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演绎话剧的精彩

来源 :求学·素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pz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1934年7月,曹禺《雷雨》剧本发表。85年过去了,这部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作依然被国内各大剧院以各种艺术形式反复呈现在舞台上。今天,我们向青年读者推荐这部经典之作,也看北部湾高中师生如何感受《雷雨》。
  【一句话推荐】
  一个雷雨夜,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三十年的恩怨,演绎几多爱恨情仇、悲欢离合!
  作家作品
  “东方的莎士比亚”——曹禺
  曹禺(1910年9月24日-1996年12月13日),原名万家宝,字小石,小名添甲,祖籍湖北潜江,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
  曹禺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成就最高的剧作家。他自小随继母辗转各个戏院听曲观戏,故而从小心中便播下了戏剧的种子。其代表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曹禺的戏剧语言极具特色,这使得他在处理戏剧冲突时,能深入剧中人的内心世界,或则表现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心灵交锋,或则刻画剧中人内心的自我交战。表面的争执、外部的冲突都包蕴着剧中人的内心交战。一切外在的冲突、争辩与日常生活场景,都是为了酝酿、激发与表现内心冲突。
  曹禺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之一,与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齐名。他是中国现代戏剧的泰斗,历任中国文联常委委员、执行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副主席;中国作协理事,北京市文联主席;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名誉院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等职务。他所创造的每一个角色,都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1934年,曹禺的话剧处女作《雷雨》问世,这部话剧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曹禺先生也因此被誉为“东方的莎土比亚”。
  1996年12月13日,因长期疾病,曹禺在北京医院辞世,享年86岁。
  阅读指径
  逃不脱的悲剧命运
  ——谈《雷雨》女性的命运
  吴丽群
  读《雷雨》的过程内心是十分煎熬的。不论是剧中环境所营造的沉闷气氛,还是剧中人物之间激烈的矛盾冲突,抑或是剧中所构造的故事情节,都让我觉得压抑,不禁想要一个“雷雨式”的爆发。
  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最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雷雨》当中毁灭的是什么呢?我觉得首当其冲的是三位鲜活的女性。一个是知识女性周蘩漪,一个是劳动妇女鲁侍萍,一个是单纯少女鲁四凤。疯的疯,死的死,三位女性的悲剧命運揭露了旧社会制度的残酷和罪恶一这个制度在吞噬着无辜的生命,在毁灭着一个又一个无辜女性的青春。作者对三位女性的形象塑造,加深了《雷雨》的悲剧性。
  在那样一个黑暗的社会背景下,作为女性,她们承受了来自封建专制家庭和社会黑暗统治的双重压迫。她们忍受屈辱,追求幸福生活,但都以不幸作结。在蘩漪和侍萍的世界里,周朴园就是那个专制者,是她们人生不幸的罪魁元凶,是一颗“罪恶的种子”。出身封建家庭的周朴园,虽到外国留过学,但尊崇旧道德。周朴园是当时社会上所谓的最“正直”、最“仁厚”的上流入物,正如曹禺所说:“周朴园坏到了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在家庭生活中,他像一个暴君。为了显示他的封建家长的威严,他的意见就是法律,任何人都不得违抗。他所做的每一件事,说的每一句话无不体现着他对女性的压迫。
  他逼迫蘩漪喝药,即使蘩漪恳求他,他也只有冷峻的指责,说蘩漪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甚至还让周萍跪下来请蘩漪喝药。周朴园那句“服从的榜样”,还有那一声“跪下!”让蘩漪只能妥协。在这样的一个家庭,有这样的一个丈夫,蘩漪的命运又能好到哪里去呢?同样受压迫的还有鲁侍萍,只因她是个出生低微的侍女,只因周家要赶紧娶位门当户对的小姐,所以她被逼着抱着刚出生的孩子跳河,这是封建制度对她的压迫。后来被生活所迫,她再嫁鲁贵,这是这个黑暗社会对她的摧残。在这个让人喘不过气的社会里,又遇上如此冷漠无情、自私自利、狡诈虚伪的周朴园,周蘩漪和鲁侍萍的命运怎一个悲字了得!而鲁四凤则完全复制了她母亲的悲剧,有一个把她当捞钱工具的恶俗爹,爱上的大少爷周萍却只是看上了她的无知单纯和青春貌美,只想借她来逃脱。封建制度就如同阴森森、鬼里鬼气的周公馆,处处透露着腐朽的气息,让人压抑烦躁,让人透不过气来。作者说:“在《雷雨》里,宇宙正像口残酷的井,落在里面,怎样呼号也难逃脱这黑暗的坑。”剧中三位女性的悲剧命运就是最真实的写照。
  长期生活在一个阴暗专制的世界里,让三位女性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性格。最鲜明的就是蘩漪,曹禺说,“蘩漪是《雷雨》中最具‘雷雨’性格的人物。蘩漪是个最动人怜悯的女人。她不悔改,她如一匹执拗的马,毫不犹豫地踏着艰难的老道,她抓住了周萍的手,想重拾起一堆破碎的梦救出自己,但这条路也引到死亡”。蘩漪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一声强有力的呐喊,是思想解放的资产阶级女性。剧中她一出场,作者就提到“她外表虽然是沉静的,但思想却是狂热的,她一望就知道是个果敢阴鸷的女人”。所以当她面对不公的命运时,她勇敢地反抗,如独自待在楼上的房间不露面,拒绝喝药,开始和周朴园说“不!”,大声地喊出“我没有病!”她有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为了挽留周萍,她先是“劝诱地”,接着“阴郁地”“恳求地”“愤怒地”“哭着,失望地说着”,甚至是“绝望地,沉郁地”,最后已经是“无表情地”“呆滞地”,她不顾一切,丢掉尊严,结果却是徒劳。如此拼命的她、骄傲的她,所有的抵抗却都是那么无力,所以被逼疯或许对蘩漪来说也是一种解脱。如果说蘩漪是新时代的知识女性,那么鲁侍萍母女则是典型的旧时代女人,她们都是封建时期女性形象的代表,长期受到封建压迫,接受的都是传统的思想,她们对不公平的命运有怨言却不敢反抗。比如鲁侍萍被逼跳河,再嫁两次,遇人不淑,颠沛流离,却是“认命”的。她认命、信命,认为冤孽都是她造的,“苦也应当我一个人尝”“如果要罚,也罚在我一个人身上”。这与她骨子里的懦弱与封建是分不开的。四凤是一个单纯活泼的少女,她苦苦哀求母亲同意得到的爱情,本以为会幸福美满,没想到却是天理不容,这让她承受不住,走向了灭亡。她说“女人究竟是女人”,认为自己是下等人,不应该接受教育,本身也没有“自由和平等”的意识。四凤一出场便是在干活——“摇着一把蒲扇,一面在揩汗”。她“脸上红润,是个健康的少女,手很大,面部整个轮廓很庄重地显露着诚恳”。这样的四凤是勤劳朴实的,但也恰恰体现着她底层人民的身份。封建的大牢笼困住了她们,但她们自身的局限性也害惨了她们。   《雷雨》中三位女性的悲剧命运,也是封建主义的命运,最终会被大雨冲刷掉,雷雨式的毁灭,只剩下一个孤独的老人,一副衰老的躯壳,一个没有灵魂的疯子。
  人物评说
  困兽之斗
  王丽萍
  初读《雷雨》是在高中,那时候年龄小,只知道看剧情,觉得蘩漪太阴暗、太狠毒。特别是当善良的周冲、美丽的四凤因她的自私而死时,我更觉得她是一个恶女人,对她只有满满的厌恶,觉得她的不幸正是她咎由自取的。再读《雷雨》时,我已经工作了,思想有所转变,竟对蘩漪生出了巨大的同情和悲悯。
  “她一望就知道是个果敢阴鸷的女人,她的脸色苍白,只有嘴唇微红,她的大而灰暗的眼睛如同高鼻梁令人觉得有些可怕。但是眉目间看出来她是忧郁的,在那静静的长的睫毛的下面,有时为心中的郁积的火燃烧着,她的眼光会充满一个年轻妇人失望后的痛苦与怨望。……她是一个中国旧式女人,有她的文弱,她的哀静,她的明慧,……当她见着她所爱的,红晕的颜色为快乐散布在脸上,……她恨起你来也会像只恶狗狺狺地,不,多不声不响地恨恨地吃了你的。然而她的外形是沉静的,忧烦的……她觉得自己的夏天已经过去,西天的晚霞早暗下来了。”曹禺先生在蘩漪的出场安排上给我们展现了蘩漪的双重性格一既写出了蘩漪作为“五四”时期知识女性活泼、明慧、沉靜的一面,又刻画出她敢爱敢恨,在追求自由与爱情路上遭遇挫折,怒火中烧中“阴鸷可怕”的一面。曹禺先生说过,蘩,多水也;漪,水之纹也。蘩漪便是猛浪,便是永不宁静的水,便是荡涤一切的“雷雨”。文末的环境描写也暗示了蘩漪的悲剧结局。
  如果说十七岁的蘩漪是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愿望嫁入周家的,那么长期生活在束缚人、压迫人的周家这个牢笼里的蘩漪、“陪着一个阎王生活了十八年”的蘩漪,她的心已经死了,成了石头一样的死人。当“五四”风潮席卷全国时,这股追求自由解放的春风也透过仅有的一点窗缝,吹进了这座牢笼,把沉睡的她慢慢吹醒了,她在反抗!即使她知道自己是在作困兽之斗!这种反抗集中体现在她与周朴园的四次正面矛盾冲突中。
  第一次冲突是周朴园逼迫蘩漪喝药。虽然蘩漪也有抵抗,但是却是试探性的。如“(反抗地)我不愿喝这么苦的东西”“(顺忍地)好,先放在这”,“(声颤)我不想喝”“(恳切地)留着我晚上喝不成吗?”她最后还是妥协了,为了心爱的人一周萍,带着对周朴园的愤恨,她把那碗苦涩难咽的药一气喝下。第二次冲突是周朴园催蘩漪看病。周朴园两次派人催促,蘩漪都没有去,周朴园只能自己亲自去催,并企图以大家长的淫威命令她去看病。“(冷酷地)你当着人这样呼喊乱闹,你自己有病,偏偏要讳病忌医,不肯叫医生治,这不就是神经上的病态么?”“(大声喊)站住!你上哪儿去?”“(命令地)你应当听话。”蘩漪没有被他吓住,她没有屈从,“(不在意地)到楼上去。”“(不经意地打量他)你看你!(尖声笑两声)你简直叫我想笑。(轻蔑地笑)你忘了你自己是怎么样一个人啦!(又大笑,重重关门)”。这次蘩漪的态度比第一次坚决,但是最后的优势还是在周朴园那方,因为他让周萍陪着克大夫到楼上给蘩漪看病。第三次冲突是蘩漪雨夜从鲁家回来遇见周朴园。这次蘩漪的反抗表现得更加激烈。她对周朴园的每一个问题的回答,都使周朴园感到惊愕,以至于他只能摆出大家长的姿态去命令蘩漪上楼,但是他得到的答案是“(轻蔑地)不,我不愿意。我告诉你,(暴躁地)我不愿意!”此时的周朴园是惊慌的,怕再激怒“脑子有问题”的蘩漪,只能低声说话,这时的蘩漪处于有利地位。第四次冲突是在结尾。当蘩漪发现周萍想要带着四凤私奔时,她彻底崩溃了,歇斯底里地想要阻止,她把周朴园叫出来,以一个审判者的姿态,当众撕毁周朴园伪善的外衣,揭开他罪恶的面具,让周公馆见不得人的黑暗展现在众人的眼前。只是她不知道这一次的反抗要付出这么惨重的代价。不!也许、可能,就算她知道要付出这般惨重的代价,她也会不惜一切地反抗,用自己的方式斗争。
  每次冲突过后,他们的关系都会发生变化。蘩漪对周朴园的反抗也由开始的消极到逐渐的积极,最后越来越强硬。
  虽然蘩漪对周朴园的反抗,带有个性解放和与封建专制斗争的性质,具有积极性,但是蘩漪性格中的封建性,使她的反抗具有旧式女人的痕迹一具有软弱无力的特点。她对周朴园的禁锢和摧残是感到痛苦的,所以她使出一切力量来进行反抗,但她却从没有想过要和周朴园划清界限;她虽然竭力在反抗,但却没有预估到自己和对手力量的悬殊。所以在传统思想的重压下,她没有也不可能通过个人的力量去挣脱周朴园的控制,这使她的反抗带有某些苍白的病态。
  鲁迅说,做梦的人最幸福,倘若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蘩漪就是一个本不该惊醒却又被惊醒的人。醒后,等待她的是一个比做梦更为残酷的现实。
  读着书中的蘩漪,我不禁想到周杰伦的《困兽之斗》,蘩漪就如同歌词中所说的那样:
  我在阴暗中降落
  世界在雨中淹没
  画面与现实交错
  无法抽离卡在胸口
  躯壳如行尸走肉
  陷阱漩涡我已受够
  挣脱逃离这个空洞
  如果我冲出黑幕笼罩的天空
  就别(想)再捆绑我的自由
  在狂风之中
  嘶吼
  作困兽之斗
  我奋力冲破
  封闭的思绪震开裂缝
  燃烧的花朵
  升空
  消失在空中
  记忆在剥落
  残留的影像轮廓
  溃散在薄雾中
  读后有感
  浮华中的一股清流
  黎丽玲
  一场大雷雨,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故事中有出身封建世家的周朴园,有勇于反抗的鲁大海,有敢爱敢恨的周蘩漪,有勤劳安分的鲁侍萍,有活泼可爱的四凤和成熟痛苦的周萍。而我最欣赏的是在这压抑故事中的那一股清流——周冲。   他在这个故事之中不算是主角,但没有他,《雷雨》也是不完整的。因为有了他,蘩漪有了温柔和善的母性;因为有了他,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以及所有的爱恨纠葛才有了一丝生动的气息。
  对于周冲,曹禺是这样描述的:“他的身体很小,却有很大的心,也有着一切孩子似的空想。”他出场的样子是刚打完球的样子,眼睛欣喜地闪动着,脸色通红,冒着汗,他在笑。这些都体现了他的年轻朝气和积极向上。在他眼中,他的妈妈是正常的、大胆的、有想象的、最理解他的思想的母亲。所以他跟他母亲交谈时,就像个羞涩的孩子,他把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告诉母亲,毫无保留。他虽年轻,可他会爱人。他爱四凤,尽管他知道四凤不爱他,而且还有了喜欢的人,可他毫不介意,甚至还愿意把自己的教育费分一半给她上学,只希望喜欢的人能成为更好的人,这是多么善良通透的一个人啊!他虽然是一个谋利矿主的儿子,但他没有半点的自私,也不像他父亲那般残害工人,他明辨是非,知道正義在哪一方。不过,他又有些软弱,他的力量实在太小了,面对自己的父亲,他的反抗显得那么无力,面对这个世界,他空有一腔热血,却无能为力。他无力抗击,所以只能逃避,也只懂得逃避,这或许是这个阳光少年身上遗留的封建思想吧。但也正因为这样,周冲这个人物才更显丰富。
  年轻与活力、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始终在周冲身上流淌,他幻想过许多许多不可能的事情,他是在美的梦里活着的。《雷雨》中,各种戏剧冲突交织在一起——周萍与周蘩漪的冲突、鲁侍萍与周朴园的冲突、周朴园与周蘩漪的冲突、周萍与四凤的冲突,都让人觉得压抑,加之周公馆阴森森的气息,沉闷的天气,更让人喘不过气来。周冲的出现则是一抹润滑剂,一缕阳光,他对四凤单纯真挚的爱,对母亲周蘩漪的理解,对工人鲁大海的尊重,对世界的美好幻想,都让《雷雨》有了善良世界的想象。
  周冲年少,可他不幼稚,他辨得清正义与险恶。在他身上,我明白了保持一颗真诚执着的赤子之心的意义。
  走进雷雨的世界
  刘云灵
  前段时间品读曹禺的《雷雨》,引发了我很大的感触。作品中极具个性化的语言以及鲜明的形象,带我走进了那个封建制度笼罩下黑暗、悲惨的世界。
  《雷雨》带我走进周朴园自私的世界。周朴园在这个黑暗的世界里充当着一个为获取利益而不择手段的资本家形象。他借江堤出险淹死两千二百个小工,从中谋取暴利;他血腥镇压工人罢工事件;他为迎娶富家小姐而抛弃了刚生完孩子的鲁侍萍;他逼迫自己无病的妻子周蘩漪看病喝药……他所做的一切,显露了他伪善面具下自私的丑陋嘴脸,让我认识到了人性最丑恶的一面,也让我对这个人物恨得咬牙切齿。
  《雷雨》带我走进鲁侍萍被压迫的黑暗世界。她一心一意地爱着周朴园,而周朴园却因为私利将她抛弃;她为了她的孩子,又嫁了两次,但一直遭到了不公的待遇。她如仆人般伺候她的丈夫鲁贵,面对相爱的一对儿女,她也只怪命不好。她认命,这是封建思想对她的残害。但是鲁侍萍也有她的自尊,经历过苦难之后的她,看透了周朴园虚伪的嘴脸,她愤怒地对周朴园说,“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并毫不犹豫地撕掉了周朴园递过来的支票。这是她对封建制度的抗争,也是对自己尊严的捍卫。
  《雷雨》带我走进周萍在旧制度压榨下空虚痛苦的世界。他是一个感情和矛盾的奴隶。他曾受过五四时期民主思想的洗礼,所以不满父亲的专横与对女性的不尊重。但他胆小怕事,不敢与父亲决裂。他爱上了自己的继母,于是陷入了无尽的自责痛苦悔恨当中,只能每天酗酒折磨自己。他又和自己的妹妹四凤相爱,这让他彻底崩溃。最后,他终于被命运枪毙。在封建制度的压迫下,周萍成了一个空虚的人,成了封建制度下悲惨世界里的又一个牺牲品。
  《雷雨》带我走进一个充满着黑暗的世界。它让我看到了这个制度下人性的丑陋,同时也让我看到了下层人民的悲惨遭遇,特别是他们在奋起反抗之后却又被封建制度无情打压的悲惨事实,更让我感到悲哀。
  《雷雨》向我们揭露了一个黑暗的封建社会。周朴园的行为令我们憎恨,鲁侍萍的遭遇令我们同情,周萍的结局让我们惋惜。我很庆幸,我生在和平时代,我很珍惜这由革命先辈奋斗拼搏而来的幸福。走进《雷雨》的世界,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其他文献
【写作导航】  徜徉于山水风景间,游客往往会选择不同的角度来拍照留影,以定格美丽的瞬间。写记叙文也是如此,倘若能巧妙地选择一个叙述角度,那你的文章可能便会格外引人注目,从而赢得读者的青睐。  一、选好人称,别具一格。  记叙文的人称,就是叙述时的观察点、立足点,即作者在写一个人、叙述一件事或描写一个景点时是从自己的角度来写,还是从他人的角度来进行。一般来说,用第一人称展开叙述,可以增添一种真实感和
期刊
每年高考后,总会有一些满分作文与广大读者见面。仔细研读这些满分作文我们就会发现,它们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并被评为满分之作,自有其独到之处。因此,我们在阅读和借鉴这些满分作文时,要善于发现其独到之处,并对其进行深入的阅读和鉴赏,以期真正领悟其巧妙之处,切实学到作文的方法和技巧,从而轻松写出高分作文,稳操高考作文胜券。  多年来,笔者都比较关注每年的高考满分作文,并对每年的满分作文做一些分析。总体而言
期刊
一重二轻:小孩子能有什么烦恼?  暴躁妈妈_:我都是为了你好。  就是喜欢周斯越呀:我们不离婚都是為了你。  _大每文_:你哪有我们那时候苦,你现在幸福多了,有什么可抱怨的?  慢点走听我说:女孩子最好考公务员,当老师,好嫁。  小小怪下士zxh:上学每天都在教室里坐,能有什么压力?  阿雅雅呐:女孩子年纪大了就找不到好男人了,黄金时候就这几年,抓紧时间。  叫我四宝吧:女孩多读书没用,还不如嫁个
期刊
原题回放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60分)  有人把黄灯当成警示,有人把黄灯当成“机遇”,有人无视黄灯的存在。个人、团体、社会、国家等都可能亮起黄灯。  黄灯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审题立意  这是一道譬喻性材料作文题。材料的核心意象是“黄灯”。要想写好此次作文,必须准确理解“黄灯”的概念,明晰“黄灯”的隐喻含义,阐释“黄灯”的硬
期刊
因為是6、7合刊,所以数据在7期中,请在7期查看。
期刊
有人说,喝奶茶不健康;有人说,奶茶行业是个暴利行业,低成本高回报,消费者交智商税。总有人发表这样那样的消极言论,而我,会白他一眼。  我承认喝奶茶要因人而异,而所谓的不健康,应该是不要“贪”,不要“嗜”。当然,喝奶荼之前要考虑自身情况,如果有“三高”,那还是放下手中的奶茶杯吧。  对一些人来说,偶尔喝喝奶茶真的好重要啊,比如我。奶荼真的可以让人心情变好。你看,一杯奶茶,加上些许冰块,嘬一口,满嘴的
期刊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前不久,北京举行了中国一阿联酋商务论坛,论坛上,阿联酋经济部长曼苏里表示,中国是5G技术的领跑者,基于对前沿科技的需求,阿联酋将重视与中国在5G技术方面的合作。  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令世人刮目相看。在国内市场,空调、彩电、冰箱、洗衣机、手机等很多本土品牌产品,都已处于领跑者地位。退回到10年前,这样的情景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但放眼全球,绝大多
期刊
这是一本最使我自己满意的作品。  ——老舍  《骆驼祥子》不只是作家本人,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它很有代表性地表现出老舍为提高反映城市贫民生活的作品的水平所取得的成就和所做出的贡献。  ——樊骏  《骆驼祥子》是写城市贫民悲剧命运的代表作,这部小说在老舍的全部创作中是一座高峰。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原著简介  《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写的长篇小说。故事以20世
期刊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表明,写作是一个表情达意的过程。当然,其中的“情与意”如果经过作者匠心锤炼,融入作者独特的、个性化的理性思索,那么作品情意就会更浓郁,神思也会更加灵动飞扬。既有感性温度,又有思想高度;既有理性深度,又有生命力度的作品必将成为经典佳作。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三篇与“故乡”相关的名家作品,寻觅作品中作家表情达意又文思涌动的足迹,深刻体悟作家有情
期刊
据阅卷老师反馈,在高考阅卷中,经常会发现一些考场作文出现扣题意识不强、叙述偏离主旨的现象。主要误区有:一是考生审题不准,理解题意出现偏差;二是扣题写作和围绕中心写作的意识不强,随意性大;三是忽视扣题点题,没有掌握一定的扣题点题方法,写作中不能把握住思维的缰绳。  那么如何才能避开这些误区呢?首先是写作前对作文试题的审读,考生需仔细审读揣摩所给内容的各个部分,确切理解它们的全部含意,这样才能不偏不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