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选课中选文教学方法初探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jie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国历史文选课中的选文不同于古代汉语文选,它要通过典型、精粹、多样、广博的选文,帮助学生了解史学要籍的概貌,在培养学生提高阅读史料、分析史料的基本治史能力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该课程的特殊性,存在着课难教、学生听课兴趣低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就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如改变注入式教学,实行启发式教学、加强学法指导、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等。
  关键词: 大学生 中国历史文选课 选文教学 方法初探
  中国历史文选课中的选文,在帮助学生了解史学要籍的概貌,培养学生提高阅读史料、分析史料的基本治史能力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选课教师如何才能较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培养并提高学生阅读、运用一般文言文史料的能力?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认为应该着力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必须废止注入式教学,实行启发式教学
  《学记》明确提出“君子之教,喻也”。“喻”,就是启发诱导。“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善喻就是善于使用各种方法去启发诱导学生,教师教学关键在于启发诱导。对学生要引导而不要牵拉,要鼓励而不要压抑,要启发而不要灌输。引导而不牵拉,师生关系自然和睦;鼓励而不压抑,学习就会轻松愉快;启发而不灌输,学生就会认真思考。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并能独立思考,这样的教师可谓是善于启发诱导的人,即做到了“善喻”。但仅做到“善喻”还不够,教师还必须做到“博喻”,即根据不同学生的资质品行,深入了解其思想志趣,有的放矢地启发诱导。“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教师既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掌握教学入道的难易,又要辨析学生资质品德的美恶,这样才能从各个不同的层次上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只有做到既能善喻又能博喻,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显然教学的关键在于循循善诱,让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实行启发式教学,坚决废止注入式教学,教师既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具体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
  历史文选课讲选文时,老师应该先让学生预习要讲的内容,找出自己不懂的词及句子,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预习的好处是学生可将自己的理解与老师的理解进行对比,寻找差距,知道自己的译文有何问题,理解有何问题,以及如何改进。如果学生的译文比较正确得到老师的肯定,学生会增强学习的信心。老师先读古文对该句中的重点词的含义逐一提问,由学生回答,学生答对了要给予表扬与鼓励,如果学生答错了,老师就要及时纠正。接着老师可启发学生进行今译,有的句意很明显,学生能很快说对。有的句子可直译而学生却意译,这时老师必须告诉学生能直译就不要意译,并要求学生按“信”、“达”、“雅”的要求重新今译,学生会争着表述各自的理解。对译文正确的要及时给予表扬,而对译文不准确的要帮助学生找原因,如望文生义,自由发挥太多,没有看整段原文,上下句的语意不贯通,译文不简明,能直译却用了意译等。当老师指出学生译文中存在的问题时可继续进行启发诱导,这时学生会进一步地深入思考。最终正确的译文如果由学生做出,老师要给予表扬,学生会很高兴;如果由老师做出,老师就要讲为什么要这样译,帮助学生找原因,直到学生真正理解为止。有时学生译文会有一种可以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这时老师可将自己的今译讲给学生听,并鼓励学生多读书勤练习,才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总之,在教学中老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想方设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教学重点放在组织与指导学生独立学习上,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使学生乐学、善学。教会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要做好这件工作,教师必须改变注入式教学方法,实行启发式教学。
  二、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一年级的新生很多人不知如何学习历史文选这门课,更不知如何读选文,学习方法方面需要教师的指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老师应该首先从教学生认繁体字入手。可以采取以下两个措施:一是复印繁简字对照表,让学生多看多记,一边读一边写繁体字对应的简体字;二是在讲选文的过程中,把选文中出现的繁体字,逐一板书,并写出其对应的简体字,让学生当堂把简体字写在书上对应的繁体字下面,以便读选文时帮助记忆。在精讲选文的过程中,老师要严格要求学生熟读选文或背诵一些内容,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古文语感,为以后的标点断句打下基础。在古文的今译方面,主要借鉴前人提出的“信”、“达”、“雅”的三条要求,要求学生尽量直译。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发展而来的,虽有不少差异,但它毕竟来源于古汉语,遣词造句的方法有很多相同之处。因此,在今译的时候,大多可以一句对一句,甚至一个字对一个字的直译。能够直译时就要求学生尽可能做到直译,但不少学生在可直译时却用了意译,常造成译文的不准确。当然在词语及词语的搭配、句子结构、表达方法上,古汉语和现代汉语又不完全相同,因而并不是文言文所有的句子都可以直译。遇到这种情况,又不得不根据现代汉语的一般习惯,部分借鉴意译的方法来补充。老师必须对学生强调古文今译必须坚持“信”、“达”、“雅”。应该在“信”的基础上求“达”、“雅”。其次,要求学生精读。要求学生从文字、篇章结构到人物事件、思想内容彻底通晓;要求学生要勤奋,碰到不识的字、不懂的词、不知的典故、典章制度,等等,要随时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史籍查检;要求学生通过精读,真正读通一些名篇名著,从而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再次,教师要让学生做有心人,要求学生平时注意积累词汇,要懂得古汉语基础知识。最后,就是多练。历史文选课文选内容多、难度大,单纯依靠课堂教学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利用各种工具书和参考书多读历史名著。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选练习,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不断进行今译练习,使之向“信”、“达”、“雅”方向努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一定数量的论文参考书,并开展一些科研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并指导学生进行论文的写作,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三、教师必须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历史文选教学以课堂教师讲解为主,效果并不好。讲解古文为主的教学内容,使教师的课变得难上,学生难学,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为改变社种状况,教师必须了解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必须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历史文选在大一开设,大一新生多数是19岁左右的青年,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性,喜欢探索一些问题。因此教师应该因势诱导,抓住时机培养自学能力与创造性,结合文选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探讨,设计一些“兴奋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可以对文中的一些语句进行新的解释,还可对史料进行分析评价,可根据选文内容来评价历史人物,讲一些相关的历史典故,还可以利用一些历史剧,等等。总之,要围绕教学内容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深入了解研究学生的所思所想,建立起民主、平等、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把老师当做良师益友,学生乐意亲近老师,愿学乐学,这样学生才会主动配合老师,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历史文选课变成讨论课、研究课,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学生有了学习的热情,教育教学才会成功。实践证明当师生关系融洽时,学生愿意与老师交流思想。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不考虑学生的需求,只顾完成教学任务,搞满堂灌,这样师生关系自然会疏远、冷漠,学生就不愿意在老师面前畅所欲言。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学记》提出了“教学相长”这项重要原则,要求师生必须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相互促进。历史文选课老师应该多听学生的理解,多了解学生的需求,这样才知学生的困难所在,才能对症下药,进行有效的点拨,促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方面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四、教师必须不断进行自身素质的提升
  诚如笔直调查显示的,大学一年级新生对教师的学识、师德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大一的教师必须全力不断提升自身素质。首先,教师要加强师德建设,真正关心学生的成长。师德建设的关键是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只有心中有学生,才会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而不会因循守旧,混日子。其次,要热爱学生,对学生充满爱心耐心,教师面对的不是黑板,而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学生。教师要平易近人、诲人不倦,使师生关系得以和谐,使师生相处充满快乐,使师生之间思想感情相通,能互相理解,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乐意亲近老师。虽然大学老师不可能像中学老师那样常到学生中去,但现代科技手段为教师课后与学生交流思想提供了条件,如教师可通过邮箱和手机解决学生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中的困难等。最后,教师要努力钻研,不断改进教学,永不知足,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中国历史文选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要求教师具备古汉语、文献学、文字、音韵、训诂、天文、地理、宗教、民族、官制、典制、民情风俗等方面的广博知识。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丰富自己各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才能适应当今历史文选的教学需要。
  参考文献:
  [1]吕友仁,等.礼记全译[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2]赵淡元.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其他文献
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本文主要从CET考试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关系及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与现状两个方面,讨论了大学英语教
摘 要:教师在教学中能进行教学反思是改善课堂教学,提高教育质量,加速教师专业发展和促进教师自我成长的必由之路,是现代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本文分析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教学反思的内容、教学反思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教学反思教师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5(a)-0231-02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教学
大学语文课是普通高校面向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其课程定位体现了工具性、审美性与人文性的融合。本文结合课程定位探讨在大学语文课教学中应如何加强文化教
QC小组来源于企业,原指由工厂和公司里各部门的职员组成,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存问题,运用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开展一系列活动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
精心选择内容,合理设计步骤,认真分析结论,进行合理评价,才能提高探究实验的实效性。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Zn1-xMgxO(x=0.1、0.2、0.3、0.4、0.5、0.6)薄膜。X射线衍射谱测试结果发现,在0.1〈x〈0.3范围内薄膜仍然保持纤锌矿结构,(002)衍射峰向大角
笔者长期以来从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体会。自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颁布以来,笔者认真学习,深刻领
亭台记是我国古典散文中的重要文体之一,具有独立的文体特征和文学价值。苏轼对亭台记的发展和兴变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中国散文史上亭台记的发展历程的追述,从创作
采用粉末挤出成型法制备了FeCuNbSiB纳米晶磁粉芯,并讨论了纳米晶粉体粒度对磁粉芯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粘结剂配方为硬脂酸1%、聚丙烯40%、石蜡59%采用粉末挤出成型法可
[目的]建立复方鱼腥草片中黄芩苷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复方鱼腥草片中黄芩苷的含量。[结果]黄芩苷在20.40~61.2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