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定教,让每一枚花朵绽放得更加美丽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sh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实践中,必须紧密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因课定教”,同时还必须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生定教”。本文提出积极推进因生制宜的教学路子,尊重个性差异推开“因材施教”的教学路子,积极综合班级群体特点推开“因班制宜”的教学路子。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以学定教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国民素质教育的提出与深入贯彻,新课程教学改革就是贯彻落实素质教学的有力举措,强势推进基础教育,提出素质教育,广大一线教师正在如火如荼地投入到火热的教学改革实践当中,朝着全面素质教育这一总目标阔步迈进。《2012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必须积极适应新的时代特点和社会形势,大胆改革传统那种效率不高的只专注于教师“教”的教学模式、方法与策略,切实牢牢把握学生这一课堂教学的主体,科学引导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关注学生合作学习、协作探究能力的培育,关注他们独立自主、独具创新的思维模式,高度重视和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不断加强课堂教学内容的研究,紧密结合现有教学素材,因课定教、因生定教、以学定教。
  一、积极推进因生制宜的教学路子
  “以学定教”一词最早在1994年出现,1997年作为一个较为完整的概念得以正式提及,并界定为“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素质为基础,以提高学习能力为主线,以素质充分发展为目标,遵循科学教学原则,促使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理念。显然,其中蕴含最为重要的思想就是“因生制宜的教学路子”,积极根据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个性特点、最近发展区、身心发展规律,以及结合班级群体特点等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师的教,关注学生的具体情况,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育,关注他们思维能力的提升,最终达到有力增强他们综合素质,提升他们整体能力的目标。
  例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充分认清学生自身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把握好小学阶段这一身心发展特殊而关键的时期,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水平和特点,控制好节奏与速度,切莫犯揠苗助长、急于求成的错误。比如,就三年级学生而言,他们是一群较为特殊的群体,这一学年阶段是由小学低年级转向中高年级的重要时段,是引领学生进入要求明显提高阶段的一个过渡缓冲期,该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和较为巨大的挖掘潜力,但切莫过度“挖掘”,如果希冀一蹴而就地急于求成,则极有可能会适得其反。以小学语文习作为例,此时必须引领学生从关心留心身边较为亲近的事物开始,将他们喜于表现、乐于展现、乐于书面表达的良好个性加以积极引导,引导他们将日常生活中记忆最为深刻或者感觉非常新奇有趣的内容“吐露”在习作之中。
  二、尊重个性差异推开“因材施教”的教学路子
  小学生是一群充满朝气、充满活动力的少年儿童,他们具有少年儿童所共同的生理特征与心理特点。然而,由于受到家庭教育具体情况和所处的不同的社会实际环境的影响,每一个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存在个性化差异,他们的智商、情商发展速度各不相同,而随着小学年级不断提高,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显得越来越大,真可谓千差万别。对此,教师必须具有清醒的认识,充分尊重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积极加强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他们已经具有的认知能力以及所处的认知水平,从而积极引领他们发扬他们的独特长处,弥补他们面临的不足,积极推开“因材施教”的教学路子,确保教学质量与效果得到不断提升。
  例如,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苏教版三年级《古诗两首》的教学实践中,首先引导他们对《山行》和《枫桥夜泊》这两首古诗进行细细品读,让他们在思想与内心深处对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产生较为完整的印记,然后,可以积极挑选某些喜欢并且擅长绘画的学生,让他们根据自身对古诗的理解构建自己的画面,继而引出经典画面,让他们既品读研讨文本内容,又品读古诗中的画面意境,将他们的抽象思维、直观视觉感受与不同意境的比对体验灵动起来,促使他们对作者所需表达的思想情感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与体验,从而促使课堂教学氛围得以有效激活,大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三、积极综合班级群体特点推开“因班制宜”的教学路子
  当前,在我国中小学教学体系中,教学的组织结构都是以“班级”为单元展开的,即普遍采用班级授课制,而作为班级,虽然是由群体性个体组成,就学生个体来说,他们都具有各自的特点与个性,但由于他们所处的年龄阶段大致相近,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基本一致,因而学生组合起来会呈现出一定的群体共性特征,而且每个班级都具有自己所特有的特点与风格。教学实践反复证明,在课堂教学中,紧密结合每个班级自身的特点和风格,积极推开“因班制宜”的教学路子,可以大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例如,对于班级特点和风格较为“内敛”的班级,可以采用积极鼓励的教学策略,投入更多激励的话语,比如“要敢于举手发言哦,这也是做一个有勇气学生的良好表现呀”“你就是很勇敢,从你的主性上看就是比不举手的同学要强得多”“回答得有一定道理哦,再仔细思考思考,离正确答案很近了”等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而对于比较活跃的班级,则必须略加正确性压力,让他们“三思之后再言”,这样既有助于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也有助于全班同学整体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综上,紧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积极贯彻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语文教学理念,可以让课堂变成真正人文的、灵动的、焕发生命活力的舞台,让每一枚花朵绽放得更加美丽。
  参考文献
  [1]高婷华.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以学定教”策略研究[J].教学研究,2013(12).
  [2]陆晓敏.试论“以学定教”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J].教学观察,2013(9).
  [3]郑菲菲.对小学语文“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模式应用的探究[J].现代教师与教学,2012(11).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3D技术在电影及生活中广泛运用,迁移于小学语文课堂,以建构主义及巴赫金复调理论为哲学依据,大胆尝试,从立体解词,映射全篇;梯度朗读,强化张力;多层对话,拉近距离;三维读诗,编制诗圈;延展阅读,勇攀高地等多角度进行实践探索,试图达成教师理念上的生长性,操作上的多样性,感受上共振性;学生思维的广角与深入,情感的丰富与厚重,表现的主动与投入;教学由线性而多维,从平面至立体,变单向为多元。  【关
【摘要】读出散文的散文味,去读林语堂的广博,去品谢冰心的清新,去了解陆蠡的自我剖析,去感悟史铁生的艰难成长。让我们的学生学会在比较中欣赏散文真纯的美。  【关键词】散文;散文味;《古都的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偶尔翻开书架上的《走,回民国住两天》,读到其中的郁达夫的《北平的四季》。在那篇文章中,郁达夫回忆了北平那温馨的冬日,如潮的新绿,清凉的夏日,唯独对于北平的秋日只是
【摘要】在初中生刚入学之时,语文教学即能从临战的需要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讲解和训练,岂不就轻松自如得多了吗?正是基于这一考虑,对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进行深刻的反思很有必要。  【关键词】 反思;教学;存在问题;方法指导;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对于初三语文第二轮复习,我们农村初中正常都采用专题形式复习。往往到这个时候,农村初中学生语文学习方面的诸多问题就会暴露出来
【摘要】辨析并修改病句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具有极强的迷惑性,老师和考生们花大气力去复习,却收效甚微。本文以句面为入手点,抓住词和短语的特征,发现句子的病症所在,并总结出“九看”的判断方法。  【关键词】病句;病症;“九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辨析并修改病句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可以称得上是高考试卷的一棵常青树,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关于“病句类型”,《考试大纲》规定了六种
【摘要】本文以一年级上册《它是谁》一课的教学案例说开去,阐述了语言教学在小学低年级中的运用,进一步强调了阅读在教学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阅读;语言运用;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的就是要感悟语言,感悟要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什么是感知?就是对语言文字最初的了解。实际就是我们常说的“初读课文”。一年级学生对文字的感知,就是读通、读懂课文,
【摘要】《孔雀东南飞》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不仅是古代民间文学的不朽之作,也堪称中国古代爱情悲剧的典范之作。而对刘兰芝婚姻悲剧的解读历来说法不一,本文将从“角色执着”这一角度来分析其悲剧的根源。  【关键词】《孔雀东南飞》;角色执着;悲剧  【中图分类号】G653 【文献标识码】A  《孔雀东南飞》作为中国古代民间文学的光辉之作,其艺术成就对后世文学发展影响深远,常被收入高中语文教材。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为了实施高效课堂,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目的性,关键是需要正确认识到新课改的本质,坚持从细节入手,抓住课堂精彩瞬间。基于此,本文着重探究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之细节把握的途径。  【关键词】语文;高效课堂;细节把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构建高效课堂,便需要准确把握课堂细节,如:从细节处导入课题、巧妙应对突发事
【摘要】古色古香、平上去入、抑扬顿挫、有古汉语“活化石”美誉的闽南方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世世传承、辐射海外的闽南文化,具有根植闽南、花开两岸、香飘四海、誉满五洲的特征,作为特色鲜明突出的民系文化,积淀深厚,形式多样,种类丰富,活态传承,保存了众多原生态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因此,对地方课程“闽南方言与文化”的开发与实施进行深入、
【摘要】“留”“憺”出自“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一句,取于《九歌》中的《山鬼》篇。笔者在分析之后得出“留”为“为……而留”“等待”之义,“憺”应理解为“怅”更佳。  【关键词】留;憺;灵修;山鬼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留”“憺”出自“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一句,取于屈原《九歌》中的《山鬼》篇。现在通行的学生教材,如《古代汉语》《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等均
【摘要】语文课堂应从学情分析出发,体现语文课堂的儿童味;从目标的制定出发,突显语文课堂的语文味;注重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提升语文课堂的生长味;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有滋有味。  【关键词】语文课堂;儿童味;语文味;生长味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中,教师如何引领孩子挖掘文本的育人的价值,下面就我执教《小池塘》谈谈语文课堂教学的滋味。  一、从学情分析出发,体现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