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身体言语与学生沟通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bm__1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际沟通是体育教学的基础。体育教学的特殊手段是身体练习,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要适应这一特殊的要求,而身体言语是体育教学中最佳的沟通方式。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身体言语即自身的仪表、表情、体态以及有关身体部位的变化与学生进行沟通。美国语言学家对语言研究的结果表明,人们讲话时大约有百分之三十五的内容通过言语来表示,而另外百分之六十五的内容主要靠非言语行为即身体言语来表达。如果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仅限于言语,那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得不到准确的传递,个体心理得不到满足,人际关系得不到改善,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鼓舞,行为得不到改变,体育教学效率与质量得不到提高。事实上,只要稍微留意,便不难发现,任何一个体育教师在课堂上,都不同程度,自觉或不自觉地用上身体言语,即讲解示范时的手势、身体运动姿势、教学的教态、运动衣着与仪容仪表及教师的面部表情来与学生沟通。那么,具体如何运用呢?
  一、体育教师运用身体言语向学生传递信息加深学生对动作技能的理解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如果一味地使用语言传递信息,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或觉得表达不清,而适当的言语借助身体,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动作信息,加深对动作技能的理解。比如,教师为突出某技术动作的特性时,利用身体语言将重点环节的示范,静止时间稍长一些,对于难做静止示范的技术难点,用手臂的摆动来代替动作中角度与速率,用手来比划高度、长度等方法将信息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加快领会动作技术,或对学生典型动作做惟妙惟肖的模仿,生动形象的做出自我保护动作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动作信息。
  二、体育教师运用身体言语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体育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神圣的、遥不可及的,因而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以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教态、衣着和优雅、整洁、端庄的仪表出现在课堂上后,会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体育教师运用自己的身体触摸学生的头或身体其它部位,使学生感觉到教师对其关心、关爱,很重视他、在乎他,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进而乐于与教师交往、沟通。相反如果教师上课时无精打采、目光虚晃、游移不定,流露出焦虑和束手无策,就会影响学生,使学生心理上有所压力,打消练习的积极性,这样也就无法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
  三、体育教师运用身体言语来改善师生关系,鼓舞积极性
  体育教师在讲解示范中,如果发现学生目光冷淡、左顾右盼,或晃动身体、交头接耳,这就表明学生对教师讲解的内容不感受兴趣,而此时教师就应在讲解示范的同时辅以手势、面部表情,而增强信息的感染力。如果学生眉头紧锁、目光愣怔、双手抓耳挠腮,则是学生对教师的讲解有所疑惑,而此时教师应配以身体言语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频频与学生对视,表示一种亲切的心理交流,使他感到你在注意他,让他感觉你很在乎他,进而改善与教师的关系;在他犯错误时,用身体言语来提醒他,维护其自尊心。他在与同学打打闹闹时,教师可用身体言语来指点他,帮助其掌握与同学沟通的方式。
  四、体育教师运用身体言语来改善学生行为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听讲解看示范或练习中,总有那么一些学生精力分散,注意力不集中,有些同学之间相互打闹,动作随便,东张西望,或者搞小动作,此时教师如用语言直呼其名提醒或呵斥该生注意,该生迫于压力可能表面服从,但由于在众目睽睽之下受到批评,自尊心会受到伤害,从而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沟通,也会影响课堂纪律;相反,此时教师如果轻轻走到学生身边,用身体言语,即摸摸他的头或轻轻拍下他的肩,或当他与教师的目光相接触后,教师向他呶呶嘴、皱皱眉、摇摇头……这样既能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能使学生改善其行为。
  五、体育教师运用身体言语与学生沟通,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和练习质量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身体言语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及时发出表示同意或不同意,满意或不满意,鼓励或制止某种行为的信号。比如,当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畏难、害怕的情绪时,教师可用点头、温和的微笑、和蔼的目光、鼓励的手势等身体语言代替自然语言表达对学生的提示,使学生从教师的目光、神态中受到感染,得到鼓励,激起勇气,减轻心理压力,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在指出学生错误动作时,教师微笑着摇摇头,这不仅向学生传递否定的信息同时也包含有鼓励的信息和爱的信息,这样也就提高了练习的质量。身体言语的否定要比教师简单否定效果好得多,相反如果教师只是用言语简单的沟通,会造成学生逆反心理,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在体育教育中,使用身体言语要适时、适当,才能发挥其心理功能,提高教学效果,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身体言语行为是其心灵的外化,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学识、品性、情趣、性格、素养等,同时良好的身体言语行为也是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它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绝非一蹴而就。
  【作者单位:宝应县实验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建构开放、充满活力的课堂运行体系。”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互动中发展呢?我在教学中主要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心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大部分老师已经注意到在上课伊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仅做到这一点,还是远远不够的,兴趣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甚至要把学生
目的了解贵州省0-14岁儿童耳疾和听力障碍现患率、病因和干预需求的情况。方法根据WHO方案,用容量比例概率抽样(PPS)方法调查贵州省30个点人群的听力和耳疾情况,抽取其中0-14岁
目的探讨急性高胆红素血症豚鼠周围听觉系统损伤的形态学特征。方法选择正常幼年豚鼠3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10只,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腹腔给予胆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主动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有效途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成为真正的组织者、引导者,本着让学生主动提问、
2011年6月我校申报的“十二五”课题《追求“幸福每一个”的小班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正式批准立项。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是探索总结实现“幸福每一个”为育人目标的小班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创造幸福、体验幸福的能力,形成以“幸福每一个”为核心的学校办学理念、学校文化以及相应的办学品牌。  一、营造班级物质文化,展示集体精神风貌  我们带领18个班级,积极在教室环境文化上做文章,走廊上有以“
根据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小学音乐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小学生的发展,真正善待小学生、尊重小学生、发掘小学生,让小学生的音乐兴趣、音乐情感都能够在充满着浓郁的人文情怀的课堂中获得最大限度地培养。作为小学音乐教师,笔者深入地认识到,音乐在小学生的人生发展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既能够陶冶小学生高尚的音乐情操,又能够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学习水平,能够非常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智商水平以及情商水平。  一、科学合理地设置
目的探讨人类β-防御素1(human beta—defensin 1,hBD-1)、人类β-防御素2(human beta—defensin 2,hBD-2)在声带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制作包括声带息肉组
记得那是我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第四个年头,当时接了一个新班,班上有个胖乎乎的周晓晨同学,能说会道,可爱至极。然而在学习方面却有些令人失望,上课时注意力总是不能集中,不专心做作业,磨磨蹭蹭的给人一种懒散的感觉。懒散就意味着不太喜欢动脑筋,作业不认真完成、课堂上不思考、书写马马虎虎,我经常会收到小组长们如此种种的告状辞。无奈之余,作为班主任老师的我却没有对他失去信心,谈话、聊天,我希望通过这些方式慢慢让
目的比较成人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SOM)患者听力状况的差异。方法选择成人SOM患者62例(101耳),其中,≤44岁组30例(46耳),45~58岁组32例(55耳),儿童(年龄6~17岁)SOM患者36例(59耳),采用纯音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