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完整而详细的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图景

来源 :语文建设·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owfast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名: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史:20-90年代主要作家
  作者:谢·伊·科尔米洛夫主编;赵丹,段丽君,胡学星译
  出版单位: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
  ISBN:9787305178412
  定价:98元
  学者们习惯将十九世纪视为俄罗斯文学的巅峰,但实际上二十世纪的俄罗斯文学也毫不逊色,只是相对曲折且复杂多变。而这种复杂性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二十世纪俄罗斯所经历的重大事件,其中包括: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二月革命爆發,罗曼诺夫王朝告终,由多党派组成的联合政府成立;同年10月爆发十月革命,对俄国与世界的历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随后,1922年苏联成立,同年发生了哲学船事件;1937年的大清洗运动;1941年的卫国战争;1953~1963年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发生的“解冻”思潮;70~80年代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的“停滞”时期;1991年苏联解体等。
  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文学研究者都在重新审视与评价二十世纪的俄罗斯文学。谢·伊-科尔米洛夫主编的《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史:20-90年代主要作家》为俄罗斯大学课程“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史(1917之后)”的通用教材,由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语文系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史教研室编撰。该书为我们正确看待俄罗斯文学提供了较为科学合理的借鉴。全书由导论和十九个作家专章组成,构筑了一幅完整而详细的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图景。导论从现代文艺学与社会文化学的视角出发,阐述了编者对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的总体评价;作家专章选出了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的十九位主要人物,如高尔基、肖洛霍夫、托尔斯泰、勃洛克、阿赫玛托娃、什梅廖夫、纳博科夫、布罗茨基、索尔仁尼琴等,对其创作进行了客观、中肯的分析和描述。
  沙皇统治末期,国家发生统治权危机,为迎合民族意识,沙皇放松了粗暴的审查制度;内忧外患激发了俄国知识分子的救国意识,促使他们开始文学创作。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是当时最主要的两个流派。现实主义主要包含了传统批判现实主义与新现实主义,前者的代表人物为托尔斯泰与契诃夫,后者则以扎伊采夫为主要代表。现代主义则较为复杂,分为象征派、阿克梅派与未来派。象征主义又分为老一代象征派与年轻一代象征派,阿克梅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为古米缪夫,未来派又分为自我未来派与立体未来派。该书详细介绍了这些重要的流派与作家。
  二十世纪也被称为俄罗斯文学的白银时代。“白银时代”一词最初出自侨民诗人奥楚普,他曾在回忆录中写道:“如果我们把普希金时代称为俄罗斯诗歌的黄金时代,那么我们应该把其后的时代称为白银时代。”最开始,这一概念主要用于定义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俄罗斯诗歌,而后则逐渐涵盖整个文学范畴。这一时期,俄罗斯有众多思潮与流派,可以说是俄罗斯文学史上的复兴时期。该书正是基于这个时代,对俄罗斯当时的代表作家作了详细的解读,读后令人收获满满。
  (新乡学院外国语学院 杜荣)
其他文献
[摘 要]文本补白,即是对文本“空白”的再创造。在阅读教学中,巧补文本“空白”,往往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知识及表达思想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教师可指导学生聚焦词语,对话补白,深化理解;巧抓标点,想象补白,丰富情感;关注结尾,拓展补白,升华体验。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文本补白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清平乐·村居》是辛弃疾的一首词,被选入苏教版五年级教材。作为豪放派词人,辛弃疾难得一改粗犷豪放的词风,写出了这首田园风味浓厚的古词——《清平乐·村居》。很多教师在解读这首词的时候,往往从字面上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醉”和“喜”,据此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从中揣度他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但到底词中的“醉”与“喜”该作何解读,让学生如何体会作者的深意呢?笔者听到薛法根老师与众不同的解读,眼前不由一亮
[摘 要]国学经典处处闪烁着中华文化的思想光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它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固本培元的奠基作用。开展经典诵读,重视传统文化的积淀与传承,是一件功在当下、意泽千秋的大事。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掌握诵读的方法、大致理解经典的思想,使学生爱上诵读、学会诵读,并多多诵读,从而厚实他们的文化底蕴,传承中华的优秀文化。  [关键词]国学经典 诵读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证明:文本对话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学生在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咬定文本不放松,立根原在对话中,这样,才能呈现阅读课的精彩。  一、咬定文本不放松——紧扣训练点  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好的课堂提问就是一种教学艺术,问题设计得好,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效,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一旦问题提得不当,课堂气氛有可能如“石沉大海无影踪”,导致课堂教学无法进行下去,教师也将处于尴尬局面之中。  在目前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存在这样一些问题:(1)问题简单,像“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的思维是与他们的亲身经历与情感体验紧密相连的。学生在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和认知周围世界的过程时会产生奇妙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展智力和创造力的重要土壤。所以,在教学《三亚落日》等写景抒情散文时,我们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促进学生的认知与情感的和谐发展,构建快乐和谐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  一、情境导入,拨动情感之心弦  “感人心
[摘 要]目前,大多数学生习作语言平淡,词汇贫乏,缺乏美感,从积累词语开始,让学生做个有心人,做个细心的人,学生才能在日积月累中收获大量的词汇,写出美文。  [关键词]生成 积累 习作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87  “习作四”要求写一篇参观记或游记,在激趣导入之后,我请学生借助课本中的例文和习作提示,先自己思考如何写
一、首要识字,把握语言  在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儿童诗教学中,教师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小学生识字较少,对诗歌的字面理解尚且含糊不清,就更不用说诗歌的内层意义了。因此,语言和识字的提高是小学语文儿童诗阅读教学首要克服的内容。  1.把握阅读的顺序  教师应该通过正确的阅读顺序来进行儿童诗阅读的教育。首先,教师在开启一篇新的儿童诗课文的时候,应该在学生面前朗读一遍诗文,给学生建立一个课文的初步印象,引起学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课文,课文讲述了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两次编纂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字里行间流露出谈迁不畏困难、永不服输的奋斗精神。课文文字朴实,没有过多的情境渲染,也没有故事情节的铺陈,只是采用白描式的记叙手法进行简单叙事。显然,要让小学生领悟人物的精神并非易事。  为此,我从文本入手,让学生展开想象,勾勒出在绝望中奋进的谈迁的人物形象,释放蕴蓄在生命深处的能量,演绎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基础,也是重点。根据课标要求,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用字,满足其阅读和简单书写的需求。从课标来看,小学生的识字需求量很大,单凭课堂上简单的传授显然是无法达到目标的。如何提高效率,丰富学生的识字量,是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苦苦探索的问题,现根据自身的经验谈谈体会。  一、一读二用,反复诵读  诵读识字,顾名思义,就是采用诵读的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积累生字、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