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思维训练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践证明,在中学语文课堂提问中,坚持多种题型的设计和实践,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显著成效。
  
  一、六种题型的设计和实践
  
  1.急问抢答题。教者发出一连串的急问,促使学生争先恐后的抢答,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
  例如:在单元教学的起始阶段,为了让学生对单元内容有个概括了解,可作这样的急问:“这一单元包括 哪几篇文章,作者是谁,他们生活的时代如何,各篇文章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也可对单元某一方面的内容,诸如线索、人物、体裁的细微分类等问题作连珠般地深追细问。这种题型宜用于教材中较易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回答。
  2.平问审答题。教者平心静气地发问,发问的题目,使学生不思则不能作答。
  例如,讲读《土地》、《樱花赞》、《秋色赋》、《老虎团的结局》课文,平平地提出下面的问题,“这一单元的文章都属比较复杂的记叙文,请同学们统观全体,纵横比较,谈论它们的共同处和不同处。”
  同学们作良久审思后,陆续作答,教者在学生作答的过程中,于愤悱之处,导而弗牵,令学生的“愤悱之气,思有所泄”。
  其结果,同学们从散文的细微分类、线索贯穿材料,详略处理以及叙事、议论、抒情、描写等写法的交叉综合运用等方面作出精细的比较,从而对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和复杂记叙文的写法,会有较深刻 的理解。
  平问审答题,宜用于单元总结和课文小结。经常注重此种题型提问,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3.比较答问题。教者引导学生比较思索,使学生对事物进行由表及里的深入分析,由此及彼的分析归纳,然后再加以抽象 概括,达到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提高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为了使学生理解其中深刻的内涵,知其所以然,每遇此说,设题作正反发问,学生 会乐于跟随教者发问作入情入理的比较分析,一个个脸庞上会由于心悟而浮现愉悦之情。
  4.研讨争辩题。庄子说:“知出乎争”课堂教学中,在难度较大的内容上设题,学生研讨争辩,于求知中不断提高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學们会发言热烈,有的叙述,有的描写,有的剖析……在比较中争辩。在此基础上,再引用列宁关于“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旧的习气、习惯、传统和偏见是社会主义最危险的敌人”的言论,让学生联系自身在改革的年代中应追求的自我价值进一步议论。青少年学生的时代 感、使命感,会油然而生,并说我们决心不做套中人。
  5.启发想象题。想象力是智力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 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
  青少年学生内心世界充满着神奇和向往。启发想象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为此,可注重从三方面设 题。
  第一,抓富有想象色彩的文体,例如诗歌和散文。教
  第二,注重从记叙中有丰富内蕴的故事情节和场景中设题。
  语文教材中令人思索想象之处是许许多多的,教育若能不失时机地编织启发想象题,促使学生不时展开想 象,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必能迅速提高。
  6.质疑问难题。学贯有疑。“疑”是积极思维的结果。在对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训练上,可以采用以下的做法。
  第一、于自己有疑处质疑。
  在小说《药》的尾部,作者对夏瑜坟与小栓和别人的坟作了以下不同描写。前者,“……坟上草根还没有 全合,露出一块一块的黄土,煞是难看。一圈红的花……不很精神,倒也整齐。”后者,“只有不怕冷的几点 青白小花,零星开着。”
  对作者这些奇妙的描写,一开始自己也有些疑团。但通过对时代背景、作者的思想情 境及写作方法等方面的连贯思考,获得了清晰作答的思路。
  第二、养成学生起疑的习惯。
  起疑源于思考。在课堂教学的启始阶段和结束阶段是培养学生起疑习惯的重要环节。
  在提问中,有些学生存有答问的惰性心理,“你不问我,我不答”。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答问的思维训练,在课堂每个教学环节中都可设计定答题,使提问加强针对性。另外还可设计一套课堂记分的方法作为答问的杠杆。
  
  二、课堂提问教学心理上的三点体会
  
  课堂提问的教学实践说明,要取得整个提问的最佳效果,在课堂提问的教学心理上应注重以下三点。
  1.问题的设计要依据课文的内容和写作方法进行巧妙的艺术构思,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思维 活动的基础,是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心理因素,好奇心会引导学生到思维的王国里遨游探索。
  而索然寡味、表面应景的提问,不仅无益于学生的思维训练,而且会使学生厌烦,以致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2.问题的设计要注重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的思索。 这样设计的问题,学生一般不会感到茫茫然无所寻觅, 而会在旧的神经联系上,形成新的神经联系,因而思维的链条上就会展现从现象到本质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3.问题的设计应立足于启发学生的思考而使其有所发展, 因此而体会到思考与创造的快乐。快乐会激起 答问的更大兴趣,这样就会逐渐形成积极思维的习惯,使学生不断地跟随教师的提问去探幽寻微,增强思维的 深广度。
  赞可夫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思考的本领在思考的训练中形成。提问的科学设计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极为重要的一环,不可漠然处之。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中,教师普遍感到作文教学是块难啃的硬骨头,学生的生活枯燥,作文无话可说,写作兴趣不大,虽然教师费时费力地批改,却仍收效甚微。  面对这样的困惑,我在作文教学中及时把握教育契机,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化整为零,将较难操作的大作文改为写小片段,逐渐通过先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进而提高描写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整篇作文的能力,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充分挖掘教材,
期刊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具体讲,“宽容”大体有以下几种类型:谅解式:一次隆重的集体活动中,有位从未迟到的学生在活动中途才汗水涔涔地赶来了,面对此情此景,教师微笑着招呼她投入活动中。事后了解到,这位同学迟到的原因是把迷路的小孩送至家中后才匆匆赶来。随即,教师把事情真相公之于众,并对她大加表扬。可以设想,如果这位教师不是采取谅解方式予以宽容,而是不问青红
期刊
漫游文学的殿堂,一件件动人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的形象,感动着我们的情,牵扯着我们的心,随着他忘情的欢腾,随着他静静的流泪…...可是,放下书本,我们还剩下什么。提起笔,却无从下手。脑子里感天动地,笔下干枯无味。不是读的书少,而是不善于总结积累罢了。  一部好的作品,打动你的或是鲜明的人物形象,或是曲折的故事情节,或是生动形象的语言。阅读时,尤其以鲜明的人物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塑造人物形象的
期刊
何谓“生成”?顾名思义就是产生形成。所谓生成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把师生对话交流中不断产生形成的新问题作为宝贵教学资源而予以强调、拓展、挖掘的动态教学行为方式。  它要求教师通过对学生的需要和感兴趣事物的及时判断,不断调整教学活动。顺应学生的需求,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正是生成教学的意义价值之所在,也是教育新理念极力倡导生成教学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如何实现教学生成呢?    一、生成需要民主    实
期刊
摘要:如何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负担?如何提高我们高中数学教学的实效性?本文通过对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及突破方法的分析,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思维、数学思维障碍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及内部的规律性。所谓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高中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高中数学内容而且能对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在实施过程中明确指出:设计探究型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  随着《牛津初中英语》在我省的深入推广,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传统英语教学中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注重由学生自己研究和探索,同时要求
期刊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德育课程,要通过教学给学生讲明道理,进行正确观点的启蒙,帮助他们对一定的社 会道德关系以及关于这种道德关系的理论原则、规范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道德认识。因而教学中自始至终把 握好观点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反复学习大纲,钻研教材,教学依纲靠本  教学大纲是国家对这门课程的规范化要求,每位教师在上岗前、学期起始以及日常备课时,都要反复研读 ,特别是对大纲中规定的内
期刊
关于激励,一位哲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不会把生命出卖于你,但会为了一条彩色的绶带把生命奉献于你。可见,激励的作用之大。   所谓的激励性评价,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着眼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寻找闪光点,给学生以“绶带”,为学生营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激励学生不断的大胆尝试,不断增强学生成功的愿望,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种较
期刊
职业高中的学生,大部分在入学时成绩欠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很低,因此造成在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中困难重重;  从当今教育的整个势态来看,我们更应该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改变学习困难学生的落后状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这就是我们面临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改变更多的似乎是形式。鉴于我们职高学生的特殊性,我们初步构建
期刊
摘要:如何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负担?如何提高我们高中数学教学的实效性?本文通过对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及突破方法的分析,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思维、数学思维障碍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及内部的规律性。所谓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高中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高中数学内容而且能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