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死死”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a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角度分析了“死死”,发现它一般在句中充当定语、状语、补语,若与“生生”结合使用,可充当主语 、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语义丰富;一般运用在文艺语体和新闻语体中,使表达简洁、语义凸显。
  [关键词] “死死” 语法功能 语义分析 语用价值
  
  我们在文学作品和新闻作品中经常看到这样的例子:
  (1)狼们无可奈何了,只好伸着舌头流着口水死死盯着他。(王凤麟《野狼出没的山谷》)
  (2)根据我的考据,《红楼梦》里秦可卿与贾元春这两个人物的生生死死,按曹雪芹最初的构思,是互为因果的。(刘心武《贾元春之死》)
  (3)接着中国队发动了多次进攻都被哈队死死的防守而一一瓦解。(人民日报)
  我们查阅了《当代汉语词典》(莫衡等主编)、《应用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编)、《现代汉语搭配词典》(梅家驹编)、《新汉语词典》(耿相新编)、《现代汉语词典(2002增补本)》(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找不到词条“死死”,看不到它的用法。搜索中国期刊网,查阅《中国语文》《当代语言学》《中国语言学报》《语言研究》《语言学论丛》等,均未发现对“死死”的研究。本文试从实例入手,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角度分析“死死”。
  
  1.“死死”的语法功能
  
  1.1单独充当状语或借助结构助词“地”、“的”充当状语,例如:
  (4)五爷回到家里,见爱社躺在床上,两只眼死死瞪着房顶,五爷不说话,爱社也不说话,两个人都默默不语。(乔典运《香与香》)
  (5)这些,谁也不去追究,然而死死地认定了他就是八千钱起家的,他就是八千岁!(汪曾祺《八千岁》)
  (6)深深的,死死的,钉在我心里。(冯骥才《一百个人的十年》)
  “死死瞪着”“死死地认定”“死死的”分别表达了目光活动和思维活动的程度和关注度,都作状语。
  1.2同时借助结构助词“得”和“的”充当补语,例如:
  (7)舅妈正蹲在门口刷牙,一只又肥又大的屁股将门堵得死死的,见人来也不挪出道缝。(刘醒龙《凤凰琴(连载之五)》)
  “堵得死死的”,其中的“死死”做补语,表达了堵的程度。
  1.3借助结构助词“的”充当定语。
  (8)而孙秉仁却对那道佳肴运气,他切开的那块牛排还渗着死死的血丝,他差点儿又反了胃。(苏叔阳《咖啡炸酱面》)
  “死死的血丝”中的“死死”做定语,意为“不流动的、凝固的”。
  1.4与“生生”组成固定结构“生生死死”,可以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9)然而生生死死,非物非我,皆命也,智之所无奈何。(《列子》)
  (10)道理很简单,企业生生死死、人员进进出出,才有发展活力。(人民日报)
  (11)经历了这一番生生死死,每个人都更加珍惜这眼前的生活。(东南早报 2005-11-18)
  (12)宝姑怔怔地站在那里,想到她与啸风的初恋、私奔,那样生生死死的爱情,到头来他是别人的丈夫和父亲,自己的女儿也与他毫无干系。(张欣《今生有约(6)》)
  (13)她的理想是遇上一个她爱的人,这个人也爱她,生生死死地爱它一场。(池莉《来来往往(9)》)
  例(9)至(13)中的“生生死死”分别在句中做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2.“死死”的语义分析
  
   “死死”是单音节形容词“死”重叠而成。其语义的核心来源于作为形容词的“死”的义项。据《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死”为形容词时的义项主要有:已死的;不活动、不流通、不发展、走不通的;不可调和的;死板、固定、不灵活;拼死;坚决。“死死”的词义比较宽泛,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会产生不同的义项:
  2.1修饰表目光动作的动词时的“死死”,意为“专注不动的”“固定的”等。例如:
  (14)至今我还记得那张僵着的脸,停在一个表情上,死死盯着我的眼睛。(郑万隆《李大学问》)
  “死死盯着”即“专注不动的把视线集中到一点”。
   2.2修饰手发出的动作的动词时的“死死”,意为“牢牢的”“稳稳的”“紧紧的”等。例如:
  (15)半夜,老邱回来了,死死抓着他那个大皮包,鼻青脸肿,累得说不出话。(王朔《橡皮人》)
  (16)我也被两个警察死死扭住胳膊戴铐,疼得脸都抽搐了。(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17) 会计死死拉着王小兰的手,非要王小兰和他干一杯。(刘醒龙《凤凰琴(连载之三)》)
  “死死抓着”“死死扭住”“死死拉着”分别为“稳稳的抓着”“牢牢的扭住”“紧紧的拉着”的意思。
  2.3“死死”作补语时意为“牢牢的”“沉沉的”等。例如:
  (18)一点不错,我记得死死的!(老舍《四世同堂》)
  (19) 有的睡得死死的,耳边打雷也不醒。(张正隆《雪白血红》)
  “记得死死的”“睡得死死的”分别为“记得牢牢的”“睡得沉沉的”之意。
  2.4“死死”还有“不灵活的”“坚决”等意思,如:
  (20)“再就是不能重新回到过去那样,把经济搞得死死的”(人民日报)
  (21)父母因一点小事天天吵架闹离婚,妈妈看在我和哥哥的面上,死死不答应。(人民日报)
  例(20)的“死死”是“不灵活的”的意思,例(21)的“死死”是“坚决”的意思。
  2.5“生生死死”中的“死死”有“失去生命、倒闭”等意思,例如:
  (22)回来的路上我们谈了许多,由奶奶的一生谈到人的生生死死,生出不少感慨来。(肖华《我和张艺谋的友谊与爱情——《往事悠悠》连载之八》)
  (23)而一些IT民营企业的生生死死的惨痛经历,其核心问题却是企业家不会经商、不懂经商。(北京现代商报 2005-8-7)
  例(22)中的“死死”是“失去生命”的意思,例(23)中的“死死”是“倒闭”的意思。
  
  3.“死死”的语用分析
  
  语用与语义、语法的关系密不可分,是同一现象不同方面的体现,所以本文研究“死死”时,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进行分析和描写,而是把它作为语言现象的一种具体表现,放入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考察,力求做到语用上的变化得到形式、意义上的支持,形式、意义方面的变化得到语用上的解释。
  3.1“死死”的语用环境
  一般在新闻语体和文艺语体中使用,从北大语料库中搜索,有239条使用“死死”的语例,其中文艺语体165条,新闻语体74条。在新闻语体中,“死死”修饰的动作施事者常常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受事者常常是罪犯,例如:
  (24)崔大庆倒下的那一时刻,一只手还死死抓住罪犯。(《人民日报》)
  “死死”修饰的动作是“抓住”,“抓住”的施事者是崔大庆,受事者是罪犯。据统计,在搜索到的74条新闻语体语料中,这种语例有25例。
  新闻语体中的“死死”既有褒义、贬义,也有中性。
  (25)这时,王健猛地朝歹徒的鼻子上打去,并死死按住那只持枪的手,趁歹徒开门之势,用自己的身体将歹徒撞出车门。(《人民日报》)
  (26)日军不甘心,死死咬住二营不放。(《人民日报》)
  (27)我们应当认清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生生死死的辩证法,以市场和产业政策为导向,积极实施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革。(《人民日报》)
  例(25)(26)(27)中“死死”的感情色彩分别为褒义、贬义和中性。这主要是因为新闻的导向作用。另外,“死死”的义项比较复杂,从意义上看,也有褒义、贬义和中性。
  “死死”负载了较浓的感情色彩,因而文艺语体借它来为人物形象的塑造服务。如:
  (28)他们看见朱四和那人紧紧地扭在一起,朱四竭力挣扎着,而那汉子却死死地搂住他,嘴里还大声喊道:卖国贼,卖国贼……你的死期到了!(季宇《县长朱四与高田事件(7)》)
  “死死”并非指“那汉子”死缠烂打,而是描述了“那汉子”意志的坚定、态度的坚决,牢牢地、稳稳地搂住了“朱四”那个卖国贼。
  3.2“死死”的语用价值
  3.2.1 语言表达的经济性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语言的经济性主要指用较少的语言文字传递较多的信息。例如:
  (29)广东宏远队一开场就采取紧逼盯人战术,死死看住浙江队的核心郑武和高中锋余乐平。(《人民日报》)
  例子中的“死死”,有丰富的语义内涵。既显示出了比赛紧张刺激的气氛,又描述出了广东宏远队对浙江队核心的控制程度,还透露出广东宏远队的战术意图。收到了以简驭繁、以少胜多的语用效果,体现了语言表达的经济性。
  3.2.2 语义特征的凸显性
  “死死”与动词组合不仅体现了语言表达的经济性,还使相应动词的语义特征得到了强化和凸显。例如:
  (30)司机继续做着一整套的高难动作,我死死地蹬住驾驶室的铁板,以防被这种酷烈的荡漾把脖子窝断。(毕淑敏《翻浆》)
  例子中的“蹬住”与“死死”结合后,其语义内涵、语义指向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其语义核心仍然是指腿和脚向脚底的方向用力),只是其某一语义特征得到了加强和凸显。“死死地蹬住”凸显了用力的程度,动作的幅度,使场面形象化、立体化。由此可见,“死死”与动词结合后不但没改变动词本身的语义指向和内涵,还强化、凸显了某一语义特征,增强了表达效果。
  综上所述,“死死”一般在文艺语体、新闻语体中运用,它在句中起到使语言表达经济、语义特征凸显等作用。它一般在句中充当定语、状语、补语。若与“生生”结合使用,可充当主语 、谓语、宾语、定语、状语。他的语义比较丰富,主要有“失去生命、倒闭”“不灵活的”“坚决”“牢牢的”“沉沉的”“牢牢的”“稳稳的”“紧紧的”“专注不动的”“固定的”等。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朱德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4]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李晓钰,湖南城市学院中文系)
其他文献
在课堂互动过程中,学生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这就要求教师站在新的视角重新对“错误”进行价值定位,把错误作为一种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思维发展的教育资源。文章从善待错误、巧设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虽然“电子商务”一词对我们来说已经不算陌生,但是电子商务无论是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还是在各学校
摘要:行业数据中心越来越多,设备也越来越复杂,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要求和严格的中断时间限制。智能电源分配与管理系统可实时获取并能在线监测和控制机房内各用电设备当前用电电压、当前电流、额定功率、额定频率、功率及功率因数等参数,从而实现智能化的管理和控制。本文就智能电源分配与管理在数据中心中的应用优势展开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智能电源分配与管理 数据中心 PDU  0 引言  电力、电信和其它能源行业的
《石榴》是郭沫若先生的一篇散文,作者对石榴生动形象的描写,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关注点。如何引导学生对石榴的细节描写展开研读,是教师需要特别探究的问题。从发动学生展开研读
摘要:经济的发展需要物流作支撑,如何在物流业发展中做到节能低碳,满足低碳经济对各个行业所提出的要求还有待研究。低碳正在引起各行各业的关注,低碳也正在影响物流业的运营模式和发展方向,物流业必然向低碳物流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物流 低碳经济 影响 对策  物流行业在低碳经济中占据很特殊的位置,因为主要是由于物流本身存在矛盾的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物流本身是个碳排放的行业,也是能源消耗的大户行业。另一方
本文较为详细的叙述了绥芬河农行的本币结算业务产生的最初目的,以及从无到有,到基本实现一定规模的本币结算流通的历程。通过对黑龙江省农行绥芬河支行已开展十年之久的本币结
摘要:物联网产业被称为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代表着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信息网络的发展方向。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物联网产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社会各方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于物联网概念而轻视其实际应用。基于此,本文借助统计分析方法,对部分企业物联网专利申请情况进行统计,通过专利共被引矩阵、系统聚类分析,进一步明显物联网技术发展现状。  关键词:物联网
鲁迅先生是我国最早使用标点符号的作家之一,他作品中的很多标点符号常常被后人误解成不合规范的使用,但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很多都是独具匠心,意蕴深厚的,更是合乎标点符号使用规范
8,  有光夫子道席:  今天语言学界的朋友们欢聚座谈,祝贺您的百岁华诞,我因出差,不能和大家一起表达对您的贺忱与敬意,只好以短函聊补遗憾。
一天,电视中播送有关“和平号”空间站的节目,无意间解说员的半句话传到耳中,听得我毛骨悚然:“……宰人……”一愣神之后,才回过味来,意识到是解说员把“载人”的z i读成了z i。随后又听到几个“宰人”,虽然已经知道了是怎么回事,但仍觉得不舒服。  无独有偶,平时,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商标广告、店名牌匾上的错字别字触目皆是;一些出版物上的用字用词,错讹之处也不鲜见;大众接触得最多的广播电视媒体语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