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西方哲学相比 ,中国哲学很少讨论彼岸世界和来世问题。这种取向差异可以通过语言范畴化程度的分析得到进一步证实。语言文本中隐藏的观念和语言结构或语言范畴中隐藏的观念具有不同的性质。语言范畴集中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深层思维取向。汉语缺少虚拟语法范畴反映了汉民族不太关心超事实和真实事实的对立 ,而不是没有区分这两种对立项的能力。可以说中国哲学的主体者汉民族有一种泛实思维取向 ,而西方哲学的主体者印欧民族有一种关心超事实和真实事实对立的超实思维取向。这种差异在宗教、逻辑学、数学和科学活动中也有体现。