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桥梁系统动力响应数值分析及现场测试

来源 :振动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peopl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为验证地铁桥梁监测系统采集数据的可靠性,提高轨道交通系统结构设施安全监督力度,以北京地铁5号线惠新西街北口站?大屯路东站的三跨连续箱梁桥为研究对象,考虑列车的动力加载效应,通过实验测试与数值模拟计算相互验证、时域分析与频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行车过程中桥梁的横向、竖向位移及加速度时程曲线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验证了计算程序及实验测试结果的可靠性;通过傅里叶变换分析不同车速下桥梁振动加速度频谱,验证了对桥梁振动起控制作用的频率范围;通过计算不同车速下列车的轮重减载率、脱轨系数、横向力、Sperling指标等,对行车安全性及平稳性进行评价。
  关键词: 桥梁; 列车; 振动响应; 安全性; 平稳性
  引 言
  伴随着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广大市民对公共交通的需求日益提升。城市轨道交通以其安全、快速、准时、环保等特点逐渐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也是中国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由于成本、既有线路、河流、建筑物等因素的限制修建了大量高架桥线路,桥梁结构在长期环境腐蚀和列车移动荷载反复作用下,结构安全性及耐久性将会受到较大影响,在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过程中需要格外关注。
  作为首都的重要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北京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猛,由于空间限制,线路上的桥梁、隧道等土建设施也越来越多。北京地铁13号线高架线路比重高达92.6%,5号线的高架线路比重也达到了38.8%。随着运营年限的增加及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这些土建设施的结构会产生不间断的细微变化,已有的病害会不断加剧,新的病害也不断出现,若不及时进行维修和养护工作,会对列车安全运行产生极大危害,影响轨道交通安全运营。
  国内外对于城市轨道交通桥梁结构和行车安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部分学者以轨道交通线路中的高架桥梁为研究背景,建立相应的车桥耦合动力分析模型,分析车速、风荷载等因素对桥梁及列车振动响应的影响,评价桥梁安全性、行车平稳性以及乘车舒适性[1?7]。但由于各方面的限制,大部分文献集中于数值模拟计算,较少涉及列车运营过程中桥梁结构振动响应的现场实验测试[8?10]。一些大型桥梁安装了健康监测系统,对应进行的实验测试及数值计算也相对较多[11?14],但以城市轨道交通桥梁及列车相互作用为研究对象的文献较少[15?16],尤其是对北京市轨道交通桥梁及列车动力相互作用及安全性的研究。
  1 桥梁振动响应测试
  北京市地铁运营公司建立了土建设施监控生产管理信息平台,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完善养护维修处置体系,提高监督力度,改善地铁运营安全环境。图1所示为北京轨道交通桥梁监测系统,通过布置各种传感器对梁体裂缝、跨中挠度、加速度等内容进行实时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确保桥梁结构的安全性。为了验证监测系统采集数据的可靠性,北京地铁公司联合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对北京地铁5号线的多座高架桥振动响应进行现场测试,并结合车?桥动力相互作用分析模型,对桥梁的振动响应、车辆的运行指标进行计算及评估。
  选取地铁5号线上的典型桥梁进行现场试验测试,图2所示为惠新西街北口站?大屯路东站的3×30 m三跨连续箱梁桥的现场照片、结构布置及横断面图。
  现场实验所采用的测试设备如图3所示,其中边跨跨中加速度采用TCZ?1A型加速度频率传感器,精度为10-3g,量程为±2g,采样频率为100 Hz;跨中挠度采用BJQN?V2.0(非接触)多点动态智能检测系统,精度为±0.02 mm,检测距离0.1?500 m,分辨率为0.01 pix,采样频率为100 Hz。
  将测试所得桥梁边跨跨中挠度数据进行低通滤波处理后,绘于图4。由图4可以看出,列车经过时桥梁的最大挠度为5.16 mm,该曲线能够较好地反映列车经过桥梁时其挠度变化及振动情况,准确地反映车辆的动力加载作用。
  将測试所得桥梁边跨跨中的横向加速度数据进行低通滤波处理后,绘于图5。由图5可知,列车经过时,桥梁的跨中横向振动加速度幅值为4.62 cm/s2,其时程曲线变化趋势与实际情况相吻合,能够准确地反映列车上桥前、在桥上运行期间及过桥后桥梁的振动情况。
  虽然受现场条件及实验设备的限制,部分测试数据不够理想,但以上实测跨中挠度及横向加速度数据说明该实验测试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2 列车-桥梁动力相互作用分析
  由于轨道不平顺、轮对蛇行运动等原因,列车在桥上运行时不可避免的会引起桥梁结构振动,从而增大结构的内力,使结构产生局部疲劳,影响桥梁的工作状态和使用寿命;同时桥梁的振动又会反作用于列车,影响其走行平稳性及安全性,因此建立如图6所示的车?桥动力相互作用分析模型进行仿真模拟计算。
  为了克服有限元法计算桥梁结构动力响应工作量巨大的缺点,本文利用振型正交性,通过广义坐标离散的方法,把互相耦联的数百个节点运动方程解耦,转化为独立的模态方程进行求解。
  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建立桥梁的有限元模型,提取对结构动力响应起控制作用的前若干低阶振型进行计算分析[17]。将桥梁的前10阶自振频率及振型列于表1。由表1可知,该桥的刚度较大,其第10阶自振频率已经达到20.33 Hz。结合工程经验及模态分析结果,取其前20阶振型参与计算,即可满足精度要求。
  列车车辆模型是由车厢、转向架、轮对及弹簧?阻尼悬挂装置组合成的多自由度振动系统,模型基本假定及具体参数含义可以参考相关文献[17]。对于四轴列车,每节车厢考虑27个自由度。考虑地铁实际运营状况,本文计算中采用由6节车厢组成的地铁B1型列车,其主要技术参数如表2所示。
  系统激励采用美国五级谱转换的时域不平顺样本,序列全长2000 m,不平顺测点间距0.50 m,轨向不平顺幅值为16.89 mm,高低不平顺幅值为26.37 mm。   对于时变系数的运动方程(1),通过Newmark?β算法进行积分迭代求解,采用FORTRAN语言编写相应计算程序,对列车匀速通过桥梁过程中系统各部分的振动响应进行计算,具体计算流程如图7所示。
  2.1 桥梁振动响应
  经现场观测,5号线地铁列车经过该三跨连续箱梁桥时的车速保持在71?75 km/h,因此在车?桥动力作用计算程序中取列车运行速度70 km/h,将计算所得桥梁边跨跨中竖向及横向位移时程曲线绘于图8,加速度时程曲线绘于图9。
  对比图4与图8(a)的边跨跨中位移时程曲线可以看出,曲线的振动趋势基本保持一致,幅值比较接近,均能反映列车的动力加载引起的竖向位移变化;但计算所得桥梁最大挠度为4.02 mm,与实测结果5.16 mm间存在一定差异。
  由图8(b)可以看出,桥梁跨中横向位移非常小,说明桥梁在该方向的振动较弱,这与混凝土桥刚度较大的振动特性保持一致。受实验设备精度限制,现场未对桥梁横向位移进行测试。
  对比图5与图9(b)的桥梁跨中横向加速度时程曲线可以看出,两图均能够准确反映6节车厢的动力加载过程以及列车通过后桥梁的余振衰减过程,实验测试与模拟计算所得时程曲线变化趋势保持一致,但计算所得桥梁横向加速度极值为3.55 cm/s2,比实测结果的5.01 cm/s2偏小。
  对比图9(a)和(b)可知,桥梁竖向振动加速度的幅值比横向偏大。
  分析仿真计算与实测数据间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1) 该桥东西两侧为城市公路主干道,总有大型车辆经过,较大的车身重量及道路拥堵造成的车辆加速及减速等,均会引起地面有较明显的振动,导致实测数据偏大;
  (2) 桥梁的施工误差及细微的材料损伤、测试设备的精度及误差等均对测试结果有影响;
  (3) 北京地铁5号线上的巨大客流量使得车身重量大于计算车重;
  (4) 有限元建模时由于桥墩资料缺失,仅建立主梁的有限元模型,会对计算结果产生影响。
  在后续研究中,需尽量选择桥梁两侧道路中车辆较少的时间段进行测试,以减少汽车振动及噪声的影响;通过精细化有限元建模,如增加桥梁下部结构等,可适当减小模型简化造成的误差。
  经过以上数值计算验证,说明本次实测数据数值比较准确,变化趋势比较合理,测试结果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可用于检验北京轨道交通桥梁监测系统数据的正确性,也证明了自编计算程序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利用计算程序,改变列车的运行速度,可得到不同车速下桥梁跨中节点的加速度时程数据。参考文献[6],将各种工况下桥梁跨中竖向加速度经快速傅里叶转换(FFT)为如图10所示的频域数据,再结合桥梁的模态分析结果,确定对桥梁振动影响较大的模态。
  由图10可以看出,桥梁的竖向加速度响应主要集中在低频模态,尤其是20 Hz以下的频率对桥梁振动贡献较大:车速为40和100 km/h时橋梁的峰值频率为4.66 ,4.45 Hz,振动主要由主梁反对称竖弯控制;车速为80 km/h时桥梁的峰值频率为3.47 Hz,振动主要由主梁的正对称竖弯控制;车速为60 km/h时桥梁的峰值频率为5.26 Hz,振动主要由主梁的二阶正对称竖弯控制。对照表1的模态分析结果,可知桥梁的振动响应主要由基频模态控制。
  2.2 行车安全性及平稳性
  在现行规范中,行车安全性的评判指标主要为:轮重减载率、脱轨系数及横向力等[17]。《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和试验鉴定规范》[18]中规定:轮重减载率第一限度为0.6,脱轨系数第一限度为1.2,轮对横向力限值为23.37 kN。
  当车速为70 km/h时,1?6节车厢的轮重减载率、脱轨系数及横向力时程曲线如图11所示。
  由图11可以看出,列车在桥上运行过程中,其轮重减载率、脱轨系数及横向力的时程曲线变化趋势及数值变化范围均比较合理;由于每节车辆长度为19 m,车辆运行速度为70 km/h即19.4 m/s,因此第2,3,4,5,6节车厢上桥的时间约为0.98,1.96,2.94,3.92,4.90及5.88 s,从各行车指标的放大图可以清楚地显示第1?6节车厢相继上桥、出桥的时间间隔及其对应的振动响应变化情况,均与实际情况相符。因此可以认为计算数据比较合理,可以验证计算程序的可靠性。
  调整列车运行速度在40?100 km/h范围内变化,计算所得不同车速下各行车安全性指标最大值如图12所示。
  由图12(a)可以看出,车速变化对轮重减载率的影响并不明显,不同车速下其最大峰值集中在0.14?0.16范围内;由图12(b)和(c)可以看出列车的脱轨系数与横向力极值受车速变化影响较大,并且二者均在车速为60,90 km/h时出现明显的峰值,行车过程中应引起注意。由图12中可以看出,列车以不同的速度匀速行驶通过该箱梁桥时,其各项安全指标均在比较合理的范围,均能满足限值要求。
  车速为70 km/h时列车的横向及竖向振动加速度频谱如图1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列车的振动主要集中在0?10 Hz范围内。
  根据图14及公式(2)和(3)计算得到不同车速下列车的运行平稳性指标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由表4可以看出,列车的平稳性指标随车速的提高而逐渐增大,平稳性逐渐变差,尤其是横向指标,当车速超过90 km/h时,平稳性已超出3级的限值,此时列车的横向晃动应该会比较明显,对乘客的乘车舒适性会有明显的影响;竖向指标在计算时速范围内的评价结果均为优秀。由此可知,对于行车平稳性评价,列车的横向振动响应起控制作用。
  3 结 论
  本文以北京地铁5号线的三跨连续箱梁桥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车辆?桥梁动力相互作用分析模型,通过实验测试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桥梁的动力响应及列车的运行平稳性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如下:   (1) 通过将实测数据与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实测数据的可靠性以及所建立车?桥动力作用分析模型及计算程序的正确性,进而模拟了不同工况下车辆、桥梁的动力响应。
  (2) 列车运行速度在40?100 km/h范围时,计算所得列车轮重减载率、脱轨系数、横向力等行车安全性指标均比较合理,满足安全限值要求;但列车的运行平稳性指标会在车速超过90 km/h时稍有超限,车辆的横向振动响应对行车平稳性评价起控制作用,对乘客的乘车舒适性有较大影响。
  本次实验测试及计算分析数据比较合理,可用于验证北京地铁公司所建立桥梁监测系统采集数据的可靠性,为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的安全平稳运行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李永乐, 杨 怿, 赵 彤, 等. 大跨高墩城市轨道交通斜拉桥车辆走行性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1, 33(1): 90-94.
  Li Yongle, Yang Yi, Zhao Tong, et al. Research on vehicle running performance of large span and high pier urban rail transit cable-stayed bridge[J].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11, 33(1): 90-94.
  [2] 罗 锟, 汪振国, 雷晓燕. 轨道交通车桥耦合振动仿真改进方法与应用[J]. 现代制造工程, 2018,(11): 60-65.
  Luo Kun, Wang Zhenguo, Lei Xiaoyan. Improved method and application of rail transit vehicle-bridge coupled vibration simulation[J]. Modern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2018,(11): 60-65.
  [3] 秦佳良. 轨道交通槽形梁结构低频噪声预测与优化研究[D]. 华东交通大学, 2018.
  Qin Jialiang. Predic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structure-borne low-frequency noise from a rail transit trough girder [D]. Nanchang: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 2018.
  [4] 舒 鹏. 大跨度城市轨道交通专用桥梁横向刚度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 2018.
  Shu Peng. Research on lateral stiffness of large-span urban rail transit bridges[D]. Chengdu: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2018.
  [5] 汪振国, 雷晓燕, 罗 锟, 等.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U型梁车-轨-桥耦合振动分析[J].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7, 37(4): 132-137.
  Wang Zhenguo, Lei Xiaoyan, Luo Kun, et al. Coupling vibration analysis of urban rail transit U-beam vehicle-track-bridge[J]. Noise and Vibration Control, 2017, 37(4): 132-137.
  [6] 雷晓燕, 汪振国, 罗 锟. 城市轨道交通简支箱梁桥结构振动特性分析[J]. 铁道工程学报, 2017, 34(9): 96-102.
  Lei Xiaoyan, Wang Zhenguo, Luo Kun. Analysis of structural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rail transit simply supported box girder bridges[J]. Journal of Railway Engineering Society, 2017, 34(9): 96-102.
  [7] Paul C Fitzgerald, Abdollah Malekjafarian,Daniel Cantero, et al. Drive-by scour monitoring of railway bridges using a wavelet-based approach[J].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19, 191: 1-11.
  [8] 方 圆, 李建中, 刘 钊, 等. 连续刚构桥梁车桥耦合竖向动力行为分析[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25(1): 14-19.
  Fang Yuan, Li Jianzhong, Liu Zhao, et al. Analysis of vertical dynamic behavior of continuous rigid frame bridge vehicle-bridge coupling[J]. Journal of Shijiazhuang Tiedao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2, 25(1): 14-19.
  [9] 杭 錦, 张允士. 高架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及桥梁振动的理论研究[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8, 21(4): 83-87.   Hang Jin, Zhang Yunshi.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vibration of elevated urban rail transit vehicles and bridges[J]. Urban Rail Transit Research, 2018, 21(4): 83-87.
  [10] 谢伟平, 刘亨. 城市轨道交通“公轨合一”型高架桥车桥耦合振动分析[J]. 工程力学,2016,33(2): 119-126.
  Xie Weiping, Liu Heng. Analysis of vehicle-bridge coupling vibration of urban rail transit viaduct with ‘public and rail in one’[J]. Engineering Mechanics, 2016, 33(2): 119-126.
  [11] Liang Lin,Li Xiaozhen, Yin Jun, et al.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amping pad floating slab on the long-span steel truss cable-stayed bridge in urban rail transit[J].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19, 191: 92-103.
  [12] 肖鑫. 基于车-桥一体化监测的铁路钢桥损伤预警及可靠度评估研究[D]. 北京: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7.
  Xiao Xin. Research on railway steel bridge damage early warning and reliability evaluation based on vehicle-bridge integrated monitoring[D]. Beijing: 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 2017.
  [13] 刘兴旺. 大跨桥梁健康监测数据自诊断与状态评估方法研究[D]. 南京:东南大学, 2017.
  Liu Xingwang. Research on self-diagnosis and condition assessment methods of long-span bridge health monitoring data[D]. Nanjing: Southeast University, 2017.
  [14] 黄志广. 大跨度悬索桥温度场现场监测与数值分析[D].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2016.
  Huang Zhiguang. On-site monitoring and numerical analysis of temperature field of long-span suspension bridges[D]. Guangzhou: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16.
  [15] Li X, Liang L, Wang D . Vibration and noise characteristics of an elevated box girder paved with different track structures[J].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2018, 425:21-40.
  [16] 吳亮秦, 吴定俊, 李 奇. 城市轨道交通薄壁槽形梁车桥动力特性试验研究[J]. 中国铁道科学, 2011, 32(4): 31-37.
  Wu Liangqin, Wu Dingjun, Li Qi. Experimental study on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in-walled trough beam bridges for urban rail transit[J]. China Railway Science, 2011, 32(4): 31-37.
  [17] 张 楠, 郭薇薇, 夏 禾. 高速铁路车桥耦合动力学[M]. 北京: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8.
  Zhang Nan, Guo Weiwei, Xia He. High-speed Railway Vehicle-bridge Coupling Dynamics[M]. Beijing: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Press, 2018.
  [18] GB 5599-85. 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和试验鉴定规范[S]. 1985.
其他文献
摘要: 为克服共振式俘能器工作频带窄和压电式俘能器输出电流低等问题,设计了多稳态电磁式振动俘能系统。建立了系统的分数阶阻尼模型,通过实验揭示了多稳态电磁俘能系统的动态分岔、势能阱逃逸、高能态轨道和混沌运动等非线性行为。结果表明:采用庞加莱截面频闪采样算法和分岔图可有效刻画系统的非线性振动特性;利用多稳态电磁式俘能系统的非线性振动特性可显著增加输出电流并拓宽系统的有效工作频带。  关键词: 非线性振
期刊
摘要: 以水中圆柱体为模型,考虑水?结构?土的相互作用,研究柱体结构在地震和波浪共同作用下的动力响应。采用有限元法将柔性柱体结构离散为欧拉?伯努利梁单元,水?结构相互作用通过附加质量代替,土?结构相互作用通过线性弹簧代替。基于结构自振频率分析,讨论土?结构和水?结构相互作用对结构自振频率的影响。研究土?结构相互作用、地震动水力和波浪力对柱体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  关键词: 地震响应; 水?结构?土
期刊
摘要: 关节非线性对大型可展开空间桁架结构整体动力学特性有着重要影响。将关节模拟为具有六个方向刚度且其中任意方向可含有非线性特性的弹簧系统,研究了空间桁架结构非线性动力学建模与共振分析方法。采用双线性滞回模型模拟关节的摩擦特性,基于描述函数法得到了关节等效刚度和等效阻尼的解析表达式。在对两端含非线性关节的桁架构件进行动力学缩聚的基础上,建立了桁架结构在频域下的整体缩聚动力学模型,并采用Newton
期刊
摘要: 为了研究预制短型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的剪力铰力学参数合理设置问题,采用刚体动力学和有限元直接刚度法建立了车辆?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学模型,其中预制轨道板间的剪力铰力学作用采用抗弯和抗剪弹簧元件模拟。计算分析了剪力铰刚度、预制轨道板长度和钢弹簧刚度对车辆?浮置板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相较于现浇长板,预制短板在接縫处不设置剪力铰时,板端刚度不连续使轨道结构振动加剧,板端扣件力、钢弹
期刊
摘要: 为了提高非线性双稳态压电振动能量采集器的输出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磁?机?压电耦合的非线性多稳态振动能量采集器,通过在双稳态压电振动能量采集器模型基础上增加一对外部磁铁,构造了具有四个稳态的非线性压电振动能量采集器。利用磁偶极子理论建立了采集器悬臂梁末端磁铁与外部磁铁之间的非线性磁力模型;利用Hamilton原理和Raleigh?Ritz方法建立了四稳态压电振动能量采集系统的分布参数机电耦合
期刊
摘要:基于傅里叶变换和线性叠加原理,建立了一种压电薄球壳换能器瞬态响应分析模型。当换能器被多频电驱动信号或声波信号激励时,其瞬态响应可用一系列并联的等效电路构成的传输网络来描述。对应于电/声信号中不同频率分量的每个等效电路都有各自不同的辐射力阻和辐射质量,每个频率分量都独立地作用于对应等效电路的电端/机械端上,所有等效电路中机械端/电端的累积输出信号就是辐射/测量的声/电信号。论文在理论上给出了换
期刊
摘要: 围绕双索股长吊索整体风致振动及其减振控制问题,开展了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和基于杠杆式调谐质量阻尼器的减振设计和试验研究。通过节段模型测振风洞试验,研究了悬索桥双圆柱索股的整体风致振动特性及其不稳定区间;推导了考虑自激力作用的吊索整体振动杠杆式调谐质量阻尼器最优设计参数,并分析了各参数对减振效果的影响;根据最优参数设计了杠杆式调谐质量阻尼器,进行了双吊索整体尾流致振的控制实验,验证了各参数对减振
期刊
摘要: 为分析超大型冷却塔在强风作用下的结构失效准则与强健性,以超规范高度限值的世界最高220 m超大型冷却塔为例,基于ANSYS/LS?DYNA平台建立结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其风致倒塌全过程进行数值仿真分析。研究了典型风速下位移响应与塔筒内力分布特性,得出最不利响应发生的位置、数值及分布规律,探讨了强风下塔筒结构“稳定?失稳?倒塌”全过程演化机理,并提出了强风作用下冷却塔的结构失效准则。研究发现
期刊
摘要: 为研究老化?荷载作用下废旧叠层轮胎隔震垫(Scarp Tire Rubber Pads, STP)恢复力模型,对72个尺寸为180 mm×180 mm×69 mm的STP经受0,77,154,231,308 h老化时间、5 MPa荷载作用后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分析STP的破坏特征、承载力衰减、刚度退化、滞回耗能特性。基于试验结果,得到带有负刚度段的三折线骨架曲线,并结合未老化?荷载作用下
期刊
摘要: 针对特征优化图改进包络谱(Improved Envelope Spectrum via Feature Optimization?gram, IESFOgram)算法在轴承随机滑动的条件下不能有效揭示故障特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设置特征频率容差因子的改进IESFOgram算法。该方法使用循环谱相关分析提取滚动轴承故障振动分量;基于轴承随机滑动特性设置特征频率容差,并计算特征频率各阶次谐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