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津润燥秋梨膏

来源 :医食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5few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风起,秋阳燥,很多注重养生的人开始熬秋梨膏了.皮肤干燥,嗓子干燥,换季感冒咳嗽,都可以喝秋梨膏.秋梨膏到底是什么东西?真这么神奇吗?自己该如何制作秋梨膏呢?rn秋梨膏是什么rn秋梨膏由《本草求原》中所载的“秋梨蜜膏”经宫廷御医加工演变而成,相传始于唐朝.据说,唐武宗李炎患病,终日口干舌燥、心热气促,遍服药物均不见效,御医和满朝文武束手无策之时,一名道士用梨、蜂蜜及各种中草药配伍熬制蜜膏,治好了皇帝的病.从此,道士的妙方成了宫廷秘方,到清朝时才流入民间.
其他文献
气候特点rn白露是典型的秋天节气,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气温逐渐转凉.进入秋分后,会感觉凉爽舒适,但气温下降明显,白天、夜晚温差进一步拉大.rn中医建议rn九月养生防秋燥非常关键.人们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往往会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可适当多服一些含维生素的食品或用中药食疗.
期刊
药物治疗原则rn1.激素鼻喷剂是目前治疗过敏性鼻炎最有效的一线药物.rn2.对于间歇性或轻度的过敏性鼻炎,如果患者不想使用激素或想尽量避免使用激素,可以有下列选择:rn●抗组胺鼻喷剂,如氮卓斯汀、左卡巴斯汀,规律使用或按需使用;rn●二代口服抗组胺药,规律或按需服用;rn●色甘酸钠鼻喷剂,规律或按需使用.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此药作用较弱,需要一日多次给药,依从性不高,但因安全性好,比较适合用于儿童.
期刊
药品在开封后,包装上标注的有效期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值,不同剂型药物的实际可用期限有所不同.rn已开封的特殊剂型药品rn如多剂量的眼用制剂(眼膏、滴眼液等)、鼻用制剂、耳用制剂、涂剂、涂膜剂等,在启用后最多可使用4周.若药品说明书中另外注明药品开封后的使用期限,则以说明书为准.此外,一旦药品性状发生变化,出现絮状、沉淀等,无论何时均不能再使用.
期刊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一些曾经牙疼过的朋友对这句话应该深有体会.牙疼发作有时真的让人心烦意乱,寝食难安.我天生体质弱,稍微有一点辛辣刺激、作息不规律、偶尔受凉、缺水等都会引发上火性牙疼,疼得最厉害的是右上智齿.有一次我又因牙疼在床上翻来覆去,妻子告诉我一个偏方,说用芦荟一小片、花椒一二粒,放在牙齿疼痛处紧咬,让二者与疼痛处充分接触,可消除疼痛.
期刊
荔枝味甘酸、性温,入心、脾、肝经,可止呃逆,止腹泻,是顽固性呃逆及五更泻者的食疗佳品,同时有补脑健身、开胃益脾、促进食欲的作用.rn苏轼曾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但倘若苏轼真的日食三百颗荔枝,恐怕要得“荔枝病”了.
期刊
前段时间某医院的一位儿科护士在网上找我咨询美牙的事,她全口四环素牙,看到美容院里的美牙贴面广告,很想去那做美牙.我问她为什么不找自己医院的口腔科医生做,她说本院的口腔医生不会做,还建议她去上级医院做.她不想舟车劳顿转诊去上级医院,看到家门口美容院广告宣传的效果特别好,就非常动心了.rn经过我的规劝,最终她彻底打消了去美容院做美牙的念头.
期刊
有网文传,油条、馒头等食物一口也别吃,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一种会使人“变笨”的物质——铝.这是真的吗?rn食物中的铝来源于明矾rn一些食物中会含有铝,铝的主要来源是一种叫作明矾的食品添加剂.rn明矾又叫白矾,化学名称是硫酸铝钾(钾明矾)或硫酸铝铵(铵明矾),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
期刊
一见孩子玩手机就心烦rn朱女士今年40岁,儿子刚上初二.每次看到儿子玩手机就莫名地火大,朱女士只要稍微提醒一句,儿子就极其不耐烦,有时还会大喊大叫.这样一来,朱女士的火气更大了.终于有一天,两人因为手机的事吵了起来,而且越吵越凶,朱女士一气之下夺过手机,一下子摔在地上.为此朱女士的儿子一连几天不出房门,也不说话.无论朱女士怎么苦口婆心地讲道理,儿子都是面无表情,一副毫不在乎的样子让朱女士彻底慌了神儿,她不知怎么改善与儿子的关系.
期刊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其并发症可累及全身各个器官及组织,如果不能早期发现、及早干预,将来后果堪忧.值得庆幸的是,当机体的某一器官出现病变时一般都会有相应的先兆症状,如果能够及时识别这些早期信号,早期诊断、及早治疗,就能将并发症的危害降至最低.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当出现什么症状时,需要警惕是否为糖尿病并发症呢?
期刊
在江苏省南通市学田公园,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位鬓发全白、精气神儿很好的老人在散步、玩健身器械.他的名字叫胡观柏,现居住在南通学田新村.老人1921年1月1日出生,今年整整100周岁,大家亲切地尊称他为胡老.rn胡老是安徽歙县人,地处皖南山区,小时候家境贫穷,兄弟姐妹4人,他是老二.因生活所迫,胡老少年时就随同乡前往上海谋生,在一家油漆店当学徒,1939年被老板派遣到南通,在城隍庙“乾元油漆店”继续经商.1955年公私合营后到南通家具厂工作,直至退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