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时期杭州钱塘江流域盐业经济

来源 :浙江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9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明时期,杭州钱塘江流域盐业经济比较发达。该地区当时有盐产量很高的盐场,是非常重要的盐产地。明万历时仅杭州府仁和、许村场盐课数就占两浙岁额的一半,全国岁额的百分之十。同时,杭州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食盐集散地,盐商辐辏。元明两代的两浙都转运盐使司都设于杭州,作为两浙地区盐业的管理机构。
其他文献
近代交通体系特别是铁路的建设与运行,为东北地区带来了大量人口与经济活力,进而为城市的生成与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以大区域视野进行审视,近代东北城市体系沿交通线路生成并发展,影响城市分布及布局的军事及政治因素的主导性渐为经济与交通动因所替代,点状稀疏型城市布局亦转变为带状的交通联动型城市结构体系。机械化交通体系的建构,使民众的居住地点由分散状态趋于向交通结点处集中,推动了城市功能分区的生成,改变了近代东北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同时,在近代交通变革的决定性影响下,城市地域状态无论是从平面还是立体角度都发生了前所未
随着社会自主空间日益扩大,社会主体自我意识觉醒,如何应对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社会治理危机,寻求善治良政,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成为治理的新起点。本文通过对杭州协同治理创新的实践与经验进行研究,归纳出具体举措,如践行“我们的价值观”、实行“开放式决策”、培育社会复合主体、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用信息化手段推进智慧治理。但也发现存在着治理机制的立法缺失、行政手段过多干预社会空间、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不完善、治理技术支撑不足等问题,最后从基本制度建设、社会力量培育、参与渠道拓宽、治理考评方式方法改进等方面提出完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本次由杭州钱塘江学研究理事会、杭州市钱江新城建设管委会主办,杭州钱塘江研究院承办,省社会科学院、省钱塘江管理局及市有关部门,区、县(市)支持和协办的“城市与文化”钱塘江学研讨会,非常荣幸地邀请了来自浙江省、杭州市及钱塘江沿岸区、县(市)领导、各地专家、著名学者、媒体人士100余人参加这一盛会。在此,我谨代表杭州钱塘江学研究理事会、
城市公共空间是属于公共价值领域的城市空间,在城市中心区主要指人工因素占主导地位的城市开放空间。其核心功能为承载城市的各类公共活动,提供人与人的公共交往以及人与自然的交流对话场所,也是人们认知、体验并使用城市的最主要领域。作为空间资源,城市公共空间具有公共性、稀缺性、场所性等基本属性。、
钱江潮是天下奇观;钱江潮是城市的一张名片。杭州地处钱塘江下游北岸、西湖之滨,襟江带湖,江海交会,风景优美;其地介乎古代吴越交界之处,堪称东南形胜。北宋柳永《望海潮》曾称誉“钱塘自古繁华”,然该称誉并不完全属实。自秦置钱唐县起,到南朝梁、陈相继置临江郡、钱唐郡,再到隋初置杭州,在如此漫长的一段时间里,杭州无论在政治、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古时有浙江、浙河、浙水、浏江等名称。浙江之名,见于早期古籍《山海经》。《史记·秦始皇本纪、项羽本纪》并作“浙江”。《庄子》作“湔J江”。《汉书·地理志》、《水经》作“渐江水”。郦注作“浙江”。涮、浙声近,古字通,或以为渐即浙字(杨守敬《水经注疏》)。
“弄潮”是我国古代钱塘江口特有的一项体育运动。是古代於越民族擅长水上活动的反映,也是后世“冲浪”运动的起源。钱塘江口的“弄潮”最早兴起于曹娥江口,隋唐以后于杭州达到全盛。今就有关问题略述拙见,以求教于方家。
2001年3月12日,经国务院、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杭州市调整市区行政区划,毗邻的萧山、余杭两县级市撤市设区划归杭州市管辖,并于3月25日正式挂牌。钱江新城正是在这次杭州市行政区划沿革重大调整后而规划产生的,它是杭州城市为走向国际化大都市而规划的经济特区,“代表了新世纪杭州大都市的形象和风貌”,2001年7月1日,杭州大剧院破土兴建,标志了钱江新城建设正式启动。
本文论述的元代钱塘江沿岸城市杭州的海外贸易,是指元代杭州通过海道与海外各国的贸易往来;不包括杭州通过陆路进行的国际贸易;不包括杭州与国内沿海各地的埠际贸易;也不包括杭州通过海道与海外各国进行的文化交流和外交活动。至于海外各国的贡使以朝贡为名来华,“而往往皆射利于中国也”。这种进贡和回赐,其实是朝贡贸易,可视为海外贸易。
明清时期杭州城市经济十分繁荣,位居全国前列,苏杭仍是江南的核心。夏时正从环境、土地、人口、物产、山川、人文、城建、商业诸方面论述杭州确为列郡之雄。“吾杭为东南江海重藩会区,土地之广、人民之众、物产之富、贡赋之重、山川清淑、人物英明、宫室城池之壮、商贾货财之聚,为列郡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