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苏布尔什维克共产党成立大会文件(二) 全苏布尔什维克共产党(苏共[布])党纲

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25877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1年11月8日,在俄罗斯联邦圣彼得堡市成立了全苏(一译全联盟)布尔什维克共产党,简称'苏共(布)'它的前身是布尔什维克纲领派。成立大会之后,该党公开发表了建党公报、党纲、党章以及新当选总书记尼娜·安德烈耶娃的政治报告等文件。苏共垮台后,出现了许多左翼党,这些党派在今年2月15—16日举行了非常代表会议,试图协调一致,为在今年6月召开苏共第29次非常代表大会做准备。尼娜·安德烈耶娃领导的苏共(布)拒绝参加这一切活动。它认为,其余的左翼党都不是革命的,都不配称作苏共传统思想的继承者。安德烈耶娃代表的一派人从1988年3月13日发表《我不能放弃原则》一文开始活动,至今已有4年之久。本刊上期摘要介绍了苏共(布)的指导思想(政治报告),现将该党党纲及其他文件摘要发表,以供参考。
其他文献
从新兴工业国家论来看世界经济的'三极结构'首先,东亚的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有南朝鲜、新加坡、台湾、香港。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特点是,它们都是从日本资本主义殖民统治下获得解放,处于日本资本主义(中心)的'周边'地位,依靠吸收外资,推行出口导向型的
一随着两德统一的进行,东德经济的严(?)事实终于一览无余地摆在了人们面前;——生产的资金结构已经完全老化。——生产率水平只相当于联邦德国50年代的水平,也就是说,在平均水平上只达到西德现有企业生产率的大约30%。
由E·博罗金撰写的《社会生产是哲学研究对象》一书,由莫斯科高等学校出版社1989年出版。这本专著的特点是,作者对社会生产这一复杂的哲学概念,用整体的综合方法加以考察,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生活的生产理论观点出发,有机地把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和社会政治各个方面结合在一起。
弗拉基米尔·叶梅尔扬诺维奇·马克西莫夫原是苏联作家、持不同政见者。下面是他最近接受《呼声报》记者采访时的谈话。现将部分内容摘译如下,供参考。
1922年前夕,我国处予一片瓦砾之中。这么说并无夸张之嫌。矿井灌满了水,各类工厂所有的机床都已停产。交通运输瘫痪。看来要复兴这个国家非要几代人的时间不可。然而,只过了5年,在工业生产的主要指标上,我们就恢复了革命前的最高水平。而且不
据苏联《社会学研究》杂志1991年第11期报道,1991年5月6—8日在兹韦尼哥罗德召开了全苏青年社会学者和研究生科学-实践会议。这次会议由苏联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办,参加会议的社会学家来自莫斯科、列宁格勒、基辅、明斯克、基什尼奥夫、斯维尔德洛夫斯克、新西伯利亚等城市的科研中心。
本文作者布拉金斯基生于莫斯科,曾在苏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任研究员,1991年4月被日本庆应大学聘为客座研究员,现为日本横滨市立大学商学部副教授。由于他在戈尔巴乔夫访日时任翻译,并同雅布林斯基交厚,又能说一口流利日语,日本各界对他的作用评价很高。去年7月16日他休假回莫斯科,耳闻目睹了8月政变的经过。回日本后,他在世界经济研究协会会议上,作了专题介绍,大约有350名日本政界、财界和企业界人士出席了会议。现将他在会上的部分讲话内容摘译如下,仅供参考.
自1815年以来,东欧的民族主义共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在1815年维也纳会议上,整个东欧被奥斯曼帝国、奥地利帝国和沙皇俄国三大帝国所瓜分。中世纪破裂后幸存的各小邦国家完全被三大帝国吞并。三大帝国是以贵族统治和宗教认同为基础的。这三大宗教是逊尼派伊斯兰教、反对宗教改革的天主教和东正教。在当时,宗教和贵族统治被认为是维持政治秩序最合理、最适宜的基础。尽管每一个帝国内都有许多民族,但这并没有对政治产生什么妨碍。在文化上和语言上有差异的许多原
1989年11月在堪培拉举行的亚太经济委员会12国外长和贸易部长第一次会议使该地区经济发展条件、经济结构、民族心理、文化、历史和政治传统不同的国家,第一次建立了经济联合体,从而结成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平等的伙伴关系。澳大利亚是这一联合体的主要倡导者。它强调,在亚太经济委员会的范围内,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应受到保护,反映了澳大利亚
融合促进了香港经济的振兴在1997年实现香港回归中国这一目标的政治日程上,尽管还存在着许多不透明之处,但在经济方面前景却十分明朗。特别是近几年香港经济与广东省的经济融合程度令人瞠目。这一状况使香港广东两地的经济结构急剧变化。两地区经济融合的主要作法是,香港企业与内地制造业企业签订经济合作协定,将香港企业生产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委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