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诗情画意

来源 :新校园·理论(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a_xiang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典诗词因其较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成为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它以其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感强等特点而易于学生朗读。学生通过学习、吟诵这些优秀诗词,能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丰富语言知识的积累,提高文学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从而不断塑造人格魅力。
   教师要在开放的学习环境的基础上,创设出自由、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古诗词的意境,使得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都绽放出来。
   俗话说,“三分诗,七分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怎样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进入诗情画意的境界,笔者认为惟有朗读。
   一、知人论世,读出情感
   古代教育家孟子最早提出了“知人论世”的观点。所谓“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其人以及作者与作品的关系。“论世”就是要对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有所了解。诗人本身的经历是与社会政治背景息息相关的,要把作品与作者的时代背景联系起来思考。如陆游的生平绝唱《示儿》一诗,体现了诗人对祖国统一的无限期待和不能亲眼所见的伤感及遗憾之情。诗人将这首诗作为遗言告知后代,对学生来说,如果不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很难理解。在教学本首诗之前,可以先布置学生查阅南宋时期特定的历史背景资料,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思想。
   诗画自古为一家。一首诗,就是一幅融自然风光与诗人情怀的画卷,这里有高山,有草原,有瀑布,有溪流,有皓月当空,有黄河落日;它们或清新,或明媚,或一碧千里,或黄沙滚滚,或清幽安逸,或鼓角争鸣。读诗,要引领学生充分想象,要让学生的想象插上飞翔的翅膀,在诵读中想象诗词的画面,这样才能读出美,品出味。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充分利用一切让学生感兴趣的方式,鼓起学生想象的风帆,在诵读中远航。由“红杏枝头春意闹”,“白雨跳珠乱入船”,“霜叶红于二月花”,“独钓寒江雪”想象争奇斗艳、变幻莫测的四季美图;由“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想象色彩斑斓、鸟鸣莺飞的动态美景。
   三、紧扣诗眼,读出意境
   诗词是文学作品中最为精炼的部分,其氛围往往是通过一定的意境表现出来,而意境的表达则是借助跳跃的诗行。所以,只有通过反复朗读和咏唱,才能体味到诗词的迭沓、明快、含蓄、和谐的音韵,才能领会诗词美妙的意境。
   一句诗中往往有一个最精练传神的字,即“诗眼”,它是一首诗最精华的部分。准确的理解与揣摩诗眼的艺术表达效果,品味诗眼的艺术表达力,才能真正了悟诗词的意境。
   例如,白居易的《長相思》上阕:“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其中的“愁”字,就是本阕的诗眼。前三句,描写的情景即两条河在流,流到瓜洲的一个古渡头,简单易懂。但一读“愁”字,词意就陡然变化,山水含愁,万物齐悲,主人公的哀愁弥漫山水,充塞天地。一个“愁”字点睛,产生了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学习《江畔独步寻花》一诗,一定要抓准“留连”和“自在”这两个词,准确理解其表达的思想,让学生以欢快的语言和畅快心情描绘蝴蝶穿行于花丛中翩翩起舞、黄莺自由自在放声歌唱、到处一片惹人心醉的鸟语花香的景象,让学生也和诗人一样,心中荡漾着灿烂、欣喜和自在。学生充分体会这一点,将自己的情感融合在诗词的意境中,让诗人所表达的感情和自己的感受互相激荡,情感诵读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学会赏析,读出韵味
   朗诵古诗词注重的是欣赏品位和审美感悟,这需要学一点“品头论足”的功夫,需要准确把握文学语言的艺术形象,需要准确认识诗词形象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面貌和本质,加深体会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品味作者的写作技巧,从而获得赏析的愉悦和欢欣。
   例如,在学习杜甫的《登高》时,学生可以任挑一个角度进行评析。或赏析诗中“清”、“白”、“急”等字的妙处,或品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意境,或体味“猿啸哀”、“鸟飞回”的凄伤。尤其是在分析“猿啸哀”和“鸟飞回”时,要把诗人的伤时感情与当时的社会现状联系起来,才能理解这两处描写是包括诗人在内的千万个流离失所者的写照的内涵。学生认真读诗,细心品诗,提高自己的阅读的品味,开始寻找诗的新的生命。
   总之,在古诗词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多读。可以朗朗出声地读,可以低唱慢吟地读,可以摇头晃脑地读,也可“不求甚解”地读,以感知诗词的整体意境,使学生得到情感的升华。惟有如此,才能读出陶渊明的超凡脱俗,读出李白的大气豪放,读出王维的田园情趣,读出李清照的闲适愁苦,读出高山流水般的诗情画意,感悟诗词鲜活的意境。
其他文献
中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新的学科,其宗旨是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信息素养,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为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水平并实施有效的教学。总结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经验,探索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规律,必须加强对中小学信息技术的评价。  一、评价主体互动化  信息技术学科评价的方式和方法有别于其它学科,通过单一的期末测试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信息技术学科更多测重于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理论测试并
期刊
多媒体利用声、光、电、画等手段制作成的动画,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小学生在课堂中能多感官、多角度、多渠道的进行学习,使枯燥的课堂学习成为他们学习语文的乐园。  一、利用多媒体的渲染功能,让学生身临其境  学生感知课文不是孤立地进行,总是跟课文相关背景知识相联系,背景知识越清楚,对课文的感知也就越清晰,这就是感知的选择性。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运用音乐、图画、动画、影视等手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语文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要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关注生命,点化和润泽生命是教育之核心。但受应试的束缚,一直以来,形成了重知识灌输轻人文培养,重应试教育轻生命教育的局面。现行的语文教材有大量的直接阐释生命,呼唤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课文,为进行生命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敬畏生命》《斑羚飞渡》《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伟大的悲剧》等,可是语文教师们忽视了这种教育,
期刊
摘 要:“慎独”是我国传统儒学伦理中道德实践的重要内容,其倡导的修身方法和推崇的修养境界,蕴涵着相当丰富而深邃的道德精神。本文通过对“慎独”在道德修养方面的现实实践意义的分析,全面系统地梳理了“慎独”的道德精神,发掘出了“慎独”对教师道德修养建设的重要现实价值。   关键词:慎独;教师;道德修养     慎独是儒家提出的重要修身方法,几千年来对人们修身养性、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
期刊
摘 要:至今关于詈语的系统性的研究不是很多,人们囿于传统观念很少谈及它。我们只是揭示了詈语世界的小小一角而已,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骂人;妈;詈语     在英汉两种文化,甚至更多的文化中都普遍存在着“骂人”这一说法,而且更为有趣的现象是,骂人时候的选词都倾向于选择“妈妈”这一词语或者是与“妈妈”密切相关的词语。   一、研究意义   至今关于詈语的系统性的研究不是很多
期刊
摘 要:我国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已经有三十年了。这期间,会计电算化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各方面的努力下,如今已经形成了会计软件市场和会计软件产业。   关键词:管理型;会计软件;开发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深入发展,我国不断受到国外会计电算化经验的影响,再加上企业的市场经营目标和行为的电子化,产生了对更高水平的会计软件的需求。这就要求会计软件不能再仅仅停留在方便会计记账的“核算型”软件的高度,
期刊
提问是教师最重要的语言活动,是教师全部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提问是指教师在课堂中,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问题,检查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情况,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获得新知识的行为方式。提问对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能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创设发现情境,组织学生参与;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期刊
摘 要: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些民汉合校,少数民族学生使用少数民族语言的频率越来越低,本文以新疆阿勒泰地区二中高一年级为例,以塔塔尔族少女叶丽丹那为个案,对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少数民族语言消亡现象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塔塔尔语;少数民族;语言消亡     新疆阿勒泰地区少数民族众多,本文仅以新疆阿勒泰地区二中高一年级为例,以塔塔尔族少女叶丽丹那为个案,浅显地分析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少数民族语言消亡
期刊
课堂“高效”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过程配合老师的点拨指导,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益发展。笔者以执教《机械效率》一节为例对课堂高效教学加以探讨。   【教材分析】   《机械效率》是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同时又是九年级物理知识的重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可以加深对功的原理的理解,而且是提升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一個关键。   【教学目
期刊
一   写作历来都是考试中的重头戏,所占比重很大。可以说,作文分数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能决定学生的语文成绩。面对写作,有的学生提笔起来左右逢源,信手拈来,一气呵成;有的学生虽有写好作文的愿望,但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提笔在手,搜肠刮肚,最终无话可说。出现上述两种不同的情况,其原因在于他们写作材料的占有量不同。   其实写作文关键就在于素材的积累和应用。正如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