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思品课的观点与使用直观教法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332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德育课程,要通过教学给学生讲明道理,进行正确观点的启蒙,帮助他们对一定的社 会道德关系以及关于这种道德关系的理论原则、规范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道德认识。因而教学中自始至终把 握好观点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反复学习大纲,钻研教材,教学依纲靠本
  教学大纲是国家对这门课程的规范化要求,每位教师在上岗前、学期起始以及日常备课时,都要反复研读 ,特别是对大纲中规定的内容层次要把握好,才便于在每课具体教学中把握观点。
  例如“尊师”内容,低中高三个年级都涉及,低年级是从“老师爱我,我爱老师”的角色;中年级是从“每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教导 ”的角度。高年级则是从“老师劳动的社会意义”的角度。不同年段、层次要求不同,讲授观点也就不是一个 角度。依纲教学是把握好教学观点的前提。
  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首要的仍是找准教学观点,找准才谈得上把握好。即第一要明确此课属于哪个方面的内容,第二要明确具体讲清什么观点,第三明确讲到什么程度。
  此外要提及一点,就是在钻研教材时,一定要将课文与练习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考虑本课观点。因为练 习有时是从巩固深化扩展观点的角度出发的,那么应该说带有观点指示性;另外一种练习,则为观点的补充, 即课文中容纳不下的部分,在练习中显现,与课文合起来考虑,才是较为完整的观点。
  第二,以课文为典型事例,以事论理
  这是把握教学观点十分重要的方面。课文中一般都选用一个故事为典型事例,再配以适当插图来说明。但是,思想品德课又切忌就事论事,就图论图,就故事说故事,讲故事的目的在于通过故事讲观点,而不是故事本身。
  例如讲《为中国人争气》,课文中举了徐悲鸿年轻时到法国留学,开始受到外国留学生的歧视,后来如何刻苦学画以至最后一举成名,为中国人争气的故事。举这一故事为例,目的在于通过徐悲鸿面对外国学生的挑衅,毫不示弱的表现,讲明“争气”要做出争气的“志气”。
  通过徐悲鸿发愤学习的事例,讲明“争气”要有争气的“本领”;通过徐悲鸿自己的画展轰动巴黎,使众人折服,讲明“争气”要做出争气的“成绩”,从而使学生明白,为中国人争气,是一种民族自尊心的驱使,是热爱自己祖国的表现。
  第三,联系实际时,把握好观点的内涵和外延
  课文主要事例讲完之后,也就是集中讲明观点之后,并不等于“明理”的结束,思想品德课的“明理”, 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特别是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要把握好观点。
  例如,在联系实际中,有时需要补充事例以便更有深度、广度,更富有时代性、生活性,但这种事例的选 择首先是要符合本课观点,不能“跑题”。
  如果我们能在备课时,反复学习大纲钻研教材,在讲解课文时能以 事论理,在联系实际时,也能紧紧围绕观点进行,那么就会做到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较好地把握了教学观点。
  然而一节思想品德课的优劣,除把握好观点之外,还与教法直接相关。许多有心计的教师,都十分注重教 材教法的同步改革。特别是直观教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更有现实意义,因而要大力提倡。
  目前,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直观教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人物示范、真实事物景物的再现、实物操作、模拟演示、小品表演、图表展览等等,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知材料,帮助学生理解老师所讲道理,明白行为要求及最佳行为方式,增强教学实效。现以几位老师的成功之举加以说明。
  (一)在教学“导入”的环节中使用
  “导入”是教学起始环节,也是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上使用直观教法,目的多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一开始就爱听、爱看,为学生在良好心态下接受教育做好铺垫。
  例如:一位老师讲《爱护课桌椅》一课时,首先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面,左手托纸右手写字。写完后,老师又让他坐在自己的课椅上,把纸平铺在课桌上写字。
  然后,老师将两次写的字对比着给同学们看,说明没有课桌椅写字多么困难,让大家体会--“好朋友课桌椅,天天帮我来学习”的含意,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既然课桌椅这么有用,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们呢?--导入《爱护课桌椅》。
  (二)在讲解概念时使用
  讲概念虽然不是思想品德课的目的,但有时为了讲明道理,首先要把涉及的概念交待清楚,以扫清障碍。这个环节上使用直观教法,目的多在于从具体的形象入手,帮助学生由具体到抽象,形成对概念的初步认识。
  例如:一位老师在讲《珍惜集体荣誉》一课时,涉及“集体荣誉”这个概念。概念讲不清,“珍惜”就无从谈起。为此,老师用展示真实事物的方法,将学校获得各种锦旗、奖杯、奖牌、奖状、荣誉证书等等,全部展示出来。
  这些实物的再现,引起了同学们美好的回忆,师生共同体会,这是由于学校全体师生的努力,做出了成绩而受到赞扬、得到奖励。老师进而启发:“我们自己那么高兴,别人也会怎么说,怎么看呢?”同学们争答:“他们会说,这个学校真棒!”这个学校质量好!”“小孩子在这个学校上学真幸福”--学校有了好名声。
  然后老师小结概括:我们就把集体受到的赞扬得到的奖励、获得的好名声,叫做“集体荣誉”。这样由具体到抽象,概念清楚了,再往下讲为什么要“珍惜”以及“怎样珍惜”就有了基础。
  (三)在讲明道理时使用
  讲明道理对思想品德课来说至关重要,一般教学过程中,都安排有一个专门的环节,把道理讲清楚。在这一环节上使用直观教法,目的多在于用具体的事实或形象的比喻,分析蕴寓其中的道理,然后再抽象、概括,讲明观点,避免空洞说教。
  例如:一位老师为讲清《劳动不分贵贱》的观点,首先用半导体收音机为例,讲各部分零件构成一个整体,老师打开收音机,里面传来了美妙的乐曲。
  然后老师依次轮换拿掉电池、电阻……收音机立刻没有了声音,证明这一整体缺一不可,以此比喻社会各行各业,就像这收音机上的零件,缺一不可,然后再结合实际,让学生从切身体会中谈各行各业的劳动,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起的作用,为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使学生懂得社会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因而劳动本无高低贵贱之分。
  总之,采用直观教法,目的性要强,要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需要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设计 ,要适时适量,不能盲目使用,不要流于形式。
  (浙江省义乌市)
其他文献
读史以明智,历史学科就是要通过老师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以增长见识。当代教学论要求“老师智慧地教,学生聪明地学”。强调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分析、磨砺学生思维等方式和方法,实现学生在学习上的持续发展。  而且就当前中学生知识获得的多源性特点来说,作为教师也不能再固守传统的传道授业模式了,更新观念、转换角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形成教与学的合作机制是势在必行了。施行教与学的合作机制的最直接的变更方式是提
期刊
摘要: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落实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教学方面。面向全体学生,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创设英语语言情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将课本知识活学活用的知识迁移能力,以及培养学生思维条理化、逻辑顺序化的能力。  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进行创造性的表演活动。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知识,使学生的想象力、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关键词:英语教学
期刊
差生对学习产生逆反的情绪,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一大困难。差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  但大部分差生都是后天形成的,下面就对后天形成的差生问题浅谈自己的看法,  中学数学差生的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不能用数学语言再见概念。公式、定理,不看课本,不能说明概念的体系,概念与概念之间联系不起来。  
期刊
江泽民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目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已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作的重点。学生作文是一种融语言文字和逻辑思维为一体的创造性劳动。“作文要写好,创新很重要”。  教师应在作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和创新精神。 作文是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训练,也是学生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陶冶审美
期刊
语文教学中,教师普遍感到作文教学是块难啃的硬骨头,学生的生活枯燥,作文无话可说,写作兴趣不大,虽然教师费时费力地批改,却仍收效甚微。  面对这样的困惑,我在作文教学中及时把握教育契机,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化整为零,将较难操作的大作文改为写小片段,逐渐通过先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进而提高描写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整篇作文的能力,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充分挖掘教材,
期刊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具体讲,“宽容”大体有以下几种类型:谅解式:一次隆重的集体活动中,有位从未迟到的学生在活动中途才汗水涔涔地赶来了,面对此情此景,教师微笑着招呼她投入活动中。事后了解到,这位同学迟到的原因是把迷路的小孩送至家中后才匆匆赶来。随即,教师把事情真相公之于众,并对她大加表扬。可以设想,如果这位教师不是采取谅解方式予以宽容,而是不问青红
期刊
漫游文学的殿堂,一件件动人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的形象,感动着我们的情,牵扯着我们的心,随着他忘情的欢腾,随着他静静的流泪…...可是,放下书本,我们还剩下什么。提起笔,却无从下手。脑子里感天动地,笔下干枯无味。不是读的书少,而是不善于总结积累罢了。  一部好的作品,打动你的或是鲜明的人物形象,或是曲折的故事情节,或是生动形象的语言。阅读时,尤其以鲜明的人物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塑造人物形象的
期刊
何谓“生成”?顾名思义就是产生形成。所谓生成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把师生对话交流中不断产生形成的新问题作为宝贵教学资源而予以强调、拓展、挖掘的动态教学行为方式。  它要求教师通过对学生的需要和感兴趣事物的及时判断,不断调整教学活动。顺应学生的需求,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正是生成教学的意义价值之所在,也是教育新理念极力倡导生成教学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如何实现教学生成呢?    一、生成需要民主    实
期刊
摘要:如何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负担?如何提高我们高中数学教学的实效性?本文通过对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及突破方法的分析,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思维、数学思维障碍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及内部的规律性。所谓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高中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高中数学内容而且能对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在实施过程中明确指出:设计探究型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  随着《牛津初中英语》在我省的深入推广,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传统英语教学中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注重由学生自己研究和探索,同时要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