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认识活动的三大中介系统

来源 :现代语文(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pdg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程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在教育哲学领域里,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话题便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以课堂为主、以教师为主、以教材为主的“三主原则”,可以追溯到三百年前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它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学的一般规律,但容易导致教学的封闭性、单一化。如何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成为全球共同关心的教育改革课题。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语文教学领域里,首先是一些颇有建树的基层教师,而不是理论工作者,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张,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应该指出的是,当时他们强调的只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基本上属于修辞上的描绘,非严格的哲学意义所指,这本无可厚非。步入21世纪人们普遍要求对“主体”说进行哲学正名,乃是一种理论欲的反映。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写道:“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马克思在批判旧的唯物主义哲学失误的同时,提出了认识主体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马克思的这一思想超越了旧唯物主义者的直观的、机械的认识论;而且,又扬弃了一切唯心主义者的抽象的、思辨的认识论,从而奠定了科学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符合时代精神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相结合的认识论。语文教育研究主体与客体问题,也必须以马克思提供的方法论为指导原则。主体和客体是相互依存的,如果谈到它们中的一个,而不去说明它同另一个的关系,那是没有价值的。在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无客体的主体,也没有无主体的客体,二者是相互转化的。
  我们这代人哲学之贫乏、肤浅,典型的例子便是把生动的辩证法与“一分为二”简单地划上等号。近几年语文教学中关于教与学、教师与学生、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讨论,不少人(当然包括我)都或多或少犯有这样的错误。在教科书中,几乎也都是把同一性仅仅规定为两点:互相依存,互相转化;而在哲学大师黑格尔和马克思那里,同一性则有三个内容:
  
  1.直接的同一性。生产是消费,消费是生产。
  2.每一方表现为对方的手段,以对方为媒介,这表现为它们的相互依存。
  3.两者的每一方当自己实现时也就创造了对方,把自己当作对方创造出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743页)
  现代哲学在主客体问题上的探索与进展,有一方面的成就是很值得我们语文教育理论研究者与实践者吸收的,那就是既然我们承认“当一方实现自己的同时也就创造了对方,并时时被对方所创造”这一基本观点,就应该十分关注主体与主体、主体与客体之间中介系统的构建,即语言符号系统、工具操作系统与社会关系系统。这些中介系统对于改善当前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就“学”的一方面而言,学生无疑是认识的主体。从哲学角度研究,在现实的对象性活动中,主体并不是用自身的感觉器官就能够完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而是要借助语言符号系统来实现对客观事物的概念性认识。主体不仅仅依靠自身的生命力就能完成对客观事物的实践改造,还必须使用众多的物质工具才能改造现实。主体在活动(认识活动、实践活动)中形成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而这些社会关系是联结主体和客观世界的桥梁。这些基本理论,对于从根本上改进当前语文课堂教学,是十分有益的。
  语言符号系统作为中介分化了主体和对象,使主体与对象之间的认识关系得以确立和实现。借助于语言符号系统,人才能把对象的映象和对象本身加以区分,从而扬弃了自身与对象的直接联系,意识到外部对象的客观存在。在没有语言文字的原始人那里,物我浑然一体,根本谈不上什么真正意义上的主体认识活动。语言符号系统使主体认识活动上升到概念性,而概念正是以语言记号来表达的。事实的描述离不开语言,理论的表述也离不开语言。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认识活动都必须借助语言符号系统这一中介;而语文学科促进学生掌握好语言符号系统,这是它的主要活动目的。为了充分发挥语言中介功能,语文学科首先要编好教材,它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本;教师也应当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不管教材语言,还是教师语言,都要做到规范化,富有鼓动力。同时,各门学科特别是语文学科,应该从本学科特点出发,加强对学生的语言训练,不仅要达到形象、生动,更要达到准确、简洁。现代语言观认为:“在(主体)对自己所使用的语言进行批判性的反思之前,是找不到自己真正的立足点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维特根斯坦说:“我们与语言斗争,我们正在卷入与语言的斗争之中。”
  工具操作系统也是联结主体和客体的中介,是科学认识世界和劳动生产财富得以实现的手段。从工具操作系统作为主体改造客体的中介方面看,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渗入,工具操作系统已经不再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的由动力装置、传动装置和工作装置三部份构成的传统机器,而是形成了极为复杂、精密的体系,同时,随着电子计算机IT技术的广泛应用与迅速发展,工具智能化特点越来越显著。电脑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已显示出其无限的生命力。电脑的普及,已经不仅是一种技术的推广,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的出现了。现在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是,当人们的学习、工作愈来愈离不开电脑的日子,如何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致于受到冲击与动摇?我认为当前首先要用足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优势,在“信息”、“互动”、“探索”、“展现”四个关键词上下工夫;同时,也要正视它兼有的“不能替代”处,诸如课文诵读、语言品味、生活体验,等等。这一切都不是虚拟的网络情境能够代替的。一个真正的现代人应该做工具的主人,而不能异化为工具的奴隶。这正是主体价值的体现。
  社会关系系统是由主体与主体之间关系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社会网络。虽然社会关系经过科学的抽象后可以成为主体认识的客体;但与此同时,社会关系作为主体间的关系,也成为联结主体认识活动的桥梁和中介。在现实生活中,主体扮演不同的角色,主体和主体之间不断地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某一主体对社会现象、自然现象的认识,不仅取决于他自身的经验、知识、阅历,而且还受周围其它主体观点、情感、意志的影响。这是研究主体认识不可忽视的人文背景。马克思指出:“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马恩全集》,第40卷,第24页)这种社会关系系统反映在教学过程中便是最生动、最敏感的师生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新型师生关系建构在科学与民主的基础上,教育目标创导者布鲁姆并非是一位纯科学分析主义者,他说:“从前注重研究教师和学生的特点,现在转为对课堂师生之间相互影响而发生的学习进行直接观察。换一种说法,这便是从行为者(教师和学生)的研究转为对课堂里发生的教与学的研究。”学校教育从根本上说是通过人际交往而达到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只有在师生交流中,学校教育与教学才得以实现。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关键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人格。就语文学科而言,还要尊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内化与发展。重视课堂及课堂以外人际交往的现象和规律的研究,无论是对于语文教育理论的探讨,还是对于语文教学实践的探索,都是极有意义的。
  加强以上三大中介系统的研究,并采取切实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才能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识主体作用。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德里达在一次谈话中毫不客气地指出:“中国人不乏思想,但缺少哲学。”今天,有作为的语文教师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学点哲学、用点哲学,把课程改革提高到哲学高度来认识,自觉克服工作中的随意性、散漫性,真正理解“以学生为主体”的涵义以及应当采取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课程改革可持续发展。
  
  (陈钟梁,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
其他文献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正如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中说的:“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教师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命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以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该机械地执行预设方案,而应该注重学生发展,突出学生
采用氧腐蚀试验、CO2腐蚀试验、硫化物应力腐蚀试验,对比分析36CrNiM04与4130H两种材质钻杆的抗腐蚀性能。分析结果表明:36CrNiM04与4130H两种材质钻杆的氧腐蚀速率基本相同;36C
信息最重要的属性就是资源共享性。
“审订”与“审定”,一些媒体常有混用的情况。例如某报一文:“我们的工作计划已经呈报上级有关部门,待审订之后即可付诸实施。”再如另一撰文:“身患癌症的著名天文学家张教授临
摘要:心脏是哺乳动物重要的器官之一,承担着运输养料及氧气的作用。心脏病如心肌梗死等会导致大量心肌细胞死亡,研究心肌细胞增殖有利于解决此问题。通过查阅文献,研究心肌细胞增殖因素可为心脏病治疗提供意见。  关键词:哺乳动物;细胞增殖;心肌细胞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0.038  1前言  心脏是哺乳动物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生活垃圾性质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大量建筑垃圾、塑料购物袋、塑料制品、农药包装物、废旧电器、废弃席梦思床垫等等。大部分垃圾是可利用的再生资源,因此垃圾资源回收利用,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因此依据循环经济理论原则,分析垃圾性质、现状及相关处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垃圾回收利用;循环经济;垃圾三化;资源再利用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
贯彻新理念,实施新课程给课堂教学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课程目标和内容的变革,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实验成果让人刮目。但在改革实践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亦催人思考。  一、教学观念的深刻变化  新课改极为重要的特征之一是以人为本,正确定位学生为发展中的人。发展中的人是幼稚的,容易犯错的,教师应当最大限度地接纳、宽容;发展中的人,蕴含着巨大的潜能,促其发展才是硬道理
智慧物流建设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智慧物流也带来了物流技术、物流运作与商业模式的巨大变化,培养智慧物流人才将是推动智慧物流发展的关键.据此,提出在动态反馈机制(DR)下,
2017年5月18日,由世界最强超深水钻井平台“蓝鲸一号”承担试采任务,我国海域首次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衡阳华菱钢管有限公司(简称华菱衡钢)规格为Ф114.3mm×19.0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