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研究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z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加速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和交流,云南作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与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文化交流更为频繁。语言服务是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合作的桥梁与纽带,翻译人才尤其重要。为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和对外合作与交流,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省翻译人才现状,探讨云南高校翻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翻译人才培养路径,以期能够满足云南对外开放与合作的外语翻译人才需要,为云南的“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语言服务保障。
  关键词:“一带一路”;翻译人才;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09-0143-02
  随着“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提出,我国积极与沿线国家开展区域间的经济合作,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加快调整,同许多沿线国家构建了“同呼吸、共命运”的利益共同体。云南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处于一个重要的节点,是我国打造和谐周边,建设与周边国家交通互联互通,实现“亲诚惠容”周边外交关系的重要省份。在这种背景下,云南省势必需要大量的应用型翻译人才。因此,对云南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研究也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省翻译人才现状
  1.“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了“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沿线遍及65个国家和地区,涉及 53 种官方语言,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背景下,构建一个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体现了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2.“一带一路”建设对云南经济发展的影响。2015年3月颁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明确了云南的功能定位:“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国际运输通道建设,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云南要承担起面向整个南亚、东南亚各国对外开放的战略任务,是大力发展经济的一个良好开端。高铁的开通,泛亚铁路的贯通,跨国、跨省旅游业的兴起,东盟经济贸易的发展,辐射全省、带动周边的金融发展新格局增加了云南经济活力和积极性,实现云南与东西南北各省、与西亚、南亚、东南亚各国的互联互通,提高了云南省的综合竞争力和经济实力。
  3.“一带一路”建设对云南翻译人才的需求。“一带一路”建设给云南经济、运输、文化、旅游、国际交流等帶来了机遇和挑战,翻译人才成为了云南与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保障,翻译人才需求量与日俱增,对翻译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通用语与非通用语兼顾的专业翻译人才。云南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窗口和门户,地处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三大区域的结合部,与缅甸、越南、老挝三国接壤,与泰国和東埔寨通过澜沧江—湄公河相连,并与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孟加拉等国邻近,在与东南亚各国进行交流合作中涉及英语、泰语、缅甸语、越南语、老挝语、柬埔寨语、印度尼西亚语、菲律宾语等多种语言。因此,对拥有扎实的英汉翻译能力,同时能熟练运用一门东南亚语言的翻译人才需求日益增加。其次,外语与专业知识皆通的复合型翻译人才。云南的对外贸易主要涉及旅游、化工产品、有色金属、卷烟、机械设备、轻工产品、医药品等,这就要求译员既精通外语又具有所从事领域的相关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够胜任该领域的会议翻译、技术文献、投标书等专业性较强的翻译工作。其次,在当今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呈现多元化和综合化的趋势下,对相关区域深层次文化知识的了解对翻译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这就要求译员不仅精通语言,也要有跨文化交际的知识,以及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
  二、云南高校翻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是云南省翻译人才培养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云南省本科翻译专业及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专任教师中,具有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人数不多,最终学历专业是翻译的教师人数较少。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MTI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7人,学士3人,博士学位仅占总人数17%。最终学历专业是翻译的仅2人,英语专业7人,高等教育学3人。教师翻译实践经验不足,是云南省翻译人才培养中面临的另一个主要问题。专任教师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但缺乏翻译实践经验,教师每年的人均翻译量在10万字以下。外语教师虽然通晓外语,但由于缺乏实际翻译工作能力,难以培养出“一带一路”背景下胜任翻译工作的学生。
  2.非通用语翻译人才紧缺。目前,云南高校开设的非通用语种专业有泰语、缅甸语、越南语、老挝语、柬埔寨语、马来西亚语、印度尼西亚语、印地语等十余个。但教育部2015年发布的《2014年度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显示,我国高校“一带一路”小语种数量不足——“一带一路”覆盖的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5个地区的官方语言数量超过40种,云南作为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每年培养的非通用语翻译人才不能满足在国际合作和交流中的需求。此外,云南非通用语高层次翻译人才非常紧缺,虽然43所高校开设了非通用语种专业,但拥有亚非语言文学硕士学位授权点的高校仅有云南大学和云南民族大学2家。
  3.课程体系特色不鲜明,专业领域知识涉及较少。云南省多数高校翻译本科专业和翻译硕士所采用的人才培养方案基本上大同小异,课程标准均以国家方案或标准为主,学科的优势不突出,课程设置雷同,与学术型人才培养方式区分不明显。各高校未充分结合云南省的实际情况和自身优势及特色来培养翻译人才,虽然在课程体系中有部分课程涉及专业领域知识,但涉及面不广,学分及学时比重较少,培养出来的翻译人才满足不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在对外交流和经济贸易中涉及各行各业翻译的需求。   4.过分强调课堂教学,学生实践能力有待提高。以云南大学和云南农业大学翻译硕士培养为例,毕业均需修满38学分,仅翻译概论、文学翻译此类的理论课程就占了20学分左右,而实习实践分别只占4学分和6学分,偏离了翻译硕士学位注重实践的宗旨。课堂教学活动中仍然存在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缺乏互动、学生实际动手翻译机会相对较少等现象。教学实践形式主要是课堂练习和课后任务练习,而学生能参与到真正的翻译项目和翻译作坊中的机会不多,翻译材料主要来源于教材和学校导师,由翻译市场提供的材料不多,造成了翻译教学实践滞后于市场的发展。
  三、云南高校翻译人才培养路径
  1.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翻译教学水平。通过“校际合作、校企合作”的途径,加大师资培养力度,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形成一支翻译理论知识强,实践经验丰富,覆盖多学科、多语种、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一是开展与国内外高校的校际合作。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联合培养师资。教师可以通过访问学者、短期研修或攻读学位等形式到对方学校访问或学习。同时,邀请国内外高校知名翻译教学人士定期到学校讲学、开设讲座,加强高校教师间的学术交流,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二是开展与翻译公司的校企合作。一方面聘请来自企业的技术专家、译员进入大学课堂参与教学,另一方面鼓励教师进入企业,承担相应口译、笔译工作,通过与企业合作,使师资队伍职业化,从而培养出职业化的翻译人才,也实现校企双赢的局面。
  2.开设非通用语课程,增加非通用语种翻译人才。具有良好的双语能力是翻译人才的一个重要素质。在云南对外合作交流背景下,双语能力既指英汉双语能力,又指汉语与东南亚、南亚国家语言双语能力。虽然云南省43所高校开设了非通用语种专业,但培养出来的小语种翻译人才是远远不够的。培养非通用语种翻译人才除了通过高校开设的非通用语种专业培养途径外,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如在设有外语专业的高校开设双专业,学生可修读专业学位和小语种学位;面向英语专业学生和翻译硕士开设小语种课程;非英语专业学生可选修小语种课程代替大学英语课程。此外,高校可增加与南亚、东南亚院校之间的合作,形成资源互补,开创小语种翻译人才培养的捷径,培养既掌握英语,又能熟練使用一门非通用语的翻译人才。
  3.优化课程体系,开设专业领域知识的必选课程。结合云南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的实际状况,依托各高校学科优势和特色,优化课程体系,将一些专业领域知识的课程开设为必修课程,构建以外语为工具、以跨学科专业为方向,目标明确、体系合理、结构优化的课程体系。如云南农业大学翻译硕士依托学校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学科优势,结合云南高原特色产业需求,尤其是“云花、云茶、云果、云烟”等产业的需求,开设了“农业科技阅读与翻译”“高原特色农业英语”课程。云南民族大学翻译硕士结合学校自身特色,开设了民族语言文化类课程。云南大学亚非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开设了“东南亚政治与国际关系研究”“东南亚经济”等课程。此外,结合“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的对外交流和经济贸易需求,还可以开设一些其他专业领域如展会、旅游、经贸、工程等方面的课程。
  4.开展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翻译实践能力。开展校企合作,推行“产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一是实行双导师制,聘请校外行业专家担任翻译硕士导师,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实习实训进行指导,校内校外导师共同参与翻译硕士的培养工作。二是与企业共建实习基地,与企业达成翻译人才培养协议,让学生到企业实践体验,从而了解翻译市场需求,体验真实翻译项目的完成过程,提高翻译技能,共同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高层次翻译人才。
  四、结语
  为了适应“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的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云南高校应立足云南独特的区位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教师自身双语能力和翻译教学能力,优化翻译课程体系,共建校企实习基地,探索各具特色且符合云南需求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林增芳.“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高校翻译专业教师发展方向:问题与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7,(16).
  [2]  谢婷.“一带一路”战略下云南省翻译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32).
  [3]  赵俊海,张薇.云南本土外语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J].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6,(9).
  [4]  张涛.“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怎样发挥区位优势[J].区域经济,2017,(6).
其他文献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地摆在世人面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各国发展的重要战略。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如何在运用国家公权力
在新形势下,社会对行政管理人才综合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不能以就业为导向培养行政管理人才,那么未来可能会有很多行政管理人才面临失业.为此,本文将对当前的行政管理专
《民法总则》第十六条作为一个对胎儿利益保护的开创性确立,对民事权利能力外延的扩展,其在家事法的地位不言而喻.再者,于通说认为,自然人的民事权利始于出生,胎儿尚未出生,
期刊
摘要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完善内部审计成为必要条件之一。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加强内部审计应从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完善内部审计工作机制、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现代企业 内部审计 职能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    内部审计是我国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企业面临着愈来愈复
摘 要:在“健康中国”视角下,探讨地方综合性大学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的内涵界定、理论基础,并探索“健康中国”视角下地方综合性大学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培养推进的路径。  关键词:“健康中国”;地方综合性大学;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09-0140-01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6年10月25日开始实施“健
本文针对“智慧学习工场”在实践产教深度融合2.0模式中所采用的“一课双师”嵌入式授课机制、MIMPS教学模式进行了剖析研究,对MIMPS教学模式的优点进行总结,并指出实际教学
3月12日,中国道教协会八届八次会长会议在中国道教协会新会所召开。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副会长张继禹、黄信阳、黄至安、丁常云、唐诚青、赖保荣、刘怀元、林舟、张金涛
期刊
选择野大麦为供试植物,用两种不同的ACC脱氨酶细菌菌体(U4和SY-1-1)浸泡法接菌,种植于不同石油浓度的土壤中,5个月后对野大麦的生物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土
在竞技体育运动射击专项中,射击运动员受心理因素影响非常大.最近几年,我国国内的射击运动专项技术水平和国内的各项比赛成绩都有稳定的提高,冠军都是属于思想意志坚强、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