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学习”对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效率以及效果所起的作用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rcuria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教育是学生的启蒙阶段,对学生以后的成长之路能够起到相当重要的指引作用,因此,小学教学必须选择一种健康的教学方式。在小学的音乐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快乐学习”,能够给学生创造一个更加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从而对音乐产生好奇心,并通过学习把好奇变为对音乐的兴趣。
  一、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
  小学音乐教学的目的并不是培养音乐家,也不是让学生对某种乐器十分精通,而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文化素养。通过对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丰富其情感世界,最终能够从内心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现阶段,我国很多小学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地区,音乐教学的发展还不是很完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对音乐教学的目的把握的也不是很到位。大部分音乐课只是将教材中的音乐播放给学生听,让学生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音乐之后就草草了事。一节课上完,大部分学生仍然很茫然,更别说感受到音乐的乐趣了。而且,课本里的音乐大部分都是以管弦乐为主,独唱以及合唱曲为辅,对小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难以引起小学生的兴趣。
  二、“快乐学习”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快乐学习”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快乐学习”能够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产生自己的感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大胆提出自己的质疑,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快乐学习”能够让师生之间实现真正的平等交流。
  在音乐教学中,“快乐学习”倡导老师放下架子,让学生成为课堂中主角,鼓励学生对书本中的内容大胆提出质疑,老师作为配角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和指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在课堂中组织各种辩论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提出有价值的观点。老师对学生的各种发言要及时进行归纳和总结,引导学生向更深的层次思考,找出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自力更生的快乐。“快乐学习”能够让学生明白: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靠老师来解决,书中的知识也并不是都正确,从而养成质疑的好习惯。同时,通过这样的课堂辩论,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会更加顺畅。这种“快乐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比静态的图画更鲜活,比枯燥的文字更丰富。
  “快乐学习”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音乐的美妙之处就在于它的无穷变化和无限的想象。小学生正处于模仿能力比较强的阶段,因此,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老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对孩子的想象进行引导,使他们产生对音乐的兴趣。通过想象的运用可以将无形的音乐转化为有形的物体。
  “快乐学习”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尝试创造美,能够为课堂创造一种热情、民主的氛围,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巧妙的用音乐表达出来。“快乐学习”能够有效的改变学生缺乏创造力的现状,从内心感受到音乐的无限魅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快乐学习”能够锻炼学生的欣赏能力.小学生尤其喜欢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从而获得来自同龄人的赞美和来自老师的积极评价,但是,现在的教学模式很少有能让小学生在课堂上表现自己的机会。音乐本身就是一门极为重视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学科。优秀的音乐作品中往往会蕴含着创作者丰富的情感。要真正欣赏音乐的魅力,必须对其中的感情在倾听中进行深刻的理解,这样才是有效的音乐欣赏。“快乐学习”在教学中注重快乐教学,能够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圣殿,帮助学生真正完成对音乐的理解。只有学生真正对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理解了,才能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对学生内心情绪的发掘,做好音乐教学的引导者,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而不是单一的倾听教学。比如,在教有关春天的音乐之前,可以先组织学生外出认识春天,在踏青的途中教学生歌唱描写春天的歌曲,还可以鼓励学生唱出自己心中的春天,这样发自内心的声音才最感人。
  “快乐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领悟能力.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舞蹈同音乐结合起来,鼓励学生随着音乐起舞,让学生在舞蹈中流露出自己对音乐的领悟,从而抒发自己的感情,体现音乐的美。舞蹈动作具有可视性,比无形的音乐更能够表达学生的情绪和对音乐的感受。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舞蹈动作的观察,得知学生对音乐的领悟程度。“快乐学习”方式在课堂中的运用,可以为学生提供倾听音乐并进行舞蹈的机会,自由的表达对音乐的领悟。通过舞蹈和音乐的结合,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感受。比如,在欣赏《龟兔赛跑》的音乐时,可以让学生根据音乐主题自由的发挥,伴随着故事的情节和音乐的节奏,学生不仅能够鲜活的表现出龟兔的形象,还会将赛跑途中发生的各种问题都形象的表现出来。这些实践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更能够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领悟能力。
  在小学的音乐教学中,“快乐学习”的模式能够让课堂处于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还能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锻炼学生的欣赏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领悟能力。在音乐教学中,必须张扬学生的个性,让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角。快乐是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发展“快乐学习”的真正目的就是让学生真正的融入音乐。
其他文献
孟子曾提出“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敌,一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也就是说, 教师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应该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情,但是现实生活中教师不同程度地都有职业倦怠。在提出“幸福扬州”的基础上,市教育局提出了“幸福师生”的口号,教师的幸福感哪里去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光辉哪里去了? 什么导致了教师幸福感的缺失,怎样能唤起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体验到
创建高效课堂是时代的需要,是教育的需要,最根本的是学生的需要。既然这样,就应该拿出勇气和信心去摸索出高效课堂的标准,探索高效课堂教师、学生应该怎么去做,朝哪个方向去努力,最终让高效课堂不再是一座海市蜃楼,而是一座实实在在坚实的大厦,成为我们师生的美好家园,尽情享受幸福的教育生活。高效课堂崇尚的是“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欢”,高效课堂更应该是“幸福”的课堂。在幸福的课堂上学生自己是主人,是学习的主人,
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农村体育课现状不容乐观,学生体质状况有明显下降趋势,体育锻炼时间不能按照要求保证,体育课质量、效率有待提高。笔者针对我县农村学校体育课的现状进行了相关调查分析,旨在引起重视,提出对策,努力改变现状,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童话剧是一种以童话故事为原型,幼儿进行表演的一种表演形式。它是幼儿通过扮演儿童文学作品中的角色,运用一定的表演技能(言语、动作、手势)、道具、场景等,再现儿童文学作品的内容(或某一个片断)的表演形式。童话剧中语言的运用,包括语音、语调、强弱、停顿、呼吸、吐字、潜台词等。幼儿在童话剧中的语言表达还受到自身语言发展水平的限制,需要在教师的指导和反复的练习中逐渐丰富、流畅。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对
所谓智慧是指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聪明。” 因此,我们应为学生在更高层次上领悟知识架设起阶梯,以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会多角度、多层面感受生活,思考问题。因而在学校,我们对学生施与的应该是智慧教育。而实施智慧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而应该是充满智慧与灵动的有效课堂,在真实的课堂里,学生充分
在体育教学中,我经常会发现这样的情景,在我宣布本节课的内容后,学生会“唉!”的一声,觉得很无聊,课上无精打采,一点兴趣都没有。然而让他们自己活动时,他们就会立刻容光焕发,迫不及待地这儿几个人,那儿几个人兴致勃勃地玩起了他们的游戏,直到玩得浑身冒汗,头发稍都湿了,下课铃响了还不想停下来。这引起了我的深思: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他们特别喜欢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利用游戏既可以达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可
一、课堂中教师科学素养对教学的影响。  1、教师的科学素养影响其对科学教学主旨的理解。  有些科学教师同时还从事于语文或数学的教学工作。对于他们来说,科学教学只是一门学校追加的附属任务,或者由于他们的思维长期受语数教学模式的影响,在他们的脑海中,每一节科学课只要把科学规律、科学发现向学生揭示了,这节课的目的就算是达成了。而事实上,小学科学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志
当前,在大力推进小学音乐学科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儿童潜能开发与个性差异;引导自主参与,培养创造能力,己成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个重要途径和基本保证。而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切身的实践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这样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使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音乐教学更有趣!让学生更精彩!从而使学生的各种能力与素质在主动参与亲身实
为了全面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体育教学已经发展成为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小学生是未来民族发展的主力军,其身体素质如何关系到国家未来发展的步伐,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充分重视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小学体育教学还遵循着传统的教学方式,体育课堂教学毫无激情可言,最终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程提不起兴趣。基于此背景下,可以采用游戏化教学策略,以玩促学
广东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2012版)提出要“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初步能力”,这里的应用能力包含了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初步形成信息意识及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或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等几层含义。那么,如何将这一目标落实到每周一节的信息技术课堂中呢?笔者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与探索。  一、角色扮演,以真实任务串起教材内容  目前的小学信息技术课中,教师通常会创设某种情境,让学生扮演卡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