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有尽而意无穷--浅谈中国古诗词“转义”的运用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mula_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或语义的增殖依赖于转义,通过转义我们获得了本义的升格,使所指得到了延伸。提到中国古典诗词,我们脑海中浮现出的描绘往往是“含蓄”、“意境深远”,中国古诗词中通过“转义”获得美感的例子不胜枚举,本文浅从词类活用、意象、用典三个方面分析这种美感的生成。同时本文还指出,对转义的分析,不应该脱离语境。
其他文献
翻译与词典(特别是双语词典)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大凡从事翻译的人都离不开词典。词典对于译者而言只能提供有限的帮助,词典与翻译实践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多数情况下,精确的选
以《鲁迅的社会思想》和《鲁迅:及其他短篇小说》这两部标志性论著为界,英语世界鲁迅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即1926至1952年为以译介为主的启蒙期、1953至1990年为以翻译与研究并重
形合意合是英汉两种语言最大的区别,英语侧重形合,汉语侧重意合。中文散文英译过程中,应充分把握其区别,才能译出地道紧凑的英文。
清人顾炎武是“清代古音学的开山之祖”,其音韵学和诗学的成就均为后人所瞩目。他以独到的诗歌视角来研究音韵,特别是上古声调问题。虽然对诗学及上古音认识的局限性导致其学说
情景语境就是指言语行为发生的实际情景,情景语境对于翻译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对特定的情景语境进行具体的分析,才能确保译文的质量。加拿大语言学家Michael Gregory把情景语境的
评价是写作教学中重要的环节,而传统的作文评价模式由于无法明显提升学生作文能力一直饱受诟病,新型的行之有效的过程评价即形成性评价应运而生。本文针对新型作文评价模式在实
按照传统概念,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活动,但是这种理解依然有它的欠缺之处:它只提及语言的信息,而未提及文化的信息。然而从实质上讲,翻译是介于两种语言
不可译性分语言的不可译性及文化的不可译性,本文试从敬语意识的角度来分析文化的不可译性问题。通过对比,分析其中由使用意识的差异而导致的不可译性问题。并对具体的敬语语例
谚语是一种民族精神的聚合体,但大量的谚语也是通过意象来传达其中的精髓。为实现中俄两国在文化上更好地交流,谚语文化互译分析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其中意象的对应翻译是使读者
翻译的过程是译者调动审美情趣发挥创造性的过程,美学因素渗透在翻译理论当中指导者译者的翻译实践。然而翻译也是一种受制于审美的创作活动,译者不是翻译文本的唯一操作者,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