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的足迹

来源 :经济视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g5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面对复杂、困难的经济发展形势,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就业政策措施。但是,我国的就业压力总体上仍持续增加,以农民工和毕业大学生为代表的群体就业仍然有较大困难,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说:“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基,以创业带动就业,实行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必须完善中国创业政策体系,进一步提高创业活动水平,推动中国经济迈向创业型经济。”
  风光优美的北国江城吉林市昌邑区孤店子镇,这里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交通十分便利,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吉林市吉得利畜业有限责任公司就座落在这里。
  吉林市吉得利畜业有限责任公司占地面积达36500m2.总资产达到5278万元的省级龙头企业,现有员工200多人.其中管理人员18人,专业技术人员25人.公司实行“科技+公司+农民+基地+市场”的现代订单农业经营模式.现已发展种植、养殖农户共计3000多户.年屠宰加工肉鸡400多万只,年种植甜糯玉米500余公顷.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公司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获得省市多项殊荣,是吉林市禽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单位;被吉林市人民政府授予“吉林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单位”、“优质肉鸡生产基地”。2007年公司被评为“吉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09年公司被评为“诚信建设示范单位”。“吉得利”牌甜糯玉米被评为吉林省名牌产品;获得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绿色食品”证书。现有产品均通过IS09001质量体系认证。   吉林市吉得利畜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马洪贵,是一名残疾人.因家境贫穷小学六年级时迫不得已放弃了学业.在知识面前他坦然自己是一个“半拉子”,他把对知识的渴望、向往.全部变成了对事业执著追求的动力.他以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性格,创办了自己的企业。从1996年创建公司,风雨兼程14年,在这14年的历史积淀中.马洪贵演绎了他完美的创业人生。
  
  立 志
  
  坚韧、朴实、勤劳的禀性,使他能够直面人生 坎坷
  
  马洪贵出生在辽宁省兴城县白塔乡广粮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庄里.家里有兄弟8人.马洪贵排行老二,从他出生的那一刻起,贫困就伴随着他。他两岁那年.父母在地里干活,无暇照顾他,他一不小心从炕上掉到了地上,将他右腿的股骨头摔坏,由于家境贫穷,根本没有钱为他进行手术.造成他右腿只有靠大腿根部肌肉连接进行短距离的行走。由于右腿残疾,给他的心灵留下了无法抹去的阴影.但也正是这苦难的童年造就了他不服输的坚毅品质.
  由于身体上的残疾,马洪贵干不了农活.生产队给他安排了一个放牛的差事.每天天刚蒙蒙亮.他就得赶牛上山,肩上挂着粪篓,手里拿着小铁耙,边放牛边拾牛粪。把拾到的牛粪放到粪篓里,然后集中到一起放在石头板上晾干.背回家当柴烧。
  16岁那年的一件事儿。改变了马洪贵的人生。那是夏天里的一个下午,马洪贵放着牛,身上背着粪篓,顺着长满草丛的小路往村里走.没一会功夫便风起云涌。天空下起了大雨,雨水中还夹着冰雹,突如其来的暴雨使受惊的牛群四处奔跑.马洪贵顾不上冰雹打在脸上、头土的疼痛,大声吆喝着,挥动着树枝努力将牛群往一块儿圈.可是受惊的牛群还是向草丛边上的树林中跑去。
  冰雹停了.小路上只剩下马洪贵一个人.当他把牛一头一头从树林里赶出来时。天已快要黑了.牛是找回来了.但哥哥给他的一双旧胶鞋不知什么时候跑丢了.脚不知道什么时候划了一个大口子.他把分了家的鞋底儿和鞋帮儿找了回来套在自己的脚上.打了个草绳子往自己的脚上绑……那个时候的他开始思考怎样才能生存下去的道理。多年之后,每思于此,马洪贵的心里都非常难过,那份委屈、悲伤的情绪一下子漫过他的脸颊。
  马洪贵看到来村里做木匠活的木匠很受人尊重.打心眼里羡慕,从那时起,当一名受人尊重的木匠.成了他人生的最大理想。寒冷的冬天水凉刺骨.为了和村里的木匠进行“感情投资”。马洪贵下河捞鱼.当他将鱼送到木匠师傅面前时.木匠师傅打心眼里喜欢上了他这个“颇有心计”的懂事少年.怕木匠师傅不肯收他为徒.马洪贵将母亲搬出来为他做说客。当他鼓足勇气向母亲提出要学木匠的请求时,母亲惊呆了,母亲想起他那次放牛被雨淋、鞋子跑丢的那狼狈相.想起他那脚上流血时的情景。半晌,母亲坚定地说:“好吧。妈一定给你找一个木匠师傅。”当母亲将木匠师傅同意收他为徒的消息告诉他时,他望着天空中升起的太阳,心里默默地说:“我的人生有希望了!”
  在希望的激励下,加上马洪贵的聪明与勤奋.3年过后,他终于学得了一手过硬的木匠活。这段经历清晰地告诉他,人只要有信念.持之以恒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1972年,马洪贵全家迁移落户到吉林市昌邑区孤店子镇高家屯。马洪贵的那手木匠活这时派上了用场.他成了高家屯方圆几十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人物。
  
  图强
  
  为失败而喝彩,体现出马洪贵创业人生的良好心态
  
  生存问题解决以后.他已不满足“小木匠”的生活方式.他在想:农民要靠什么致富.靠什么改变自己的命运?显然干木匠活是不行的。1982年孤店子镇有几户农民开始饲养肉食鸡.在当时.饲养肉食鸡的利润还是相当可观的.不甘贫穷的马洪贵和妻子商量准备试一下.在妻子的支持下.马洪贵拿出做木匠活积攒下来的1000元钱,直奔北京购回了鸡雏。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当时不懂养鸡技术的马洪贵一心只想赚钱.却忽略了鸡雏的防疫,不到两个月,购来的鸡雏就死了一多半.望着死去的小鸡,马洪贵的心沉了下来。十多年辛辛苦苦攒的钱全部赔了进去,妻子很伤心.马洪贵也很悲痛.望着自己一贫如洗的家,他暗暗下定决心.从哪跌倒就从哪爬起来。他开始潜心学习养鸡经验.一趟又一趟到养鸡户家里,从温度、湿度、饲养、防疫一样一样地学.一样一样地掌握。手艺终于学成了.他便瞒着妻子向亲友借了些钱,二次进京又购回了鸡雏。这次他可一点都不敢放松,精心地做好防疫,精心地调配饲料.为了看好温度,马洪贵干脆睡在鸡舍里。黄天不负有心人.马洪贵成功了。
  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马洪贵不断扩大鸡雏的购进规模,利润也随之不断地增加。当时购养鸡雏是一件风险大、又很辛苦的活,用火车托运,人家开始不同意.马洪贵好说好商量,人家才在货车车厢里给他腾出一小块地方,他同车看着这些鸡雏不敢离开.吃的倒好办.自己带点,可货车里没有厕所。又不能随便开门.马洪贵只好三顿饭变成一顿饭.控制自己不去厕所.等车到了大站卸货时才能下车去方便。
  1985年马洪贵发现,饲养鸡雏不如养种雏,他先后几次到北京购买种雏。后来北京没有种雏,马洪贵不辞辛苦到上海购买种雏。当时有一个蛟河畜医站的夫妻俩经常到马洪贵那里取种雏.因当时住宿不方便.经常 半夜往回赶.马洪贵热心肠地邀请夫妻俩到自己家吃住,时间长了,夫妻俩被他的真诚所感动,告诉他:“你也搞孵化养殖吧.看你也挺不容易的。”马洪贵说自己也没有钱买孵化设备.对方说:“你不会木匠活吗?我教你。你可以用土办法干嘛!”在这对夫妻的帮助下,马洪贵制作了孵化器.又成功地进行了鸡雏孵化.自那以后,马洪贵逐步形成了种蛋孵化——鸡雏饲养的初期规模.
  1997年.孤店子镇大小养鸡户有700多户.这些养鸡户都是各自为政、自找销路,市场不好就受到影响,风险很大。马洪贵经过一年多的调查,决定把自己的养鸡基地扩大.建设一个肉食鸡屠宰车间,再建设一个冷库.形成种鸡、孵化、饲养、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以基地为轴心,与养鸡户签订保底收购合同,让他们放心地饲养。这个当年马洪贵增加近100万元固定资产投入的计划一经提出.就遭到家人的反对。亲友们劝他:“洪贵呀.依你现在的产业,已经是提前致富了,生活也够用了.你何必还要冒风险呢?”但马洪贵可不这样想,如果没有人挑头.把一条龙养鸡基地建起来,这个地方的养鸡业很难发展起来.这些养鸡户永远背着风险。为了养鸡户达到零风险养鸡.马洪贵成立了吉林市吉得利畜业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了一条龙的基地建设。
  2001年.吉林市吉得利畜业有限责任公司已经与200多家养鸡户签订了保底回收合同.同时公司也以每年近70万元固定资产的速度增长.现在公司已拥有两栋现代化父母代种鸡繁育基地,有孵化厂、屠宰场、两座冷库和两处生产车间.共计占地30000m.5处生产场所,成为拥有总资产1000余万元的经济实体。
  
  奋发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抵达
  
  朴实无华,普通到让人不经意可以忽略掉,有的只是热情和谦和,而透过他的人生履历,追踪他的成长足迹,你会觉得这是一位坚韧、刚强、富有胆识和气魄,兼具古道热肠、侠义风范的绅士,这就是马洪贵给我们留下的深刻印象。
  养殖基地扩大以后.马洪贵重新对企业进行了定位.那就是以多种养殖业交叉发展.迅速壮大公司的养殖业实力。“发展是硬道理”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在他这里得到了真正的贯彻执行。
  2002年.马洪贵经过反复的市场调查.发现绿色无污染速冻甜粘玉米前景较好。于是,马洪贵果断购进优良的玉米种子.动员农户种殖甜粘玉米.马洪贵的养鸡基地和信誉农户都知道.可让他们种玉米.他们心里不托底,农户们想,一旦收成不好,赔了不说,就连口粮都没有了。
  为了取得农户的信任,马洪贵动员亲属、朋友种植,免费为他们提供种子.免费培训、指导田间管理。通过一年的实践。种殖户得到了实惠,农户们眼见为实。看见了种植甜粘玉米的前景.都主动上门要求种植甜粘玉米.马洪贵为了调动种植户的积极性.采取了保价回收.这样农户每公顷要比种普通玉米多收入3000元以上.平均增收40%左右,增加了收入.带动了种殖户的积极性.不少农户纷纷加入到了种殖户的行列。这样.马洪贵的甜粘玉米随着产量的增加.现已销售到了上海、杭州、武汉、福建、四川等十几个省市。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有人经常问马洪贵:是靠什么把产业做起来的?他的回答很简单:一是靠吃苦耐劳.自立自强:二是靠诚实守信。有人说他傻,说他的保底收购办法成全了别人增加了收入,拱手将利益送给了别人。但马洪贵却不这样想,他坚信.无论是做生意还是做人.首先要考虑到他人的利益.如果我把农户的利益都侵占了.那么400多农户就会离我而去。马洪贵的“傻人哲学”彰显出他做人做事的可贵品质。为种植户着想。是他做大、做强的基石。同时,也建立起他和种植户之间的深厚友谊。
  养鸡户闫玉红,一心想改变贫困的日子.借点钱,盖起了鸡舍,在马洪贵这赊了1000只鸡雏.满腔热情地干了起来,为了给鸡雏取暖.他在鸡舍里支起了火炉子.火星子进了出来,引燃了鸡舍,几百只鸡雏全部被烧死了,两口子看着烧塌架子的鸡舍傻了眼,马洪贵知道后。马上前去进行安慰,刚开始夫妻俩以为马洪贵是管他们要赊鸡雏款,但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马洪贵当即表示:“你们不用愁.烧死的鸡雏我不要钱了.我再给你们拿2000多元钱,你们从头再来。”夫妻俩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后来,他们专门送了一面“大火相救.永生难忘”的锦旗,感谢马洪贵的知遇之恩。马洪贵的想法很简单.因为他的公司是大户,损失一点没有多大的关系.养殖户是小家小业,损失了也许就没有翻身的机会了。这些年他始终用这个原则对待他的养鸡户。2004年.禽流感虽未波及到吉林地区,但对养鸡户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市场的成品鸡价格急剧下降。养鸡户面临一笔很大的损失。在这个时候,马洪贵毅然决定,照样保底价收购农户的鸡,当时他想,反正他有冷库、有屠宰场。只要鸡没有病,他可以先回收加工后储存起来.这样就可以减少养鸡户的损失。
  他的做法使养鸡户深受感动.纷纷回公司赠送锦旗表达他们的谢意,马洪贵说:“他的会议室里有五十多面锦旗.每一幅锦旗后面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
  
  向 上
  
  胆商、智商、情商汇聚成一体是马洪贵创业成功的关键
  
  马洪贵并不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他的目光深遂.开始向人们展示他公司的宏伟蓝图。首先。在甜糯玉米的品种上他准备上一系列品种.做香叶饼已定完了香叶,另外还准备做玉米豆腐、玉米煎饼、玉米豆包、玉米酒等。同时他扩大养牛基地。牛的身上全是宝.牛粪还田到自己的玉米基地,玉米秸杆切成块.清贮变成喂牛的饲料,切切实实变成一条龙的循环经济。
  2008年5月,他从清华大学高级lT商管理研修班毕业,这次“黄埔军校”的短期培训.一下子打开了他的视野,他对记者说:“思路决定出路。”在公司里.他准备加强研发队伍的建设,上新品种。同时他准备高薪聘请策划专家,对公司的每一步发展规划做一次彻底、清晰的定位。一个美丽的蓝图已在他的头脑中勾勒出来——带领吉林市吉得利畜业有限责任公司走出吉林.走向世界。
  当谈到自己的创业历程时,马洪贵感慨颇多,虽然现在距离他心目中的成功还很遥远,企业还有500多万元的资金缺口,但苦尽甘来的滋味,让他感受到创业的快乐。为残疾人解决就业渠道,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下岗职工致富已经成为他的自觉行动。他说,创业成功带来的不只是物质财富,它让我实现了人生价值,回报社会,其精神财富会让我的生命延长。
  创业,牵动着中国亿万人的神经.一个残疾人在用自己的力量解决政府就业难的课题.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境界!马洪贵是全国创业青年的一份子,是星星之火.但他自经不息的精神追求将成就燎原之势.为中国的创业基石奠定牢固的基础!
  (责任编辑:云 馨)
其他文献
德意志民族向来以严谨著称,而德国企业的管理模式近年来受到广泛的重视和研究。我国学术界在重点研究了日本企业和美国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特点后。目前掀起了一股研究德国企业、推崇德国企业管理模式的热潮。  2010年8月20日至9月9日,国务院国资委干部教育培训中心组织了中国船舶、中国电子信息、东方电气、五矿、国家核电、南车集团、新兴铸管、中交集团、中国建材等部分中央企业的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人员赴德国参加企业
期刊
摘要:风险投资在中国已有20余年的发展历程,到如今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高成长行业。在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  选择上,外资基金和人民币基金有着很大的区别。本文就目前新政策环境下风险投资退出机制进行比较研究。关键词: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公开上市;并购中图分类号:F832.48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0.10.06 文章编号:1672-
期刊
开发区作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全省振兴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每一个开发区,既是吉林黑土地上崛起的一座座工业新城,又是吉林经济发展的一张张闪亮的名片。全省100多家开发区,就像散落在白山黑水间的颗颗明珠,为吉林工业经济的新一轮崛起带来了希望。  对比“十五”期末,开发区各项经济指标均实现翻番。2009年,全省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实现GDP比2006年翻了三番: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比2006年增长
期刊
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重创。中国政府及时做出反应,于2008年底推出4万亿投资计划以及一系列扩大内需的刺激措施,为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并对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一举措的成效有目共睹。到2010年底,4万亿投资计划就将完成,如何评估两年来的一揽子刺激政策,面对新形势和新问题,如何进行政策调整,将是决策层当前面临的核心课题。    一揽子刺激计划的实施    一揽子刺激计划的
期刊
寒冬时节,走进吉林省松原市哈达山水利枢纽调控指挥中心综合楼,虽然看不到暖气片。但室内却暖意融融,原来,这栋办公楼采用的是土壤源热泵空调和太阳能热水相结合的新方式,将可再生能源应用到建筑中,实现供热和节能减排一举两得。  记者从吉林省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领导小组了解到,近年来。吉林省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全省采用地源热泵技术供暖、制冷建筑面积达420多万平方米,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建筑
期刊
“十一五”期间,珲春市立足区位、政策、资源三大优势。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市的奋斗目标,全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0年。全市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亿元、财政收入9.3亿元、工业总产值13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3.3倍、4.4倍、5.8倍和5.4倍,提前3年完成“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目前,珲春市工业经济总量、地方级财政收入、人均地
期刊
为了更好地落实长春市国、地税联合下发的《加强软环境建设暨深入推进“三满意机关”建设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要求,在10月末对本局今年所检查的企业开展“转作风、提效能、促廉政”服务回访活动。局里将此次活动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在全局开始了“大走访”活动。  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领导班子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并对今年所检查的企业户数进行了统计研究和本局干部全面的动员部署。成立了活动领导
期刊
最近白城市“十二五”规划编制专题调研组,就如何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推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基本对策。    一、实施项目建设对调整经济结构成效显著    2008年以来,白城市坚持抓投资、上项目,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要成效。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由2008年的190个,滚动发展到目前的561个,年度完成投资由2008年的154亿元,增加到今年计划完成投资479亿元。项目投资结构
期刊
100%的考学率,70%升学率。十几家北京演出公司的订单培训合同,20000平方米的占地,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  12年前,吉林军星艺术学校是吉林省唯一一所由省教育厅备案。列入全省统招计划的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综合性中等艺术学校。是吉林艺术学院、长春市歌舞团、长春市杂技团联办的教育教学基地。  走进吉林军星艺术学校。你会被学生们的青春和勤奋深深地打动,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未来及孕育未来的
期刊
走过30年执教生涯,张文显并没想到自己会从一名桃李芬芳的法学教授变成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大法官。但是,人生际遇往往不完全由自己的主观愿望决定,当你的才智符合一个职业的客观需求时,职务往往就由社会需要来为你安排了。  截至今年,张文显担任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也已经3年光景了。作为吉林省高法的掌门人,张显文是否已让全省法院工作再一次焕发青春?  “有志始知蓬莱近,无为总觉咫尺远”。3年过去了,梦想的花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