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比较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和腰椎管狭窄症(LSS)两种腰椎退变疾病成年患者治疗前后受累椎体旋转错位的严重程度及恢复情况.方法:选择某医院脊柱专科门诊接诊的LDH患者45例(LDH组)、LSS患者36例(LSS组),两组均接受分步斜扳手法为主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1个疗程后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腰痛疾病疗效评定表(JOA量表)进行测评,同时采用美国Logan脊柱X射线分析系统测量受累椎体的病理性旋转位移(VRD),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旋转错位程度.结果:LSS组总有效率91.67%,LDH组为95
【机 构】
:
100102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放射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和腰椎管狭窄症(LSS)两种腰椎退变疾病成年患者治疗前后受累椎体旋转错位的严重程度及恢复情况.方法:选择某医院脊柱专科门诊接诊的LDH患者45例(LDH组)、LSS患者36例(LSS组),两组均接受分步斜扳手法为主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1个疗程后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腰痛疾病疗效评定表(JOA量表)进行测评,同时采用美国Logan脊柱X射线分析系统测量受累椎体的病理性旋转位移(VRD),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旋转错位程度.结果:LSS组总有效率91.67%,LDH组为95.6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前,LDH组与LSS组组间VRD值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VRD幅值均较本组治疗前非常显著降低(P<0.01),而两组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成年LDH与LSS患者经腰椎手法治疗后受累椎体旋转错位的恢复情况相似,两种疾病受累椎体的X线检查旋转位移严重程度相似.
其他文献
液体复苏在抗休克治疗包括战时伤员救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经过了100余年的发展,对液体复苏在生理病理机制上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阐述,但到目前为止,液体复苏在抗休克治疗的临床应用中仍存在着一些争议与不足,比如,不同复苏液体的选择、血液制品的使用策略、新型复苏液体的开发等.该文综述了近年来液体复苏在抗休克治疗中应用的相关研究进展.
目的:分析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的凝血状况及相关指标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2月4-24日在武汉某医院接受治疗的新冠肺炎确诊患者146例,其中,普通型98例,重型30例,危重型18例;入院30天内病死22例.比较不同严重程度新冠肺炎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浆D-二聚体等凝血指标,以及重型和危重型患者中入院30天内生存与病死患者的上述凝血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血
落枕是高原部队官兵常见的急性颈部软组织损伤,表现为颈项部疼痛,活动受限,影响官兵日常战备训练及工作生活.该文报告了针刺外劳宫和列缺穴结合运动疗法治疗驻高原官兵落枕1例,疗法取穴简便,快捷有效,适合在医疗条件有限的高原部队卫勤保障中推广应用.
目的:比较不同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Hp阳性消化性溃疡20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4组各50例.A组给予三联疗法(兰索拉唑十阿莫西林十克拉霉素),B组给予三联疗法十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C组给予铋剂四联疗法(三联疗法十胶体酒石酸铋),D组给予铋剂四联疗法十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4组均14天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均继续服用4周兰索拉唑30 mg,停药8周后复查.比较各组临床症状缓解和溃疡愈合情况、Hp根除率、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长抑素(SS)水平变化.结果
目的:比较经口挂线固定法与经鼻挂线固定法预防食管癌覆膜支架植入后移位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食管癌晚期不能手术切除、接受食管支架治疗且支架移位风险较高者38例,为避免支架移位均采用挂线固定.按照挂线固定方法将患者分为传统经口挂线组(对照组)和改良经鼻挂线组(观察组)各19例.对照组支架的挂线经口拉出固定于一侧耳廓,观察组的固定线经一侧鼻孔拉出后,绕双侧脸、双耳廓上缘和枕一圈与固定线出鼻孔处打结固定.观察比较两组食管支架位置移动情况、挂线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结果:术后2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