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建筑后浇带的施工分析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q2006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浇带是在施工期间保留的临时变形缝,保留一段时间后,用高一个强度等级的膨胀混凝土填充补齐,临时变形缝即行消失,建筑物即成为连续为整体的无变形缝结构。在住宅设计中,为了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和温度应力的影响,往往需要设置变形缝。然而从使用的角度看又不希望设置缝,因为设缝可能会出现双墙、双柱、双梁等,影响住宅建筑的外观和平面布置。通过高层住宅建筑或其它构筑物的工程实践表明,如果要总体布置上或构造上采取施工后滞带的措施来避免设置变形缝,既可解决超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中的施工问题,这一措施在住宅建筑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后浇带的作用
  施工后浇带按作用可分为3种(1)施工后浇沉降带:用于解决高层主体与低层裙房间差异沉降;(2)施工后浇收缩带:用于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3)施工后浇温度带:用于解决混凝土温度应力者。
  1.1后浇带解决沉降差
  高层住宅建筑和裙房及基础往往设计成整体,但在施工时用后浇带把两部分暂时断开,待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已发生大部分沉降量(50%以上)以后再浇灌连接部分的混凝土,将高低层连成整体。对于岩石地基,由地基沉降引起的沉降差很小,住宅建筑的混凝土压缩变形在施工结束也基本完成,基本上可以不考虑差异沉降。如果基础置于土层上时,可以采取以下调整措施。(1)调压力差:主楼荷载大,采用整体基础降低土压力,并加大埋深,减少附加压力;低层部分采用较浅的十字交叉梁基础,增加土压力,使高低层沉降接近;(2)调时间差;先对主楼进行施工,待其基本建成,沉降基本稳定,再对裙房进行施工,使后期沉降基本相近;(3)调标高差;经沉降计算,把主偻标高定得稍高,裙房标高定得稍低,预留两者沉降差,使两者最后实际标高一致。
  1.2后浇带减少混凝土收缩变形和温度应力
  新浇混凝土在硬结过程中会产生收缩变形,混凝土硬结收缩的大部分将在施工后的前1~2个月完成。留出后浇带,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可以自由收缩,从而大大减少收缩应力。已建成的混凝土结构则可利用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来抵抗温度应力,还可以设置构造筋来提高混凝土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
  2.后浇带的规范规定
  我国现行规范及不同版本的建筑结构构造图集中,对后浇带的构造和**要求都做了详细的规定。但其内容和要求有多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1)后浇滞的缝宽有800mm、1000mm两种规定;(2)后浇滞的接缝处的断面开有平直缝、阶梯缝、坡口形缝和槽口缝4种规定;(3)后浇滞内受力钢筋的处理方法有4种;①先断开,然后再用钢筋搭接接长;②该处钢筋可以贯通不断;③钢筋必须贯通④非但该处钢/筋贯通,而且还增设加强筋。(4)关于后浇滞的后浇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性能要求的规定不一致。
  3.后浇滞的设计探讨
  按类型、工程部位和施工条件设计后浇滞。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之间是否需断开,是设永久变形缝,还是设临时性变形缝,或不设缝,要根据地基、基础及上部结构等具体条件区别对待。高层主楼与低导裙房间设缝问题,除应考虑地基及上部结构外,尚应考虑建筑平面体形。由于施工原因需设置后浇滞时,应视建筑具体结构形状而定,留设位置应经设计院认可。
  3.1后浇滞的设置部位
  (1)一般情况下,后浇滞设在结构内力较小的部位,主要设在柱跨3等分的中间部位,或设要框架梁、板的1/3跨部位外,也可从纵横墙相交的部位或门洞口的连接处,或设在裙房与主楼连妆跨的跨围
  内,这样就不会影响主楼与裙房各自的主体施工。位置确定后,要要图纸上明确标定,不仅要有断面详图及构造要求,而且要有文字说明,对施工的技术要求,注意事项加以说明。
  (2)后浇滞应通过建筑物的整个横截面,分开全部墙、梁和楼板,使得两边都可以自由沉降和收縮。后浇滞也可以选择在结构受力影响较小的部位曲折通过,以免全部钢筋都在同一部位搭接。后浇带的留设位置应上下对齐,贯通地上、地下整个结构,因此在设计时要慎重考虑。
  (3)后浇带设置间距应合理,矩形住宅楼后浇带间距一般设为30m-40m,其它形状可酌情设置。
  3.2后浇带的宽度
  后浇带的宽度与墙、板的厚度密切相关,一般宽度以800mm~1000mm为宜。当墙板厚度小于200mm时,宽度取800mm,大于200mm时,宽度取不超过1000mm;地下室的底板,当厚度不超过1500mm时,宽度取1000mm,底板厚度大于1500mm时,宽度取1200mm。后浇收缩缝和后浇温度缝的理论宽度,只需10mm即能保证温度收缩变形。但为施工方便,避免应力集中,并控制后浇缝在补齐后承受第二部分温及收缩作用下的约束变形,缝宽一般也不宜小于800mm。后浇沉降缝的宽度应使基础和上部结构能够承担在高层主体完成且沉降一部分后第二次异沉降所产生的内力,其宽度根据计算的差异沉降量来确定。
  3.3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及带内钢筋处理
  (1)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浇筑混凝土后连拉牢固,可以根据墙板厚具体情况进行处理。一般厚度小于300mm的墙板,可做成直缝;厚度300mm~600mm的墙板,可做成阶梯形或上下对称坡口形;厚度大于600mm的墙板,可做成凹形或多边凹形的形式。
  (2)后浇带内的钢筋处理。根后浇带的不同类型应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对于沉降后浇带,钢筋应贯通;对伸缩后浇带,钢筋应断开;对梁板结构,板筋断开、梁筋应贯通,如果钢筋不断开,钢筋附近的混凝土收缩将受到约束,产生拉应力出现开裂,从而降低了结构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因此,后浇带内钢筋可以连续,也可以不断开。实际留置最好连续,这样可避免同一截面搭接接头面超限,且后浇带可直线通过一个开间;如果钢筋是断开的,最好用焊接搭接,而不用绑扎搭接,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受力筋同一截面接头面积坡过规范允许值(绑扎搭接25%,焊接50%)。如钢筋断开,为防止在同一截面出现钢筋焊接接头过多,后落带不宜直接通过一个开间。
  4.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施工
  4.1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技术要点
  留置后浇带时,在两侧用堵头板,堵头板按钢筋间距上下刻槽,还在堵头板上放一些凸条板,使施工缝变成凹形槽。堵头板宜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后方可拆除。后浇带体积小,混凝土量少,操作不便,且容易出现裂缝,必须认真做好后浇带浇筑的每一个环节,才能有效地防止裂缝产生,达到设计质量要求。
  如果设置的后浇带是为了防止收缩变形和减6混凝土施工过程的温度应力时,后浇带的保留时间表不宜少于两个月;如果是为了调整结构不均匀沉降时,后浇带混凝土应根据主楼和裙房的沉降观测结果,在两侧结构单元沉降基本稳定后再进浇筑。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将施工缝表面浮浆凿清,清除松动石子并形成毛面,彻底清除后浇带中的垃圾杂物,并隔夜浇水湿润,或浇筑时应用水湿润表面或补浆。
  后浇带在留设过程中,一般为考虑混凝土浇筑方便,而在接口处留成了直槎,但为了防止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形成贯通缝,需凿成马牙槎。
  后浇带在浇灌前,要对施工中被啃得杂乱的钢筋按图纸要求进行调整,保证位置准确,并对生锈的钢筋进行除锈,否则对结构不利。对于断开的钢筋可采用搭接焊,间距过大的补增同型号钢筋。另外,螺纹套筒连接在后落带的钢筋连接中也有应用。
  后浇带的封闭材料应采用比设计强度等级提高一级的无收缩混凝土(可要普通混凝土中掺入膨胀剂),所用膨胀剂和外加剂的品种,应根据工程性质和现场施工条件选择,并事先通过试验确定配合比。由于膨胀剂的掺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因此,要求膨胀剂的称量由专人负责,并适当延长掺膨胀剂混凝土的搅拌时间,以使混凝土搅拌均匀。
  严格控制后浇带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和技术标准,根据理论配合比合理确定施工配合比,并控制后浇混凝土的水灰比、单位水泥用量和砂率。
  浇筑后浇带混凝土时,要精心组织施工,适当延长掺膨胀剂的混凝土搅拌时间表,振搗密实,并要及时养护。混凝土浇筑后8~12内,应采取保温保湿条件下的养护,待模板拆除后,仍应进行保湿养护不得少于30天。
  施工温度应低于两侧混凝土施工时的混度,宜选择温较低的季节施工。
  4.2地下室后落带浇筑时渗漏问题
  地下室后浇带浇筑时容易出现渗漏,应注意采取以防渗措施。
  认真清除落入后浇带的杂物。(2)浇筑时,先浇筑一层10cm厚的素混凝土垫层,三者同时浇筑。(3)为防止地下水从垫层上渗,可在垫层混凝土和后浇带混凝土之间铺二毡三油。(4)为防止直下水从外墙渗入,可要外墙后浇带位置增设挡水墙。
  4.3后浇带施工期间的防护
  后浇带四周应砌围护,顶部应采用木板遮盖,盖板两边应比后浇带各宽出500mm以上,以防止施工过程中垃圾等污染钢筋和施工缝结合面,并保证安全施工。
  5.结束语
  为了解决住宅楼高层主体与裙房间的差异端沉降、钢筋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和混凝土的温度应力等问题以及房屋功能的需要,后浇带在住宅工程中已广泛应用。由于后浇带是一种临时性变形缝,必须经过周密考虑=详细计算,对上层结构既考虑连成整体后其变形对结构产生的影响,同时要配筋和构造上也要采取一定措施以确保安全。考虑到合浇混凝土和原有混凝土结合不够理想,根据受力清况,在后浇缝处可适当增加一些钢筋,或在原浇筑混凝土断面上留出企口,使新老混凝土更好好结合以承受较大的剪力和弯矩。综合所述,对住宅建筑后浇带的设置和施工,设计人员应认真处理,施工人员应精心施工,方能保证质量。
其他文献
楼面砼开裂是我国建筑物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质量缺陷,虽然很多砼裂缝被认为对建筑物的使用并没有多大危害,但是仍然有必要对建筑物的楼面砼开裂现象进行预防和处理,以避免建筑物质
期刊
随着运输方式多样化和综合化的发展,高效协调的综合运输大通道已成为交通运输发展的必然趋势。综观国外/境外高速铁路的发展现状,高速铁路以其显著的技术经济优势,对未来综合运
本文首先论述了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制原理,然后着重论述了固定砂石体积含量法和改进全计算法,最后论述了C60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制过程。
期刊
【摘 要】实践研究表明,兴趣缺乏是造成学生学习难的主要因素。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 重点阐述如何通过多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培养 动机 兴趣    正确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是学生掌握技能、知识的前提条件,又是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呢?下面就这一问题谈一下个人浅显的看
【摘 要】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是中职学校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的 重要环节。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课堂教学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了探究,提出了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中职 任务驱动教学法 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也随之兴起并不断深入。当代职业教育的要求即通过综合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
【摘 要】我国的教育在新的经济下不断地进行改革,新课改已经在体育教学中迎来了崭新的春天,随着新课改不断地深入到体育教学中,我们就体育教学的安全问题已经开始了深深的思考。如何在新课改的引领中,解决高中体育教学的安全问题,是本文探究的主要内容。在此,就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和高中体育教学中相应采取的六方面的措施进行了分别的阐述。  【关键词】新课改 体育教学 安全问题    在新课改的指
【摘 要】“全面发展”虽然被写进了我国的教育方针,但一直以来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没有被很好地把握,尤其是把“全面发展”的“全面”绝对化,导致“全面发展”嬗变成“面全发展”和“平均发展”,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严重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全面发展 平均发展 应试教育 教育行政化    “全面发展教育”早在1952年就出现在我国教育法规里,成为我国的教育方针。几
近年来英语试题的触角涉及到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教师应尽可能要求学生扩大阅读面,广泛阅读,以求开阔视野,提高英文水平。本文就英语阅读课中,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理
在金融危机席卷的浪潮中,IT企业员工的流动性进一步加大,有的企业忙于裁员,有的企业暗暗加大了人才的招聘力度,悄悄进行人才储备。不管企业采用什么样的人力资源措施,在二十一世纪
本文论述了语文新课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设计,采用愉快教学,激励学生走出课堂的“沉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倡导学生自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