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最大的太空旅行者——沃利·芬克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lyE981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位新太空人:奥利弗?德门、马克?贝索斯、沃利?芬克和杰夫?贝索斯(从左至右)

  2021年7月20日,天气晴朗。亚马逊公司创始人、世界首富杰夫·贝索斯身穿蓝色宇航服,头戴牛仔帽,乘坐其旗下蓝色起源公司的“新谢泼德号”(以第一位进入太空的美国宇航员艾伦·谢泼德的名字命名)火箭,从得克萨斯的沙漠升空至107公里高处,到太空边缘进行了一次10分10秒的旅行。他这次太空之旅还有三位同伴——贝索斯的弟弟马克·贝索斯,年龄最大的太空旅行者、82岁的女飞行员先驱沃利·芬克,以及年龄最小的太空旅行者、18岁的荷兰高中毕业生奥利弗·德门。
  安全降落后,几位飞行同伴相互拥抱,开香槟庆祝。商业航天试飞第一人、英国维珍银河公司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分别发来了祝贺;专家称这次飞行是世界首次全平民成员的无人驾驶太空之旅,是在发展太空旅游业的激烈竞争中迈出的又一步。
  在各路媒体的聚光灯下,年过八旬的女飞行员沃利·芬克格外引人注目。当4名新太空人升空3分钟后,解开安全带的她让身体在太空舱上下漂浮,惊喜地遥望舷窗外深蓝色的宇宙和被大气笼罩着的地球,大声喊道:“这太奇妙了,我爱这种感觉!”在返回地球平安着陆后,一头银发的芬克满脸兴奋地从太空舱中探出头来,张开双臂,开心得像个孩子一样念叨着:“太棒了!每一分钟我都非常享受,只希望时间能再长一点,我已经等不及要再飞一次了!”
  时光倒转,这个已过耄耋之年的老人似乎又重新回到了她22岁时的样子。60年前,身为NASA航天候选人的她,曾经离这个梦想只有一步之遥,最终却因性别而被淘汰,与太空之旅失之交臂。60年后,芬克和世界首富一起成功冲向宇宙,刷新了人类历史上最年长宇航员的纪录,成为这次载人飞行中最动人的一幕。

为太空飞行而生


  1939年,芬克出生于美国新墨西哥州拉斯维加斯。她身体里的飞行基因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刚满一岁时就被父母带去新墨西哥州附近的一个机场,并登上了一架早期道格拉斯DC-3客机。还是婴儿的她兴趣十足地尝试转动方向盘及螺母,她的母亲惊奇地说:“看,她会开飞机!”据阿梅莉亚·埃尔哈特机库博物馆记录,芬克童年时代就对航空产生了热情,5岁时曾穿着超人斗篷从她父亲的谷仓跳下,想试试自己能不能飞起来;7岁时对机械产生了兴趣,动手用轻木制作飞机模型;9岁上了人生第一堂飞行课,在15分钟的飞行中第一次拥有了在天空遨游的体验。小姑娘从此与天空结下了不解之缘,飞往更远太空去看看宇宙模样的愿望深深地扎根在她心中。芬克回忆说:“我还记得那时的天空有多美……当时我就想,我就是属于天空的。”
  然而,在那个女性被歧视和束缚的年代,从事飞行相关的事业对于女孩子来说基本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芬克高中时希望学习机械制图和汽车机械等课程,梦想以后成为飞机工程师。老师生气地给她的家长打电话说:“您家有飞机场吗?请把她弄出去,她只想上天!”人们告诉她:“沃利,这些课程是为男孩子设置的。你是个女孩儿,只能学习家政和烘焙。”
  芬克和普通女孩子一样穿裙子,但她喜欢冒险,勇于打破社会给女性设置的条条框框。所以她也像男孩子一样学骑马、滑雪和打猎,并且样样精通。她14岁时的射击成绩令人难以置信,获得美国步枪协会的杰出步枪手奖,得到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赞赏。同年,她还有幸代表美国西南部参加了全国顶级女子滑雪和速降比赛。
  不过,她的终极梦想仍然是天空。父母一直支持和鼓励女儿的爱好,高中毕业后就让她去密苏里州的斯蒂芬斯学院学习航空课程。1958年她以全班考核第一的成绩获得副学士学位,并且取得了飞行员执照。
  芬克此后参加了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的Flying Aggies计划,在此期间又取得了航空证书和评级,连续两年获得“杰出女飞行员”奖杯和“Flying Aggies顶级飞行员”等荣誉。她在男性为主的学员中脱颖而出,用自己的成功诠释了“谁说女子不如男”。1960年,20岁的芬克大学毕业,因为拥有丰富的航天经验,她得到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被聘任为俄克拉荷马州美军基地飞行教官。在全基地中,她是第一名也是唯一一名女性飞行教官。芬克用了10年的时光完成了儿时的飞行员梦想,但她对天空的追逐却未止步于此。

“水星十三”真豪杰


  为了与苏联展开太空竞赛,美国于1958年正式啟动“水星计划”。这是美国的第一个载人航天计划,刚成立不久的NASA负责招募宇航员。对宇航员的要求是年龄20—40岁,体重不超过81.6公斤,毕业于海军或空军学校,至少飞行过1500小时;最重要的是,限定在具有战斗机经验的飞行员之中选拔。由于当时美国规定只能由男性开战斗机,这一条要求就意味着把所有女性都挡在了航天之外。经过几个月的严格选拔,NASA确定了7名准宇航员。当时苏美竞争处于白热化阶段,“水星七杰”便成为当时最耀眼的明星,可谓美国太空竞赛的国家队。
  威廉·伦道夫·洛夫莱斯医生负责此次宇航员的筛选测试,他对“水星七杰”并不满足,把目光投向了女性宇航员,理由是她们身材娇小、体重更轻,可能更适合狭小的航天器,而且女性的抗压能力并不见得比男性差。于是,在富豪欧德朗的支持下,他们以医学基金会的名义面向全美发起了女性宇航员的征集令。
  在报纸上看到这个消息后,22岁的芬克立刻给洛夫莱斯医生写信,表达了自己的强烈意愿:“我不知道会经历什么,也不知道会把我带到哪里。但我想,男人们可以做到的事情,我也可以。”虽然她的年龄低于筛选标准,但是履历中丰富的航天经验帮了大忙,她最终被破格录取,成为入选的25名顶尖女飞行员中年龄最小的。而最年长的候选人简·哈特已经41岁,是8个孩子的母亲。   这些有志于成为女宇航员的女飞行员们,面临着跟选拔男宇航员一样的标准要求,必须通过极其严格的体能检测。她们完全没有预料到,一周的体能检测竟然如此“残酷”。由于没有任何人类上太空的经验,对于人体会在航天过程遭受什么只能全凭想象,科学家们当时完全是按照挑战人体极限的方式进行测试。第一阶段的测试包含87项,如对全身每一块骨头都照X光;为检测严重晕眩,将-12℃的水直接注射进耳朵里;吞下90厘米长的橡胶管进行胃部测试;在头部插入18根针以记录脑电波;喝下一品脱放射性水,等等。第二阶段包含心理测试,如剥夺感官场景,将被检测者关在一个隔音效果极佳的黑暗水箱中,里面装满了与体温保持一致的水,使其失去所有的感官知觉。第三阶段的测试主要是模拟飞船起飞和返回地球时受到的万有引力。
  最终有13名女性经受住考验通过了测试,被称为“水星十三”,年仅22岁的芬克在其中排名第三。她在感官剥夺水箱里待了10小时35分钟,成绩甚至超过了男性宇航员。然而,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签署文件,规定只有男性军事飞行员才能被选为水星计划的宇航员。这样,她们成为下一次水星计划执行者的飞天梦想,又一次化为泡影。
  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批受训的女性准宇航员,她们的经历对美国航天界产生了极大的开拓意义,并就此开启了长达几十年的航天性别抗争。1995年,当美国女宇航员艾琳·玛丽·柯林斯成为美国第一位女航天飞机指挥官时,她郑重邀请了“水星十三”的成员来到发射现场,共同见证这一时刻的到来。

真正的“美国甜心”


  虽然在水星计划上遭受了打击,奔赴宇宙似乎已经成为遥不可及的梦,但芬克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并未气馁。20世纪70年代,NASA开始训练女性航天员。芬克参加了大约六七种不同的宇航员测试,试图证明自己的能力,每一次她都以高水平表现通过,测试结果丝毫不输男性飞行员。芬克曾经4次申请成为航天员,均被拒绝 ,给出的理由一是没有工程学学位——当时该学位只对男性开放,二是没有完成军用战斗机的飞行计划——这在当时对于女性来说是不可能的。
  由于性别歧视,芬克的太空之梦屡屡受挫。然而她从未放弃,参加各种航空比赛,学习航空知识,继续着自己飞行教官的事业(获得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颁发的金印飞行教官证书)……一直等待在太空飞行的机会。她是首批100位获得航空运输评级的女性之一,最终成为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的首位女督察。后来她又担任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的第一位女性航空安全调查员,到1984年退休时共处理了450多起事故。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她累计飞行了19600个小时,教授了3000多名学生飞行。
  1995年,已经退休的芬克在了解到NASA开始接受女性宇航员后,又一次遞交了申请,但此次又因年龄原因而遭到婉拒。人生已经过半,很多人对梦想的追逐可能就此落下了帷幕,但芬克却仍不放弃。2010年,在意识到已年过七旬的自己可能再也无法成为航天飞机驾驶员后,芬克决定哪怕以游客的身份也要上太空看一看,于是花20万美元购买了维珍银河的预售太空机票。虽然当时并不知道这张特殊的机票何时才能兑现,但就算有一丝一毫的希望,她也要牢牢抓住。不过,令她意外的是,她的太空梦并不是由维珍银河帮助完成的,而是来自维珍银河的对手公司——蓝色起源。
  2021年7月1日,在离蓝色起源的首次人类太空飞行计划还有19天时,贝索斯亲自拜访了芬克,邀请她作为贵宾免费登上“新谢泼德号”,成为首飞的第4位乘客。听到这个消息后,老人先是难以置信,随后激动地与贝索斯相拥,“终于梦想成真,可以做一名宇航员了!”7月20日早上,一头银发的芬克身穿宇航员服,迈着矫健的步伐登上了“新谢泼德号”。为了这一刻,她已经等了半个多世纪。
  在落地后的发布会上,芬克被授予了她梦寐以求的宇航员徽章。主持人哽咽着说:“芬克,祝贺你,感谢你一直激励着我们!”芬克立刻精神饱满地答道:“未来还会继续!”在场的许多人备受感染,瞬间眼眶湿润。
  至此,82岁高龄的芬克超越了1998年时年77岁的NASA宇航员约翰?格伦(美国首次完成轨道飞行的宇航员),成为最年长的美国宇航员。
  芬克一生未嫁,没有子女。她曾经说“天空就是我的伴侣”,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飞行事业。或许不久之后,芬克又会乘坐太空航班,再次冲向浩瀚的宇宙。人们祝贺她实现了毕生的梦想,白宫新闻秘书表示:“沃利·芬克现在是我最想见到的人,她是真正的‘美国甜心’。”
其他文献
CBJ-MS单兵自卫武器是瑞典轻武器设计师伯蒂尔·约翰逊(Bertil Johannson)的设计,他建了一家私营的轻武器生产企业,称为CBJ技术有限公司。CBJ-MS的意思是“CBJ模块化系统”(CBJ Modular System)。21世纪初萨伯·博福斯公司决定赞助这个项目,但由他们的销售,因此在一些资料中也称之为SAAB-Bofors CBJ-MS PDW。英国军方曾对该系统表示过兴趣。后
期刊
在此机设计之时,世界直升机已经由一代直升机向二代直升机发展,世界各国直升机制造公司纷纷用涡轴发动机替换活塞式发动机,由钢木混合或全金属桨叶替换木质桨叶,使桨叶寿命提高到12000飞行小时。桨叶翼型为非对称,桨叶简单尖削与后掠,旋翼效能有所提高,达到0.6,旋翼升阻比达3.7。机体结构为全金属薄壁结构,,空重与总重之比降低到0.5附近,已采用减震的吸能起落架和减震座椅。机体外形已开始考虑流线化设计,
期刊
防止挥霍信托是一种为保护挥霍者利益而创设的信托,挥霍者享有的信托受益权不能被其债权人追及用于清偿债务。防止挥霍信托制度发源于英国,在美国得到广泛应用与发展。2001年我国《信托法》颁布后,因第47条和第48条有“信托文件限制性规定”的表述,学界普遍认为我国已经建立起了防止挥霍信托制度。研究防止挥霍信托制度有助于约束挥霍行为和完善信托法。
  立法层面,与信托受益权处分相关的法条其实并不多,以《信托法》第47、48条为中心。我国目前仅有一份对信托受益权处分作出限制性规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法律、行政法规
M16A3是M16A2的全自动衍生型,因此它的扳机组与M16A1的一样,除此以外,M16A3和M16A2在外形上没有区别。但在前些年,关于M16A3的信息非常混乱,有不少人认为它应该是一种平顶机匣的M16A2,这样造型的M16A3充斥了电子游戏和仿真玩具业界。究其原因,是因为M16A3的外形与M16A2完全一样,很容易产生混淆,而且M16A3只装备海军,主要是用于舰艇守卫,因此很少用于实战,知道的
期刊
二战时期苏军主力高射机枪是Dshk 12.7毫米高射机枪,这是一种使用简易高射瞄准具的单管高射机枪,其火力在二战初期尚够用,但是苏德战争开始后德军强大的空中优势给苏军非常深刻的印象,面对这种优势Dshk高射机枪已显得力不从心。为应对占据优势的德国战术空军,苏军相当重视防空武器的加强和新一代防空武器的开发。到战争中后期,苏军一线野战部队中高射机枪的数量比战争初期有了很大的增长,同时新一代高射武器的开
期刊
“曾祖母,您准备好与死亡搏斗了吗?”一家老小穿着防护服围在病床旁,看着面容枯槁的老人,向她做最后的道别。“我早就等着了……”老人吃力地答道。这是两周前103岁的珍妮·斯泰娜刚诊断出感染新冠病毒的场景,当时她病情严重,在马萨诸塞州护理院进行隔离治疗。这么大岁数感染上厉害的病毒,后代们(包括儿女、孙子女、曾孙子女和玄孙子女)对这次治疗几乎都不抱希望。然而,奇迹发生了——两周后,珍妮康复的消息令家人们喜
期刊
《触不可及》电影剧照  由奥利维·那卡什执导的影片《触不可及》(2019)是一部改编自真实事件的喜剧故事片。导演从两位主人公之间的反差入手,没有过多渲染生活中的冲突,而是以幽默的手法和细腻的情节处理,来表现二人在相处过程中各自的成长、彼此的关怀与救赎,从而揭示友情的深刻内涵。触不可及,跨越不同  两位主人公原本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菲利普家财万贯,却在一次跳伞时发生意外,致使颈椎以下全部瘫痪,在轮
期刊
弗朗茨·卡夫卡(1883—1924)是享誉世界的奥地利伟大作家,其创作风格自成体系,影响深远。卡夫卡的小说多以战争为背景,刻画和展现人的陌生感、孤独感、恐惧感,这是其创作的永恒主题。创作于1914年的《在流放地》是卡夫卡的重要短篇小说之一,其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从一架机器的出场开始,叙述了一个令人闻之色变的“机器杀人”故事。卡夫卡在给出版商的信中这样写道:“并非只有它( 即那个时代)是苦难的,而毋宁
期刊
在1948年的阿以战争(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束后,一位名叫乌齐·盖尔(Uziel GAL)的以色列军官认为当时以军装备的很多冲锋枪都不适合沙漠战争的需要,便萌生了设计一种新型冲锋枪的念头。乌齐·盖尔本人在以色列建国前就参加了复国组织的地下军队,主要负责武器维修之类的工作,因此有一定的枪械制造经验。经过一番准备后,他在1949年动工,以捷克Sa 23系列冲锋的结构为基础,结合了沙漠环境下作战的需要,用
期刊
你是否想过,自己的晚年怎样生活?日本纪录片《人生果实》(2017)给大家呈现了一种生活方式。这是一部91分钟的温情纪录片,导演伏原健之(1969— )用柔和的视角记录了津端修一夫妇的晚年日常生活。全片温情恬淡,没有什么起伏,却富含哲理,洋溢其间的幸福感余味绵长。  这是一对日本平凡老人的故事——90岁的修一先生和87岁的英子女士,在自己的林间木屋中种植果蔬,收获果实。  影片的基调温柔、清新、缓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