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综合保温护理在老年患者脊柱骨折手术中的应用及价值探析

来源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sb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分析脊柱骨折手术老年病患在手术过程中实施综合保温护理的作用。方法 选择在本院实施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64例病患为研究样本,其研究时间均在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之间。依据随机数字排列表法将其分成常规组(32例)以及实验组(32例),予以常规组基础护理干预,予以实验组术中综合保温护理措施,对比每组临床指标;护理前后血氧饱和度以及并发症总出现率。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以及苏醒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常规组(P<0.05)。护理后实验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与常规组并发症总出现率依次是3.13%、18.76%(P<0.05)。结论 脊柱骨折手术老年病患在术中实施综合保温护理,能够缩短手术以及术后苏醒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升血氧饱和度,减少并发症,发挥一定干预效果。
  关键词:手术;脊柱骨折;老年;保温护理;苏醒时间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7-232-01
  当前,临床对脊柱骨折通常采用手术方式开展治疗,而对于老年脊柱骨折手术病患而言,全身麻醉、手术视野暴露、术中出血、静脉输注未加温液体、血制品、使用未加温冲洗液等均会导致其体温下降。体温是机体重要的生命体征之一,正常情况下,机体散热同产热之间为动态平衡关系,当受到疾病和麻醉等因素的影响后,会使该种平衡状态被打破,使得机体出现体温下降情况[1]。手术病患若术中体温过低,则会对机体凝血功能以及各项机能恢复产生不利影响,增加术后并发症出现风险。因此,在手术过程中有效维持病患体温正常,对促进机体恢复具有积极意义。临床有研究指出[2],对老年手术病患实施术中保温护理,可降低寒战等并发症出现率。但目前临床对这一说法尚未形成统一结论,一定程度上限制该项措施在臨床的推广以及应用。为此,本次研究对实验组病患实施手术过程中保温干预,现阐述如下:
  1资料以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接收的64例实施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病患为研究群体,其治疗时间均在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之间,依据随机数字排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32例)以及常规组(32例)。实验组与常规组中,女性例数依次是14:15、男性例数依次是18:17;年龄平均值依次是65.63±5.21岁、65.70±5.32岁。在统计学软件内分别录入每组一般数据,结果显示P>0.05,代表可实施分组探讨研究。纳入标准:(1)全部病患经临床诊断均符合脊柱骨折诊断标准[3];(2)所有病患均在本院实施手术治疗,并且无手术禁忌症;(3)病患及其家属享有知情同意权,在充分了解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方法后表示自愿参加研究。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2)机体肝肾功能存在显著异常者;(3)机体凝血功能有严重障碍者[4]。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研究方法
  予以常规组基础护理,内容有:护理人员密切监测病患生命体征各项指标,主要有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电图等;将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1℃-25℃之间,湿度控制在40%-60%之间等。予以实验组术中综合保温护理,措施有:(1)在手术床上铺加温毯,或者采用充气式加温仪,在手术过程中进行加温,确保病患体温可控制在36℃-37℃之间;(2)在手术过程中需严格依据操作规范配合医师进行各项操作,保障手术过程顺畅,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同时避免病患皮肤过度暴露,除手术区域外,及时对裸露的皮肤进行遮盖;(3)将湿热交换器同气管导管进行有效连接,予以氧气吸入;(4)对于病患需要输注的液体和体腔冲洗的液体,放置在恒温箱内进行预加温至37℃,确保输入病患体内的液体和体腔冲洗的液体温度能够维持在37℃左右;(5)在病患复苏期间,采用充气式加温仪进行加温保暖,促进病患苏醒,同时做好病情观察及交接班工作。
  1.3观察项目
  (1)比较每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苏醒时间。(2)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氧饱和度水平差异。(3)比较每组并发症出现情况。
  1.4数据处理
  在本次研究中,数据均使用SPSS22.0软件开展计算,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标准差的形式表达,实施t检测;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的形式表达,实施 X2检测,当检测结果显示 P<0.05时,表明数据存在研究价值。
  2研究结果
  2.1比较每组临床指标
  常规组手术时间以及苏醒时间均长于实验组,术中出血量高于实验组(P<0.05)。见下表1:
  2.2比较护理前后每组血氧饱和度
  常规组护理后血氧饱和度水平低于实验组(P<0.05)。见下表2:
  2.3比较每组并发症总出现率
  常规组并发症总出现率高于实验组(P<0.05)。见下表3:
  3讨论
  脊柱骨折在骨科疾病中较为常见,其在骨折疾病中出现率约为5.00%至6.00%,其中胸腰段骨折最为常见,其次是颈椎、腰椎等[5]。脊柱骨折多是因间接外力所导致,一般是高空跌落或是足着地等力量向上传输至胸腰椎,进而发生骨折。发病后,病患可出现脊柱疼痛以及畸形等情况,也可发生脊髓损伤,因此发病后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全麻下手术是当前临床治疗脊柱骨折的重要方式。开展全身麻醉,能够保障病患在无痛以及舒适情况下顺利进行手术,减少疼痛以及手术创伤所造成的机体应激反应。全身麻醉状态下,中枢神经传导被有效阻滞,因此病患疼痛感可暂时消失,而机体也处于低水平代谢状态。但是对于老年脊柱骨折手术病患而言,受到年龄等因素影响,其基础代谢水平已经处于相对偏低的状态,再受到麻醉以及机体暴露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增加低体温风险,使其出现寒战以及躁动等不良情况,不利术后机体恢复。另外,出现寒战时也会使组织耗氧量增加,对机体呼吸功能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临床将探寻何种方法在手术过程中能够有效维持患者体温的措施作为研究重点。   在手术过程中实施综合保温护理,能够有效维持病患体温恒定,减少低体温出现率。在饶裕泉等[6]人的研究中,其发现对脊柱手术病患实施综合保温干预后,病患无寒战情况发生,并且手术过程中能够有效维持核心体温,因此其认为在脊柱手术中实施综合保温护理,能够保障病患体溫恒定,促进其术后机体恢复。本次研究中,在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方面,实验组均短于常规组;在术中出血量方面,实验组低于常规组(P<0.05)。护理后在血氧饱和度方面,实验组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总出现率是3.13%,明显低于常规组的27.27%(P<0.05)。分析结果可知,对于老年脊柱骨折手术病患而言,实施综合保温护理,能够减少苏醒期躁动出现,进而降低因躁动所导致的体循环异常情况,另外予以病患加温后的氧气吸入,避免寒冷氧气给病患机体造成刺激,进而能够有效提升其血氧饱和度。同时,使用加温毯维持病患体温恒定,使用棉被等对暴露部位皮肤进行遮盖,能够有效减少病患机体热量流失[7]。对于需要输注的液体,进行预加热,使液体温度与病患体温接近,可避免在大量输入冰冷液体后发生体温下降等情况。在手术过程中实施保温护理,可从多方面开展各项保温措施,进而提升保温效果,减少寒战等并发症出现,促进病患机体恢复。
  综上,老年脊柱骨折手术病患在手术过程中实施综合保温护理,能够维持机体正常机能,降低并发症,发挥一定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朱佳,张琼.手术室术中患者低体温因素分析与复合保温措施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122-124.
  [2]周聪,黄莉,肖琳, 等.专业化整体护理联合保温护理在全麻手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10):65-67.
  [3]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外科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687-688.
  [4]叶建珍.综合保温护理对长时间侧卧位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及压疮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7):968-970.
  [5]朱旭琳,郑明秀,龚荣花, 等.综合保温护理在复杂脊柱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22):69-71.
  [6]饶裕泉,张冰,袁开明, 等.不同保温方法对脊柱手术患者围术期核心体温和恢复情况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9,35(3):266-269.
  [7]苟全霞.手术室术中保温干预对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出血量、体温及术后凝血功能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17,23(3):501-503,50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索胸腹部手术患者开展ICU全方位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医院62例(2020年3月-2021年3月)胸腹部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数字1:1形式将患者分为两组,31例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31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ICU全方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疼痛感与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无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疼痛评分数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差异明显(P<0.
期刊
摘要:目的 以改善失能半失能患者的自护能力与生存质量为目的,研究医养结合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9年07月至2021年3月,将于本单位建档的260例失能半失能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基于随机原则,将130患者分为实验组,接受医养结合护理;另130患者分为对照组,接受常规居家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护能力量表(ESCA)评分、生存质量量表(SF-36)评分、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 干预前,两组ESCA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本次实验中共选取研究对象80例,均为我院于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经临床检查诊断后被确诊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可能会影响血透护理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80例患者在血液透析护理时13例患者出现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16.25%,據调查主要因高血压、低血压、糖尿病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身心综合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竭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功能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行PCI的 4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身心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负性情绪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 SAS 、 SDS 评分下降程度及心功能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脑出血重症监护患者相关护理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76例脑出血患者,采取1:1随机法分为对照组38例与研究组38例,对照组护理以常规护理为主,研究组护理以预见性护理为主,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89%、39.47%,研究组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85分)、满意
期刊
摘要:目的:签名办公章使用方便,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改进了签名办公章设计,增加了功能。结果:护理人员漏签名、签名不规范现象减少。提高了工作效率。结论:升级为签名办公章后,字迹潦草,漏签或不签有所改善。及时、准确的签字,确保了护士记录的实效性,弥补护理缺陷。推广使用签名办公章,可以规范护理文书书写签名制度,保障护理安全。  关键词:升级;签名办公章;翻转印章;规范;实效性  Abstract: Ob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ICU獲得性肌无力患者经早期规范化康复训练对其免疫功能与肌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我院ICU收治的获得性肌无力患者92例,采取1:1随机法分为对照组46例与研究组46例,对照组护理以常规护理为主,研究组护理以早期规范化康复训练为主,对比护理后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及肌力评分。结果:护理后研究组CD4+与CD8+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化乳腺断层成像与普通数字化乳腺X线成像在乳腺肿物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1月~2021年5月期间内在我科同时行DBT与FFDM检查的乳腺肿物患者共53例,所有患者同时行数字化乳腺断层成像和普通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采用双盲法,对图像进行评价分析。应用kappa检验比较不同成像方式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并计算不同成像方式对乳腺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误诊率)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本次实验抽取本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接受护理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共计74例,通过抽签将所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患者人数相同,均为37人。实验过程中,护理人员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统计和记录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及患者亲属护理满意情况。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相比对照
期刊
摘要:思维导图是新兴的思维可视化工具,中医护理理论则是中医护理学专业的基础课。两者结合显然能够碰撞出“火花”。为探讨“思维导图”在脾胃科护理操作带教中的应用体会,本文从具体的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探索思维导图在脾胃病科护理操作带教中的应用体会。思维导图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理论课程中的运用广泛,思维导图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理论教学中应用的意义重大。因此,推荐“思维导图”在中医护理操作教学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