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资源保护管理与生态林业建设

来源 :农业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asdzxc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林地资源保护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业,林业人责无旁贷,全社会都应该成为林地资源保护的积极倡导者和保护者。本文先简单介绍林地资源保护管理和生态林业建设的意义,然后主要就林地资源保护管理和生态林业建设的相关措施和对策进行深度剖析,重点强调林地资源保护的法制化、林地经营的科学化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林地资源;保护;管理;生态林;建设
  中图分类号: S757 文献标识码:A
  经济发展提升社会对林木的需求,不仅需要实实在在的木材资源,还要有真真切切的森林生态服务资源。因为我国林地资源紧缺,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就显得刻不容缓。林地是森林的载体,没有林地,林业生态建设就无从谈起。保护林地资源就是保护森林资源,保护森林资源,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作为一名林业工作者,保护林地资源是我们的神圣职责,开展保护林地资源研究和宣传,可以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
  1 林地资源保护管理和生态林业建设的必要性
  林地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也是国土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我国地大物博,可森林覆盖率只有18.21%,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林地资源保护不仅能够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还能体现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近年来,城市化、工业化建设进程提速,加上人口增长,消费意识发生改变,这些都对林地资源保护造成一定影响。有些地方不注重林地资源保护,盲目追求工业化进程,随意做木材加工项目,给森林资源造成严重破坏。特别是过量采伐天然林木,导致林地生态功能下降,生物多样性遭到损害,林地涵养迅速降低,水土流失不可避免。因此,加强林地资源保护管理和生态林业建设,已经成为富民强国的重要战略。政府相关部门更要成为林地资源保护的主力军,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保护措施,把林地资源保护管理工作落实到村到户。这样才能确保生态林业建设的顺利进行。
  2 林地资源保护管理与生态林业建设的措施和方法
  林地资源保护管理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也是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基础。相关政策制度的制定颁布,具体措施的落实,都要从实际出发,把保护管理工作日常化长期化。这样才能确保林地资源保护管理富有成效。
  2.1 加强林地资源管理,提高生态林业保护意识
  林地资源保护管理不只是林业部门的责任,全社会全体公民都应该成为林地资源保护管理的倡导者和保护者。要加大宣传的力度,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宣传手段,让广大干部群众都能够明白保护林地资源搞好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性,自觉成为爱林护林的模范。宣传工作要覆盖全社会,让男女老少都能够培养林地资源保护意识,因为保护林地资源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任何人都不该置身事外。特别是各级领导更要率先垂范,把林地资源保护管理看成是自己的工作和职责,坚决不做对不起今人对不起后代的错误决策。其实,搞经济建设搞工业化城镇化建设都没有错,但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做到兼顾,就必须要搞好生态林业建设,为打造青山绿水宜居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2.2 促进林权制度改革,落实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林权改革主体内容是分山到户,确定林地的使用权、经营权和所有权。这对有效保护林地资源非常重要,在林地集体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用承包经营的方式,确立林农作为林地承包经营权人的主体地位。能够充分调动林农经营林地的积极性,给林农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够有效保护林地资源不受侵害。特别是国家对生态效益林还有专项的补偿制度,这对提升生态林林分,保护森林资源都有决定性的意义。各地政府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相关规定,本着“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把专项补偿资金及时落实到位。要通过各种渠道筹集生态林补偿资金,特别是那些生态效益直接受益的单位,像旅游、矿山、水利等,从经营中抽取一点,用于生态林的保护,让林农得到实惠,这样生态效益林地就会充满生机。林农植树造林的热情就会被调动起来。这当然是双赢的局面,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2.3 增加植树造林面积,提升生态林地资源总量
  林地资源保护需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就是一手抓造林,一手抓保护。抓造林,就是要利用宜林荒地开展造林活动,增加森林面积总量;抓保护,就要严格执行森林限伐政策,要严格执行征林占地审批制度,严格执行相关补偿制度,“谁占用谁补偿、谁破坏谁治理”。还要大力提倡退耕还林,营造各种生态林,推广混交栽培技术,实行封山育林。另外,加强林地资源的防火灾和病虫害防治工作,也是生态林地资源保护的重要举措。只要多管齐下,保护与造林并行,林地资源保护管理和生态林业建设就会获得发展良机。
  2.4 提高执法管理力度,维护林地资源保护秩序
  林地资源保护离不开法制建设,我国关于森林资源保护方面的法律比较健全。《森林法》、《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森林防火条例》、《林地管理暂行办法》、《林业行政执法监督办法》等,都从法制角度给予明确规范。在森林保护管理中,相关执法部门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对无证采伐、无证收购、非法运输等破坏林地资源的行为,要坚决查处。根据相关法规,还要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强化苗木检疫程序,全面执行林业法律规定标准。
  要建立一支过硬的林业执法队伍,进一步理顺森林公安管理体制,将森林公安编制纳入政法专项系列,提高森林公安队伍的正规化建设,努力打造森林资源保护的钢铁长城。相关监管部门也要加大监督力度,对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及时给予纠正和处理。建立全覆盖的法律法规网络,林地资源保护就有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火墙。
  2.5 科学规划生态工程,正确处理保护利用关系
  林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历来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常常会顾此失彼。林业主管部门要根据生态环境保护为先的原则,对现有林地资源加强保护,认真编制林地利用规划。要对林地开发利用进行统筹安排,要在保护的前提下,实施开发利用行为。对名胜风景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道旁树等林地,要重点加以保护。对一般用材林、经济林等商品林木,要在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利用。政府部门要有长远规划,提高生态保护意识,本地区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资源为代价,坚决摒弃透支消费生态环境的做法。要采取强有力措施,制止非法改变林地用途的做法。
  2.6 制定多种经营策略,提高林地生产经营效率
  林地资源保护不是被动地看护管理,而应该是让林地資源生产更多的资源效益。林地经营方式的选择要根据林地具体实际情况。幼林可以间作套种一些农作物,也可以间作药材,成林中可以搞活林下经济。林下养殖、林下种植、林下旅游等,都是很好的经营方式。进行林地经营,最好能够按照生态林地和商品林地的不同要求进行。要依靠科学管理,用强大的科技力量做支撑,建立适合的经营运行模式。只要经营方式选择正确,林地经营就可以获得可观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结语
  保护林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这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林政部门要建立科学管护网络体系,提升管护水平;政府部门要做长远规划,制定保护规程;林农要实施林业管理措施,搞活林地经营。只要全社会都能够建立“保护森林就是保护人类”的意识,林地资源保护管理就不再是难事,建设青山绿水宜居环境就不再是梦想。
  参考文献
  [1] 冯恩旭,孟瑞,王斌勇.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6).
  [2] 苏杰南.林权改制对森林资源保护的影响[J].人民论坛,2010(20).
  [3] 李润.浅谈如何保护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J].农民致富之友,2009(11).
  [4] 王蓉.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法律机制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5.
  作者简介:马鸣(1973-1),男,壮族,广西大学林学院,本科,广西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二沟管理站副站长,从事森林培育方面的工作。
其他文献
要让学生更好地阅读《红楼梦》,离不开教师的导引,学生自己的写作以及讨论也十分重要,这三点缺一不可,只有这样,同学们才会对《红楼梦》有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杨树是驻马店市的主要栽植树种,最近几年,大面积的杨树,杨絮飘散特别严重,严重地影响着人民的生活,污染了环境,过敏人群深受危害、本文通过对杨絮的发生特点、危害以及治理对策加以
本文对历史上众多的书法名家的书论进行了梳理、分析,结合自己练习书法的体会、见闻以及思考,从历史和书法本体的角度简要的论证了学习篆书和隶书对于习书之人的重要作用。
碳纤维复合芯软铝导线是一种对架空输电线路增容的特种导线,具有耐腐蚀性强、载流量大、损耗小、强度大等优点,能够在导体截面相同的情况下输送比传统导线更多的电能。大庆油
三元复合驱不同注采井距条件下,油井结垢速度及见垢时间等结垢规律不同,在120m井距条件下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油井结垢严重。结垢部位主要集中在生产管柱下部40根杆、管、泵、筛
本文通过对粮食在高大平房仓库内储存过程中品质变化的情况分析,结合粮食储存管理实践,对控制粮食品质变质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够更好地保证储存粮食的品质,降低损耗,增
在低渗透油田的开采中,为提高采油率,经常需要对某些区块进行超前注水或临时注水,传统的建设注水站的模式投资高、建设周期长,采用数字化橇装注水装置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在橇
王官屯油田通过实施地面系统优化简化,以一、二级布站取代原有的二、三级布站模式,采用油水井生产信息自动采集技术和串、"T"接工艺流程,取消了原有计量站和配水间,缩减了地面
韭菜耐寒性强,适应性广,再生和分蘖能力都很强,可以多年宿根,多次收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韭菜的消费需求日益增加,栽培的数量和质量都相应提高,无公害绿色的韭菜广受欢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