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化学内容衔接教学的实验研究报告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4767893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初高中化学内容的衔接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也是中学化学教师已探讨多年,并有待进一步深化的研究课题。本文作者通过使用初高中化学内容相衔接的教案,对江西金溪一中高一年级进行了对比实验教学,研究初见成效。
  关键词: 初高中化学 内容衔接 课堂教学 实验研究
  
  初高中化学内容的衔接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新教材的知识结构安排、体现的思维方式及相应的教学方法,以及使用的教学手段等方面与旧教材相比都有很大的区别。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衔接问题是高一化学教学中一开始就面临的一大难题。所以,我选择了初高中化学内容的衔接作为课题进行研究,并于2007年7月到11月进行了课堂教学实验,现将实验结果汇报如下:
  
  一、准备阶段(2006年10月—2007年7月)
  
  1.第一阶段:2006年10月—2006年12月。
  调查高一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通过调查,我们认为高一学生化学学习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教师因素和学生因素。
  (1)教师因素
  高中教师认为,高中学生已经是有思想、有自尊的“小大人”了,所以对刚上高中的学生管理较松,使学生缺乏紧迫感。
  (2)学生因素
  ①学习方法上,很多学生还是延用初中的学习方法,过多地依赖教师,知识虽然掌握很多,也可以理解记忆,但却不能运用。这和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及延用初中的学习习惯有关,平常只完成作业,不接触课外习题,当然不能把所理解记忆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
  ②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生由初中进入高中后有松一口气的想法,平常在学习上不下功夫,临到考试抱佛脚。又因考试题量增多,难度增大,所以,成绩下降。
  2.第二阶段:2007年1月—2007年6月。
  认真研究初、高中新课程标准,学习初中化学教材。花费了近半年的时间,形成了初高中化学内容衔接的教案。
  
  二、实验阶段
  
  1.实验对象。
  2007年7月,我们以2007年中考成绩为标准,选出100名学生,再随机分成二个班,每个班50名学生。一个班为高一(4)班,一个班为高一(5)班,高一(4)班使用上述编制的初高中化学衔接的教案进行授课,高一(5)班为对照班,从9月1日开始实验。
  2.实验结果。
  (1)实验数据处理
  通过几个月的实验,结果处理如下:
  第一单元《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的单元测试的成绩分析如下:
  
  第二单元《碱金属》的单元测试的成绩分析如下:
  
  (2)效果
  通过半个学期的试验,效果比较明显。
  ①学生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得到了遏制。试验班和对照班半个学期的单元测试及期中考试的标准差如下:第一单元试验班的标准差为13.65,对照班的标准差是16.37;第二单元试验班的标准差为12.65,对照班的标准差是14.53;期中考试试验班的标准差为15.4899,对照班的标准差是16.0875。从各种考试的标准差,我们可以看到,试验班学生成绩的离散程度更小,也就是说试验班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程度小。
  ②学生基本克服了初高中化学在内容上的脱节现象,基本上能掌握高中化学抽象的理论知识,并能适应高中化学课堂容量大,知识点多的局面。两个班的学生访谈表明,使用初高中化学内容衔接教案好的和比较好的几乎占百分之百,对化学感兴趣和比较感兴趣的占93.6%。
  三、结论
  通过半个学期的课堂衔接教学的实验,我对初高中衔接教学有以下几点体会:
  1.开展初高中化学内容衔接教学的研究,增强了衔接教学在内容上的目的意识性,克服了原有凭经验在内容衔接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2.解决初高中化学内容衔接教学问题,不单纯是高一教学的任务,而应是整个高中阶段教学都要考虑的问题。教师应认真研读初高中教材及课程标准,体会初高知识螺旋上升的模式,才能有的放矢,做好衔接。
  3.进行初高中化学内容衔接的教学的目标是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前者是显性的目标,易控制,后者是隐性的目标,难以控制。另外,应从内容衔接渗透到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的衔接。初高中化学内容的衔接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也是中学化学教师已探讨多年,并有待进一步深化的研究课题。要抓好此课题的研究,必须转变应试教育观和教学观,立足素质教育,从学生实际出发,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才能实现义务教育与高中教育的有机衔接,从而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于振力.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教学改革的思索.
  [J]新课程(教研版),2008,(9).
  [2]李冬红.高一化学教学中的学法指导[J].实验教学与仪器期,2007,(Z1).
其他文献
摘要: 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本文尝试从丰富历史内容和活化教学语言等方面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 历史教学 形象思维 创新精神 培养    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不少教师比较重视历史的知识性,却忽视了历史的趣味性;比较重视历史的逻辑性,却忽视了历史的形象性;习惯于用枯燥呆板的公式演绎历史,却不懂得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再现历史。于是,在教学过程中,丰富多彩的历史
二十一世纪是个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一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竞争时代,它要求今天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生存能力和发展意识。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即教师教一点,学生学一点,久而久之,使学生产生了严重的依赖心理,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究主动获取知识,这样的学生很难在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这就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特别是培养学
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首先要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其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教学生会阅读,养成自己学习的习惯是当今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就地理教学为例,谈谈在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常常存在一些情况,例如:学生回答问题常与课
“掌握学习”理论(Maotery Learning)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创立的教学模式理论,他指出,现代教育不能只面对少数学生,而应该面对全体学生,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学好。为此,布卢姆以其教育目标分类学为理论基础,以学生学习的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为手段,创立了独具特色的掌握学习理论。该理论模式对于我们改革传统的教学,做好学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掌握学
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肩负的不只是“应该”传递知识的任务,还有“很好传递”的重任。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地理学科的特点,不仅要自己善于归纳整理地理知识,更要注意训练学生学会归纳整理地理知识的方法与步骤——划分知识范围、明确知识组成、分析知识间的关系、形成知识结构。要将原来看似孤立分散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知识有系统、成体系,从而明确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和它在知识体系中的作用与地位。一
摘要: 化学知识的落实是学科教学的重点,在新课标下有其自身的特点,研究在新课标下落实化学知识的策略、方法、途径,把知识落到实处,是体现新课程理念,达到新课程标准培养要求的必由之路。本文尝试提出几种策略和方法,以帮助教师指导学生有效地落实知识。  关键词: 化学知识 落实 策略    学习知识的掌握和知识的落实依赖于知识内容和本身的特点、施教者的行为、受教者的接受能力和方式等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协调
摘要: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旨,把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从探究式教学、研究性学习、实验教学,以及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等方面浅谈新课标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关键词: 化学教学 探究式教学 研究性学习 实验教学 CAI    国家新化学课程标准的出台,对新时期教师的知识观念及教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切实落实新课标的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