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下岗工人生存状况调查

来源 :百姓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5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7年,国有经济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国有企业从竞争性行业退出。1998年到2003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户数从23.8万户减少到15万户,减少了40%。在这次改革的过程中,一些国企被出售给个人,首先就要解决员工冗余的问题。数以千万计的国企工人下岗,为此付出了半生的代价。根据政府统计,1998年到2003年,国有企业累计下岗职工2818万人。在第一批下岗工人中,就业最困难的当属“4050”人员。下岗时,他们大多在40岁到50岁之间,上有老、下有小,又很难学习新的社会技能。目前,第一批下岗工人中有的已经退休,有的面临退休,退休时能否交得起社保,成了检验他们下岗后再就业成功与否的及格线。
  要办退休手续,得先补交15万元养老保险
  出生于1958年的李英俊(化名),是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的一名下岗工人,属于最后一届“4050”人员。上班时,他一直都不知道有社保这回事,直到1998年下岗才从别人口中了解到这个名词。此时,他所在的销售公司已经倒闭,他甚至不知道该找谁去维权。
  李英俊盼退休盼了20年,2018年12月他终于盼到了60岁的生日。他退休后将有退休金,相当于“重新有了单位”,生活能有个保障。不过,退休就差“临门一脚”,他却犹豫了:他算了一笔账才发现日思夜盼的退休其实是个“赌局”,他得拼一拼自己的寿命。
  下岗许久,李英俊才知道单位没给他交过社保。工人下岗后找不到新单位,就得自己负担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的缴纳部分。要办退休手续,他得先补交26年的养老保险,一共欠了15万元,“其中有9000多元的滞纳金”。我要领5年退休金才能收回这笔钱,“活过65岁,后面都是利润,活不过65岁,就得赔本”。
  实际上,早在1993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就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保障体系。但从一开始,新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就遇到了资金筹措的困难,发生了国有企业老职工的账户中没有基金积累或者积累很少的“空账户”问题。
  此后,政界、学界持续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而呼吁。最新的方向是划拨国有资产,充实社保基金。2017年,国务院印发《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提出划转比例统一为企业国有股权的10%。试点企业包括央企3至5家、中央金融机构2家。
  李英俊60岁生日是个坎,他不得不向亲朋好友们开口,“能不能借我点钱?我想退休”。
  “4050”人员的失落
  在下岗工人中,就业最困难的当属“4050”人员。下岗时,他们大多在40岁到50岁之间,上有老、下有小,又很难学习新的社会技能。
  刘新红(化名)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的一名下岗工人,也是一名“4050”人员。她20岁参加工作时,正值富拉尔基区最辉煌的时候,整个区有30多万人。刘新红记得那时候,“上班时间厂前人流如渔汛,骑车想拐个弯都难”。如今望向窗外,半天不经过一个人,偶尔过一个人,不是老年人就是中年人。
  刘新红是一家厂办大集体的下岗职工,而下岗职工中,厂办大集体处在了最底层,当初兴建企业就是为了安置回城知青和职工子女。在计划经济时代,工作都是国家统一分配,厂里职位不够,就兴办一些为企业提供配套产品或劳务服务的厂办大集体。刘新红回忆说,她小时候,很爱喝厂里汽水站生产的汽水,“有橘子味和草莓味的,非常正宗不掺假”。单位细心照顾了工人们的一切。孩子们在厂办的幼儿园,一直升到小学、初中,然后读高中,也有一部分人去了职工大学或者电大。平时都在食堂吃饭,生病了有职工医院看病。刘新红所在的工厂,还为职工们建了洗澡堂、电影院、少年宫,住房也是工厂统一盖的楼房,分配给大家。
  “工资虽然只有几十块钱,但也没什么花钱的地方。”刘新红说,一代接着一代,工厂的孩子年纪到了16岁,人事科干部就会上门登记,为孩子们分配工作。一家人都在一个工厂,像世袭一样儿子接替父亲的工种,女儿接班母亲的岗位,工厂是几代人共同的依靠。表面看起来,员工们都拿着低工资,他们的报酬更多地体现在从出生到死亡的一条龙的福利保障上。
  刘新红记得工厂通知她下岗那天,“脑海是一片空白”,工厂就是她的整个世界,她根本想象不到离开工厂到底要怎么样生活。
  他们站在工厂办公大楼门前等通知,没有开会,也没有文件,只是口头说,“你们都已经下岗了”,像一个午夜惊醒的噩梦般那么不真实。有下岗通知的,是正式工的权利,而他们是厂办大集体的临时工,是正式工福利体系的附属品。
  有些工人下岗时,原本属于他们收入的福利并没有折算成货币,而是依然以低工资的价格计算了工龄,之后就被抛向了社会。国企员工下岗的那些年,国企改革全面推开,东北大量小型国企被重组,剩余的一些大型国企也面临重重困难。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院长于潇曾对记者说,东北彼时还没有建立起新的产业,为了安排再就业,如果一个家庭全部失业,地方政府至少要安排一个,哪怕是政府雇用,“所以那个时候,政府负担也很重”。
  “这是下海,不是下岗”
  下岗的国企员工,也有人主动选择自我“放生”,从国有企业的“圈养圈”里跑出来。2001年,江苏油田有3000员工下岗,其中就有齐放(化名)。齐放与其他人不同,下岗是他自己主动要求的结果,“这是下海,不是下岗”。
  下海后,齐放选择了辽宁省营口作为自己闯荡的第一站,接收了当地一座烂尾楼的开发。当时的营口正值下岗潮,整座城市都弥漫着绝望和失落,而齐放却从中找到了商机。楼盘开发没有资金,他就采用卖楼花的形式,承诺建好后将一半的产权分给建筑商。
  在齐放看来,同样都是下岗,但是他的心态不一样。彼时的深圳、海南正热火朝天地改革开放,报纸上经常有各种成功人士出来讲致富经,鼓舞了许多像齐放这样的“体制人”。
  1992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鼓励了一大批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中的活跃分子下海经商,掀起过一股下海潮。而受邓小平南方谈话影响成长起来的一批企业家,就是“92派”。齊放觉得自己是受了“92派”影响的一代,所以在他的脑海中,出路有很多,不过他相信自己绝对是极少数,“可能就是千分之一”。事实上,和他一起下岗的3000人中,有一半专业工人最终都没有再去工作,因为他们的专业技能适用面太过狭窄,很难再就业。   齐放自认为是思想开放的人,在下岗之前,他已经尝试做过生意,倒卖了七八趟买卖,“那时一个月工资才七八十块,而我已经赚了3万块”。
  齐放的弟弟齐康(化名),也跟着哥哥一起下了岗。与哥哥不同,他感觉自己是被圈养在国企这个小社会里的宠物,突然遭遇了“放生”,“下海后才发现野外生存环境原来这么残酷”。为了拿到订单,齐康说他得陪客户们洗澡、喝酒,一天要洗个三四场,中间还夹杂着三四场酒局,“我这小身板,根本扛不住”。
  从前在国企,齐康身上自带着一股傲气,如今却不得不迎合生意场上的一些潜规则,“我适应起来很不习惯,总感觉头低不下去”。
  齐康和齐放两兄弟,如今也到了退休的年龄。齐放的房地产生意,正好赶上上海房地产暴涨的十年,赚了不少钱,如今已经成了整个油田子弟羡慕的对象。而齐康没有这样的好运气,他辗转换了很多行业,却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的致富经。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全球制造业的承接者,开启经济跃升的黄金十年。那段时间,能源等原材料价格上涨,装备需求量大,这对以重化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是利好。留在油田的人工资都在翻倍增长,让齐康有些后悔当初买断工龄的决定。
  第一批下岗工人的期末考
  能否交得起社保,成了检验下岗工人再就业成功与否的及格线。
  1998年的下岗潮,夺走的不仅仅是李英俊的工作,还有他的安全感。下岗前,生老病死都找单位;下岗后,任何风浪都可能会把他们的生活打翻在地。
  李英俊的妻子得了白血病先走了,他发现自己也患上了丙肝。肝炎病人身体不耐累,干不了重活,只能打点零工。他有木工手艺,每天只能等着做点零工,“有时候雇主给二三十元,有时候给一二百元”。
  李英俊生病前,还曾赚钱供儿子读书,资助儿子买房结婚。他生病后,生活还得靠儿子和老母亲的补贴,儿子每月给1000元,老母亲每月给500元。他每天早起,焖上一锅米饭,炖两根茄子,早中晚三顿都是它了。
  厂办大集体的员工大多没有一技之长,再就业最为困难。和刘新红一起下岗的姐妹们,干的大多是体力活。刘新红的一个姐妹就在超市打工,像男人一样搬货,她攥紧了拳头给刘新红展示自己的肌肉,“我可有力气了,不像你整天没吃饱饭一样”。
  富拉尔基区是重工业区,几乎没有什么工作机会,外出打工是绝大多数下岗工人的宿命,最惨的是走不了的人,“上有老,下有小,只能留在当地”。
  离开富拉尔基区的人,很多去了上海、北京等地做了保姆、保安。一开始大家还遮遮掩掩,大多会说“去大城市去做买卖去了”。手里有些技术的工人,则有机会过上比下岗前还好的日子。刘新红厂里的不少钳工、铆工,都在南方找到了高收入的工作。
  不过,下岗最怕的就是得病,“有劳动能力不管挣多少钱你会生存下去,但是生病会改变这一切”。
  退休,是下岗工人最后一次人生考试,考过了,晚年生活就有底了。2017年12月21日,刘新红通过了考试。她给自己买了一个巧克力蛋糕,庆祝“终于过上有保障的生活了”。
  刘新红正在计划旅行,过去不打工就沒饭吃,得逼着自己干下去。终于熬到退休,她说自己最想去云南,“看看那些地方的花”。
  (据《南方周末》)
其他文献
在与我单位相隔不远的一条马路上,有一段短短的小五金修理街。今年春节前一个阴雨蒙蒙的黄昏,我下班路过这条街时,隐约听到里面传来一阵口琴声。咦,这样的时辰里,还有谁这般兴致勃勃?我不禁循声寻去,便见得一家店铺里,有个套着围兜戴着袖套的老师傅正坐在帆布矮凳上,捧着一把老式口琴,眯着双眼,吹着一曲《洪湖水啊浪打浪》。  老师傅没有发现我的到来,而我已经走神。  当年插队落户时,善良的生产队长见我长得单薄,
期刊
骨骼、肌肉系统  骨折 如果是外伤导致骨折或是怀疑骨折,首选X光,检查方便、费用相对低;如果不能明确诊断再选择CT。  关节 关节和脊柱等的骨质退变(老化)首选CT或磁共振。但如果是关节炎、关节肌肉、韧带损伤等首选磁共振。  骨骼肿瘤 若怀疑骨骼病变首选X光,方便、经济。观察骨质结构方面,磁共振稍弱,而传统X光空间分辨力高,能清晰观察骨小梁结构。如果是想进一步观察软组织和周边结构侵犯,可选择磁共振
期刊
拌菜制作简单,味道爽口,是家庭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但大家不要以为凉拌菜只是切好原料,加入调料再拌一拌这么简单。拌菜也分很多种,主要是生拌、焯拌和炝拌。  生拌:顾名思义,就是将食材洗净,不经过加热,经刀工处理后,直接加入调味品进行拌制。常见的有“凉拌黄瓜”“乾隆白菜”“糖拌西红柿”“拌心里美”等。生拌蔬菜最大的好处是,几乎完全保留了蔬菜中的营养素,营养损失最少。生拌菜虽然简单、有营养,但同时也有一点
期刊
1.牛颈肉:肥瘦兼有,肉质干实,肉纹较乱。适宜制馅或煨汤,比嫩肉部分出馅率高15%,做牛肉丸也不错。  2.肩肉:是牛的前部肉,包括颈部到肩部的牛肉, 由互相交叉的两块肉组成,纤维较细,口感滑嫩。适合炖、烤、焖,可做咖喱牛肉。  3.上脑:拥有密集的结缔组织,肉质细嫩,肥瘦相间,容易有大理石花纹沉积。适合涮、煎、烤,涮牛肉或者做成肉馅。  4.眼肉:一端与上脑相连,另一端与外脊相连。外形酷似眼睛,
期刊
一位文友很有才气,最近她离婚了,得知后我很是惊讶,之前知道她和丈夫是很相亲相爱的。为了爱情她不顾父母的反对,奔赴离家千里之外、男友所在的城市,先前是租房子住,一起打拼生活,后来首付买了房子,前年他们有了儿子。  她说,去年以来两个人经常吵架,她竟发现丈夫很烦她,日子过不下去了。她说,没想到这么多年来为了爱情,她除了一身的伤痕和一个两岁多的儿子,自己什么也没有剩下。  叹息之余,我安慰她。没想到她说
期刊
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发现自己的生命竟然毫无意义,每一天都在毫無价值地重复昨天的自己,人过中年,一事无成。而更大的悲哀还在于,你发现原来不屑一顾的同伴,还有被你轻易地就击败的对手,却都紧紧握着自己命运的纤绳,早已经闯荡出一片灿烂的世界。  生活有一个神奇的现象:你生命中遇见的每一个人,其实你将来必定都会重逢。因此,一个智慧的智者,把每一个生命中的遇见,都看做是世界给自己的意味深长,看做是世界的暗示
期刊
学校语文教研组一个同事,称赞另一位同事的微信头像漂亮,我信手打開看,是一簇小碎花——清白的花瓣,淡绿的蕊芯,瘦瘦的长茎,绿绿的叶片。那份特有的清纯素净,惹人怜爱。更摄人眼球和心智的,是它的美与身下恶劣的环境形成反差,娇嫩的花瓣下是干涸龟裂的土地,花儿竟是从这裂缝里长出来的。真不知道,是它借干裂的缝隙钻了出来,还是外形孱弱的它把硬实的土地撕开了缝……  以花儿做头像的同事,给这幅图片命名为《我要开花
期刊
红薯、山药、芋头等薯类营养丰富,美味可口,但食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烹调方式尽量用清蒸。增加薯类的摄入,有助预防便秘,但油炸薯条和油炸薯片则没有上述作用,反而会带来发胖风险。同时,随着加热温度升高,植物油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也不断增加。因此,烹调薯类应尽量选择清蒸方式。  适当补充优质蛋白质。薯类的蛋白质含量较低,每百克含有2克左右,相同重量的谷类含蛋白质10克左右。因此,日常以薯类为主食的人群,
期刊
在王永福大约24岁的人生里,他一直都在寻找,一是想找到亲生父母,二是想找到他自己。他是一个丢失的孩子,幼时被人从家乡拐走,后来四处流浪,变成了“黑户”。这意味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13.39亿的户籍人口中,王永福并不存在。  王永福不是一个孤独的个体。国内一家公益寻亲组织负责收集寻亲资料的志愿者刘恋(化名)统计,2017年仅是该公益组织就有160个寻亲人登记没有户口,2018年又增加了82个。“像王
期刊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3亿,占总人口的16.7%;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1.5亿,占总人口的10.8%。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预计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  目前,社会各界热切关注如何解决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养老、医疗、劳动力等方面的社会问题,但同时对老人们的养老生活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