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与预防分析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yulong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找出与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后切口感染相关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自2006年2月-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528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总结与术后切口感染有关的原因,并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528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中有40例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7.6%,感染原因与病程长短、手术时间、病理类型、患者年龄、体重、是否患有其他疾病及是否放置引流管等有关。结论: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后切口感染由多种原因引起,总结原因,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能有效地降低术后感染率,减轻患者痛苦及治疗时间、治疗费用。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原因与预防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3330-02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因此病发病急、患者痛苦大、危险性高,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手术切除是治疗此病的公认的有效地治疗方法[1]。但术后感染率较高,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的一大难题,笔者对本院自2006年2月-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528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总结与术后切口感染有关的原因,并制定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望共同探讨学习。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自2006年2月-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528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其中男性286例,女性242例;年龄13-78岁,平均(45.2±5.6)岁;病程2小时到58小时不等;528例均行麦氏切口手术,术后切口感染40例,切口未感染488例。
  1.2切口愈合标准
  手术切口痊愈为切口愈合好,无红肿及其他不良反应;手术切口愈合较差为切口愈合处存在红肿、硬结、渗液等炎症反应,但尚未化脓;手术切口愈合差为切口处已经化脓,存在严重的炎症反应,急需做切开引流等处理。术后切口感染为手术切口愈合较差及愈合差。
  1.3统计学分析
  用SPSS17.0软件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和分析所得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528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中有40例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7.6%,感染原因与病程长短、手术时间、病理类型、患者年龄、体重、是否患有其他疾病及是否放置引流管等有关(P<0.05)。详见以下各表:
  3讨论
  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在临床上极为常见,据有关研究报道未穿孔阑尾术后切口感染率约为10%,穿孔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高达20%以上。本次研究分析的528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中有40例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7.6%,笔者对这些感染患者的感染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希望对以后的临床治疗有所帮助,望共同探讨。
  3.1病程长短及病理类型
  急性阑尾炎病程的长短及病理类型与术后切口是否发生感染密切相关。病程长、非单纯性严重的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发生感染的几率非常大。急性阑尾炎发病急、病情进展快,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阑尾的病理性质会逐渐恶化。[2]一旦阑尾炎进展到化脓坏疽时,就会有大量细菌在阑尾内迅速繁殖,大量的分泌物增加导致阑尾内压增高,若病情进一步发展强大的内压致使阑尾浆膜层破碎穿孔,阑尾内的大量细菌就会进到腹腔内,使腹腔内严重收到污染,因此术后切口极易发生感染。故患者要发现症状早就医,早诊断、早治疗,尽早手术手术切除阑尾可避免或减少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3.2手术操作
  急性阑尾炎治疗手术是关键,精湛的手法、严谨的无菌操作过程、尽量短的手术时间可极大的减少急性阑尾炎的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手术进行时间长就增加了外界细菌进入切口内的机会,且操作时间长致使切口附近的肌肉组织等受到缺氧及损伤的程度加重,抗菌能力降低,从而使术后切口感染的几率就增加了。[3]因此术前要做好完善的准备,手术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术者要有精湛娴熟的手法,所有操作人员要默契合作及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机会。具体要做到手术切口不宜过宽,牵张腹壁不宜用力过大,以免损伤腹壁组织;术中若发现阑尾穿孔,要用生理盐水加抗菌素液冲洗腹腔及切口;缝合时注意是否有出血点及留有死腔,尽量用可吸收线缝合腹膜。[4]
  3.3体重
  肥胖患者术后切口易于感染。肥胖患者脂肪层较厚,给手术操作带来困难,过力牵拉使肌肉组织受损严重,且缝合也较困难,使手术时间加长增加感染机会;并且术后脂肪组织容易于液化,有益于细菌繁殖,亦增加了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术者手术时要时刻注意保护脂肪,对出血点尽量不用丝线结扎[5]。术后嘱咐患者尽早活动,避免长期卧床及坐位。
  3.4患者年龄及是否患有其他疾病
  患者年龄越高机体机能就越差,且如果合并其他疾病特别是糖尿病、贫血等,都会造成患者免疫力低下及伤口愈合能力降低。另一方面老年患者反应较迟钝,造成隐匿发病,病程延长,易发生化脓坏疽或穿孔。因此,对老年或同时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術前一定要改善其营养状况,加强营养支持,改善基础疾病,术中术后注意合理应用抗生素,降低切口感染发生几率。[6]
  3.5放置引流管
  术后在切口内放置引流管,不仅为细菌孳生提供了机会,而且开通了体内外的通道,使体外细菌有机会进入到体内,本次研究中放置引流管患者的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未放置引流管患者。临床上一般不主张术后引流,但阑尾脓肿或合并弥漫型腹膜炎的患者应放置引流管,但应另戳口引流,并注意引流管卫生,注意拔出时间。
  参考文献:
  [1] 崔振亚.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及预防[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22: 125-127
  [2] 郭荣幸.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J].华夏医学,2010,23(1):55-56
  [3] 卢晓荣.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回顾性分析[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3,11(6):525-526
  [4] 王均,朱秀玲.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J].河北医药,2012,34(21):3267-3268
  [5] 李金水,李静,王东升.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6(10):46
  [6] 冯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2256-2257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的发病机制、诊断要点及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近年来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7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痊愈65例,占92.9%; 1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出现切口感染化脓,经引流换药而痊愈, 全组无腹腔内出血及残余脓肿形成,无粘连性肠梗阻及阑尾残株炎发生。1例术后肠瘘,再次手术后痊愈。随访6个月,未发生肠粘连。结论:阑尾管腔的阻塞和
期刊
【关键词】实习护士;带教方法  【中途分类号】R4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3305-01  护理临床教学在护理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护生实现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完成护士角色转变的重要途径[1],临床实习带教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护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如何帮助护生实现角色转变,使之尽快成为技术过硬、 医德过硬、理论过硬的新时代合格护理人才,是
期刊
【中途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3306-02  导尿是临床治疗中常见的护理操作技术,是外科大中手术前的常规准备。由于一次性气囊导尿管导尿不需胶布固定,其操作简单,且不易滑脱、方便、安全,插入后与尿道贴合程度大,能有效地保护外阴干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使用过程后总有使尿液除自尿管中流出外,还会从尿道口流出。现将手术后患者漏尿原因分析如下
期刊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儿童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 CP)的病因、临床特点以及治療。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05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8例慢性胰腺炎患者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以及治疗等情况。结果:18例儿童CP病因有胆道系统疾病8例(44.4%),特发性5例(27.8%),外伤2例(11.11%)、结构异常2例(11.11%)、高钙血症1例(5.56
期刊
【摘 要】目的:对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8例,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采用卡托普利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硝苯地平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82.35%,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
【摘 要】目的:初步研究MicroRNA-223在乳腺癌中的相应信息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到2013年我院女性乳腺癌患者53例,以miR-223为检索词,在miRBase、TargetScan、Pictar三個数据库进行靶基因预测,将预测结果取交集。预测到可信度和准确性较高靶基因。以cDNA为模板,5sRNA为内对照,检测各细胞株miR-223相对表达水平。结果miR-223在各细胞株间的表达
期刊
【摘 要】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胃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組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后,并给予多潘立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入院随访,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2%;观察组平均恢复胃蠕动或胃排空时间为(4.8±0.8)周,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2±0.5)周,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
【摘 要】目的:通过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前后中医证候分布与转变情况,初步揭示肝癌患者手术前后的中医证候变化特点.为手术后肝癌的辨证论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63例肝癌手术患者手术前后证候进行采集。结果:(1)基本证候分布变化结果:手术后血瘀证、气虚证变化最大,血瘀证较手术前减少6.3% .气虚证较手术前增加5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证手术前后差异无统
期刊
【摘 要】目的:2000年全国实行GB5461-2000食用盐碘含量标准后,在2005~2012年间对8~10周岁学龄期儿童开展的碘营养状况调查,以测定儿童尿碘以及其对应的盐碘含量,评估食盐中碘含量对碘缺乏病防治的实际作用。方法:采集2005~2012年间苏州市区四次8~10岁学龄儿童碘缺乏病病情监测调查数据,进行碘盐覆盖率、合格率、合格碘盐食用率分析,对对应的尿样进行尿碘中位数统计分析。结果: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