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对策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338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教学陷入困境,千人一面的程式化作文成为难以消解的痼疾。疗救方略不少,终因病因不明,药不对症而收效甚微。真正?的应对策略——有效的扎扎实实的作文指导,基础的读写训练却成为灯下黑。
  关键词:作文教学 千人一面 雷同 困境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0)7(C)-0000-00
  作文教学陷入困境,大量的无物之文,无我之文,无文之文成为作文主流,千人一面的程式化作文成为难以消解的痼疾。疗救方略不少,比如设法丰富学生的生活,比如推行情景作文,比如采用话题作文,比如提倡个性写作、创意表达、生命作文、真实作文,终因药不对症而收效甚微。真正的应对策略——扎扎实实的作文指导,基础的读写训练却成为灯下黑。
  1 难以消解的痼疾:雷同﹑套话﹑程式化
  写作是最具有个性的活动,因此也是最忌讳雷同的。但是目前学生写作出现的最突出的现象就是雷同,雷同成了学生作文的通病。学生作文的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千思一辙现象,让我让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汗颜。千人一面的妈妈,千人一面的老师,千人一面 的帮助推车帮助过马路,千人一面的为了用虚情假意感动人让好人死亡,叫我们老师无语。
  “小朋友,谢谢你,你叫什么名字?”,“我叫红领巾。”,“买东西的时候阿姨多找了2角钱,我低头看到胸前飘扬的红领巾,就退回去了。”,“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和他们比起来,我的心里惭愧极了……”,由网友总结出的这样的小学作文必杀句,时至今日还在小学生作文中频繁出现。
  2 药不对症的方略:真实写作﹑消解意义﹑改变体式
  面对惨淡的作文现状,面对雷同﹑套话﹑程式化这些难以消解的作文痼疾,专家﹑学者和众多的语文教师积极查找病因,于是提出了多种多样的应对策略,比如提出真实写作﹑生活作文﹑情景作文﹑个性写作、消解意义﹑改变体式。方子开了不少,一个显见的事实是痼疾没有消解,问题依然是问题。
  分析上述作文痼疾产生的原因,有一种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是学生缺少生活阅历所致,真实写作﹑生活作文﹑情景作文等疗救措施应运而生,似乎为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走进生活,学生就能高涨写作欲望,就能快乐作文了。诚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生活阅历浅,知识贫乏很难写出好文章,但缺少生活积累是导致作文千人一面的原因之一,却不是根本原因。作文能力是随着学生年龄学龄的增高而逐步提高,不同的年级段不同的作文要求并没有超出生活所限。校园有材料,家庭有新闻,社会多热点。校园生活﹑互联网﹑日常交往足够我们的学生描绘,亲情﹑师生情﹑同学情足够我们的学生抒发,满分作文是同为缺少生活积累的学生所写,历年高﹑中招作文题目有几个是让我们学生感到陌生﹑感到距离遥远﹑感到无话可说呢?总不能等到学生成年了才让学生作文,真到那时学生已不是学生了。事实上他们贫乏的只是阅读和思想,而不是生活。——心灵的丰富主要取决于阅读的丰富,而不是生活的多姿多彩。
  还有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雷同化的根源在于这种一元化、同质的思想教育的过度要求,在于思想对教学的控制、压制、利用、改造和遮蔽,强调‘思想感情积极健康’的作文教学,在本质上与‘代圣人立言’的作文教学没有差别,也是泯灭‘个我’成为‘代社会立言’的‘大我’的实践过程。目前学生普遍‘不喜欢学语文,害怕写作文’,其实就是对这种一元化、同质‘思想’和负载这种一元化、同质“思想”载体文字以及试图通过语文教学培养这种思想‘复制能力’的厌倦,在这样的作文教学中求创造性的作品,无疑是痴人说梦。 文以载道是作文个性湮没的罪魁祸首,于是提倡消解意义﹑个性写作,似乎淡化甚至取消语文课(包括作文课)的思想教育,学生思想自由了,表达能力就上去了,作文就能够“灵性”就能百花齐放了。然而,试想不从中心、主题着眼,怎能衡量出文章的语言表达水平?思想专制只能用思想自由去克服,不能用思想逃离去克服。而思想自由和自由思想,这本身不是一种思想教育吗?,专制使人说谎,奴役使人愚昧,这是铁的事实。但是,在精神缺失的背景下,又将出现什么状况呢?价值消解,精神空虚,物欲横流,所以从没有一种文化不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不从“育人”“做人”着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能提高了?恐怕结果是适得其反;即便提高了又怎样?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公民,我们总不能不考虑这一点吧?
  第三种观点以王荣生为代表,认为我国语文课程里学生在学、在写、在考的文章,是“文学性的散文”——小学是“记叙性(描述性)的散文”,初中由“记叙性的散文”过渡到“议论性的散文”,高中则主要写“议论性的散文”,或者叫“夹叙夹议”的“随笔”。而“好的文学性的散文”有两个标志:其一,内容新鲜;其二,表述生动。“内容新鲜”的含义,就是“独创”。从逻辑上讲,“独创”的内容来源于自己(作者)的真情实感。“表述生动”有两层意思:一是结构巧妙,二是语言“带有文学的意味”,即有“好词好句”;两者合二为一,也就是形式的“独创”。内容“独创”、形式“独创”的好散文,具有“不可教性”。首先“要内容‘独创’、形式‘独创’,作者(学生)只可自遇而不能他求外人。语文教师只能起到“催生”的作用——‘情景作文’,‘丰富学生的生活’,提倡‘个性写作’、‘创意表达’、‘生命作文’等,其实都是‘催生’的办法。第二,写作教学的‘教学’,如果按通常的意思把它理解成‘训练’的话,那么就很可能阻碍、乃至扼杀学生的‘独创’。” [1] ,“形式的‘训练’与‘真情实感’的自然抒发在本性上有矛盾、相冲突。冲突的结果,是形式‘训练’压倒了‘真情实感’的自然抒发。也就是说,在语文课程里的写作中,学生不得不为了形式的‘训练’去选取内容,内容不得不迁就形式的需要,乃至为了某种形式不得不去假造内容。” [2], 于是王荣生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改变作文体式,放眼“文学性的散文”之外 。遗憾的是他自己也没有具体方案。
  3 加强作文的有效指导和基础读写训练是作文走出困境的根本途径
  缺少教师的有效引导,缺少大量的阅读和作文训练是学生作文水平不高,文之无物﹑无我﹑无文﹐千人一面,套话连篇的根本原因,加强作文指导和基础读写训练是作文走出困境的根本途经。
  一个显见的事实是,现在很少老师上作文课,有效的作文指导更少,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缺位。这早就不是秘密:在我国中小学的语文课里,几乎没有写作教学。我曾利用培训机会对我县七百多所学校近两千语文教师做过调查,也对部分学生和其它地区的一些同行进行了解,结果让我震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學校是每两周布置一次大作文(即课堂作文),一次小作文(即个人练笔);即便是大作文也是布置题目了事,很少有教师指导作文;基本没有教师面批作文;很少语文老师每学期作文指导课上到两次,平均不足一次,并且多集中在毕业班那里或邻近期末考试的作文技术指导上。不上少上作文指导课的原因很多,或因顾不上,或因见效慢,或因“不可教”,或因担心限制学生思路等等。原因姑且不论,但只有作文任务,没有作文指导,或教学无法,指导无效,教师无所作为,学生无所适从,作文能力何以提高?但作文要交,考试要考,不写还不行,于是或胡编乱造,或寻章摘段,或无病呻吟,“优秀作文选”成为作文法宝和源泉,于是无我﹑无物﹑无文之文大行其道,雷同﹑套话﹑程式化作文充塞课堂。文无定法文有法,教无定法教亦有法,显而易见:让教师归位,加强作文的有效指导和基础读写训练是作文走出困境的根本途经。
  首先,加强作文的有效指导,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全面修养,从根本上增强学生对于写作客体的理解﹑把握能力。作者对于客观事物的反映总是能动的积极的,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不仅是学生作文意图和表达能力的直接体现,也是他思想﹑情感﹑阅历﹑个性特征﹑文化水平和个人风格的折光,正所谓“文如其人”。所以与“消解意义”论者相反,锻炼思想,陶冶感情不仅不能淡化﹑削弱,反而要浓化﹑加强。只有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锻炼思想,陶冶感情,才能更好地增强写作激情及发现新事物﹑看出新问题的能力。重视全面修养还包括积累生活,拓展知识:包括训练思维,提高智能。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广博的知识不仅能提供大量的信息,还可以激发表达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文章更充实,更准确,更生动。培养和发展思维品质是发展智能﹑开拓思路﹑写好作文的重要一环,学生在认识和摄取客观事物时需要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采集能力;在构思过程中需要综合﹑分析能力,筛选加工能力,想象和创造能力;在表达时需要结构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修改能力;作文正是以思维为核心组织各种能力和技巧的一种综合性智力活动。
  其次, 指导学生多读多写多改,“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博览群书可以开阔思维,活跃文思;可以汲取和丰富作文材料;可以积累词汇,提高运用语言能力;可以学习写作方法,掌握写作规律。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是有道理的。阅读要得法,所谓“三百首”就是阅读量要大,“熟读”则要求阅读深度到位,不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看书要像挖井一样,只有垂直地挖才会出水。阅读完后,要长时间地体会,努力与作者的灵魂沟通,默默地寻找自己的生命在书海中的轨迹。” [3],只有让自己有所震撼,有所感动,阅读主体的心灵世界才会更加丰富,写作的敏感度才会提高,内心精神资源也才会有充实的积淀。作文能力的提高最重要的途径还是学生的实践,在多读的基础上多写多练多改。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从苦寒来”,这句因为学生作文经常使用而被百般诟病的“套话”(套话不是不好,相反,它常常是真知灼见,不然不足以成为套话,我们反对的只是用套话湮没“个我”),恰好说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要不得急躁冒进,来不得揠苗助长,只能循序渐进,靠的是教师扎实有效的指导和学生的读写训练。显见的方法成为灯下黑,和目前充斥教育界的喧嚣浮躁和急功近利是分不开的。看到教师缺位却回避矛盾;要求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却要“淡化”甚至取消思想教育;要求高水平的作文又要抛开刻苦努力,只想“愉快教学”﹑“快乐学习”﹑“快乐作文 ”,其结果不言而喻。鏡花水月,痴人说梦似地美好的愿望永远只能是愿望。
  参考文献
  [1][2]王荣生.我国的语文课为什么几乎没有写作教学.语文教学通讯, 2007第12期
  [3]余秋雨.现代人的阅读困惑[N].扬子晚报,1998-09-18.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师在教学中能进行教学反思是改善课堂教学,提高教育质量,加速教师专业发展和促进教师自我成长的必由之路,是现代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本文分析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教学反思的内容、教学反思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教学反思教师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5(a)-0231-02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教学
大学语文课是普通高校面向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其课程定位体现了工具性、审美性与人文性的融合。本文结合课程定位探讨在大学语文课教学中应如何加强文化教
QC小组来源于企业,原指由工厂和公司里各部门的职员组成,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存问题,运用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开展一系列活动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
精心选择内容,合理设计步骤,认真分析结论,进行合理评价,才能提高探究实验的实效性。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Zn1-xMgxO(x=0.1、0.2、0.3、0.4、0.5、0.6)薄膜。X射线衍射谱测试结果发现,在0.1〈x〈0.3范围内薄膜仍然保持纤锌矿结构,(002)衍射峰向大角
笔者长期以来从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体会。自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颁布以来,笔者认真学习,深刻领
亭台记是我国古典散文中的重要文体之一,具有独立的文体特征和文学价值。苏轼对亭台记的发展和兴变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中国散文史上亭台记的发展历程的追述,从创作
采用粉末挤出成型法制备了FeCuNbSiB纳米晶磁粉芯,并讨论了纳米晶粉体粒度对磁粉芯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粘结剂配方为硬脂酸1%、聚丙烯40%、石蜡59%采用粉末挤出成型法可
[目的]建立复方鱼腥草片中黄芩苷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复方鱼腥草片中黄芩苷的含量。[结果]黄芩苷在20.40~61.2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
摘 要: 中国历史文选课中的选文不同于古代汉语文选,它要通过典型、精粹、多样、广博的选文,帮助学生了解史学要籍的概貌,在培养学生提高阅读史料、分析史料的基本治史能力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该课程的特殊性,存在着课难教、学生听课兴趣低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就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如改变注入式教学,实行启发式教学、加强学法指导、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等。  关键词: 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