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致脾破裂脾切除术后血液细胞异常变化及临床意义(附1例报告)

来源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nt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伤致脾破裂后,脾切除仍是当今临床治疗最有效的手术方法。脾切除术后,血象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血小板(PLT)持续升高,如不注意观察,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常发生感染、血栓及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后果十分严重。但有关该病血象的异常变化的动态观察,变化规律及对患者的影响,报道尚少。本文对我院1例外伤致脾破裂切除术后患者血细胞的变化进行观察与分析,以期为临床及时治疗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其他文献
目的:对有三聚氰胺奶粉喂养史的婴幼儿行泌尿系超声筛查以排除泌尿系结石。方法:对1062例年龄60d~6岁(平均18.4个月),有三聚氰胺奶粉喂养史的儿童给予泌尿系超声检查。结果:1062例儿
目的:了解克拉玛依地区采油作业在职女工乳腺疾病的患病现状。方法:对890例克拉玛依地区一线采油女工和1000例作业区机关后勤在职女员工进行乳腺疾病的超声普查,整理资料并进行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甲状腺激素、白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变化。方法:84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疾病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甲
手术室担负着对病人进行手术和危重病人的抢救任务,手术室感染控制与管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监测是手术室感染控制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参与手术的人员、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免疫组化结果。方法:收集我院1995-2005年手术切除的胃肠道非上皮性肿瘤存档的36份病例进行研究。结果:典型的平滑肌和神经来源的肿瘤CD117和CD34
目的:评估下颌骨性前突患者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的心身症状变化。方法:对12例下颌骨性前突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SCI,90(症状自评量表)和艾森克个性问卷测查,评估患者心身
目的: 研究导致神经功能缺损的基底节小量出血的微创治疗效果.方法: 对40例10~30ml伴有明显偏瘫等神经功能缺损的基底节出血患者(定向手术组)在出血6~72 h内进行CT导向下的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术后以尿激酶2万~5万单位每天2次血肿腔注入.并早期行高压氧针刺及康复治疗.与同期16例未行手术治疗的基底节出血患者(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定向手术组血肿3~5d基本消失(残余量<3ml)2例
目前在手术室中获得应用的交互式影像引导神经外科技术包括:有框架的立体定向术,无框架神经导航系统,术中MRI或CT系统和术中超声技术。有框架立体定向技术实现了脑内病灶的精确
目的:初步评价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肾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选择2007年6月~2008年10月我科治疗的10例晚期肾癌患者,男性6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8.2(22~67)岁。口服索拉非尼200~600mg,每日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急性反应期液体复苏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6月-2008年8月收治的资料完整的127例SAP,将病人分为死亡组(32例)和治愈组(95例)。比较2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