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不育患者生精细胞HCMV、HSV感染检测及形态学研究

来源 :中华男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_pr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患者精液中生精细胞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感染状况及其形态学特征。方法:收集83例精液检查中发现较多生精细胞男性不育患者精液,洗涤收集细胞后提取DNA,用PCR方法进行HCMV、HSV-Ⅱ筛查,阳性者精液细胞涂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ICC)做相应的病毒标记,并另行细胞学染色作形态学观察。结果:83例精液样本PCR检测HCMV阳性8例,HSV-Ⅱ阳性4例,未发现2种病毒同时阳性病例。8例HCMV阳性病例ICC标记生精细胞HCMV晚期抗原均见阳性表达,HCMV早期抗原均为阴性表达;4例HSV-Ⅱ阳性病例ICC标记生精细胞3例阳性表达,1例弱阳性。12例病毒阳性病例均发现较多未成熟生精细胞,并有不同程度的核染色质固缩、出现空泡、核膜破损、核崩解、凋亡小体等凋亡现象,但未能找到病毒感染的特异性形态学改变(如病毒包涵体)。病毒感染阳性组精子密度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结论:生精细胞HCMV、HSV-Ⅱ感染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性损害,影响生精功能,感染的生精细胞形态学表现为出现凋亡现象等病理性改变;不育男性患者精液中出现病理性生精细胞,其生精细胞HCMV感染率可能较高。
其他文献
睾丸生精细胞凋亡是维持精子发生动态平衡,限制生精上皮生精细胞数量的一个重要生理机制,受多种因素调控。本文就基因等对精子发生过程中生精细胞凋亡调控的研究近况进行综述
斯坦贝克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大家,他的小说诗学具有多元的特征。然而,长期以来国内外批评界将他界定为一个“无产阶级”或“社会抗议”作家,这就影响了学界对他的研究。回顾了
目的 :研究人类生精细胞凋亡的超微结构特征。 方法 :10例不育男性 ,年龄 2 8~ 36岁 ,手淫留取精液标本 ,生理盐水洗涤离心 ,戊二醛固定 ,树脂包埋 ,超薄切片 ,电镜观察。 
在终身教育理念下,成人生活世界中工作、闲暇与教育的轮替尤其重要,这是回流教育提出的初衷。而随着知识更新以及社会发展节奏的不断加快,青年白领面临着巨大的身心压力,其职
目的:评价舍曲林和伐地那非治疗合并勃起功能障碍(ED)的早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诊断为合并ED的早泄患者随机分为舍曲林组和伐地那非组,每组30例。舍曲林组每
目的:研究青春期前己烯雌酚(d iethylstilbestrol,DES)暴露对SD大鼠性成熟后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30只21日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DES 0.01、0.1、1
针对采用传统的Camshift算法跟踪钻杆机器时相似颜色物体间易产生干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Camshift算法的钻杆计数方法:使用改进的Camshift算法实时捕捉钻杆目标,并且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是教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本文探讨二者的关系,并试论如何促进二者的结合。
清代江西1887名进士的县域、姓氏分布都很不均衡。79个县域可聚类为进士巨县、进士大县、进士中县、进士小县,183个姓氏可聚类为进士巨姓、进士大姓、进士中姓、进士小姓。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