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有效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学生如何通过良好的学习方法获取新知和有效解题已经成为检验课堂教学与教学改革成效的重要方向。本文从学生有效看书、有效记忆、有效做题、有效反思四个方面提出了实现高中学生生物有效学习的策略。
关键词: 高中生物学习 有效看书 有效记忆 有效做题 有效反思
新课改要求生物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以,学生在课堂之外就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生物学习。
一、有效理解和掌握概念,学会有效看书
书本书本,以书为本,它是编者和专家心血的结晶,书本上有很多基础概念和原理。老师在上课时尽管切入点和方式方法不同,但是最终的目的还是解释一些基础概念和原理。例如: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在实验中的地位,孟德尔通过实验和分析,提出问题:为什么在子二代中出现了显性性状∶隐性性状=3∶1,然后用四点假说解释原因。但是这些假说是否正确,不能直接检测,所以在假说成立的基础上提出演绎推理:F1能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再用测交检验演绎推理,如果推理正确,假说即为真理,这才有了在假说基础上加工梳理而来的分离定律。再比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的概念,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区别都需要学生定下心来认真阅读理解书本内容,把握定义中的本质区别。
二、配合灵活的记忆方法
基础知识的记忆是学生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所以灵活有效的记忆方法的掌握是有效学习的第一要素。
1.有的知识点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比如在人类遗传病一节教学中,一些老师为了便于学生记忆总结了许多口诀,如“有中生无为隐病,有中生无为显病”。我在教学中也用过,对“有中生无”,学生往往错误地认为只要父母有一方患病,孩子不得病就是“有中生无”。后来,我在复习中针对一个自然种群中的六种杂交组合类型分析了以后,提到无论“有中生无”还是“有中生无”,都符合双亲表现型相同,而子女表现型与双亲均不同,一定符合AaxAa,子代aa,如果aa表现型为有病,就是隐性患病;如果aa表现型为正常,则显性为有病。讲完后再和口诀对应起来,学生感慨:“哦,是这样啊我以为……”在伴性遗传中也有许多口诀,如伴x显性遗传病中“父病女必病”伴x隐性遗传病中“母病子必病”,有时口诀记住了但并不理解,所以经常会出错。只要学生理解了子代中男孩和女孩中性染色体的来源,自然口诀就不会记乱和记错。
2.有的知识点是可应用纯粹的口诀记忆
如叶绿体中色素带的位置和颜色可用口诀如下:胡黄ab向前走;橙黄蓝黄颜色留;叶绿素ab手拉手;叶黄素儿最苗条;叶绿素a最宽厚。(可以表达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带,从上到下分别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它们的颜色分别为橙黄色、黄色、蓝绿色、黄绿色;叶绿素ab挨得很近;叶黄素含量最小,色素带最窄;叶绿素a含量最多,色素带最宽。)
3.利用肢体语言进行形象记忆
我们的手和拳头有很多用途:如肾单位,我们可用两只手表示,左胳膊表示入球小动脉,左拳头代表肾小球,右手掌代表肾小囊,右胳膊代表肾小管。又如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及内脏器官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我们的左胳膊表示微动脉,左手手指则为毛细血管,另一只拳头表示内脏器官,右手变手掌,汇集到胳膊则为从内脏器官出来汇集的静脉。再如,在记忆人体左右半脑及控制躯干各部分运动在大脑皮层对应的区域时可以在自己的脑袋上比划。
4.比较记忆也是学生应该经常采用的记忆方法
比如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对比,对转录和翻译中所需模板、原料、产物、场所的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的比较,从而更能理解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的变化。
5.利用图形、模型加以记忆
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便于知识在整体上的掌握,可用关系图或画简图的方法来帮助记忆。例如精子、卵子的形成过程中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DNA分子数的变化比较。通过ATP结构简式的掌握就可以理解ATP与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的关系等,在记忆细胞结构时可以画出细胞结构模式图。
三、学会有效做题
许多学生在做题时有很多错误的方法,如做一题看一题答案,遇到填空题跳过不做或者直接看答案等,知道答案后不再用自己的理解重新作答,等等。实际上,做题不仅是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查,还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训练。有效做题可以及时弥补知识的缺漏,纠正错误的知识理解方向,有效进行知识的记忆和引申。做题不需要多而需要精做、细做,认真做好、做会。
四、学会有效反思
无论是平时的学习还是高考复习,测试都少不了。当老师批阅后的试卷发下来后,我们怎么办?有一些同学在看完自己的分数后就是等待,等待着老师的讲解。其实,试卷中有许多问题是我们自己能完全解决的,不少题目之所以出错,完全是因为自己在审题、提炼信息或者考虑问题不全面造成的。这些问题你完全可以与其他同学一起讨论、交流,自己发现问题之所在并及时加以更正。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正确的思维,又能提高自己的纠错能力,防止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在反思中找不足,在反思中求进步。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因此实验在生物教学和高考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在这部分教学中应充分地把科学家们独到的科学思想和方法渗透到知识传授中,启迪学生领会科学方法,但是我们如果不自己有效找规律总结反思,只能做一题是一题,就永远做不到灵活运用,举一反三,在遇到新题型新问题时就会无法下手。
总之,高中生物中有许多重要的结论和规律,传统教学中,往往都是由老师直接教给学生。那么现在,我们应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探索,以及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从而自己得出结论。在现在流行的“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应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有效的学习方法。长此以往,探索能力和生物成绩一定会提高。
关键词: 高中生物学习 有效看书 有效记忆 有效做题 有效反思
新课改要求生物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以,学生在课堂之外就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生物学习。
一、有效理解和掌握概念,学会有效看书
书本书本,以书为本,它是编者和专家心血的结晶,书本上有很多基础概念和原理。老师在上课时尽管切入点和方式方法不同,但是最终的目的还是解释一些基础概念和原理。例如: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在实验中的地位,孟德尔通过实验和分析,提出问题:为什么在子二代中出现了显性性状∶隐性性状=3∶1,然后用四点假说解释原因。但是这些假说是否正确,不能直接检测,所以在假说成立的基础上提出演绎推理:F1能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再用测交检验演绎推理,如果推理正确,假说即为真理,这才有了在假说基础上加工梳理而来的分离定律。再比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的概念,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区别都需要学生定下心来认真阅读理解书本内容,把握定义中的本质区别。
二、配合灵活的记忆方法
基础知识的记忆是学生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所以灵活有效的记忆方法的掌握是有效学习的第一要素。
1.有的知识点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比如在人类遗传病一节教学中,一些老师为了便于学生记忆总结了许多口诀,如“有中生无为隐病,有中生无为显病”。我在教学中也用过,对“有中生无”,学生往往错误地认为只要父母有一方患病,孩子不得病就是“有中生无”。后来,我在复习中针对一个自然种群中的六种杂交组合类型分析了以后,提到无论“有中生无”还是“有中生无”,都符合双亲表现型相同,而子女表现型与双亲均不同,一定符合AaxAa,子代aa,如果aa表现型为有病,就是隐性患病;如果aa表现型为正常,则显性为有病。讲完后再和口诀对应起来,学生感慨:“哦,是这样啊我以为……”在伴性遗传中也有许多口诀,如伴x显性遗传病中“父病女必病”伴x隐性遗传病中“母病子必病”,有时口诀记住了但并不理解,所以经常会出错。只要学生理解了子代中男孩和女孩中性染色体的来源,自然口诀就不会记乱和记错。
2.有的知识点是可应用纯粹的口诀记忆
如叶绿体中色素带的位置和颜色可用口诀如下:胡黄ab向前走;橙黄蓝黄颜色留;叶绿素ab手拉手;叶黄素儿最苗条;叶绿素a最宽厚。(可以表达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带,从上到下分别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它们的颜色分别为橙黄色、黄色、蓝绿色、黄绿色;叶绿素ab挨得很近;叶黄素含量最小,色素带最窄;叶绿素a含量最多,色素带最宽。)
3.利用肢体语言进行形象记忆
我们的手和拳头有很多用途:如肾单位,我们可用两只手表示,左胳膊表示入球小动脉,左拳头代表肾小球,右手掌代表肾小囊,右胳膊代表肾小管。又如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及内脏器官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我们的左胳膊表示微动脉,左手手指则为毛细血管,另一只拳头表示内脏器官,右手变手掌,汇集到胳膊则为从内脏器官出来汇集的静脉。再如,在记忆人体左右半脑及控制躯干各部分运动在大脑皮层对应的区域时可以在自己的脑袋上比划。
4.比较记忆也是学生应该经常采用的记忆方法
比如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对比,对转录和翻译中所需模板、原料、产物、场所的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的比较,从而更能理解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的变化。
5.利用图形、模型加以记忆
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便于知识在整体上的掌握,可用关系图或画简图的方法来帮助记忆。例如精子、卵子的形成过程中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DNA分子数的变化比较。通过ATP结构简式的掌握就可以理解ATP与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的关系等,在记忆细胞结构时可以画出细胞结构模式图。
三、学会有效做题
许多学生在做题时有很多错误的方法,如做一题看一题答案,遇到填空题跳过不做或者直接看答案等,知道答案后不再用自己的理解重新作答,等等。实际上,做题不仅是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查,还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训练。有效做题可以及时弥补知识的缺漏,纠正错误的知识理解方向,有效进行知识的记忆和引申。做题不需要多而需要精做、细做,认真做好、做会。
四、学会有效反思
无论是平时的学习还是高考复习,测试都少不了。当老师批阅后的试卷发下来后,我们怎么办?有一些同学在看完自己的分数后就是等待,等待着老师的讲解。其实,试卷中有许多问题是我们自己能完全解决的,不少题目之所以出错,完全是因为自己在审题、提炼信息或者考虑问题不全面造成的。这些问题你完全可以与其他同学一起讨论、交流,自己发现问题之所在并及时加以更正。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正确的思维,又能提高自己的纠错能力,防止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在反思中找不足,在反思中求进步。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因此实验在生物教学和高考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在这部分教学中应充分地把科学家们独到的科学思想和方法渗透到知识传授中,启迪学生领会科学方法,但是我们如果不自己有效找规律总结反思,只能做一题是一题,就永远做不到灵活运用,举一反三,在遇到新题型新问题时就会无法下手。
总之,高中生物中有许多重要的结论和规律,传统教学中,往往都是由老师直接教给学生。那么现在,我们应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探索,以及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从而自己得出结论。在现在流行的“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应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有效的学习方法。长此以往,探索能力和生物成绩一定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