,而这位战士竟是负责发放给养、被服的军需外长的感人故事,文短情深,催人泪下,但是现在小学生对过去年代的特定环境了解甚少,为了激发学生对这位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教师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情教学,为了帮助学生进入课文的特定场景,开课时设计一个“大雪纷飞,狂风呼啸的大雪山上,一支队伍艰难地行进着”“同学们让我们把纷飞的思绪拉回到艰苦的战争岁月,你们看……。”教师绘声绘色的描述,以及生动的画面,立即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为下面的学习做了铺垫。
  三、展示过程,自主探究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创造了条件。如在讲《草船借箭》这一课,当学到“草船借箭的经过”这一部分时,我放了一段录像:画面上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然后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放完录像,我问学生:“同学们看完录像后有什么疑问吗?”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诸葛亮为什么选了大雾漫天的时候去取箭呢?”“诸葛亮为什么下令把船一字儿摆开呢?这有什么妙用呢?”“诸葛亮为什么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呢?他们不怕曹操的兵出来反攻吗?”……我充分肯定了学生的疑问,又鼓励其他同学来解答这些疑问,通过由学生质疑,再由学生解疑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拓展他们的思维。启迪学生创新思维,自主探究。
  四、铺路搭桥,突破难点
  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从而化枯燥为生动,化静为动。运用多媒体这一方面的功能,就能帮助学生解决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使学生注意力更集中,因而提高课堂效率。如《鲸》一课,我便利用“图文片”来理解文本,“图文片”中的文字部分是鲸的特点,背景部分是图片:鲸呼吸图、群鲸睡觉图、鲸捕食图,让孩子们边看图片边读文字,学到这里,可谓是水到渠成,孩子一下子就明白了鲸的特点。这样既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轻而易举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又可以增加教学容量和密度。
  五、再现情境,培养语感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激趣,引起共鸣的作用。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指导朗读,在情感的调动、情境的营造、意境的再现都难以调动学生入情入境。多媒体可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我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学生一边听着低沉的音乐,一边观看八国联军入侵圆明园的影视资料,在教师范读的引导下,学生仿佛走进了熊熊大火的圆明园,从而激发学生对八国联军的憎恨之情,增进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从而萌发了“我要读”的强烈欲望。
  六、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行学法的迁移,通过发散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大增加听和看的机会;用文字、图像、声音的巧妙结合,可以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比如,《开国大典》这篇文章篇幅较长,由于当时的社会状况,学生没法体验到,那么对于人民当家作主的欢欣鼓舞的心情更无法体会到。在讲该篇课文时,我就采用了长文短讲的方法,抓住入场—大典—阅兵—游行这一发展顺序,突出重点段的学习,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在讲大典过程中,给学生播放当时的原始资料片,毛主席那浓重的乡音和开国大典的热烈气氛感染了学生,使学生置身于音像、语音、文字营造的环境中,使演示和呈现的速度加快,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增加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效率。在教学中,还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对教学内容作一些补充,例如作家生平、作品背景的介绍,以及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众多相关资料,让学生在充分掌握资料的基础上自主学习。如教学《长征》一课,学生可以在网上查找有关长征的历史背景,红军长征的历史画面等等的资料,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浓缩精华,利用节约下来的时间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体会中华文化之博大,感受人类文明的浩瀚大海,讓多媒体为学生和课文架起一条快速道,一座立交桥。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充分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通向课外世界架起一座桥梁,把他们引向充斥着浩瀚知识的课外大海,让学生在知识的大海里留连忘返!
  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它五彩缤纷的生动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旁白,悦耳动听的音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以它灵活便捷的交互性,资源储存的丰富性,为语文教学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只要找准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的最佳切入点,把握住教育的时代脉搏,那么“多媒体”这片绿叶必将把“小学语文教学”这朵红花衬托得更加娇艳,为语文课程改革谱写新的篇章。
其他文献
自主学习是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定步调、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督、自我调控,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构建自主学习课堂教师要创设真实的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关注课堂的互动生成,学生在积极的课堂环境中主动地探索、自主地学习,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互相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一、创设真实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  创设生动具体的数学教学情境成为数学教学中常见开门见
期刊
自主、高效课堂的构建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什么样的课堂才能称之为自主、高效的课堂?评价课堂是否自主、高效,不能简单依据教师教的如何,学生的考试得分多寡来评判。评判标准应该包括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培养受益程度,受益大则课堂教学的效率越高。那么究竟如何构建自主、高效的英语课堂呢?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来构建自主、高效的英语课堂。  一、教师的课前
期刊
一、建立新的教育模式,适应创新教育  教育已完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这就要求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的教育模式。要从以前重记忆,轻理解;重知识,轻能力;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不教;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偏见中解放出来。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探索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创新为最终教学目的的一种教育模式,不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
期刊
“中国梦”里,有“强国”也有“富民”。“中国梦”里,有期盼也有实干。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只有民族、国家全面科学发展,个人才能实现梦想。同样,只有每个人都充满激情,“中国梦”才够美丽,才够坚实。  人生而有梦,有些梦是有缘由的,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有些梦则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全然虚妄。在如梦的年龄,我们如梦幻般考入师范院校,又带着梦想踏上三尺讲台,开始了教书育人的历程。 我有一个梦想,
期刊
生物科学起步较晚,因为以前的各种科学技术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比如,电子显微镜的诞生,所以对生物科学的研究都会被当时科技所局限。20世纪4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的爆炸,生物科学吸收了数学、物理学和化学等的成就,逐渐发展成一门精确的、定量的、深入到分子层次的科学。科研人员已经认识到生命的本质特征——物质的一种运动形态,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每一个个体都是一小堆以蛋白质为主的多种化合物有机的组合成的,每个种群
期刊
白白是一个刚刚工作的销售人员,因工作需要购入了一台笔记本。这不,刚刚入手本本便发起了牢骚,声称要讨个说法。大虾我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凑近看了一看。
期刊
多人共享局域网,如果有人进行盯下载(或者看P2P网络电视),会严重影响他人的上网速度,因为P2P类的软件极其“抢占”网络资源。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使用“P2P终结者”、“网络执法官”之类的软件来寻找P2P用户,这样很不方便,因为这类软件扫描、限速时会产生ARP攻击,经常发生类似“IP地址冲突”的故障,也会被一些安全软件拦截。而最近我在使用路由器时,发现路由器的UPnP功能可以很方便地找到局域网内
期刊
有人把CPU当做电脑的大脑,那么主板可以说是躯干,就算你大脑再好,如果身体不成,很多事情还是完不成,反映到日常的应用中就是莫名其妙的死机,没电,不能开机等等,可以说主板问题能引发N多故障。
期刊
一个漫长的暑假过去,带着愉快的心情返回学校,准备再次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就在这个时候,接到了学校任命我为九年级级长的通知,在震惊中还带有不少畏惧心理。虽然,以前有过几年做班主任的经验,但是,面对一个教师平均年龄41岁的年级,并且还是毕业班年级,我一个30多岁的后生仔,能怎样办?面对一个年级里五六百个孩子,我一个无年级管理经验的年轻教师,该怎样办?深怕一个又一個的新问题把我打垮……刹那间,心
期刊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元江民族地区习惯运用自己的语言文化,造成学生汉语基础普遍较差。语文教学在民族地区是一项难点,使众多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倍感艰辛。我根据自己多年在元江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学工作经验,对该地区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影响元江少数民族初中语文教学因素  (一)社区因素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