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为讲述人类起源的一则悠长寓言,《裂缝》讲述了男人和女人从诞生日起,经历了一系列的矛盾与斗争,最后却走向了和谐共生。本文试图从男人、女人、自然三者关系来阐释莱辛一生的追求——和谐共生思想这个主题。多丽丝·莱辛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在这部新作中倡导人们要善待自然,正确处理男人与女人的关系。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裂缝》 分裂 整合 和谐共生
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获得了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委员会的评语是:“她的作品堪称女性经验的史诗,用怀疑、热情和梦想的力量观照了一个分裂的文明。”瑞典皇家学院的常任秘书贺拉斯·恩格达尔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她是真正伟大的作家之一——她创作了一系列伟大的长篇小说和短篇故事,虚构的、写实的。”恩格达尔说道:“她是少数几位能有勇气坚持男女平等的作家之一。她开创了当代文学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
多丽丝·莱辛独特的非洲生活经历和丰富的阅历使她的创作具有特殊的含义。她作品中所期待构建一种人与自然、男人与女人共生的生态理想,目的就是想要从根本上消除地球上各种关系体之间的不平等状况,并努力实现一种众生平等、万物一体的平等主义理想。
一、《裂缝》中的分裂与矛盾
莱辛的后期小说创作主要描写象征、寓言和科幻这方面的题材,在她的笔下展现的世界显然是个破碎的多元价值取向的世界。本段试图从小说的结构和内容上来阐述分裂与矛盾。女性也就是裂缝人,这本小说的标题“裂缝”在这里具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原始女性居住洞穴附近岩石上的一道缝,二是指女性的外生殖器官,形状犹如一道裂缝。小说标题本身蕴含着分裂和矛盾的意思。站在高高的悬崖峭壁上往下面看,水就是她们的一切,到处都是水,她们不怕水,她们是海洋人,海洋生养了她们。她们从来不曾远离她们居住的海滨。她们属于大海,是海洋动物,以鱼和海边生长的水果为食。人类一开始只有女性,女性居住在海边的岩石上,月亮影响着她们的生理周期,每到月满之时也就是她们孕育后一代之日,她们仅靠满月的力量就可以繁衍后代。《裂缝》中讲述了“裂缝”和“管子”、“裂缝族”和“喷射族”、“母兽”和“怪物”、阴和阳曾经是一体,在混沌未开的单性繁殖的远古,只要前者受孕于自然界的风、海浪就能创造男人,临海而居,一如我们的源头来自海洋。这是对传统人类由来的解构和分裂,它解构了西方经典——《圣经》中创世纪里有关人类起源的说法——女人是男人的肋骨造成的。同时,也颠覆了达尔文在《进化论》中关于人类起源的解说。
美国后现代小说家唐纳德·巴塞尔姆的名言:“碎片是我信任的唯一。”也是他对《裂缝》这部作品的态度。莱辛在小说中践行了巴塞尔姆的名言,小说仅仅260页的篇幅,就有37个片段,片段之间没有用数字作为标号,从一个片段直接跳跃到下一个片段,只是以鹰的图片以分开。该小说就是一个屏贴画的集合,是由参议员的生活,历史资料中人类起源的故事,“怪物”们痛恨“裂缝”人的歌谣,以及参议员对历史资料和生活琐事的品论的一幅幅的屏贴画黏贴而成的。
象征的不确定性同样表达了意义的分裂与不协调。这种手法使小说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裂缝”在小说中意义复杂,它本来就是一种性象征,裂缝就是一种生殖器官,也用来象征男女开始之间的关系矛盾和分歧,以及历史与现实的不符、裂缝,小说中的裂缝同样用来指女性居住的地方大峡谷——裂缝。动物中老鹰、鹿是以一种英雄、勇猛、“突起”的救世主的形象,象征着人类和平的协调者和拥护者,以及人类走向和谐共生的状态。还有峡谷中流淌着大片大片的红色,红色液体,用来指男性的“水枪”。
“裂缝”与“怪物”的矛盾此起彼伏。突然有一天“裂缝人”中的一员生下一个男孩,她们管他叫“管子”“突起”“怪物”“喷射族”“残疾人”。当裂缝山上第一个男婴儿出生时,裂缝人并没有引起重视,而只是将“它”视为一个畸形的婴儿,将其舍弃。但是,接下来越来越多的“它们”出现时,裂缝人开始恐怖和相互指责,甚至玩弄、抛弃、阉割、虐待这些新生的“怪物”。这样开始了她们与他们的争斗,当那些“怪物”们被老鹰和母鹿救起后,“怪物”称“裂缝人”为虐待狂,他们之间是虐待与被虐待的关系,她们粗暴地对待他们的“喷射器”,扯着把玩着;有时她们会把他们的液囊切掉,只是为了玩囊中取核的游戏。最重要的是,她们根本不懂得柔情或母爱,老嬷嬷们下令,男婴由他们的妈妈喂养,不过他们的妈妈很不情愿地喂养他们,从不让他们吃饱。当“怪物”们在对面居住的低谷里长大了,突然有一天裂缝人好奇地爬过悬崖来找他们,男人们被某种冲动驱使,把一个她背回家轮奸了,她也开始走向他们。他们与她们都是本能性的需要,她们翻山越岭驱使他们第一次走到了一块。裂缝人与怪物生下的第一个孩子裂缝跟以前的裂缝完全不一样,她更好动、强壮,她们怀疑这个新人类身上有着新的东西。老嬷嬷是传统守旧的人物,因为一部分年轻裂缝人走向了怪物,他们把裂缝人造成如此大的分歧和敌意,一切都归咎了怪物,事实上就是:“怪物就是敌人,现在必须清除怪物们。”老嬷嬷们想尽办法杀害这些具有新思想的人类,还有她们的后代怪物们,但遭到了年轻裂缝人的反对,所以战争持续着。
“怪物”们开始对自然的开发与掠夺,人与自然的矛盾也随之产生。《裂缝》中的男人们(领头人物霍沙)野心勃勃,渴望霸占海滨,但是狂暴的大风把他们凶狠地撵出了。他们还发明了火,大规模搜猎,用猎物的油脂点火苗烧焦树木;他们毫无顾忌地赶跑了洞中的动物,大声嚷嚷扰乱了森林的生活方式;那些疯狂的男人向骨灰坑里乱扔石头,引起裂缝山的爆炸,“裂缝”山被粉碎成了无数的白色粉末,最后大自然对“裂缝人”和“突起”进行了惩罚和负面反馈,终使裂缝人失去了世世代代生活的栖息地。莱辛在这里既批判了男性的冲动和野性,又倡导人类要正确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保持人类与自然的生态平衡。
二、《裂缝》中的整合与和谐共生
1.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观点来分析裂缝人是大海的女儿和怪物来源于裂缝。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女性和自然之间存在着重要的联系。在创造和维持生命方面,女性是和自然联系在一起的,女性和自然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本源。站在高高的悬崖峭壁上往下面看,水就是她们的一切,到处都是水,她们不怕水,她们是海洋人,海洋生养了她们。她们从来不曾远离她们居住的海滨。她们属于大海,是海洋动物,以鱼和海边生长的水果为食。人类一开始只有女性,女性居住在海边的岩石上,月亮影响着她们的生理周期,每到月满之时也就是她们孕育后一代之日,她们仅靠满月的力量就可以繁衍后代。男人来源于女人也体现了将女性与自然比作母亲,而女性则是人类生命的直接孕育者。这种关系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关系,女人天生就有与世界保持和谐共生的能力。
2.怪物们与动物的亲密关系。老鹰是勇猛的、热情的,是两性走向和谐的拯救者。《裂缝》中的男人一生下来被鄙弃、遗弃,这些“怪物”幸好得到老鹰的庇护,还有母鹿的喂养与保护,从而得以成长、发展、壮大。只要裂缝这边有新生男婴,老鹰便不断衔来救起这些新生“怪物”,母鹿则负责哺乳。老鹰被描述成为“突起”的保护神,是父爱和救世主的形象,母鹿则担负起母亲的形象哺乳幼儿,从此不间断地养育、保护、帮助男性不受“裂缝人”的迫害。发展到后来,当裂缝人不再破坏和伤害新生的男性时,老鹰的羽翼和庇护也照顾到裂缝人。它们的行动并不包含偏袒,只不过是保护两性当中的弱势群体,它们拥有宽广的心胸,对维护人类的平稳发展起巨大作用。这就是莱辛倡导的:人类社会一定要与其他动物保持友好的关系,只有这样和谐相处才能共同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3.“裂缝”与“怪物”走向和谐共生。小说描述了男人和女人自从开始了他们的交往和交配后,“裂缝”就丧失了自我繁衍的能力,必须依靠“突起”来繁衍后代。男性女性经历一系列的矛盾与斗争最后慢慢开始通过了解对方认识自我,开始了和现在几乎一样的“男主外女主内”的生活方式:男人时时刻刻在外探险征服大自然打猎物,增强各方面的能力和技术,他们觉得女人麻烦和啰嗦;女人们守在家里,带孩子,打扫房间,准备厨房做饭。不管怎样,男人当初懵懂地以旅行为借口离开“裂缝”人,但最终却以回到女人身边为终止。“裂缝”人看着终于悔悟的男人们,知道她们只能接受,因为日子还是要过的,男人是无法取代的,只有两者和谐共处生活才能持续、生命才能延续。于是他们重新开始了新的生活,希望未来会更好。
面对分裂的世界与文明,小说《裂缝》作者通过美学上的分裂与主题上的和谐来表达她和谐共处的思想理念。第一,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来看,莱辛表达了反对男权中心论的观点,尽管两性有差异,但是没有优劣之分。男人与女人是不能分开的,而且分开也是不切实际的。第二,《裂缝》中用具有多重象征意义的老鹰对“怪物”的保护和对女性的照顾,母鹿对男性婴儿的哺乳和爱护,等等,表明人类在生活中应该与其它的生物相互依存、互相帮助。“突起”开发自然、破坏自然发展过程表明了莱辛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主张。第三,“裂缝人”依赖月满才能孕育下一代的故事隐喻了女性与自然规律的吻合之处,女性与生俱来和自然共同具有母性的特质;这种关系体现莱辛生态女性主义的观点。而女性与男性之间的争斗则体现了莱辛的女性主义意识。《裂缝》的终极目标倡导人类与自然、男人与女人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Lessing,Doris.The Cleft.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2007.
[2]Lili Wang:A Study of Doris Lessing’s Art and Philosophy[M].Beijing:Social Science Documents Press,2007.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裂缝》 分裂 整合 和谐共生
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获得了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委员会的评语是:“她的作品堪称女性经验的史诗,用怀疑、热情和梦想的力量观照了一个分裂的文明。”瑞典皇家学院的常任秘书贺拉斯·恩格达尔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她是真正伟大的作家之一——她创作了一系列伟大的长篇小说和短篇故事,虚构的、写实的。”恩格达尔说道:“她是少数几位能有勇气坚持男女平等的作家之一。她开创了当代文学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
多丽丝·莱辛独特的非洲生活经历和丰富的阅历使她的创作具有特殊的含义。她作品中所期待构建一种人与自然、男人与女人共生的生态理想,目的就是想要从根本上消除地球上各种关系体之间的不平等状况,并努力实现一种众生平等、万物一体的平等主义理想。
一、《裂缝》中的分裂与矛盾
莱辛的后期小说创作主要描写象征、寓言和科幻这方面的题材,在她的笔下展现的世界显然是个破碎的多元价值取向的世界。本段试图从小说的结构和内容上来阐述分裂与矛盾。女性也就是裂缝人,这本小说的标题“裂缝”在这里具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原始女性居住洞穴附近岩石上的一道缝,二是指女性的外生殖器官,形状犹如一道裂缝。小说标题本身蕴含着分裂和矛盾的意思。站在高高的悬崖峭壁上往下面看,水就是她们的一切,到处都是水,她们不怕水,她们是海洋人,海洋生养了她们。她们从来不曾远离她们居住的海滨。她们属于大海,是海洋动物,以鱼和海边生长的水果为食。人类一开始只有女性,女性居住在海边的岩石上,月亮影响着她们的生理周期,每到月满之时也就是她们孕育后一代之日,她们仅靠满月的力量就可以繁衍后代。《裂缝》中讲述了“裂缝”和“管子”、“裂缝族”和“喷射族”、“母兽”和“怪物”、阴和阳曾经是一体,在混沌未开的单性繁殖的远古,只要前者受孕于自然界的风、海浪就能创造男人,临海而居,一如我们的源头来自海洋。这是对传统人类由来的解构和分裂,它解构了西方经典——《圣经》中创世纪里有关人类起源的说法——女人是男人的肋骨造成的。同时,也颠覆了达尔文在《进化论》中关于人类起源的解说。
美国后现代小说家唐纳德·巴塞尔姆的名言:“碎片是我信任的唯一。”也是他对《裂缝》这部作品的态度。莱辛在小说中践行了巴塞尔姆的名言,小说仅仅260页的篇幅,就有37个片段,片段之间没有用数字作为标号,从一个片段直接跳跃到下一个片段,只是以鹰的图片以分开。该小说就是一个屏贴画的集合,是由参议员的生活,历史资料中人类起源的故事,“怪物”们痛恨“裂缝”人的歌谣,以及参议员对历史资料和生活琐事的品论的一幅幅的屏贴画黏贴而成的。
象征的不确定性同样表达了意义的分裂与不协调。这种手法使小说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裂缝”在小说中意义复杂,它本来就是一种性象征,裂缝就是一种生殖器官,也用来象征男女开始之间的关系矛盾和分歧,以及历史与现实的不符、裂缝,小说中的裂缝同样用来指女性居住的地方大峡谷——裂缝。动物中老鹰、鹿是以一种英雄、勇猛、“突起”的救世主的形象,象征着人类和平的协调者和拥护者,以及人类走向和谐共生的状态。还有峡谷中流淌着大片大片的红色,红色液体,用来指男性的“水枪”。
“裂缝”与“怪物”的矛盾此起彼伏。突然有一天“裂缝人”中的一员生下一个男孩,她们管他叫“管子”“突起”“怪物”“喷射族”“残疾人”。当裂缝山上第一个男婴儿出生时,裂缝人并没有引起重视,而只是将“它”视为一个畸形的婴儿,将其舍弃。但是,接下来越来越多的“它们”出现时,裂缝人开始恐怖和相互指责,甚至玩弄、抛弃、阉割、虐待这些新生的“怪物”。这样开始了她们与他们的争斗,当那些“怪物”们被老鹰和母鹿救起后,“怪物”称“裂缝人”为虐待狂,他们之间是虐待与被虐待的关系,她们粗暴地对待他们的“喷射器”,扯着把玩着;有时她们会把他们的液囊切掉,只是为了玩囊中取核的游戏。最重要的是,她们根本不懂得柔情或母爱,老嬷嬷们下令,男婴由他们的妈妈喂养,不过他们的妈妈很不情愿地喂养他们,从不让他们吃饱。当“怪物”们在对面居住的低谷里长大了,突然有一天裂缝人好奇地爬过悬崖来找他们,男人们被某种冲动驱使,把一个她背回家轮奸了,她也开始走向他们。他们与她们都是本能性的需要,她们翻山越岭驱使他们第一次走到了一块。裂缝人与怪物生下的第一个孩子裂缝跟以前的裂缝完全不一样,她更好动、强壮,她们怀疑这个新人类身上有着新的东西。老嬷嬷是传统守旧的人物,因为一部分年轻裂缝人走向了怪物,他们把裂缝人造成如此大的分歧和敌意,一切都归咎了怪物,事实上就是:“怪物就是敌人,现在必须清除怪物们。”老嬷嬷们想尽办法杀害这些具有新思想的人类,还有她们的后代怪物们,但遭到了年轻裂缝人的反对,所以战争持续着。
“怪物”们开始对自然的开发与掠夺,人与自然的矛盾也随之产生。《裂缝》中的男人们(领头人物霍沙)野心勃勃,渴望霸占海滨,但是狂暴的大风把他们凶狠地撵出了。他们还发明了火,大规模搜猎,用猎物的油脂点火苗烧焦树木;他们毫无顾忌地赶跑了洞中的动物,大声嚷嚷扰乱了森林的生活方式;那些疯狂的男人向骨灰坑里乱扔石头,引起裂缝山的爆炸,“裂缝”山被粉碎成了无数的白色粉末,最后大自然对“裂缝人”和“突起”进行了惩罚和负面反馈,终使裂缝人失去了世世代代生活的栖息地。莱辛在这里既批判了男性的冲动和野性,又倡导人类要正确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保持人类与自然的生态平衡。
二、《裂缝》中的整合与和谐共生
1.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观点来分析裂缝人是大海的女儿和怪物来源于裂缝。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女性和自然之间存在着重要的联系。在创造和维持生命方面,女性是和自然联系在一起的,女性和自然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本源。站在高高的悬崖峭壁上往下面看,水就是她们的一切,到处都是水,她们不怕水,她们是海洋人,海洋生养了她们。她们从来不曾远离她们居住的海滨。她们属于大海,是海洋动物,以鱼和海边生长的水果为食。人类一开始只有女性,女性居住在海边的岩石上,月亮影响着她们的生理周期,每到月满之时也就是她们孕育后一代之日,她们仅靠满月的力量就可以繁衍后代。男人来源于女人也体现了将女性与自然比作母亲,而女性则是人类生命的直接孕育者。这种关系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关系,女人天生就有与世界保持和谐共生的能力。
2.怪物们与动物的亲密关系。老鹰是勇猛的、热情的,是两性走向和谐的拯救者。《裂缝》中的男人一生下来被鄙弃、遗弃,这些“怪物”幸好得到老鹰的庇护,还有母鹿的喂养与保护,从而得以成长、发展、壮大。只要裂缝这边有新生男婴,老鹰便不断衔来救起这些新生“怪物”,母鹿则负责哺乳。老鹰被描述成为“突起”的保护神,是父爱和救世主的形象,母鹿则担负起母亲的形象哺乳幼儿,从此不间断地养育、保护、帮助男性不受“裂缝人”的迫害。发展到后来,当裂缝人不再破坏和伤害新生的男性时,老鹰的羽翼和庇护也照顾到裂缝人。它们的行动并不包含偏袒,只不过是保护两性当中的弱势群体,它们拥有宽广的心胸,对维护人类的平稳发展起巨大作用。这就是莱辛倡导的:人类社会一定要与其他动物保持友好的关系,只有这样和谐相处才能共同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3.“裂缝”与“怪物”走向和谐共生。小说描述了男人和女人自从开始了他们的交往和交配后,“裂缝”就丧失了自我繁衍的能力,必须依靠“突起”来繁衍后代。男性女性经历一系列的矛盾与斗争最后慢慢开始通过了解对方认识自我,开始了和现在几乎一样的“男主外女主内”的生活方式:男人时时刻刻在外探险征服大自然打猎物,增强各方面的能力和技术,他们觉得女人麻烦和啰嗦;女人们守在家里,带孩子,打扫房间,准备厨房做饭。不管怎样,男人当初懵懂地以旅行为借口离开“裂缝”人,但最终却以回到女人身边为终止。“裂缝”人看着终于悔悟的男人们,知道她们只能接受,因为日子还是要过的,男人是无法取代的,只有两者和谐共处生活才能持续、生命才能延续。于是他们重新开始了新的生活,希望未来会更好。
面对分裂的世界与文明,小说《裂缝》作者通过美学上的分裂与主题上的和谐来表达她和谐共处的思想理念。第一,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来看,莱辛表达了反对男权中心论的观点,尽管两性有差异,但是没有优劣之分。男人与女人是不能分开的,而且分开也是不切实际的。第二,《裂缝》中用具有多重象征意义的老鹰对“怪物”的保护和对女性的照顾,母鹿对男性婴儿的哺乳和爱护,等等,表明人类在生活中应该与其它的生物相互依存、互相帮助。“突起”开发自然、破坏自然发展过程表明了莱辛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主张。第三,“裂缝人”依赖月满才能孕育下一代的故事隐喻了女性与自然规律的吻合之处,女性与生俱来和自然共同具有母性的特质;这种关系体现莱辛生态女性主义的观点。而女性与男性之间的争斗则体现了莱辛的女性主义意识。《裂缝》的终极目标倡导人类与自然、男人与女人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Lessing,Doris.The Cleft.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2007.
[2]Lili Wang:A Study of Doris Lessing’s Art and Philosophy[M].Beijing:Social Science Documents Press,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