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成果激励性评价法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kfyw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
  幼儿园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有效的游戏评价尤为重要。然而,在以往的游戏活动评价这一环节上,还做得不尽人意,大部分都由教师充当评价的主角,幼儿只是被动地应答或静静地听,评价内容也很保守,趋向于一种模式化的“套路”。这种评价不能体现《纲要》中“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平时观察所获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行为表现和所积累的各种作品等是评价的主要依据”的精神。笔者认为,要改变这一状况,可以尝试下面四点“激励性评价法”。
  作品交流评价法
  在一般的教学活动特别是美术活动中,老师们总会把孩子们的作品放在“作业角”上展示欣赏,以此来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美术学习兴趣。而在游戏活动中,这种评价方法则用得很少,一来老师们可能认为幼儿游戏作品很“粗糙”、“简单”,有的甚至“不知道画的是什么”,不值得展览;二来由于幼儿游戏作品五花八门,种类繁多,展出来也是“乱七八糟”,不值得一看。但是,当我们在活动室开辟游戏作品交流台,让所有的孩子把作品放上去进行交流评价以后发现,这种观点只能说明老师还没有真正了解孩子的需要。 其实,以大人的眼光看孩子作品是多么“不象”或多么“简单”,这些作品都无不凝聚着孩子们的智慧和心血。而且,每一件小小的作品,孩子都能讲出一个精彩的故事。
  比如:在玩泥游戏后只见朱×小朋友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个“泥疙瘩”(我们左看右看不知道是什么),迫不及待地放上了交流台,并兴致勃勃跟小伙伴讲开了:“喂,你们知道,我做的是什么吗?告诉你们吧,这上面高高的是两个山峰,一个大,一个小,中间还有一条瀑布流下来,下面是我和哥哥在那里看瀑布……”听着他滔滔不绝的话语,再看看他脸上始终洋溢着的幸福与满足的笑容,这是其他一切言语评价所无法实现的。采用这样的评价方法,让孩子们轮流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可以有效地调动幼儿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创作的积极性,鼓励幼儿大胆表现,面向全体,即使能力弱的幼儿也有了展示自己作品的舞台,他们一有空就自发地去看作品、评作品、介绍作品。
  鼓励表演展示法
  对于一些比较大的幼儿,可以鼓励他们大胆表演,自己做模特进行展示,以此达到鼓励积极性、激励表演热情的目的。
  例如:在“OK服装厂”游戏中,孩子们想办法用各种废旧物品,制作了许多非常有创意的服装。有树叶做的“印第安人装”、红色方便袋做的“公主裙”、塑料扎线做的“超短裙”、稻草编的“披风”;还有“水果装、酸奶装、纸筒装、光盘装”等等。孩子们的这些手工立体作品如果仅仅把它放在陈列台上,它只是一个静态的观赏物,而当孩子们穿上自己制作的服装,上台表演时,此时的服装因为变成了表演的道具,而创设了另一个游戏契机。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在欢快的音乐的伴奏下,孩子们走上台,他们的一个微笑、一个亮相、一个转身,都显得那样的沉着自信。他们在表演时,大胆地与周围的人们对视交流,从他们的骄傲的眼神中,能读到:“你看我行不行?”、“我的服装美不美?”……。由此可见,鼓励表演展示法,不仅能最大程度地通过孩子的自我表现、自我展示来达到自我激励的目的,而且还把一些潜在的游戏资源充分地挖掘出来了。
  策划大小互动法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缺少与之分享快乐和忧伤的兄弟姐妹,他们几乎没有体验过因为帮助了弟妹而获得的成就感,也很少因为有有求必应的哥哥姐姐的关照而萌发的自豪感。
  因此,可以尝试在组织孩子们尝试“开小店” 一类游戏结束之后,将游戏成果的呈现方式同时作为孩子们之间互动的形式,让大小不同的幼儿之间产生交流、彼此对话。以此达到激励幼儿共同发展的目的。
  例如:在游戏“苗苗冷饮店”开张之后,“门市部的冰柜”中,放进了许多孩子们做的诱人的“棒冰”、“冰淇淋”、“蛋筒”……当老师提议,请小朋友把自己做的冷饮送给小班的弟弟妹妹时,孩子们个个喜形于色。在赠送的过程中,大班孩子不厌其烦地介绍着自己的作品:“小妹妹,你知道这是什么棒冰?”, “不知道。” “这是香蕉棒冰。”(边说边剥开外面的包装纸,让小班孩子看到了香蕉形)。 “哦,是香蕉棒冰。”,“我的香蕉还没长熟,所以是绿色的。” “我喜欢吃黄香蕉,不喜欢吃绿香蕉。”,“那明天我做一支黄香蕉棒冰送给你。”小班孩子看着诱人的“香蕉冰棒”忍不住想用舌头舔一下,大班孩子连忙说:“这是假的,不能吃的,你可以用它去喂娃娃。”“嗯!”……回到教室后,大班孩子还在兴奋地说:“那个小弟弟叫我哥哥了!”“那个小妹妹很喜欢我做的冰淇淋!”“明天我再做一个更好玩的孙悟空棒冰送给他!”……
  从孩子们的谈话中不难看出,他们既有为人哥、为人姐的喜悦,又从小弟妹的需求中找到了自己作品再进一步修饰的目标,而这些活动的策划均来自于教师组织的对孩子们游戏作品成果的评价。以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使幼儿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而且使游戏成果成为动态的、大小幼儿直观互动的桥梁和纽带。
  解决问题激励法
  在针对幼儿诸多的能力培养中,笔者认为,最突出的应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则可以尝试运用“问题解决激励法”进行操作。
  幼儿游戏成果不仅包括一些显性的可视性很强的东西,其实还包括一些隐性的内容。比如在游戏过程中的能力培养和提高等。教师在评价时,常常会这样提问:“今天你们在玩的时候,有没有碰到困难?自己是如何解决的?”当孩子们提出问题以后,请大家来讨论,老师应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以此促使幼儿进一步思考,形成再发现、再讨论、再解决、再提高的良性循环。
  【作者单位: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 江苏】
其他文献
金湖大道工程设计中为配合河网建设沿线布置了多座中小桥,桥址处软土层较厚,文章通过工程实例,列举多种桥台形式,从结构受力、经济、施工等方面比较,最后选定扶壁式桥台做为
目前我国大力推行工程建设领域工程总承包模式,面临新经济形态下建筑市场的发展,传统的设计企业发展EPC总承包项目已刻不容缓。通过结合目前设计企业特点及工程总承包模式的
朗读是一种有声语言艺术,它需要眼、口、耳、脑多种器官并用,即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各年级段都要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而且,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低年级课文内容一般生动形象,语言儿童化,很适合通过朗读来感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而作为一种课程形态,是为“研究性学习方式”充分展开所提供的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无论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还是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研究性学习都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中有其独特的价值。本文探讨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及教师所起的作用。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
城市化对气温变化有多大影响是气候变暖研究中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应用天津市区、塘沽、宁河、蓟县4个台站1964—2006年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近40年天津地区年及四季的气温变
重金属污染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活性,间接影响土壤碳(如CO2、CH4)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全球气候变化。甲烷氧化菌氧化消耗CH4,降低大气中CH4含量,在缓解由温室气体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