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生活,融入生活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be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生活性是这套教材的基本特征之一。作为《道德与法治》任课老师,我们应该把握好课程标准“品德教育从儿童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到儿童生活之中”的理念,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通过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有意义的活动,引导儿童发展良好的道德以及法治意识,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一、 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源于儿童生活
  《道德与法治》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为基础和源泉,以儿童生活的时间、空间为线索,选取儿童感兴趣的以及有发展意义的内容设计主题,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道德与法治意识。作为老师,我们要尊重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选取学生已有经验的内容入手,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北师大版社《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第四个主题《守规则,保安全》的第二个活动《遵守交通规则》,老师以“小调查” 导入:同学们,老师想做个小调查,看看小朋友们每天是怎么样上学放学的?那些同学是坐公交车的?那些同学是走路的?那些同学是坐爸爸妈妈的车?有谁知道家长为什么要每天接送?这样一个小调查,从学生上学放学这样的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后进入第二个环节:据老师了解咱们班前几天就有同学发生过交通小意外,下面就請这位同学把当时的情况演示给大家看,并说说当时的感受。这个设计有针对性地让发生过交通意外事件的学生表演当时的情景并谈感受,朝夕相处的同学的亲身经历,令学生信服,使教育更易被接受。
  二、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贴近儿童生活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教育的内容内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已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这就告诉我们,教学内容的选取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贴近儿童生活,富有生活情趣;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要灵活、多样,有艺术性,富有生活情趣,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 新课程的教学特点是突出教学活动的综合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让学生在体验、探究与合作游戏的过程中自主地学习。在教学中通过安排儿童在课堂学习中进行讨论、操作、实践、欣赏、讲故事、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做游戏等不同类型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成为观察者、实践者、反思者,在体验中明白道理,获得对他人对社会对世界最真实的感受。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第四个主题《守规则,保安全》的第二个活动《遵守交通规则》的教学,老师设计“交通安全闯关游戏”,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不但提高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而且每一关都紧扣学生生活。第一关:交通安全标志我认识。布置学生课前观察、收集上学路上看到的交通标志,向家长了解这些标志的含义,在课堂上与周边同学互相交流这些标志是什么地方收集的,有什么含义,看到这个标志该怎么做?之后再呈现课本所介绍的人行天桥等几个交通标志并介绍含义。 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生活中搜集自己见到的各种交通标志,学生亲身参与的过程,本身就是自我教育的过程;以知导行,同时也为课上活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第二关:行为评判我正确。老师课前观察、收集学生通过校门前马路的各种情景,(特别是违反交通規则的情景),制作成图片或者视频,在课堂上播放,让同学们评议:这样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如果不对,应该怎么做?充分利用儿童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组织讨论或模拟情景游戏,让儿童在实际体验中增强认识,获取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第三关:遵守规则我能行 重点引导儿童展示课前通过观察记录的上学不安全的地方(可以拍照,也可以画),交流上学路上不安全的地方,在老师指导下共商在这些危险的地方如何确保安全的做法。 在此基础上模拟体验安全过校门前马路:把座位的过道当做校门前的马路,体验如何安全过这条马路。此外,设置校门前十字路口的情形,让儿童轮流扮演交通民警,进行上学路上的模拟游戏(如:看信号灯指挥,避开汽车、一站二看三通过等)。第三关设计通过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发现了身边不安全的地方,指导了他们如何避免事故的发生,以模拟演练、模拟游戏这样的方式体验安全过校门前马路,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发现上学路上不安全的地方、过校门前马路等是儿童每天上学的体验,这样结合儿童生活宣传交通规则,更增强了活动的实效性。
  三、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引导儿童生活
  课堂虽然是教学的主渠道,但它并不是教学的终点,教学向课外延伸是非常重要的。要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天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再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消化、理解,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如学习如北师大版社《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第四个主题《守规则,保安全》的第一个活动《遵守学校规则》,根据一年级新生很多学习、行为习惯都还没有养成的实际情况,结合三东小学开展的“好习惯养成教育”专题月活动,整合语文课程资源让学生共同制定《班级文明公约》。先让同学们回顾入学以来自己在遵守规则,培养好习惯方面做得好和不好的地方。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有针对性地道出班里同学或者自己平时做不够好的现象,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整理成班级的公约,然后对学生说:“公约是同学们共同制定的,就要一同遵守,同学之间互相提醒,我们在还将进行小组比赛,评比出小标兵。”随后给每个同学制作了“守规则,好习惯”评价表,每周自评、小组评,老师评,根据情况及时总结表扬。这样学生在评比活动中规则内化为行为,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真正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总之,儿童的道德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他们的现实生活对其道德和法治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所以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让他们获得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在教学中我们教师既要让教学走进儿童的生活,又要让生活走进成长中的儿童。通过教学,把儿童与其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儿童带回到真实生活中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他们的生活,使我们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真正做到源于儿童生活,重新融入儿童生活。
其他文献
临近中秋,我们又收到了来自外公老家沉甸甸的礼物——会理突尼斯软籽石榴。和往年一样,老家的石榴个大皮薄,一粒粒晶莹剔透,像极了红宝石,放入口中,甘甜多汁,口味完胜成都超市里绝大部分品种。  外公的故乡,会理,偏居西南一隅的小县城,因“川原并会,政平颂理”而得名。位于横断山区东北部,这里长时间的日照,较大的昼夜温差,集中的雨季,造就了色泽艳丽、味甜汁多的会理石榴。除了会理石榴,大凉山地区的很多水果也远
【摘要】在英语高考中,谓语动词分别会在语法填空和短文改错里出现,而且在学生的写作当中,也至关重要,正确地使用了谓语,才能够写出正确的句子,表达流畅,从而可提高作文的分数。但是谓语就涉及到时态,而这正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学生常常被弄得晕头转向,因此如何将这一学生容易混乱的知识点化繁为简、化乱成理,将英语“简易”的学科思想灌输给学生,教会学生使用正确的谓语,至关重要!  【关键词】学科思想;简易;高考;
本报综合消息 10月31日上午,2018年广东省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专题网络教研活动在东莞市大朗镇中心小学举行。这是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同一堂课”系列网络教研活动的第12场。“同一堂课走进东莞”活动由省教育研究院和省教育技术中心主办,在广东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网易新闻广东全程同步直播,累计点击观看人数超53万人次。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李海东、省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唐连章、东莞市教育局副局长何
【摘要】语文教学的核心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应用语言文字这种工具去学习其它知识的能力。因此,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但目前,我们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过于拘泥教材,局限于课内,仍然课本是中心、课堂为重心,应试乃终极目标,学生存在“只做题,少读书”的弊端。学生课外阅读也仅限于教辅资料和作文技法之类的读物,这种以应试为目的、单一的阅读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也致使农村学生
(本报讯 记者 彭明)近日,广州顺德一中、广州五中两校共57名学生相聚临川,开始为期半个月的“相约清北”研学旅行活动。两校学生将以插班学习的方式,与临川二中高三(18)班、(19)班学生共同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并参加临川文化体验之旅。  开班仪式在临川二中南校区图书馆四楼报告厅举行。该校副校长刘保华代表学校致辞。高三(18)班晁夏照同学作为临川二中学生代表发言。顺德一中、广州五中也分别派
云浮市第一中学是一所拥有2900多名学生的完全中学,一直以来,学校十分重视对学生开展毒品预防教育,从1975年建校至今没有出现学生吸毒、贩毒现象,在毒品预防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十五年来,学校在毒品预防教育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毒品预防教育工作方面并没有因此而止步,针对毒品发展的新形势及对社会的危害,在原有基础上创新毒品预防教育的方式方法,把“让每一个学生都远离毒品”作为学校毒品预防
班主任是指学校里负责一个班学生的学习、健康和生活的老师。工作量最大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班主任的工作与学生的学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为了方便以后的教学和教育工作,我读了一些关于班主任工作的书,并咨询了一些資深班主任。结合自身26年的教学经验,写下这篇班主任的“导学”艺术文章供同行参考。  一、了解学生——乐学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如果老师想从某个方面教育人们,那么他应该首
【摘要】本文针对农村学生在语文课上不愿说不会说的现状,着意从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功能和运用的角度初步探讨解决之道。  笔者在农村中学耕耘多年,发现农村的孩子在语文课上越来越不愿意开口,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初一的孩子不是面红耳赤,唯唯诺诺,就是语不成句,且声音小的可怜。语文课竟陷入了这样的怪圈:学生不愿意说,更不敢说,甚至不能说,只是一味地等待老师说。也许是长期“讲读”为中心教学模式的后遗症吧。能否把
【摘要】学校教育,德育为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使其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1怎样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每一位品德与社会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提高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优化;教学形式;社会实践;文化素养  一直
【摘要】学好英语应包括四个方面,就是“听、说、读、写”。阅读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阅读能力是从文字中获得信息的重要能力,阅读应从精读和泛读两方面努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农村山区;阅读理解  近几年的高考中,英语考试中的阅读理解越来越侧重能力考察。因此,要做好阅读理解,除了基础知识外,还应掌握下面四个技巧。  一、明白文章的类型结构  在阅读文章时,要观察文章属于什么类型,什么结构。这有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