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监护期的护理管理方法及效果

来源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nie_d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监护期的护理管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肝胆胰外科2020年1~12月期间收治50例急性胰腺炎监护期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25例)和实验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模式护理,实验组实施综合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实验组护理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而其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00%,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急性胰腺炎监护期患者接受综合护理管理,能够保证其获得更好的护理效果,并降低不良反应风险,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监护期;护理管理;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7-235-01
  急性胰腺炎指的是胰腺内分泌的胰酶被异常激活,使得胰腺组织和周围脏器出现消化反应并诱发的一系列炎症疾病。急性胰腺炎监护期患者普遍病情严重,且发展恶化速度较快,也容易出现并发症问题,由此所导致的死亡率也相对较高[1]。本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肝胆胰外科2020年1~12月期间收治50例急性胰腺炎监护期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25例,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范围35~68岁,均值(52.15±12.24)岁,实验组25例,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范围35~69岁,均值(52.37±12.17)岁,两组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患者经检查确诊为急性胰腺炎监护期,且符合相关疾病诊断标准;②患者及其家属均对临床研究目的和过程知情且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③临床资料完整且能够配合随访观察。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疾病者;②家族遗传疾病患者;③合并精神系统疾病或是沟通障碍者[2-3]。
  1.2 方法
  第一,病情监测。因急性胰腺炎监护期患者普遍病情严重且变化速度较快,因而入院后需要对其实施持续的血氧饱和度和心电监测,对患者的膀胱压、皮肤黏膜状态和其他生命体征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对其24h出入量进行观察和记录,保证水电解质均衡,监测患者排便、排气、腹部体征情况。
  第二,基础护理。通过基础护理措施的应用提升患者舒适度,常规留置胃肠减压管,每天进行3次口腔护理,严格禁食水,使用洗必泰漱口以改善口腔清洁状态,使用棉签擦拭口唇,保证口腔干净湿润。对于发热或是疼痛导致的出汗患者,及时更换床单和衣物,避免患者不舒服,影响睡眠。部分患者需要使用导泻剂,因而容易出现腹泻情况,此时需要及时清理肛周皮肤保证干净清洁。
  第三,监护期护理。患者在监护期常规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每隔4~6小时进行一次中心静脉压检测,及时发现中心静脉压过高或是过低等异常情况并告知医师进行相应处理,对于这类患者每个小时进行一次复查,确定患者的有效循环容量状态,早期开展液体复苏治疗。
  第四,腹压护理。患者普遍存在腹水或是腹部胀痛情况,需要对其腹压进行定时测量,对于4~6小时内3次测量腹压最低值均在12mmHg以上的患者,则可判断为腹压过高,需要加强脏器功能检测和治疗,降低腹腔间室综合征和多系統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
  第五,疼痛护理。急性胰腺炎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腹部胀痛情况,此时需要对患者的疼痛持续时间、范围、严重程度、性质和发生位置进行观察和记录,嘱咐患者卧床休息,降低机体代谢率,提高脏器血流量。同时,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的疼痛发生原因,并给予药物镇痛处理,以及心理疏导和安慰,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帮助患者选择舒适体位,适当按摩背部,并调整为左侧卧位,膝盖弯曲,靠近胸部,减轻疼痛感。
  第六,引流管护理。急性胰腺炎患者普遍需要留置95cm以上的鼻空肠管,减轻胃肠压力,降低反流误吸和呕吐风险,置管后对导管进行妥善固定,保证导管引流通畅,避免出现滑脱、阻塞、扭曲和折叠情况,配合负压引流球巩固减压治疗效果。护理人员在交接班过程中及时询问患者感受,若患者不适感严重,则需要关注其擅自拔管的风险,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和依从性。同时,胃肠减压管的孔径相对较小,存在阻塞风险,因而灌注的药物需要先将药渣过滤掉,降低胃肠减压管阻塞风险,给药后留置0.5~1h,随后每隔3h进行一次管道冲洗,用20ml温水清洗管道,保证通畅性。
  第七,心理疏导。急性胰腺炎患者普遍病程较长且病情发展速度较快,加之治疗后需要留置很多的管道,会导致患者出现疼痛等不适感,整体治疗成本较高,另一方面,监护病房的环境较为特殊,患者缺乏家人的陪伴,容易出现不良情绪等问题,此时,护理人员需要主动与患者沟通,对待患者热情、温和,在工作中表现出同情心和责任感,让患者感受到关怀,从而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并使用治疗成功的病例鼓励患者,使其树立信心和积极性。
  1.3 观察指标
  (1)疗效评定标准。显效为患者治疗和护理后,生命体征指标完全恢复正常,相关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为患者治疗和护理后,生命体征指标明显改善,相关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无效为患者治疗和护理后,生命体征指标未见好转,各项临床症状仍然较为严重[4-5]。
  (2)不良反应。统计分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后,消化道出血、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等不良反应症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团队全部工作人员均通过Excel表格对相关数据资料进行整理记录,经SPSS22.0软件对表格进行处理分析,以此为依据判断整体疗效,统计学处理的结果以P<0.05为有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疾病护理效果比较
  实验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6.00%,数据分析结果提示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两组数据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数据分析结果提示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00%,两组数据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肝胆胰外科常见的急危重症,患者常见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且患者普遍具有较高的死亡风险[6-7]。急性胰腺炎监护期患者除了常规的对症治疗,还需要配合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避免疾病的进一步惡化,通过科学的护理管理方法,能够保证患者获得更加全面有效的护理,从其疾病状态和个人基本情况出发,保证护理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安全性[8-9]。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实验组护理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而其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00%,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由此可见,科学护理管理方法的应用能够保证急性胰腺炎监护期患者获得更好的护理有效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急性胰腺炎监护期患者接受综合护理管理,能够保证其获得更好的护理效果,并降低不良反应风险,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刘丹.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19):71-72.
  [2]金丽美,林陈拉,刘群.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不能耐受的危险因素分析[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8,26(16):993-998.
  [3]孙海英,孙会志,张秀娜,等.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不能耐受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8,26(10):855-859.
  [4]刘雅娟,徐婷,伍柳芳,等.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8, 24(6):71-73.
  [5]王桂霞. 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胰腺炎患者康复护理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6):177-178.
  [6]杨淑青,曾宪明,谭爱群,等.综合护理干预在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胰腺炎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0):44-45.
  [7]苗凤英.临床康复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对比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26(11):112-113.
  [8]侯宏然.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8,13(12):897.
  [9]秦妍妍.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胰腺炎患者康复护理中的效果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0, 26(6):867-87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签名办公章使用方便,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改进了签名办公章设计,增加了功能。结果:护理人员漏签名、签名不规范现象减少。提高了工作效率。结论:升级为签名办公章后,字迹潦草,漏签或不签有所改善。及时、准确的签字,确保了护士记录的实效性,弥补护理缺陷。推广使用签名办公章,可以规范护理文书书写签名制度,保障护理安全。  关键词:升级;签名办公章;翻转印章;规范;实效性  Abstract: Ob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ICU獲得性肌无力患者经早期规范化康复训练对其免疫功能与肌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我院ICU收治的获得性肌无力患者92例,采取1:1随机法分为对照组46例与研究组46例,对照组护理以常规护理为主,研究组护理以早期规范化康复训练为主,对比护理后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及肌力评分。结果:护理后研究组CD4+与CD8+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化乳腺断层成像与普通数字化乳腺X线成像在乳腺肿物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1月~2021年5月期间内在我科同时行DBT与FFDM检查的乳腺肿物患者共53例,所有患者同时行数字化乳腺断层成像和普通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采用双盲法,对图像进行评价分析。应用kappa检验比较不同成像方式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并计算不同成像方式对乳腺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误诊率)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本次实验抽取本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接受护理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共计74例,通过抽签将所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患者人数相同,均为37人。实验过程中,护理人员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统计和记录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及患者亲属护理满意情况。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相比对照
期刊
摘要:思维导图是新兴的思维可视化工具,中医护理理论则是中医护理学专业的基础课。两者结合显然能够碰撞出“火花”。为探讨“思维导图”在脾胃科护理操作带教中的应用体会,本文从具体的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探索思维导图在脾胃病科护理操作带教中的应用体会。思维导图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理论课程中的运用广泛,思维导图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理论教学中应用的意义重大。因此,推荐“思维导图”在中医护理操作教学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脊柱骨折手术老年病患在手术过程中实施综合保温护理的作用。方法 选择在本院实施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64例病患为研究样本,其研究时间均在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之间。依据随机数字排列表法将其分成常规组(32例)以及实验组(32例),予以常规组基础护理干预,予以实验组术中综合保温护理措施,对比每组临床指标;护理前后血氧饱和度以及并发症总出现率。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以及苏醒时间均短于常
期刊
摘要:目的:"1+3+X"的中医特色护理对面瘫患者神经功能、负性情绪及康复效果的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82例周围性面瘫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基础组和中医组,各42例。基礎组进行传统护理,中医组在上一组护理方法上进行"1+3+X"的中医特色护理。观察面神经功能、负性情绪及康复效果。结果:护理后,中医组患者面神经功能升高,负性情绪降低,与基础组有意义(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措施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60例因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双重感染来我院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n=28,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组(n=32,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情绪、生活质量以及自卑心理改善情况。结果:与常规护理组比较,综合护理组患者焦虑心情指数(SAS)、抑郁自评量表(SD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用于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按照随机抽签法分我院为研究组(一般性常规护理办法和预见性护理)与对照组(一般性常规护理办法),对比两组不同预防的结果。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较低(P<0.05)。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P<0
期刊
摘要:随着观念的改变和技术的进步,在护理过程中越来越重视患者对于妇科护理的体验,妇科护理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生理护理,也更加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和妇科护理过程体验。对于妇科的护理过程基本上和患者的身体器官有密切的关联,这会使得患者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在心理上变得异常的敏感,也需要医护人员能够站在患者心理健康的角度,采取更加科学的手段让患者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拥有更好的体验。所以本文会探讨在妇科护理过程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