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ykxc14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背景
  在新课程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已获得了教师的共识。《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利用一切有效的教学资源和手段,找准切入口,从而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真正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投入学习,也就成为广大教师不断探索、执着追求的一种境界。
  二、案例描述
  课堂上,我和学生一起学习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当我正要启发调动学生的情感进入词中苍凉萧索的氛围,感悟诗人悲切的羁旅愁思时,无意中却发现好几位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诗旁的插图上,甚至有人大概意犹未尽进而欣然提笔。不满之余,刚想发作,可转念一想,插图不也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吗?欣赏一下又何罪之有?再说,这首诗的内容不正可以用画面来表达吗?所以编者才配了这幅插图。我何不利用这现成的教学资源,或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于是,我对同学们说,既然大家对插图这么感兴趣,那我们就从它入手来进一步赏析诗歌。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诗句,然后对插图作出点评,你认为图中哪些表现得较成功,哪些还没有表现出词中的意境,有待于我们修改。看谁对词的理解最透彻,点评最符诗意。这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课堂气氛顿时高涨起来。
  没过片刻,学生1(就是刚才研究插图中的一个)首先发言:我觉得傍晚人家的屋顶上应有缕缕炊烟,才更能勾起“断肠人”的愁思。
  一石激起千层浪。接着,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亮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不由得惊佩于他们观察的敏锐,理解的透彻,真让人不敢小视。
  学生2:我认为画中的藤不是很好,不但没有枯,反而觉得茂盛,而老树虽光秃秃了,却仍然给人粗壮遒劲之感,都与苍凉萧索的整体意境不符。
  学生3:我觉得小桥下的流水不应这么湍急。再者,从整幅画面的布局来看,最好把它放得远一些,以此反衬眼前苍凉的景色。
  学生4:这匹马也不够瘦,主人的神色渲染得较逼真,但最好下马牵着一起慢慢行进,更能表现旅途劳顿之感。
  学生5:昏鸦应飞得再低些,表现出疲倦的神态,慢慢地聚拢停栖到枯枝上。
  就这样,我没有再对作品讲解一个字,但从同学们热烈的讨论、创意的点评中,我 分明看到他们已完全进入了诗作的情境氛围,并进而突破了语言品味的难关,真正用自己的心灵感悟到了“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创作内涵,真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课结束了,看到同学们热情未减,于是我又顺水推舟,布置了课外作业——结合课文插图,根据你对诗作的理解,自己创作一幅图画。然后,我根据学生的作品评出了“最符诗意奖”“最富想象奖”“最佳画面奖”等佳作,在班级里张贴展览。这次作业很受学生欢迎,学生也对这首诗留下了格外深刻的印象。
  三、案例反思
  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人,是学习中的体验者、探索者、发现者和创造者。作为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发展的促进者。是否实现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课堂中就是学生是否活动。只有当学生的眼、耳、脑、手、口都动起来了,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所以,把目光投向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使学生活起来,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做的。
  要使学生自觉主动而高效地投入学习,教师必须了解其学习的真实感受和兴趣,这是激发学生积极性的基础。当然,了解了学生的想法,还要学会如何尊重学生,满足学生,才能真正使学生有效地动起来,这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具体体现。在本堂课上,由于年龄和兴趣的关系,学生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直观形象的插图上,甚至跃跃欲试。这让我联想到了德国文艺评论家莱辛说过的话:“诗是静的画,画是动的诗。”《天净沙·秋思》正是这样一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作品。诗中有静态的描绘,动态的刻画,有色彩的渲染,线条的勾勒,有时间的绵长,空间的辽阔,这些正是启发学生想象和品味的好材料。让诗中的景物、人物通过学生大脑的加工形成一幅生动的直观的画面,既而引导学生领悟其中的意境,使他们人在诗中,人在情中,与作者直接进行交流,达到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融。这不比我费尽心机地分析牵引学生进入情境来得更直接、更有效吗?于是,我因势利导,就让学生从插图入手来体会诗歌的意境,品味诗歌的语言,从而一下子激起学生参与的热情,收到了出乎意料的教学效果。整个活动中,学生在读、评、画几个环节里都体现了他们对诗歌的独到理解、感悟,而且还发挥了学生的书画特长,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和表现欲,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快乐,真是一举多得。
  课后,我曾认真想过,这堂因意外而成功的课,倒不仅仅是体现教师的教学机智,更主要的它是教师“为生”思想的表现。假如当时课堂上我强制学生认真听讲或委婉提醒学生进入角色,仍然按照原有的思路继续教学,课程任务也能完成,但效果绝对不会如此令人满意。因为这仅仅是“为教”,为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而已,学生是被动的。一堂课,如果不顾学生的感受与兴趣,不能充分调动学生自己的主动性和探求欲,教师即使上得再出色,又对学生真正爱上语文、学好语文有多少帮助呢?“己心之悟,最是至深。”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也有自己的情感与思想,感悟与理解,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将我们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强塞给他们呢?以致充满情感力量的诗篇味同嚼蜡,那将是何等的可惜与悲哀呀!语文学习,就是要激发学生自己的主动参与意识,唤起学生个体对教材的情感体悟,营造其对学习语文的独特心态与氛围,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获得对课文的真切理解。这种劳动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是教师永远无法“教”出来的。或许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途径吧!
  (责编 张敬亚)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高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面面临一系列问题,本文笔者对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水平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指导 专业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近年来高校大量扩招,许多行业的不景气,致使高校毕业生面临非常严峻的就业形势。因此,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指
期刊
摘要:在班集体中,由于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性格、品行等方面存在着差异,难免出现少数学习成绩或品行暂时落后的学生,成为后进生。后进生对班集体存在着不良的影响和危害,因而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无论对学生群体或个体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转化 爱 后进生 尊重 赏识    每个学生原本就是怀着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他们都有求知、上进的心,他们都渴望充实自己。但由于他们个体之间的差异,一部分学
期刊
摘要:语文课堂与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教师劳动的显著特点就是挖掘“美”,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及掌握追求美的方法,形成鉴赏美的能力,引导学生去感受、理解、鉴赏、表现乃至创造美的文章、美的社会、美的自然、美的人生。  关键词:感性美 情感美 语言美 形象美 主题美 自然美    语文课本集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于一炉,使大自然和人类社会多姿多彩的风貌,十分和谐地融汇在语
期刊
反思一:数学应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传统教材过分强调数学的逻辑性、严谨性、系统性和理论性,而对数学概念与结论的来龙去脉和数学的应用不够重视。很多教师不愿在概念的引入及数学结论的形式与发现过程等内容上花时间,以致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脱节,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薄弱。  2.对数学应用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近几年高考中对应用题的考查不突出,教师对应用题教学的标准把握不透,教科
期刊
《石榴》是郭沫若先生的散文,被苏教版、语文版等多家选作初中教材。作者“纵情抒写,无拘无束,似不讲究锤炼,正如万斛泉源,奔涌而出,似滔滔不绝,亦能止于所当止,那潇洒之态表现了作者的富赡才情。”(黄修己先生语)但对于刚涉及散文的初中生来说,想很好地理解这篇散文,难度是很大的。很多学生读后却并不知先生所云。因此,这“石榴”也就变成了生涩的石榴了。  记得我第一次吃石榴的時候也闹出了笑话:那是70年代末期
期刊
在2011届高三生物的复习过程中,生物备课组依据“3+理科综合”高考命题指导思想,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理科综合《考试说明》生物科部分,结合我校高中生物学教学及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采取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取得了较理想的复习效果。在市质检、省质检与外校对比中取得了较优秀的成绩。我们制定的复习计划和采取的复习方法,处处都体现了“夯实基础,培养能力”的指导思想。  一、脚踏实地地夯实基础 
期刊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很多中学教师都采用的教学方法。简单地说,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采用问题教学法关键是如何设置问题。问题一般依据教材设置,依据学生知识水平设置。  然而
期刊
摘要:当代青少年要想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以理论知识为指导,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  关键词:学习 实践 修身内省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必须借助科学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当代青少年要想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推进社会主义建设顺利发展的“四有”新人,就必须以理论知识为指导,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这是中学思想品德学科对青少年
期刊
“复习课难教,复习课难上”是广大数学教师共同的心声。在讲授复习课时,教师往往没有了新课的激情,学生也不如听新课那么感兴趣。他们觉着“这些我都会了,没有必要再听了”。如何才能打破复习课“老师不愿意講,学生不乐意听”的僵局?怎么才能上好复习课?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三点体会。  一、教学设计要生动  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应以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和愿望为目的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动力的强制性学习
期刊
“运动产生变化,变化检测能力。”近年各地的中考题中,越来越多考查学生能力的动态题目不断涌现,甚至成为中考压轴题。动态型问题的解决几乎涉及初中数学的全部知识点,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动态理解和深刻把握。对于动态型问题的解决,首先要深入理解运动图形所在的条件与环境,然后化“动”为“静”,采用以静制动的策略,分析找出题中各种图形的结合点,再联系所学知识进行认真、迅速、准确的解答。  例1:(南通)如图,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