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众研究的新范式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h6448940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戴维·莫利是英国文化研究中将文本研究转向受众研究的关键人物。本文通过追溯莫利的学术渊源,透过对其经典之作《电视、受众与文化研究》探究莫利在继承传统受众研究范式和综合多门类学科成果的基础上如何开创受众研究新范式,阐明莫利的民族志受众研究给后来的媒介文化研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关键词】受众研究 戴维·莫利 民族志研究
  
  一、莫利的研究渊源、研究视角及其研究路径
  戴维·莫利是英国伦敦大学史密斯学院传播学首席教授,他早年接受了严格的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训练,具备经验主义微观分析的基础,社会学成为他的受众研究的切入点。20世纪80年代,莫利在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师从霍尔教授,深受伯明翰学派所倡导的阶级、种族、性别、民族、国家等宏观视角的浸淫,开始关注文化产品的政治意义和意识形态结构,还有比电视更广阔的大众文化领域消费过程的复杂和矛盾的本质。90年代以后,莫利及时吸纳新兴理论,加入了家庭研究、人类学和地理学,与费斯克一起致力于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下以更全面的视野为信息时代的媒介研究延展新的空间。
  在有机糅合多种学科背景的基础之上,莫利重新构筑了受众概念,开创性地将传统受众研究范式引向民族志受众研究,挑战美国主流传播研究实证主义传统范式,实现了传统受众研究视角的转型。《电视、受众与文化研究》是莫利20多年来从事电视受众研究的一个总结。它“接合”实证主义与批判理论、经验主义的受众研究模式与霍尔编码/解码模式,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公共领域和私人空间等,运用霍尔模式对《全国新闻》的节目进行受众分析,又创造性地结合人类学民族志研究方法来验证霍尔模式的科学性,同时将文化研究的核心概念(比如阶级、性别等)引入到传统受众研究。这种研究视角也被当时的学术界誉为“新型受众研究”。但是,传统的媒介研究和文化研究对此进行了猛烈的“夹击”和批评。莫利在书中自我解嘲式地说:“我的研究由于坚持从社会学角度来分析传播和文化,我的文化研究观念是非常特殊的,是“边缘”和“非主流”的研究。”①
  二、 从《全国新闻》看莫利的电视受众研究
  (一)研究新范式的开创——既非“规范性”又非“诠释性”
  麦奎尔认为,不同研究路径之间的本质区别,根源于研究者立场的不同,即面对传媒工业一方和大众受众一方时,究竟更靠近谁。②主流传播研究被一种“钟摆效应”主导了很长时间,一端是以讯息为出发点的研究——从对讯息的内容分析到传播效果分析;另一端是以受众为出发点的研究——主要关注社会特征、社会环境以及随之以来的社会需要。迄今为止,前者(讯息/效果)主要采用的是行为主义取向的“规范性”研究,即受众的行为如何反映讯息对他们产生的影响和效果,后面加入了认知因素,但是仍然属于行为主义取向;后者(受众)基本上是结构——功能主义取向的“诠释性”研究,研究焦点在于不同受众的社会特征,反映受众接受讯息不同程度的“开放性”。近来,受众研究学者提出要与结构——功能范式分道扬镳,试图从社会意义角度对传播进行研究,而不是社会功能或行为效果角度。
  这三种主流传统都似乎在永无止境地寻找所谓的“讯息的‘终极’意义或‘真实’意义”③,但是莫利不同,他试图运用符号学和社会学分析,更加关注能够产生意义的传播的基本条件。他希望对“规范性”和“诠释性”范式进行批判,并将二者结合起来,提出一种既非“规范性”又非“诠释性”全新范式——对讯息的符号学分析和对受众的社会学分析。这一取向将受众研究的注意力转到了对讯息的显性和隐形符码的研究上来,并且将传统的“文本化分析”转到了“受众的接受分析”。也正是在这一理论框架之下,莫利将符号学和语言学里的“话语”概念纳入进来,重新解释了讯息的解码过程,并重新构筑了受众的概念。接下来,我们分别从讯息和受众两个方面来看莫利的研究结论。
  (二)莫利研究的“双重焦点”——从文本到受众
  莫利认为,影响文本意义的产生有两个关键性因素:一是文本自身的符号内容,二是受众自身拥有的“文化符码”。两者的互动才能产生“意义”。莫利早期对英国电视新闻杂志节目《全国新闻》的研究中,运用了符号学和社会学来分析这两个制约因素。目的在于了解“受众不同的亚文化结构、不同团体和阶级的文化符码和素养是怎样为不同部分的受众构建信息解码的”。④因此,莫利分析的核心问题是:通过分析一个特定媒介(电视)中的一个特定模式或者类型(杂志或者时事)中的一个特定节目(《全国新闻》)来探求受众如何认识和理解媒介所展现的世界。
  1、讯息的编码/解码
  “诠释性”范式认为讯息是“多义”的,一条讯息总能任意地得到诠释,但是莫利认为,实际情况远非如此简单,“我们必须考虑到,‘清晰’和‘有效’永远是广电从业者的职业追求,他们希望进行有效的传播,注定要提供具有‘方向’和‘封闭’结构的讯息,使之成为若干可能解读中的‘倾向性或主控性解读’”。⑥因此,研究时必须通过节目的显性内容看清这背后隐藏的假设是什么,而这些假设中,必然有对受众的假设。因此,讯息不会孤立的对受众产生影响,了解文本的意义,必须考虑文本在特定条件下所接触的“交叉话语”。
  因此,莫利集中考察了节目的语言表述和结构编排,包括各个话题是如何被连接的,背景和解释框架是如何通过影像和语言进行展开的,专家和主持人的评论是如何插入的,主持人的开场白和采访是如何监控和操作的等等。在这里,莫利关注的是,《全国新闻》的节目内容通过哪些传播技巧和策略使受众觉得这个节目“话题一目了然”,并在这个显性讯息之下传播了一套关于社会价值观念和基本态度的隐蔽讯息。
  然而,这种符号学和结构主义的分析视角,势必造成对文本讯息的过度关注,而忽视了受众解读的“积极性”。因此,莫利不仅考虑了讯息的解码/编码过程的符号学研究传统,还进而运用社会学的研究视角重新的构筑了受众概念。
  2、重构受众
  在大众传播过程中,讯息的发送和接受总是存在符号分离的可能,我们不仅要了解在广电从业者编码时所规划的倾向性解读范围,而且要了解在这一范围内受众进行解码的程度,也就是,受众解码的策略和能力范围是什么。至此,莫利对受众的概念进行了重新构筑。
  在《全国新闻》的受众分析中,莫利纳入了弗兰克·帕金的社会学理论,即我们可以预期同一个社会中不同阶级成员具有不同的“意义系统”(即,主流价值系统、次级价值系统和极端价值系统)或者意识形态构架。莫利在继承帕金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霍尔的受众模式并进行相应改造,即受众对讯息的解码主要有三种方式,分别是“主控式”解码、“协商式”解码和“抵抗式”解码。⑥这里,莫利没有像霍尔一样完全关注受众的宏观的阶级属性,而是更深入地分析了社会因素通过哪些具体机制与话语相连,并影响了受众对意义的解码。实际上,就是阶级位置不会像独来独往的骑兵一样横冲直闯,它只有在结合符号和话语时,才对解码过程发挥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莫利超越了帕金和霍尔。
  (三)研究方法——民族志方法在受众研究中的首创性运用
  一般认为,“民族志”这一研究方法肇始于20世纪初文化人类学对异民族文化的考察,马林诺夫斯基所创造的“参与观察法”是这一方法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民族志指的是“研究者深入到某一特定群体,长期观察研究之后,从这一群体的文化内部,来说明文化的意义和行为”。⑦格尔茨认为民族志描述有个特点“一是群体性,二是社会性的诠释,三是微观的,四是所涉及的解释在于将这种‘所说过的’从即将逝去的时间中解救出来,并以可供阅读的术语固定下来。⑧
其他文献
解决犯罪问题的最终之道是增加犯罪的成本,而有选择的机会才意味着有成本。    2008年1月1日下午,3名劫匪欲在广州一辆大巴上持枪抢劫。乘客报警吓走了两名劫匪,第三名劫匪被车门夹住,逃跑不成被夹死。乘客称,当匪徒恐吓要开枪时,司机大喊“你有种就朝我开枪啊”。这句话被网友誉为2008年伊始之最强音。  稍微运用一点博弈论的知识,我们就能知道,对司机和乘客来说,什么结果是最有效率的。让我们假定有A司
【摘要】舆论监督新闻要得到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完成从普及新闻信息到传播新的新闻理念的过渡,从平面的信息传递到为公民参与社会生活提供信息和议题,创建讨论、解决公共事务的平台。而以安徽电视台《帮女郎 帮你忙》为代表的“帮忙”类节目,正是通过赋予记者新的角色和职能,为舆论监督新闻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新闻节目 记者角色 《帮女郎 帮你忙》    经典的新闻传播学理论中,关于记者的角色期待是“信息流
摘要:以2019年佛山市高中物理教学设计展评活动为案例,指出教师的教学设计主要存在“学情分析全面”“设计意图清晰”“演示实验新颖”“教学反思深刻”等长处,以及主要存在“核心素养未体现”“设计结构不完整”等不足,最后得出四条感悟:必要结构是优秀教学设计的基点;体现课标是优秀教学设计的要点;明确意图是优秀教学设计的重点;创新实验是优秀教学设计的亮点.  关键词:教学设计;核心素养  文章编号:1008
【摘要】伴随着人类社会生活方式朝后现代的转变,媒介为大众制造了新的媒介景观,全民狂欢的盛宴来临,现代人已经感染了一种叫流行性物欲症的病毒,广告在这场活动中首当其冲。本文主要论述广告媒介与消费社会的关系,并运用大众文化批判视角对后现代的广告及消费行为进行解读。  【关键词】广告 媒介景观 狂欢 物欲症    一、“媒介景观”与广告文化  (一)广告商:“媒介景观”的制造者  景观指“少数人演出,多数
人类是一种永远也不会满足的动物,只要一有可能,就会往外扩张。现在,人类已经扩张到了太空。然而,当人们从太空回望地球时,却惊奇地发现,原来地球上还有两个地方知之甚少,那就是南极和北极。于是,各国掀起了一股向两极进军的热潮,从探险家到科学家到普通民众,都想去看看南极和北极到底是什么样子。  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真正能到达南极和北极的人仍是极少数。而且,由于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即使到了南极和北极,
MR黄是我们的好朋友,三十岁大好青年,无不良嗜好,在朋友圈里都是安安静静,出来聚会吃饭都是抢着买单的人,平日节俭谦虚,从不张扬,人畜无害,除了在情海波澜起伏经常被几个绿茶欺负至今单身中,基本零缺点,每个朋友圈里都有这样的老好人,所以大家使劲欺负他也不觉得罪过,我们这帮朋友基本都是神经兮兮的奇葩,行踪不定,满世界飘摇,今天你去了巴黎购物,明天我在大溪地自拍,后天他又去无人区探险了,只有MR黄,安安稳
什么是自然惩罚    震撼式教育的第三种实施策略叫做自然惩罚策略。关于自然惩罚策略,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案例,以下这个广为流传的故事便是其中之一。  一个年仅11岁的少年,把足球踢到一家商店的窗户上,砸碎了玻璃。商店老板找到少年的父亲,要求赔偿损失。父亲赔了钱之后,却把账记到了儿子的头上。他认真地对儿子说:“玻璃窗是你弄破的,你应该负起赔偿的责任。我现在先帮你垫上,你要利用假期的时间打工,把这笔钱还给
在育儿生活中会遇到各种琐事,但是,谁不想要简单、高效、顺畅与舒适的状态呢?这里有一份育儿生活断舍离的小清单,不妨了解一下。   1.孩子婴童时期的衣物、玩具。(孩子穿不下的衣物,留一两样做纪念即可,不需要都留着。)   2.不再舒适的袜子、内衣。(每次洗衣服我们都会检查,及时淘汰旧的,补充新品。)   3.孩子书桌上的草稿纸。(孩子一般不会再用到它们,但也很少会自己处理掉。)   4.看太
【摘要】本文分析兰州石化的七次危机事件中的政府、媒介、公众的作为,探析其不足之处,以此为突发事件管理和传播控制提供建议。  【关键词】兰州石化 危机管理 危机传播    一、事件背景  兰州石化过去40余年鲜有重大事故发生,但近年来却事故频发。自2002年以来,兰州石化就发生了七次危机事件,包括储罐爆炸、火灾、有毒气体泄露等等,造成多起人员伤亡,导致了巨大的财产损失。此外由于兰州石化地处黄河上游,
【摘要】本文以青海卫视玉树地震报道为切入点探讨了地方电视媒体在功能实现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大众传播媒体的功能及其在危机报道中的变化和拓展,对地方电视媒体功能重构进行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危机报道 玉树地震 媒体功能    一、问题的提出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大地震。地震发生后,“青海地震”迅速成为网络上最热的话题,但当网友和观众想从地震发生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