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教学的错位与应对策略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n2268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小学习作教学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令人欣慰,但就现状而言,也存在种种新老问题,尤其是作文起步阶段(第二学段)的教学出现了一些错位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
  一、错位现象
  (一)教师目标不明,要求失准。一是对比《语文课程标准》二、三两个学段有关习作的表述,就会发现对阶段目标的定位是比较笼统的,仅作原则要求,实质难以界定,这给一部分教师对阶段目标的准确把握带来难度。二是与以往教材相比,新教材的写作内容和写作要求都有了更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可是这也给老师们出了一道难题。三是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受家长压力的影响,或出于自己的文学爱好,常常用衡量公开出版的《小学生优秀作文选》的标准来要求三四年级的学生,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作文教学目标往“文学写作”的意图上靠拢。
  以上种种原因导致有些教师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不由自主地拔高要求,把起步阶段的片断作文教成成篇作文,要求做到学生主题突出,层次分明,内容具体,语言流畅生动。从而使小学生感到作文太难了,高不可攀,以至产生畏惧作文的心理。
  (二)指导缺位或越位,方法失当。教师指导缺位。有人错误地认为习作指导会束缚学生思维,还有一部分老师面对宽泛的作文要求,干脆什么都不作指导,让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结果,中下游学生常师咬着笔杆无从下手。
  实际教学中更多出现的是教师指导越位。作文指导时.重形式,轻内容,习惯于教师说.学生写,习惯于统一模式下的作文指导,忽视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习作经验,习作指导总是从零开始,结果导致学生“举一”有余,“反三”不足。
  (三)教师角色易位,批改失效。当前,我们的作文批改存在一种误区,学生写完作文后只要一交给老师,似乎就是完成任务了。,老师费力批阅,按照自己的喜好, 硬加拔高。作文批改中最重要的一环,即学生“自改”作文的过程恰恰漏掉了。
  (四)评价方式单一,缺少激励。在实际操作中,教师除了眉批和总批,很少采用其它方式。批语只注重习作结果,受习作目标要求过高的影响,侧重于指出问题,贬多褒少。久而久之,学生习作得不到欣赏和成功的愉悦感,兴趣丧失殆尽。
  二、应对策略
  (一)研读《课标》、教材,定位为本。
  要深入持久全面地学习《课标》,领悟其精神实质,将基本理念融会贯通地运用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还应认真研读教材,尤其要多运用比较的方法,把握不同年段教材习作的编排体系和发展变化,从而准确把握起步学段的具体要求,明确“一至四年级从写话、习作人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教师“蹲下身子看学生”,真正做到要求适當,循序渐进。一线教师要把解读《课标》、研读教材当成一项长期的任务,做到经常化、制度化。
  (二)指导把握尺度,激情为先。
  1、“情动而辞发”,有感情的作文才显充实,才有内涵。教师还要善于引发学生的创作情感。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走近学生的生活去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困惑等等。让学生倾诉他们的喜悦、忧伤、委屈、建议、感想……,让学生产生沟通的欲望、需要和热情。每次作文都要引导学生生发感情,真实的写作。教师也可以因势利导,利用学生的某些疑问或好奇心理来完成一篇作文。这样写出的作文,真切生动,充满感情。
  2、从扶到放。不论是审题、立意的指导,还是选材、表达的指导,开始时尽量详细、具体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样,以后要逐渐放手,最后达到能够独立作文。
  3、突出重点。作文指导要少而精,不能面面俱到。要根据学生实际的写作能力,根据每次作文的具体情况,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4、因材施教。对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作文指导应该是雪中送炭,在他们苦于没有材料,难于表达时,要帮助他们找米下锅。对于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作文指导应该是锦上添花,要在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上面加以引导,使他们的文章写得更好一些。
  (三)修改双向反馈,自改为主。
  我们批改作文究竟是为了完成工作,还是为了给学生提出建议,促使他们把作文修改得更好?“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格言,只是这个改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教会学生自己改文章,对孩子而言真是一生受用的事情。所以,我们应该在批阅后加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进行“作文讲评,二次作文。”我校一位教师的做法值得借鉴:学生作文草稿完成后,老师酌情批阅三分之一,或者二分之一,了解学生在本次习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作文讲评,讲评后学生自我修改、同位修改或者全班交换修改,然后学生誊写作文,老师可以再酌情批阅一部分,了解学生习作的修改情况。这样子,既不加重学生的负担,也不加重老师的负担,还能让我们的批改确实起到作用,使得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起步作文应以段的修改为指导重点,不必面面俱到。
  (四)评价形式多元,激励为上。
  除了传统的书面评价和口头评价外,教师可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开设班级习作网页,发表学生习作,师生参与发帖、跟帖评价,评选“班级人气作家”和“班级批评家”等,让学生体验到被评价和参与评价的快乐。
  儿童的想法和我们成人世界的认识有时差异很大。而习作评价就要保护好这种表达真实心情的勇气和习惯,不要因为我们的指导去误引,甚至伤害他们这种思想的幼苗。也许他们的思想需要矫正,但应该先让它自己真实地冒出来,自由地说出来。老师该做的是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商榷,而不是毫不留情的呵斥。评价,体现的是一种情感上的共鸣和鼓励,表达的是一种由衷的欣赏和分享。
  【作者单位:昆山市实验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摘 要:在腈纶毛条生产过程中,毛条重量不匀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腈纶毛粒、毛片的质量标准,也影响了毛条的重量偏差,造成毛条重量不匀等问题。因此,在腈纶毛条生产过程中有效控制毛条重量均匀是十分重要的生产环节。本文从腈纶毛条的生产原理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影响毛条重量不匀的因素并提出控制措施,有利于提高腈纶毛条生产质量。  关键词:重量不匀;腈纶毛条;控制  前言:我国腈纶毛条重量需要按照“纺织部门
知识工作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相对较高,这给知识工作建模方法的研究带来了相当的难度,为此,提出一种开放式的知识工作建模方法。基于对知识工作基本特征的理解,确定知识工作模型的
机电设备对于煤矿企业来说是主要的生产工具,特殊是在现代化生产的今天,机电设备也是权衡煤矿企业生产技巧程度的主要标记。我国煤矿工业迅速的发展,使得煤矿相关单位对于机械设
摘要:  本文针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在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简要分析了当前影响学生学习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积极性的因素,并在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及综合能力的目的下,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对实践中的教学内容、方式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 课堂教学方法 能力培养 创新意识  《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机械设计能力的技术基础课,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1]。它具有涉及知识
本文简要介绍了海洋环境腐蚀以及钢结构腐蚀情况,介绍了海洋机械设备防腐技术及应用情况,具有什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效益。
在三轮赛车的节能竞技大赛中,由于汽车发动机的工作特点,在发动机的工作过程中当熄火后到完全停止的过程中供油器仍然在工作,造成了巨大的燃油浪费,也就无法达到节能的效果。因此
针对出版转型时期高校期刊管理面临的问题,具有的优势,指出高校期刊在出版转型时期在管理理念与管理机制上的创新,在此基础之上提出高校期刊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人才管理、体制
闭环供应链中往往会产生正反两方向的“双重边际化效应”,造成供应链系统效率的损失。研究了一个由制造商、零售商和第三方回收商组成的三级闭环供应链系统在模糊需求环境下的
角色游戏是指幼儿通过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创造性的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儿童好游戏乃是天然。”幼儿纯真的性格致使他们把游戏视为自己重要的快乐源泉,从中体验着游戏带来的喜悦。游戏中角色游戏又最具有游戏的典型特征:主动性、趣味性、社会性、虚构性。它是孩子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这一过程是幼儿兴趣、需要得到满足,天性自主表露,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
1.事故概况  1.1.2013年8月8日晚上7:40左右,司机王X X在浙江省某河道水利工地吊运混凝土时,由于随车起重机底座与汽车底盘连接件断裂,引起随车起重机倒塌,随车起重机吊臂压倒附近村民,造成当地村民伤亡事故。  1.2.事故的随车起重机为X X牌汽车的YQ型6t随车起重机,出厂编号:2010106,由某工程机械厂于2010年10月生产出厂卖给司机王X X在当地经营起吊业务。  2.现场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